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神御殿源于古代的原庙,是安放先朝帝王“神御 也就是御容、牌位而进 行定期祭祀的场所。北宋自太祖时开始建造其父宣祖的神御殿,至真宗朝,神 御殿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其礼仪制度也开始形成。神御殿一般建造于寺院、宫 观、宫殿和宗室住处,其中宗室神御殿后被废除。到神宗朝,集中京师神御于 景灵宫十一殿,并以太庙典制为基础,制定了成熟化、规范化的祭祀礼仪,形 成终北宋一朝的神御殿制度。神御殿是太庙之外又一个宗庙祭祀之处,成为国 家宗庙制度中的一部分。神御殿的建造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在神御殿制度的 发展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三大宗教形式传统国家宗法性宗教、佛教和道教 之间的关系,以及它的发展与国家政权从分散到集中的转换形式,显示了政权 的逐步集中化。而神御安放于寺院、道观的方式也说明了北宋时期政权与神权 相互结合、相互利用的密切的政教关系。 关键词:北宋;神御;神御殿 a b s t r a c t s t h ep a l a c ea c c o m o d a t i n g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r o o ti na n c e s t r a lt e m p l eo f a n t i q u i t y , i tw a sal o c a t i o nw h i c he m p l a c e dt h ef o r g o i n ge m p e r o r s s t a t u a r ya n d p u t e du pt h es a c r i f i c ei nr e g u l a r b u i l d i n gt h i sp a l a c ci nb e i s o n gd y n a s t y s t a r t e di n t a i z u e t a ,w h oh a v eb u i l th i sf a t h e r p a l a c e t oz h e n z o n g e r a , t h ep a l a c e a c c o m o d a t i n gs t a t u a r yo f t h ee m p e r o rw a sc o u n t r y w i d e ,a n dt h ep r o t o c o la l s oc o r n e d i n t ob e i n g t h ep a l a c ea c c o m o d a t i n g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c o m m o n l yb u i l ti nf a n e , t a o i s t m o n k e r y , p a l a c ea n dt h ed w e l l i n go fi m p e r i a lc l a n s m a n a f t e r w a r dt h ep a l a c e a c c o m o d a t i n g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i n t h ed w e l l i n go fi m p e r i a lc l a n s m a nw a s a b o l i s h e d i ns h e n z o n g e t a ,h ec e n t r a l i z e dt h e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i nj i n g l i n g p a l a c e ,a n dc o n s t i t u t e dm a t u r ep r o t o c o lw h i c hb a s e do l lt h es y s t e mo fa n c e s t r a l t e m p l e s t h i sp r o t o c o lb e c a m eas y s t e mi nb e i s o n gd y n a s t y e x c e p ta n c e s t r a l t e m p l e ,t h ep a l a c ea c c o m o d a t i n g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w a sa n o t h e rl o c a t i o nu s e d f o rs a c r i f i c e ,i th a v eb e c a m eap o r t i o ni nt h es y s t e mo fa n c e s t r a lt e m p l e b u i l tt h i s p a l a c ew i t hs t r o n gp o l i t i c a li n t e n t i o n i ti n c a r n a t e dt h e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p a t r i a r c h a l c l a ns y s t e mr e l i g i o n ,b u d d h i s ma n dt a o i s m ,a n dt h et r a n s i t i o no fk a i s e r d o mw h i c h f r o mt h ed e c e n t r a l i z a t i o nt oc e n t r a l i z e e m p l a c et h e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i nl a n e a l s oi n d i c a