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5《诗人谈诗》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5《诗人谈诗》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15《诗人谈诗》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诗人谈诗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把握意象,深入体味诗歌意境。2.分析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重点)3.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积淀出浩如烟海的文化硕果,散发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不仅有同学们熟知的古诗词,现代诗歌也是其中的奇葩。今天,我们就先共同赏析一首现代诗歌现代作家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鲁藜(19141999),福建省同安县人。三岁随家到越南侨居,1932年回国,同年参加革命,开始写诗。1938年去延安。解放前出版的诗集有醒来的时候锻炼等,解放后出版的诗集有红旗手星之歌时间之歌鹅毛集天青集等,还发表过小说、寓言等作品。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的字音。曾卓(zhu) 鲁藜(l)门槛(kn) 曙光(sh)乍(zh)然 眺望(tio) 旷野(kung) 山峦(lun) 笼罩(1ng) 3.理解词义。乍然:忽然;突然。山峦:连绵的山。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眺望:从高处望远处看。曙光:比喻已经在望的美好前景。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意境:文学艺术作品。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这首诗是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和描写的,其中写了“深夜”哪些特定的景物?“我”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写深夜特定的景物有:月光、晚风、河岸、山影、流星、旷野。“我”的认识变化过程:由月光引发错觉听见了黎明的音响月光下眺望所见的景物觉得“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诗人借这种变化过程,表达人们对光明的渴望和赢得光明的乐观情怀。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从诗的内容来看,全诗可分几节?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明确:第一节:盼望长夜结束。第二节:渴望黎明到来。第三节:回到现实中来。2.这首诗中,一个“流”字先后用了两次,它们的意思相同吗?这样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不同。前一个指(月光)如水一样流淌,这里写诗人的主观感受,它使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也使人的感受变得丰富多彩。后一个指(星)移动。3.诗中的“深夜”和“黎明” 两个意象各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明确:深夜:既指自然界的深夜,却又颇含深意,指的是当时中国还处于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整个中国大地还处在黑暗之中。黎明:指的是诗人内心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二)深层探究在这首诗的第二节中,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运用联想与想像的手法,通过由风声引起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黎明的渴望之情。四、探究写法根据所给提示,举例说明本诗的三大写作特点。特点举例精练诗的第一节只有三行,十八个字。第一句是客观叙述,“月光流进门槛”,一个“流”字,是诗人的主观感受。用了这个“流”字,使月光照在大地上的一幅静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了。诗的第二句,“我以为是阳光”,这可能是诗人在瞬间产生的错觉,这种错觉,更显示作者对光明的殷切期待的心情。诗的第三句,“开门,还是深夜”,这是对错觉的纠正,但又是颇含深意的(因为诗人写此诗时还在抗日战争的艰苦阶段),这句话是在另一层次上对现实的真实感受。准确诗的第二节用“仿佛”一词,“仿佛”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一种“好像是”的感受。好像是风吹动月亮的弓弦而使他听见了黎明的音响。这是诗人的想像,如果是写实,反而令人难以置信。诗的第三节用“压”、“流”两字,都是精练与准确的高度结合,值得我们仔细品赏和学习。寓意深刻这首诗的寓意是非常丰富而深刻,通过精练准确的语言,营造特定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难以言述的思想内涵。五、板书设计月光 沉睡宁静 动中有静 风 音响意境 山影 压深沉 静中有动 万物 沉睡六、课外拓展 阅读鲁藜的另外一首诗,回答问题。泥土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首诗通过 和 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这首诗讲述的生活哲理是 。明确:比喻、对比 如果把自己当成珍珠,就免不了惧怕埋没的痛苦;如果把自己当作泥土,让人们去踩成道路,这样你就会获得人生的愉快和满足。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评论的主要观点,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2.