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 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关于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 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本人保证毕业离校 后,发表论文或使用论文工作成果时署名单位仍然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校有权保 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查阅和借阅论文;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研究 研研 究究 生:生: 张赛挺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郝玉贵 教 授 2012 年 11 月 dissertation submitted to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a study of optimization proposals for the mode of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candidate: zhang saiting supervisor: hao yugui november,201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 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 基于公共 责任和顾客至上的理念,西方国家开始全面积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并将一些核心管 理手段如政府绩效审计和政府绩效评估从制度层面上升到法律程度。近几年,我国政 府财政收入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政府手中掌握着越来越庞大的资源,也承担 着用好这些资源的责任。政府绩效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绩效审计作为政府绩效 管理的重要手段,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通过政府绩效审计,可以增强政府公共部门 的透明度,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促使政府部门重视公共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本文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从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主体构架、审计客体、 绩效标准应用以及审计结果运用四方面对当前绩效审计模式进行的分析研究, 侧重将 政府绩效审计置于政府绩效管理这一更高层次的框架中提出优化建议, 并通过问卷调 查分析和验证了建议的可行性,希望能为我国绩效审计的实践提供参考。 本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国内外背景和意义, 国内外对政 府绩效审计领域研究的概况并提出本文的技术路线图、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 开始阐述绩效审计的相关概念以及从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社会契约论等社会学理论阐 述绩效审计产生的基础和原因,为后面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在整体介绍我 国绩效审计开展情况的基础上,从绩效审计的主体构架、审计客体、绩效标准应用以 及审计结果运用四个角度对当前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并指出当前 模式中存在的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第四部分通过浙江省某地级市的典型案例来与 第三部分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并找出案例中可吸取的亮点。第五部分根据前文的 现状分析和案例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从绩效审计的主体构架、审计客体、绩效标准应 用以及审计结果应用四个方面提出初步优化建议。 第六部分通过问卷形式向社会活动 参与度较高群体调查对相关优化建议的态度以判断和验证其实践上的可行性。 第七部 分根据前文分析最后对现行的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优化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一是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出发, 基于政府绩效评估与 政府绩效审计共融于政府绩效管理的观点,通过逻辑分析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找 出和验证问题所在,侧重将政府绩效审计置于政府绩效管理这个更高层次的框架中, 从体制层面对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提出优化建议。二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基于前期分析基础上提出的优化建议专门设计调查问卷在现实环境中向高参与度 人群开展可行性调查,使最终调整后的优化建议更具备实践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建议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in the late 1970s, with the rise of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movement worldwid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ublic liability and customer first, western countries began to fully and actively to implement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some of the core management tools, such as th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ise to the legal level from a system perspective. in recent years, chinas government revenue grows over the rate of a double-digit level; the resources control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 relevant responsibility also grow with that pace.