t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k a i s e r d o ma n dm a g i s t e r i u m ,w h i c hw a s c o m b i n e da n du t i l i z e de a c ho t h e r k e yw o r d s :b e i s o n gd y n a s t y ;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 ; t h ep a l a c ea c c o m o d a t i n gs t a t u a r yo ft h ee m p e r o r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 签名) :刁曝恶 伽昭年乇其弓e l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 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 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 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 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 作者签名:刁思罨 导师签名: 日期:砷年钼乡日 日期:年月日 导言 垦吉 寸目 1 、选题的确定 在传统国家宗法性宗教中,祖先祭祀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最重要的 形式是宗庙制度。但在传统宗庙祭祀的太庙之外,还存在着另外种形式 神御殿。神御殿可以说形同太庙,它与宗庙制度相补充,逐步成为宗庙祭祀中 不可缺少的部分,从而共同组成了国家的祖先祭祀系统。 此外,建造神御殿的地方大都集中于寺院和道观,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现 了国家与佛教、道教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的宗教中,传统国家 宗法性宗教、佛教和道教是其主流。神御殿集中了三者的形式,在祖先祭祀这 个传统国家宗法性宗教的范围内又体现着佛教、道教的发展状况。而这三者的 关系更能体现出国家政权与佛教、道教之间的政教关系。因此本文确定对神御 殿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所展现的政教关系。 神御殿在北宋时期已经形成一种成型的制度形态,所以本文主要讨论在北 宋时期各皇帝的神御殿。神御殿的建造是为了缅怀先王,北宋建造神御殿开始 于太祖朝,至真宗朝渐成规模,结束于徽宗朝。建造的神御殿主要为宣祖、太 祖直至哲宗的各皇帝。由于钦宗和徽宗是北宋的亡国之君,其神御殿的建造在 南宋,所以本文不做论述。神御殿主要集中于东京汴梁,京城之外的地方也会 有神御殿,但为数不多。本文主要研究京师神御殿,也涉及地方性的神御殿。 北宋时期的神御殿开始大部分建于寺院、宫观之中,主要供奉前代皇帝、 皇后以及皇太后的神御,到神宗时,移京师神御于景灵宫十一殿、诸宗室神御 于禁中,进行统一供奉与管理。皇帝定期对神御进行朝拜,逐渐制度化,发展 成为国家祭祀、宗庙制度的一部分。由于这些寺院或宫观供奉有皇帝的神御, 因而具有不同于其他寺院、宫观的特权,从一方面表现了北宋时期寺院的特征。 神御的形成与发展,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教关系的变化与发展。 在探讨神御殿之前,首先要涉及的是“神御”。据宋史礼志九:“国家 道观佛寺并建别殿,奉安神御。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癸亥, 宋史卷一。六,志礼志九 北宋神御研究 奉迁真宗神御于万寿观延圣殿。 宣和遗事后集:“高宗离建康,幸浙西, 诏改杭州为临安府,先令奉太庙艺祖以下九庙神御如临安。”可知,所谓“神 御 的“御”就是“御容 ,也就是先朝帝王的肖像。那么,神御殿是什么? 从 以上引文可知,神御殿是安放先朝帝王“神御 也就是御容( 肖像、雕像、画 像) 、牌位而进行定期祭祀的场所。 所谓“原庙”,应是在正庙即太庙之外另立的宗庙。尔雅对“原 如 是解:“原,再也。 刘宋裴驷集解史记说:“原者,再也。先既已 立庙,今又再立,故谓之原庙。 其后,唐颜师古注汉书也说:“原,重 也。言已有正庙,更重立也。 由此可见,原庙即是在国家宗庙,也就是太庙 之外另建立的宗庙,用来祭祀祖先,以显孝道。宋代的神御殿即来源于此,而 “神御殿的建造并非是宋代才有的,它应该沿袭的是唐五代的制度。因为唐五 代已有在寺观供奉帝后御容的现象。” 在北宋时期,神御殿作为国家宗庙制度 的补充,皇帝定期进行祭祀,已成为国家祭祀、宗庙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2 、本论题的学术史回顾 对于神御殿的研究,只有刘长东的宋代神御殿考一文进行了专门探讨。 文章主要论述了神御殿与原庙制的关系,神御殿建造的制度沿革以及神御殿在 寺观的地位。虽然此文是研究宋代神御殿,但其着重点却是在神御殿建造的制 度沿革。对神御殿的建造制度追述到了唐五代时期,从而得出宋代的神御殿建 造制度是因袭前者。故此文对于神御殿在宋代的发展状况较少提及,只是在最 后的小节中简略提到建造神御殿的寺观不同于一般寺观的特殊地位。因此,没 有能揭示宋代神御殿发展的全貌。 此外,有关神御殿的论述还散见其他一些论文中。游彪在关于宋代的免 役法立足于“特殊户籍”的考察一文中提到,“凡是供奉赵宋历代皇帝 的寺院、道观不管拥有多少财产,都不出助役钱。 游氏所说的“供奉皇帝的 寺院 ,即是安放有皇帝神御殿的寺院。游氏认为,这种有神御殿的寺院,地 ( 清)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八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 9 5 7 年版。 宣和遗事后集。 尔雅释言,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2 年版。 