体会曾卓对诗歌独到的体会与见解,并与自己的感受相比较。(重点)3.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及角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鲁藜的诗,体会到他对光明的渴望。这节课随曾卓先生鉴赏这首诗,感受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二、自主预习1.走进作者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武汉人。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2.细读课文,思考曾卓对此诗的评价有什么独到的体会和见解?明确:对“夜的沉静”和“动态感”的评说,就是他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即将到来”,这是曾卓对它的发挥,可以说恰到好处,使诗的主题意蕴进一步深化了。作者说:“用了感觉到这个词,就使这句诗有了更深一层的含义”,这就说“感觉到”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是指诗人生理上的感觉,即对于黎明来临的“光感”;另一方面则是暗示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而这个诗人“不仅是指他自己”。这就把诗人个人的感受同时代的脉搏跳动,同广大人民的殷切期望融合在一起了。曾卓指出这首小诗富有宁静而深沉的已经,反映了经受过战斗洗礼的是人的纯净、乐观的心。三、合作探究(一)品析语言1炼字美。 本文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1)而我对它却很有偏爱。 明确:这个词表现了作者眼光、感受和理解的独特。提到“偏爱”,可能是作者个人的兴趣爱好所致,但也可能包含着这首好诗被人忽略了的意味。 (2)“划破夜空的流星,被风吹响的月亮的弓弦,既反衬了夜的沉静,又使夜有了动态感”中写“流星”与“风声”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流星与风声,一是有形无声,一是有声无形,但是作者用自己的联想丰富了诗的意境,使动者成为反衬夜的沉静的参照物,而夜则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变得有动态感。2.观点鲜明找出文中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明确:“我欢喜这首小诗的宁静而又深沉的意境,这在一般新诗中是少有的。”(二)写法探究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这篇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阅读和评论诗歌做出榜样。同学们探讨一下,它在写法上有何特色?(1)篇幅短小,结构严谨;(开头的“偏爱”,表现了自己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以及独特的理解。尾段表达对这首诗的总体评价。中间几段阐发诗歌意境,探索内在情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分析。)(2)见解独到、新颖;(见“自主学习”中的解释。)(三)体验与反思1.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透辟?明确:抓住要旨,体味意境;展开联想,丰富内涵;联系时代,深化主题。2.结合曾卓的评论以及自己的阅读经验,谈一谈鉴赏现代诗歌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明确:(1)品味诗歌语言;(2)把握诗歌形象;(3)理解诗歌情感;(4)掌握诗歌艺术特色。四、板书设计提出问题(1):没有人提到,而“我”却很有偏爱,独特时代最敏感的人写于抗战时期的延安因“错觉”而产生的联想分析问题(2-5): 惊醒的是对黎明的期待夜在沉静中行进,黎明将到来解决问题(6)喜欢宁静而深沉的意境,扣题五、课外拓展赏析诗歌,可以从自己喜欢的内容谈起,也可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还可从诗歌的写法等多种角度赏析,现在请同学们赏析曾卓的诗悬崖边的树,写一段赏析文字。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平原的尽头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它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示例:感情真挚,形象鲜明是曾卓诗的主要特点。其代表作悬崖边的树就借一棵“即将倾跌进深谷的树”来托物寄兴,塑造了一位遭狂风袭击,临近悬崖而顽强生活着的不屈的战士形象。这棵悬崖边的树尽管被“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吹到了“临近深谷的悬崖上”,它的身体也弯曲成了“风的形状”,孤寂而痛苦,但它却仍像是“要展翅飞翔”很显然,这棵树是无数冤屈的革命者形象的象征。曾经有过的荒诞岁月和咄咄怪事在诗人心灵上留下了太深重的印记,于是诗人便以浓烈的历史感和时代感融于自己的一颗赤子之心,唱出了这首辛酸而又深沉的歌。 “悬崖边的树”“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这一孤绝的形象首先进入读者的头脑,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和广阔的想象。正像老诗人艾青所言“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诗人最重要的才能就是运用想象”(艾青谈诗),而只有具备了正直的人格与很高的艺术修养,诗人才能有高尚而鲜明的想象。这棵“树”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孤独老人,受尽了各种冤屈和磨砺,而且“似乎即将跃进深谷”了,但他又“像要展翅飞翔”。一个腾飞的形象,不是心中满怀憧憬与希冀,对前途忠贞而信任的人,是怎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