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urgent and necessary to the status. performance audit which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receiv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and development by the government to enhanc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public secto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s and to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achievements. in this paper, optimization proposals are concluded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mode of chinas performance audit in aspects of sponsors, objects, appraisal standards and feedback of audit results, which are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proposals aim at helpi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to improve their practice of performance audit and their feasibility is verifi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at home and abroad,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field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and proposed technology roadmap of this article, research methods and innovation. the second part is to expound the related concept of performance audit, and set forth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ance audit and reason sociological theory from the theory of public accountability, and social contract theory,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in the overall our performance audit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in framework of the performance audit, the audit object, the performance standard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audit results use the four angles of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mode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urrent mode in the presence of the problem solved and improved. verified by a typical case of the fourth part of a prefecture-level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ith part 3 of the analysis results and identify lessons highlights in the case. part v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us quo of the previous analysis and case studies targeted results from the main framework of the performance audit, audit objects, applications the performance standard applications as well as the audit results to the four aspects of an optimization proposal. the sixth part through the form of a questionnaire to a high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activities specific groups, surveys the relate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attitude to judge and to verify its feasibility. part vii of the last before the full range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mode the feasibility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the main innovations: first, the optimization proposals are concluded from the theory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of coexist base between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in the framework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by logical analysis of actual case and practices . the second, in purpose of the validation about the optimization proposals based on the preliminary analysis, a feasibility survey i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specific population and carried out by the means of questionnaire. keywords: loc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udit, mode, optimization proposals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1 绪 论 .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 1.1.1 研究背景 . 1 1.1.2 研究意义 . 1 1.2 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简述 . 2 1.2.1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回顾 .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3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技术线路图 . 6 1.3.1 研究方法 . 6 1.3.2 创新点 . 6 1.3.3 技术线路图 . 7 2 政府绩效审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8 2.1 绩效相关概念的内涵分析 . 8 2.1.1 政府绩效的内涵 . 8 2.1.2 政府绩效审计的内涵 . 9 2.1.3 政府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审计 . 9 2.2 政府绩效审计理论基础分析 . 10 2.2.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10 2.2.2 社会契约论以及人民主权学说 . 11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11 2.2.4 公共选择理论 . 11 3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分析 . 13 3.1 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开展 . 13 3.2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及其局限性分析 . 14 3.2.1 绩效审计主体分析 . 14 3.2.2 绩效审计客体分析 . 