史记卷九九,列传叔孙通。 汉书卷- 二二,志礼乐第- - - ) 。 刘长东:宋代神御殿考,宋代佛教政策论稿,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 0 0 5 年版。 游彪:关于宋代的免役法一立足于“特殊户籍”的考察, 中国史研究,2 0 0 4 年第2 期,第9 9 页。 2 导言 位高于一般寺院,拥有免“助役钱 的特权。唐代剑在宋代道观紫衣、师号 制度一文中又指出了供奉有神御的道观的特殊地位,如景灵宫每年会赐紫衣 帖二道。段玉明在论北宋皇室在相国寺中的活动兼论佛教的“中国化 一文中说“按照宋史礼志的概括:驾诣寺观朝谒祖宗神御,焚香寺观, 赐宴观灯,为国朝之制,即说明朝谒神御殿已经成为国家的一种定制。 刘长东在宋代寺院的敕差住持制一文中,把供奉有神御殿的寺院归属于具 有政治意义的国家寺院和专为皇室作宗教服务之寺,这些寺院才会享受敕差住 持的待遇。但这种论述都只是片言只字提及神御,因此,有必要对宋代的神御 与神御殿进行探讨,限于时间与学养,将研究的范围限定在北宋。 3 、本文的基本思路 本文从北宋时期各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朝谒神御殿的礼仪制度、供奉有 神御殿的寺院、神御殿的建造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 展现北宋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神御殿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与国家政权之间 的关系。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北宋时期各皇帝和帝后的神御殿进行概括与总结。由于在北 宋前期,即神宗元丰改制之前,每个皇帝都有众多的神御殿,对其进行归纳, 从而对神御殿的具体安放地点等有清晰的了解。神宗之后,在京师的皇帝神御 都集中于景灵宫,帝后神御也随之安放其中,使其成为在太庙之外的另外一个 祖先祭祀的重要场所,因此在第一部分最后着重介绍景灵宫的建造与发展。 第二部分,神御殿是皇室祭祀祖先的场所,如同国家宗庙祭祀一样,有其 自身的礼仪制度。从真宗朝起其祭祀开始定制,至神宗朝趋于成熟和完善。神 御殿的礼仪制度可以分为奉安之礼和朝谒之礼两类,均以神宗朝为界而分为前 后两个时期。在京师皇帝亲自祭祀的神御殿仿照宗庙制度,采用四孟朝献之仪, 体现出了神御殿与国家宗庙制度之间的互补关系。 第三部分,神御殿的供奉之地主要有寺院、道观和宫室。此部分介绍供奉 神御的主要寺院。如启圣院、西京应天禅院和太平兴国寺等。启圣院和西京应 天禅院分别为太宗和太祖的诞生之处,而太平兴国寺则是皇帝在京师朝谒神御 唐代剑:宋代道观紫衣,师号制度,宗教学研究,1 9 9 7 年第1 期,第2 7 、2 9 页。 段玉明:论北宋皇室在相国寺中的活动兼论佛教的“中国化”,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版) ,2 0 0 4 年第5 期,第5 3 页。 刘长东:宋代寺院的敕差住持制,中国史研究,2 0 0 5 年第2 期,第8 2 - 8 4 页。 3 北宋神御研究 殿的主要去处。这些寺院由于供奉有皇帝或帝后的神御,而拥有一般寺院没有 的特权。 第四部分,主要探讨神御殿的建造与国家政权之间的关系,分为四个部分: 神御殿与宗庙制之间的关系,景灵宫在国家祭祀中的作用,神御殿与北宋政权 的关系以及从神御殿看佛教、道教与北宋政权之间的关系。神御殿本是原庙, 与国家宗庙之间可以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而景灵宫则是这种关系最明显、 最重要的体现。神御被安放于寺院和道观,体现出了北宋时期的政教关系。 第五部分,为结语。北宋的神御殿来源于古代的原庙,最早创建于太祖朝, 发展于真宗朝,而成熟于神宗朝。神御殿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与太庙相同的特 性,成为太庙之外的另外一种补充形式。其分散到集中的发展体现了皇权的强 化,供奉于寺院和宫观的方式更体现了北宋政权与佛、道教之间相互利用的政 教关系。 4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本文在研究方法方面,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采用历史分 期法、列表法、文献考证法、以及社会学、宗教学的方法。 在资料方面,尽力发掘与本题相关的文献史料,主要为以下几类: ( 1 ) 、官修史书,主要有宋史、旧五代史、汉书、宋大诏令集 等。 ( 2 ) 、相关的私人修著的史书,主要有史记、续资治通鉴、续资治 通鉴长编、文献通考等。 ( 3 ) 、关于宋人的笔记史料与文集,主要有春明退朝录、挥麈前录、 渑水燕谈录、石林燕语、邵氏闻见后录、栾城集、东京梦 华录等。 ( 4 ) 、古代人的著述,如尔雅、 礼记等。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本人对资料的搜集还不够全面,难免遗漏,这决定了 本文可能存在不足之处。 4 一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 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 神御殿的创建始于北宋太祖朝。太祖时创建宣祖的神御殿,至真宗朝才开 始大规模的创建祖宗的神御殿。这些神御殿主要设置在一些重要的寺院或宫观, 可分为国家供奉的神御殿与宗室供奉的神御殿,而国家供奉的神御殿又有京师 与地方之分。到神宗元丰五年( 1 0 8 2 年) ,统一移京师神御于景灵宫十一殿,“诸 宗室宫院祖宗神御迎藏天章阁 圆。至此,除了在地方的神御殿外,北宋皇帝和 帝后的神御殿都集中于景灵宫。 1 、北宋时期各皇帝的主要神御殿 北宋各朝皇帝和帝后神御殿的建造,以神宗元丰五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 时期。前期神御殿的建造地大体可分为寺院、道观、宫殿和宗室住处;后期在 京师的神御殿则集中于景灵宫,宗室神御殿被废除,所以除了景灵宫外,只有 存在于地方寺院或道观的皇帝神御殿了。北宋的政治中心除了东京汴梁之外, 还有西京洛阳,两地都有集中供奉皇帝神御之处,主要是东京的万寿观、玉清 昭应宫和西京的会圣宫、应天禅院,此外,还有南京的鸿庆宫。这些地方都供 奉至少三个皇帝以上的神御,主要是太祖、太宗和真宗。在东京的神御殿后来 被景灵宫所取代,而在西京和南京的神御殿则一直存在至北宋结束。 由于在各种资料中所记载的各皇帝的神御殿繁杂而且有一定的差别,笔者 对各皇帝和帝后的神御殿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现分述如下。 宣祖皇帝 宋宣祖赵弘殷为宋太祖与太宗之父,建隆元年( 9 6 0 年) 九月,被追封为武 昭皇帝,庙号宣祖。据史籍记载,宣祖主要神御殿有如下: ( 宋) 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之一,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3 年版。 宋史卷一百九,志礼十二。 5 北宋神御研究 名称年代地点说明资料来源 奉先资福禅院乾德六年汴梁城南,安陵旧地 仁宗嘉祜五年 挥麈前录卷1 ,续 庆基殿( 9 6 8 年) ( 1 0 6 0 年) ,别 资治通鉴长编卷 绘兖冕及后服 1 9 1 、3 3 0 二像,而旧像入 禁中 天圣七年汴梁,原玉清昭应宫后移至睦亲宅续资治通鉴长编 万寿观( 1 0 2 9 年)长生崇寿殿卷7 2 、1 0 8 、1 6 3 后 睦亲宅庆历八年汴梁,玉清昭应宫旧迎自万寿观续资治通鉴长编 ( 1 0 4 8 年)地卷1 1 7 、1 6 3 宣祖赵弘殷的神御殿最早出现于太祖朝。其时先创建所佛教寺院,后在 寺院中特建一殿安放宣祖的御容神像。据挥麈前录记载:乾德六年,在“都 城之南,安陵之旧域,建奉先资福院,为庆基殿,以奉宣祖。”就是说,宋太 祖于乾德六年,在汴京城南“安陵的陵区创建“奉先资福院,其中建有庆 基殿,以供奉“宣祖 的“神御 。又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仁宗嘉祜 五年,“奉安宣祖皇帝、昭宪皇后御容于奉先资福禅院庆基殿。初,庆基殿绘 宣祖像具鞯袍,而昭宪皇后具冠帔。至是,别绘兖冕及后服二像,而旧像入禁 中。由此可知,庆基殿从宋太祖肇建至仁宗时一直是安放“宣祖 及其皇后 神御的处所,直至神宗元丰五年迁此处神御至景灵宫天元殿 。 不过,到了仁宗朝,宣祖的神御已不限于奉先资寿禅院,也有安放在道观 中。据记载:仁宗庆历八年,“自万寿观迎宣祖、太祖御容奉安于睦亲宅 。 就是说,在仁宗庆历八年之前,万寿观中就有安放“宣祖 御容的处所。虽然, 引文简略,没有明说是否有神御殿。但与“宣祖 御容同时安放的还有宋太祖 赵匡胤御容,其安放处所必然是殿,即“神御殿。说明在仁宗朝万寿观已有 宣祖神御殿。有关“万寿观”的由来,据史籍记载可知,真宗皇帝于大中祥符 二年七月十八 t ( 1 0 0 9 年8 月1 1 日) 下诏:“以昭应宫为玉清昭应宫。” 又据记 载:天圣七年六月丁未日( 廿日,1 0 2 9 年8 月2 日) ,“大雷雨,玉清昭应宫 灾。宫凡三千六百一十楹,独长生崇寿殿存焉。翌日,太后对辅臣泣日:先 挥庵前录卷之一。 (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一,仁宗嘉祜五年庚子,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百三十,神宗元丰五年壬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三,仁宗庆历八年戊子。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二,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 6 一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 帝力成此宫,一夕延燔殆尽,犹幸一二小殿存尔。枢密副使范雍,度太后有 再兴葺意,乃抗言日:不若燔之尽也。太后诘其故,雍日:先朝以此竭 天下之力,遽为灰烬,非出人意。如因其所存,又将葺之,则民不堪命,非所 以祗天戒也。宰相王曾、吕夷简亦助雍言,夷简又推洪范灾异以谏,太后默 然。秋七月己巳( 十二日,8 月2 4 日) ,下诏,以不复修宫之意谕天 下。改长生崇寿殿为万寿观。 就是说,玉清昭应宫因“大雷雨”起火而焚毁 几尽,仅“一二小殿幸存,“长生崇寿殿 就是幸存的小殿。后来将“长生 崇寿殿”改为“万寿观 。据此可知,在万寿观安放神御应该是天圣七年农历 七月以后的事。 北宋在神宗之前,除了在寺院宫观安放神御外,在宗室处所也会供奉祖宗 神御,睦亲宅就是其中的一处。据记载,仁宗景j ;占二年( 1 0 3 5 年) ,因“诸王邸 散居都城,过从有禁,非朝谒从祠不得会见。于是“诏即玉清昭应宫旧地建 宫,合十位聚居,赐名睦亲宅 。就是说,在原玉清昭应宫之地建造“睦亲宅 , 让宗室居住,有利于国家对宗室的管理。在仁宗庆历八年,“自万寿观迎宣祖、 太祖御容奉安于睦亲宅。 显然,在“睦亲宅建造了神御殿,庆历八年开始 奉安宣祖御容。仁宗嘉祜三年,由于翰林学士欧阳修提出“神御非人臣私家所 宜有 ,于是皇帝命令罢修睦亲宅祖宗神御殿 。因此,此处宣祖皇帝的“神御 似乎只存在了十年的时间。 太祖皇帝 太祖赵匡胤( 9 2 7 q 7 6 ) 是北宋的开国皇帝,涿郡人,为宣祖赵弘殷的次子, 母亲为杜氏,即后来的昭献皇后。后唐天成二年( 9 2 7 年) ,赵匡胤生于洛阳 夹马营。他本为后周殿前都检点,显德七年( 9 6 0 年) 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 加身而成为北宋的开国皇帝。开宝九年( 9 7 6 年) 去世,终年五十岁,谥号英 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太平兴国二年( 9 7 7 年) 四月乙卯,葬于永昌陵。 