1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3.2.3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用分析 . 16 3.2.4 绩效审计结果应用分析 . 18 4 基于浙江省 x 市绩效审计模式的案例简析 . 20 4.1 案例的基本情况 . 20 4.1.1 案例背景 . 20 4.1.2 审计项目指导思想和审计调查目标 . 20 4.1.3 审计项目实施主体及组织方式 . 20 4.1.4 审计调查范围 . 21 4.1.5 审计调查内容 . 21 4.1.6 审计结果报告 . 22 4.2 案例简析: . 23 4.2.1 主体构架方面分析 . 23 4.2.2 客体内容方面分析 . 23 4.2.3 评价标准方面分析 . 23 4.2.4 结果应用方面分析 . 23 5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优化建议 . 24 5.1 政府绩效审计主体优化建议 . 24 5.1.1 推进扩大“下审一级”制度 . 24 5.1.2 建立人大或政协参与机制 . 24 5.1.3 引入民间审计中介组织参与政府绩效审计 . 24 5.2 政府绩效审计客体优化建议 . 25 5.2.1 加强公共部门综合性绩效审计比例 . 25 5.2.2 加大与政府绩效评估融合 . 25 5. 3 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标准应用优化建议 . 26 5.3.1 加强绩效评价标准在实践上的验证 . 26 5.3.2 制定多层级的评价标准 . 26 5. 4 政府绩效审计结果应用优化建议 . 26 5.4.1 制定和健全绩效审计结果应用规范 . 26 5.4.2 建立问责和整改制度 . 27 6 问卷调查及可行性分析 . 28 6.1 问卷的基本情况 . 28 6.1.1 调查时间和回收情况 . 28 6.1.2 对被调查对象说明 . 2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i 6.1.3 问卷内容和方式说明 . 28 6.2 问卷结果分析 . 29 6.2.1 关于被调查者的背景分析 . 29 6.2.2 关于社会各界对当前政府绩效以及政府绩效审计的基本判断 . 30 6.2.3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主体的问卷分析 . 30 6.2.4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客体的问卷分析 . 31 6.2.5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标准的问卷分析 . 32 6.2.6 关于政府绩效审计结果应用的问卷分析 . 33 7 结论与展望 . 35 7.1 本文结论 . 35 7.2 不足与展望 . 35 致谢 . 37 参考文献 . 38 附录一:关于地方政府绩效审计的调查问卷 . 41 附录二: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4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国外背景:政府绩效审计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审计总署(gao)于 70 年代首先 在联邦和州一级政府及其财务部门进行了绩效审计,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随 后也陆续开展了政府绩效审计。经过在国外几十年时间的开展与实践,当前它已被各国在实 施政府审计中所广泛采纳。通过绩效审计,各国政府在提高政府透明度、强化公共管理责任, 加强公共管理效果以及实现公众监督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绩效审计对于改进政府工作 的作用,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地验证。政府绩效审计能弥补传统财务报表审计只评价真实性 与公允性的缺陷,注重于帮助政府制定和改进管理决策,减少公共部门的浪费、低效等现象。 当前绩效审计的理论和技术在不断成熟,开展范围不断扩大,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机构 的广泛认可,是政府审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绩效审计在政府审计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助推剂,能否不失时机地选择并实施绩效审计,是衡量一个国家政府审计是否具有活力的标 志之一。 ”一位西方的学者如是说。 国内背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形态都面临转型,政府由权力型向责任型转变, 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正逐步从市场竞争中退出,致力于宏观调控和公共管理,为社会提 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强调要转变发展观念,转变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政府职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中政绩观作为风向标,主导着社 会经济的走向。近几年,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都以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政府手中掌握着越 来越庞大的资源,也承担着用好这些资源的责任。政府绩效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绩效 审计作为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日益得到重视和发展。 1.1.2 研究意义 目前,绩效审计虽然已经在我国政府审计机关逐渐开展,但仍然处于尝试阶段,总的看 来还很滞后,没有构建形成一套成熟和行之有效的审计模式。我国学界对政府绩效审计模式 的各种探讨仍然十分活跃,如何利用国外成熟的理论和经验,结合国情构建出一套具有中国 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十分迫切的现实意义,是一项有开 创性和挑战性的任务。 1.1.2.1 有助于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绩效 政府的受托风险和受托责任与我国政府公共开支的日益增加成正比。庞大的财政支出需 要政府具备高超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审计除了能对财政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价,还能分析和评价财政收支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的综合性影响。当前我国的社会经 济正面临着转型,政府绩效审计正好能充分发挥其经济管理的职能,帮助政府逐渐形成财政 收支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和监督机制,从而促进相关职能部门全面履行职责,作出合理正确 决策,不断提高管理绩效,切实发挥公共财政对社会民生和经济运行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1.1.2.2 有利于打造廉洁、高效的新型政府 党和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改善政府效能和治理腐败,但办事效率低下、机构人事臃肿、奢 侈浪费、作风官僚,甚至贪污腐败等问题在许多政府部门中仍大量存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政府绩效审计通过分析政府支出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在配置消耗上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 果性,对政府行为作出评价并进行监督,促使政府相关部门精简机构,节约开支,强化自我 约束,提高办事效率,遏制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是打造廉洁高效政府的一个重要手 段。 