大中祥符元年,加谥号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太祖皇帝 的“神御 有如下: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仁宗天圣七年己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七,仁宗景裙二年乙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三,仁宗庆历八年戊子。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七,仁宗嘉祜三年戊戌。 7 北宋神御研究 名称年代地点说明资料来源 太平兴国寺天圣八年汴梁,庆历六年年重修;至和二 宋史卷1 0 9 ;续 开先殿 原龙兴寺年( 1 0 5 5 年) ,又奉安孝 资治通鉴长编卷1 8 、 明皇后御容1 0 9 、1 5 9 、1 8 0 景灵宫元丰五年汴梁,见下文景灵宫文献通考卷9 4 皇武殿原锡庆院 应天禅院 景德四年西京洛阳天禧元年( 1 0 1 7 年) 建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兴先殿( 1 0 0 7 年)成;庆历末,始名兴先殿6 5 、8 9 1 渑水燕谈录 卷1 大中祥符应天府天圣元年新建;康定元年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鸿庆宫七年( 南京)( 1 0 4 0 年) 火灾;庆历8 3 、1 0 0 、1 2 7 、1 5 9 , 七年修成 1 6 0 会圣宫天圣九年西京永安县石林燕语卷4 ;续 凤台山资治通鉴长编卷1 1 0 建隆寺景德二年扬州景祜四年,易绘容以塑宋史卷7 ;续资 章武殿 像,命新殿为章武殿 治通鉴长编卷2 、1 2 0 天庆观皇祜五年滁州太祖曾在此大败南唐军挥麈后录卷i ;续 端命殿 ( 1 0 5 3 年) 队,故建神御殿资治通鉴长编卷1 7 4 回銮寺 大中祥符扬州 先是设殿于其偏,始改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五年前正位7 8 天章阁庆历三年汴梁,( 禁庆历六年迎至太平兴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前中) 龙图阁寺:一般为暂时安放神御 9 6 、9 7 、1 4 6 、1 5 9 后之地 广亲宅庆历七年 汴梁, 宗室神御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刖 原北宅 1 6 1 、1 8 7 庆历八年汴梁,原玉被迎至睦亲宅;皇祜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万寿观 刖清昭应宫长年,又再次安放1 6 3 、1 7 4 生崇寿殿 睦亲宅庆历八年汴梁,玉清迎自万寿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昭应宫旧地1 1 7 、1 6 3 会灵观皇祜五年因失火而罢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1 7 4 玉清昭应宫真宗朝汴梁,春明退朝录上 原昭应宫 据宋史礼志记载:“太祖神御之殿七:太平兴国寺开先殿、景灵宫、 应天禅院西院、南京鸿庆宫、永安县会圣宫、扬州建隆寺章武殿、滁州大庆寺 端命殿。实际上,太祖的神御并非只有7 处,从上表所列出的就有1 4 处。 这是就搜集到的资料而言。这1 4 处神御殿有的是在寺院,有的在宫观,有的则 在禁中,有的在宗室居处,除了京师有神御殿之外,地方也有神御殿。 宋史卷一。九,志礼十二。 8 一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 设置在寺院的神御殿主要有太平兴国寺开先殿、西京应天禅院、扬州建隆 寺章武殿、扬州回銮寺。 太平兴国寺在汴京。此寺原来是“龙兴寺 ,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以年号赐 寺名:仁宗天圣八年奉安太祖神御于此,庆历六年重修 ,至和二年,再次奉 安太祖皇帝、孝明皇后御容于此。此神御殿一直存在至神宗元丰五年,被迁至 景灵宫皇武殿 。 应天禅院在西京洛阳。据记载:“本后唐夹马营,大中祥符二年,以太祖 诞圣之地,建寺锡名。” 因为此处是太祖皇帝诞生之处,故在此建造禅院,真 宗景德四年在其间建太祖神御殿,天禧元年建成,为屋凡九百九十一区。 “庆 历末,仁宗御篆神御三殿碑:艺祖( 太祖) 日兴先 ,即在仁宗时期,此神 御殿才有正式的命名,为兴先殿 。 建隆寺章武殿在扬州。据记载:太祖建隆二年,下诏“以扬州行宫为建 隆寺。 又载:真宗景德二年,“遣内臣奉安太祖圣容于扬州建隆寺川1 ,就 是说,扬州的建隆寺是建隆元年由“行宫 改成的,但到了景德二年才安放宋 太祖的神御于其中。仁宗景祜四年,“命礼宾使白仲达、入内供奉官苏绍荣奉 安太祖御容于扬州建隆寺。景德中,尝即寺置殿,绘御容,而其制庳陋。会占 者言东南有王气,乃易以塑像,更命新殿日章武。1 2 即建隆寺的神御殿在景德 二年安放,但此时供奉的应是太祖皇帝的绘像,仁宗景祜四年时把绘像改为塑 像而重新安放,并在此次命名神御殿为章武殿。 回銮寺在扬州。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八月,奉安太祖神御于回銮寺。事实 上,太祖的神御“先是设殿于其偏 ,到大中祥符五年,“始改从正位焉。川3 可知,回銮寺在大中祥符五年之前就有供奉太祖神御的殿,只是其神御殿属于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八,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仁宗天圣八年庚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九,仁宗庆历六年丙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仁宗至和二年甲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神宗元丰五年壬戌。 ( 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一,帝德,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真宗景德明年丁未。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九,真宗天禧元年丁巳。 渑水燕谈录卷一,帝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仁宗景祜四年丁丑。 宋史卷七,本纪真宗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十,仁宗景祜四年丁丑。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八,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壬子。 9 n挖b 北宋神御研究 偏殿,而此时把偏殿改为正殿。 以上4 处在寺院中的神御殿,除了太平兴国寺在东京汴梁外,其他3 处都 不在京师。西京应天禅院虽然不位于京师,却是太祖诞生之地,又在西京洛阳, 其地位不同于地方的神御殿。如同西京洛阳一样,在汴梁之下却又在地方之上。 而扬州建隆寺和回銮寺则是由国家创建的地方神御殿。 由于神御殿大规模的兴建是在真宗朝,而真宗本人又较推崇道教,所以在 道观中也多有置神御殿,以安放太祖神御。主要有南京鸿庆宫、西京永安县风 台山会圣宫、滁州天庆观端命殿、万寿观、会灵观和玉清昭应宫。 鸿庆宫在南京。据宋史载:大中祥符七年,真宗“至应天府朝拜圣 祖殿,诏号日鸿庆宫,仍奉安太祖、太宗像。 可知,此处早已有圣祖殿,只 是在此时才正式确定并定名为鸿庆宫,并奉安太祖神御于此圆。仁宗天圣元年又 新建 ,康定元年,“火,侍御史方偕引汉罢原庙故事,请勿复修。诏罢修神御 殿,即旧基葺斋殿,每醮则设三圣位而祠之,瘗旧像于宫侧 。即在此时因发 生火灾而罢修神御殿,但依然设置斋殿来供奉神御,直至庆历六年,又“命入 内押班张惟吉等修南京鸿庆宫三圣( 太祖、太宗、真宗) 御容殿。 庆历七年, 神御殿修成,再次奉安太祖、太宗、真宗御容 。 会圣宫在西京永安县风台山,此宫建于仁宗天圣末年。风台山即原来河 南永安县訾王山,此处建造会圣宫安放神御的原因在于“欲其近陵寝也 o 。仁 宗天圣九年奉安太祖神御于此 。 天庆观在滁州。此处在宋史中,记载为“滁州大庆寺” 。“大庆寺 之名未见于其它史料,而在大中祥符二年十月, “诏天下置天庆观。 天庆 观在此时应随处可见,而且在其它史料中皆记为“天庆观 ,所以此“大庆寺 疑为“天庆观 之误。据挥麈录载:“滁州清流关,昔在五季,太祖皇帝 以五千之兵败江南李氏十五万众,执皇甫晖、姚风以献周世宗,蹇为本朝建国 宋史卷一。四,志礼七。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三,真宗大中祥符七年甲寅。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仁宗天圣元年癸亥。 续资治通攀长编卷一百二十七,仁宗康定元年庚辰。 续资治通签长编卷一百五十九,仁宗庆历六年丙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六十,仁宗庆历七年丁亥。 石林燕语卷四。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十,仁宗天圣九年辛未。 宋史卷一。九,志礼十二。 宋史卷七,本纪真宗二。 1 0 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 之根本。明清昨仕彼郡,考之图经云:皇祜五年十月,因通判州事王靖建言, 始创端命殿宇于天庆观之西,奉安太祖御容。 由于太祖曾在滁州清流关大 败南唐军队,奠定了建国之本,所以建太祖神御殿于此。续资治通鉴长编 也记载:仁宗皇祜五年,“奉安太祖于滁州天庆观瑞命殿。 上述3 处在道观的神御殿都为地方神御殿,在京师的则为万寿观和玉清昭 应宫,至于会灵观在何处? 笔者未发现史籍记载。万寿观的神御安放与上面所 述的宣祖神御相同,只是睦亲宅神御殿被废除后,仁宗皇j ;占五年,“殿中丞、 通判滁州王靖言,太祖禽皇甫晖于滁州,太宗下刘继元于并州,真宗御契丹于 澶州,是三州皆宜立庙以昭遗烈。于是即芳林园命工写三圣御容,宰相庞籍为 奉安使,权奉安于万寿观。 此时,才在万寿观又安放太祖神御。玉清昭应宫 即是原来的昭应宫,在此列有太祖、太宗的神御 。但究竟起于何时,难以查 考。就在安放太祖神御于万寿观的同年,会灵观失火。“道士饮酒殿庐,既醉 而火发。居宇神像悉被焚,独三圣御容得存,乃诏权奉安于景灵宫。谏官贾黯: 言天意所欲废,当罢营缮,赦守卫者罪,以示儆惧修省之意。 此道观神御殿 不知建于何时,也可能于此时,因失火而罢修,所以以后不复存在。 。 禁中的天章阁也是一处神御供奉之地。真宗天禧四年,“宰臣等言: 圣 制已约分部帙,望令雕板摹印,颁赐馆阁,及道释经藏名山胜境。仍命内臣规 度禁中严净之所,别创殿阁缄藏。”于是“寻于龙图阁后修筑,是为天_ : 章阁。天禧五年修成,奉安御集、御书 。仁宗庆历三年,“诏辅臣及知杂 御史以上,于天章阁朝谒太祖、太宗御容及观瑞物 ,显然,庆历三年已供奉 神御了。但到庆历六年则迎至太平兴国寺。因此此处为暂时安放神御之地。 仁宗时,虽然曾罢除睦亲宅的神御殿,但在宗室中供奉祖宗神御在神宗之 前大致都是允许的,所以在宗室的广亲宅和睦亲宅中都安放有太祖神御。仁宗 庆历七年,“以北宅为广亲宅。先是,帝以秦王子孙众多,而所居隘狭,乃命 挥麈后录卷之一。 续资治通箍长编卷一百七十四,仁宗争辜占五年癸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七十四,仁宗阜祜五年癸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二,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 春明退朝录上。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七十四,仁宗皇祜五年癸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六,真宗天禧四年庚辛。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十七,真宗天禧五年辛酉。 续资治通攀长编卷一百四十三,仁宗庆历三年癸未。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五十九,仁宗庆历六年丙申。 1 1 北宋神御研究 修王钦若故第增益之。徐国公承简言于上日:陛下敦爱宗室,无竦近之间, 既建睦亲宅,亦愿得美名,以榜秦王第。遂赐今名。并“辛广亲宅,谒太 祖、太宗神御殿”。后在仁宗嘉j ;占三年,广亲宅由于存在神御已久,没被废除, 而只罢修了睦亲宅圆。广亲宅的命名比睦亲宅要晚,却未被废,可见广亲宅的祖 宗神御殿应该很早就有,也许在其还为北宅之时就已经存在。此处的神御应该 一直存在至神宗熙宁四年( 1 0 7 2 年) 朝廷明确下令废除宗室神御殿为止。 上述京师汴梁的神御殿至神宗元丰五年都被迁至景灵宫皇武殿。从此终北 宋之世,景灵宫成为京师太祖神御的唯一安放之处。 太宗皇帝 太宗皇帝赵炅( 9 3 9 - 9 9 7 ) ,初名匡义,太祖在位时改其名为光义,继位后 改名为炅,为宣祖皇帝第三子,太祖之弟,母亲为昭宪皇后杜氏。后晋天福四 年( 9 3 9 年) 十月七日生于浚仪官舍,开宝九年冬十月继位。至道三月( 9 9 7 年) 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十 月十八,葬于永熙陵。太宗皇帝的“神御 如下: 名称年代地点说明资料来源 仁宗时由于修永隆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启圣禅院 咸平二年 汴梁 迎御容权置天章阁,至 4 5 、1 8 0 永隆殿 ( 9 9 9 年) 和二年( 1 0 5 5 年) ,复 奉安于此 寿宁堂明道二年汴梁,禁中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景福殿 ( 1 0 3 3 年) 1 8 ;文献通考卷9 3 上清太平 不详凤翔府终南元j ;占五年( 1 0 9 0 年) , 邵氏闻见后录卷1 : 宫山下 因修此神御殿,而迁神栾城集卷3 4 御 崇圣寺统因太宗下刘继元于并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平殿及西皇祜五年并州州而建;至和二年神御 1 7 4 、1 8 0 院殿火,范镇进言罢修此 殿 鸿庆宫大中祥符应天府( 南天圣元年新建;康定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七年京)年火灾;庆历七年修成 8 3 、1 0 0 、1 2 7 、1 5 9 ,1 6 0 会圣宫 天圣九年西京永安县 石林燕语卷4 ;续 凤台山 资治通鉴长编卷1 1 0 续资治通箍长编卷一百六十一,仁宗庆历七年丁亥。 续资治通罄长编卷一百八十七,仁宗嘉祜三年戊戌。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五,神宗熙宁四年辛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三十,神宗元丰五年壬戌。 1 2 一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 应天禅院仁宗初年西京 庆历末,仁宗始命名帝渑水燕谈录卷l 帝华殿华殿 广亲宅庆历七年汴梁,原北 宗室神御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前宅1 6 1 、1 8 7 庆历八年汴梁,原玉被迎至睦亲宅;皇祜五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万寿观前清昭应宫长年又再次安放1 6 3 、1 7 4 生崇寿殿 玉清昭应真宗朝汴梁,原昭 春明退朝录上 宫应宫 景灵宫 元符三年汴梁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 大定殿( 1 1 0 0 年)5 2 0 从上表可以看出,有些神御殿中不只供奉一个皇帝的神御,而是二三个或 者更多,鸿庆宫、会圣宫、广亲宅、万寿观、玉清昭应宫、应天禅院这些地方 不仅供奉有太祖皇帝的神御,也有太宗皇帝的神御,甚至包括真宗皇帝的神御。 在北宋一朝,太祖、太宗、真宗的神御并称“三圣 ,有许多的神御殿同时供奉 “三圣 神御。比如万寿观,据记载:仁宗皇j ;占五年初,“奉安三圣御容于此。”西 京应天禅院也有太祖、太宗、真宗三殿争。 太宗的神御殿除了上述6 处外,安放于寺院的还有启圣禅院永隆殿和并州 崇圣寺统平殿及西院。启圣禅院是太宗降生之地,真宗咸平二年在此建太宗神 御殿,奉安太宗神御 。仁宗时期,由于修永隆殿,于是“迎御容权置天章阁”, 至和二年,“及是殿成,乃复奉安于本殿。并州崇圣寺统平殿及西院于仁宗 皇祜五年奉安太宗神御 。至和二年,并州太宗神御殿遭火,因范镇进言而罢修 此殿 。 安放于道观的神御有风翔上清太平宫。此神御殿建造的来历颇为神奇。据 记载:“国初,有神降于凤翔府整屋县民张守真家,自言:天之尊神,号黑 杀将军。守真遂为道士。每神欲至,室中风萧然,声如婴儿,守真独能辨之, 凡百之人有祷,言其祸福多验。开宝九年,十月十九日,命内侍王继恩就 建隆观降神,神有晋王有仁心等语。明日太祖晏驾,晋王即位,是谓太宗。 续资治通箍长编卷一百七十四,仁宗皇辜占五年癸已。 渑水燕谈录卷一,帝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五真宗咸平二年己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仁宗至和二年甲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七十四,仁宗皇祜五年癸巳。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仁宗至和二年甲午。 北宋神御研究 于是,“诏筑上清太平富于终南山下,封神为翊圣将军。 此处上清太平宫的 建造神话色彩颇为浓厚,而具体何时在此奉安神御,却不得而知,只是记载元 祜五年,因修此神御殿,而迁神御,奉安神御应该是在此之前的事。 此外,在宫中也安放有太宗皇帝的神御。