1.1.2.3 促进我国政体改革朝民主化和法制化迈进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各 类矛盾形成并逐渐加剧,面对民主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的公众,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 渐高涨。首先,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必需要出台一系列审计和规范政府行为相关的法律和制 度与之相配套,成为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另外,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将政府行为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等方面的评价进行报告或适当公 告,使其置于“阳光之下” ,让更多的群体去了解和监督政府的收支的 3e 性,提高民众的民 主参与程度,使我国的的政治体制改革的民主烙印打得更深。 1.2 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简述 1.2.1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回顾 “绩效审计”概念的最早来自于内部管理和内部审计实践。首次提出“绩效审计”概念 的是一位名叫罗斯(t.g.ross)的英国人,他是英国管理学会会员,同时也是机械工程师协会 会员,他在 1932 年所发表的管理审计学一书中第一次将绩效和审计有关的概念结合在 一起,他认为: “应把企业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职责的部门,并建立以效率来评估管理水平 的技术程序。 ”罗斯还补充到: “一个工作经验超过 15 年又具备管理方面才能的企业管理者 应能够做到像一名接受过良好训练和培养的会计师审查会计记录那样,去审查评价每一个职 责部门的成绩和效率。 ” 1 另外,阿瑟肯特于 1948 年在美国杂志内部审计师上发表的“经营审计” 一文直 接提出了“经营审计”的概念,与当前绩效审计概念已非常相近。之前,有不少研究者也讨 论过类似论题,但常常称之为“非会计事项”而不是“经营事项” 。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基于公共责任和顾客至上 的理念,西方国家开始在政府层面全面积极推行政府绩效管理。 1972 年, 美国审计总署 (gao) 出台了 standards for audit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programs,activities and functions)(简称 gas)。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审计机关出台的第一个政 府绩效审计准则,实现了对政府审计准则体系的重大突破。当时准则规定,政府绩效审计的 目的是:1、检查财务活动和现行法律和规定遵循性的情况;2、评价政府管理的经济性和效 率性;3、评价在达到预期过程中的项目结果。1994 年,gas 经第三次修订后对政府绩效审 计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为“绩效审计是系统和客观地检查证据,从而达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 动和功能进行独立评价的目标,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为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实施决 策,以及进行监督提供信息。 ” 2 ,准则还指出“政府绩效审计包括经济性、效率性和项目 审计。其中经济性和效率性有如下内容:1、确定被审部门能否做到经济、有效地取得、保护 和使用它的资源(如财产、人员、空间等);2、找出造成不经济和低效率的原因;3、评价开 展被审计部门相关活动的合法性。项目审计的内容有:1、确认法律授权或其他授权的相关单 位所确定的效益目标和预期结果的完成程度;2、确认相关部门、项目、功能以及开展活动的 效益;3、确认实施的项目是否在重大方面都符合法律和相关条件。 ”gao 将政府绩效审计分 为经济效率审计和项目效果审计两大部分,主要是鉴于在实践中经济性与效率性是两个联系 非常密切的指标,这样定义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re布朗等人在 gas 的基础上,对 gao 的一些案例进行研究,认为“绩效审计就 是对某个工作项目的效益和效果进行的分析” ,他将经济性审计和效率审计放在一起,统一认 定为经营(效益)审计,与效果性审计并列构成政府绩效审计的两大领域。 此外,其他的国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也都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着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 1986 年在悉尼会议上对绩效审计提出的定义是: “对公营部门管理的 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评价” 。英国国家审计署(nao)将绩效审计称作“货币价值审 计” (value for money audit) ,主要是评价收入支出的主要方面以及资源管理方面的经济性、 效率性和效果性。加拿大则自 1989 年就呼吁将政府绩效审计要素扩展为“5e” ,即增加公平 性(equity)和环境性(environment) ,其中环境性旨在反映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 的维护情况,公平性旨在揭示政府活动(项目)所产生的剩余分配与再分配的是否公平及对 社会稳定所产生的影响。德国联与荷兰等国家对绩效审计也有类似或近似的界定。因此,国 际上对绩效审计主要采用“3e”定义,即指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并在大量实 践的基础上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和成熟的模式。 1.2.2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对于国外,我国对政府绩效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1985 年中国审计学会在长春举行了 经济效益审计学术研讨会,将经济效益审计纳入国家审计范畴,随后,我国国家审计开展了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各种专项资金审计,这种审计方式除了对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性、合 规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外,还对其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这标志着我国审计界对绩 效审计开始了探索。但经济效益审计并不等同于绩效审计,1992 年出版的会计审计大辞典 首次将“经济效益审计”与“绩效审计”概念区分开来。进入 2000 年后,随着我国加入 wto 和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绩效审计的研究开始侧重于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从国情出发,探讨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绩效审计。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2.2.1 绩效审计定义的研究 王光远(1996) 7对管理审计的定义是:为了建立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相互信任关系,更 好地利用相关资源,而通过审计来评价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履行的情况。陈朝晖(1997) 8认为以上定义在理论上的有缺陷,他认为:绩效(管理)审计学界和从业者至今也无法提 出一套能被广为接受的管理标准可以供审计人员在实践中使用,人们往往只能靠自己的原有 经验作出判断。主要是因为绩效(管理)审计的定义太过理想化。管锦康(2002) 9认为绩 效审计是指:专门机构或人员,在接受财产所有者的授权或委托的情况下,对财产经营管理 者利用财产资源应履行的经济责任方面所进行的独立性的经济监督” 。 他的观点比较接近绩效 审计的实质,范围能够涵盖私营部门和政府,但更偏向于私营部门,对于政府绩效审计特点 表述不够明确。王会金(2004) 11对政府绩效审计提出的定义为:由具有独立性的审计机构 和人员审查政府部门、单位或项目的经济活动,并对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益以及所取得的效果 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与预期目标是否相一致,便于改善经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部门或项目 绩效的经济监督活动。相比较而言,王会金对政府绩效审计的观点比较准确,突出了政府的 特点,指出了政府绩效审计的主体、客体和目标,对于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具有指导意义。 1.2.2.2 绩效审计目标的研究 李哲(1998) 10把绩效审计的总体目标确定为效益性,他把经济或节约性,效果性,效 率性,适当性,环境性以及公平性这几方面都可以概括为效益性。王会金(2004) 11认为: 政府绩效审计包括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其中最终目标是提高政府和公共部门的管理绩效; 具体目标是明确被审计单位的公共经济责任,改进和健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余玉苗、 何晓东(2006) 12在核心效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绩效审计目标:就是要以最优的效用 对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进行安排,也可被称为公共物品的核心效用。绩效(效用)包括两个 方面(行为和结果)和三个特征(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当侧重于评价行为的绩效时, 经济性和效率性要比效果性更突出;当侧重于评价结果的绩效时,则效果性要比经济性和效 率性更为突出。吴泽民、施青军(2005) 13与王会金(2004)11的方法类似,也对绩效目标 进行分类,认为绩效目标可以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确定绩效审计的方向和性 质,它可以含在具体目标之中;而具体目标则明确绩效审计具体任务和职责,它是为了一般 审计目标的实现。陈骏(2006) 14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了顾客导向的经验和教训,提出 在绩效审计中增加公平性的目标,将政府绩效审计的目标进行了扩展。 1.2.2.3 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估的交叉研究 在政府绩效管理的核心中,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估作为对政府绩效的评价行为, 在实践中一直存在互相交叉的情况,理论界对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估概念的理解上一直没有形 成统一的认识:公共管理学者以及政府官员倾向于把对政府绩效的评价活动称为绩效评估或 项目评估、绩效评价等,审计理论学派以及政府审计机构和国际联盟组织则倾向于把这项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动称为政府绩效审计或效益审计、管理审计等,而从实践的角度看,这种交叉是客观存在的。 当前学界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认为绩效审计是政府绩效评估管理的一部分。 范伯乃 15所持观点十分鲜明, 他认为: “政府绩效审是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政府绩效评估形 式。 ”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2005) 16在多年参与对预算单位、政府部门和国家建设项目等 绩效评价监督的体验后认为,在我国,绩效审计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政府绩效评估活动。 二是认为绩效审计与绩效评估可互相替代。在国外的实践中该观点贯穿于英美以及澳大 利亚等国的理论和实践中。美国审计总署第三次修改后发布的standards for audit of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programs,activities and functions (简称 gas)中,将政府绩 效审计阐述为“是系统和客观地检查证据,从而达到对政府组织、项目、活动和功能进行独立 评价的目标,以便为改善公共责任性,为采取纠正措施的有关各方实施决策,以及进行监督提 供信息。 ”同时,gas 将政府绩效审计划分成经济性和效率性审计和项目审计(评估)两个 部分,而在国内许多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的学者看来,美国准则中涉及的项目审计则更接近于 当前开展的政府绩效评估。 而外国学者 tobias lindeberg 系统地分析了美国众多文献中关于财 务报表审计、绩效审计和项目评估的定义和内涵后,他从评价来自实践中关于数据采集方法、 报告、从业人员和执业等四个方面梳理出前面三者的关系,认为“三种分析性评价的实践方 法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难以判断差别的统一体。 ”澳大利亚的一位州审计署的前官员(wayne cameron)韦恩卡梅伦从多年以来的亲身实践中得出一个形象的观点,他认为:绩效审计 和项目评估简直就是“birds of a feather(一丘之貉” )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 第十四届会议把项目评估纳入绩效审计范畴,认为项目评估也是绩效审计;承认项目评估是 帮助审计机关完成绩效审计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是认为政府绩效评估与政府绩效审计共存于政府绩效管理,并且两者既区别又联系, 相互交融。郝玉贵(2010) 17认为:在当代公共管理评价活动中,政府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估 互相借鉴、相互利用,常常是一种技术吸收包含另一种技术的优势。在辨析两者关系时,更 应整合两者的资源和成果,而不是两者的区别,要让两者更好地融合,共同致力于政府治理, 促进政府绩效的改进。 笔者对上述观点有“二元”化的理解:一是从理论角度讲,政府绩效审计和政府绩效评 估存在可替代性,因为政府绩效审计和政府绩效评估的概念本身就来自于西方国家,而西方 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未对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估刻意区分,有时候甚至仅仅是翻译的原因造 成。二是从实践角度讲,在我国的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估是有所差别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实 施主体。一般来讲由审计部门对有关政府部门或政府性项目进行 3“e”方面的评价被认为是 政府绩效审计;而由政府其他部门(主要是财政部门)或上级部门对有关政府部门或政府性 项目进行 3“e”方面的评价被认为是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的当前行政体制下,由于审计部 门本身隶属于政府,因此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估可认为是共存于政府绩效管理之中。随着我国 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的行政管理权将受到更加独立部门(人大、政协或独立于政府的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审计部门)的监督,绩效审计和绩效评估的主体也将不断发生变化与交叉。 1.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技术线路图 1.3.1 研究方法 1.3.1.1 文献研究法。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并对文献资料进行分类、 比较、总结和综合,力求整体上理清其理论脉络。这些不仅为本文的选题和分析提供了理论 基础,也在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