据宋史记载:“太宗神御之 殿七:启圣禅院、寿宁堂、景福殿、风翔上清太平宫、并州崇圣寺统平殿及西 院、鸿庆宫、会圣宫。 此处寿宁堂和景福殿算做两个地方,但据文献通考 记载,景福殿应是寿宁堂中的一殿,两者应为一处,即寿宁堂景福殿,太宗神 御于仁宗明道二年奉安于此。 与上述太祖神御相同,景灵宫都是作为皇帝在京师神御的最后安放之处, 哲宗元符三年,景灵宫大定殿建成,奉安太宗皇帝御容于此 。 真宗皇帝 真宗( 9 6 8 - 1 0 2 2 ) ,名恒,为太宗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乾德六年 十二月二日生于开封府第,至道三年三月继位。乾兴元年( 1 0 2 2 年) 二月十九 去世于延庆殿,终年五十五岁,在位二十六年,葬于永定陵,谥号文明武定章 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庆历七年,加谥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 皇帝。真宗皇帝的“神御 如下: 名称时间地点说明 资料来源 景灵宫 天圣二年汴梁 真宗降生之地,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0 2 ; 奉真殿 ( 1 0 2 4 年)宗时改为熙文殿宋史卷1 0 9 玉清昭应宫天圣二年汴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0 2 安圣殿 洪福院天圣二年汴梁续资治通鉴艮编卷1 0 2 寿宁堂明道二年汴梁文献遁考卷9 3 福圣殿禁中 崇先观嘉祜六年汴梁原寿星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9 5 、 永崇殿 1 9 7 万寿观皇祜五年汴梁至和二年和元符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7 4 、 延圣殿年因修缮再次奉安 1 7 8 、5 1 0 ; 春明退朝录 开福院皇辜占五年澶州 因真宗御契丹于澶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7 4 信武殿州而建 ( 宋)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一,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 ( 宋) 苏辙:栾城集卷三十四,北门书诏祈祝九十首。 宋史卷一。九,志礼十二。 ( 元)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九十三,宗庙考三,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二十,哲宗元符三年庚辰。 1 4 一皇帝与帝后的神御殿 崇福宫西京宋史卷1 0 9 保祥殿 云台观集真华州春明退朝录上 殿及西院 大中祥符 应天府天圣元年新建;康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8 3 、 鸿庆宫七年( 南京) 定元年火灾;庆历 1 0 0 、1 2 7 、1 5 9 ,1 6 0 七年修成 会圣宫天圣九年西京永安石林燕语卷4 ;续资治 县风台山通鉴长编卷1 1 0 太平宫 不详 凤翔府元祜五年,因修此邵氏闻见后录卷1 ;栾 终南山下神御殿,而迁神御城集卷3 4 慈孝寺天圣五年汴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0 5 崇政殿 原长宁皇祜元年建成;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1 6 、 广圣宫景祜二年 宫,宫城 祜七年又修毕 1 6 7 、4 7 6 西北 天章阁庆历八年汴梁迎自万寿观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6 3 禁中 应天禅院天圣元年西京庆历末仁宗命名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 0 0 ; 昭孝殿名渑水燕谈录卷1 据宋史记载:“真宗神御之殿十有四:景灵宫奉真殿、玉清昭应宫安 圣殿、洪福院、寿宁堂、福圣殿、崇先观永崇殿、万寿观延圣殿、澶州信武殿、 西京崇福宫保祥殿,华州云台观集真殿及西院、鸿庆宫、会圣宫、风翔太平 宫。 这其中有很多与太祖或太宗的神御殿相同,或者一些在其他史料中只 是简单提及,没有详细的记载。较为明确和重要的有景灵宫奉真殿、崇先观永 崇殿、万寿观延圣殿和澶州开福院信武殿。 景灵宫乃真宗降生之地,仁宗天圣二年,“修万寿殿,名日奉真,将以 奉安塑像。 三月,奉安真宗御容于此 。其后,在神宗元丰五年建景灵宫十一 殿时,将此殿改为熙文殿,用来供奉真宗皇帝神御,直至北宋末为止 。而景灵 宫此后也成为北宋京师皇帝和帝后神御的安放之地,在国家的宗庙祭祀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有关这一点将在下文专门探讨。 崇先观原为寿星观。仁宗嘉祜六年,“以寿星观新作真宗神御殿为永崇 殿。先是,上清宫灾而寿星殿独存,遂建为寿星观。或言寿星殿像则真宗御容 宋史卷一。九,志礼十- - 。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二,仁宗天圣二年甲子。 挥麈前录卷之一。 1 5 北宋神御研究 也,于是别建神御殿。寿星观是原来的上清宫寿星殿,后因火灾只剩下寿星 殿,所以在此安放真宗神御,第二年,也就是嘉祜七年,才改寿星观为崇先观。 万寿观自仁宗皇祜五年起,就一直奉安三圣御容。后来,真宗的神御殿 不断维修,至和二年,修复完成后,又奉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广电银川市2025秋招网申填写模板含开放题范文
- 雅安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油品分析质检岗
- 鸡西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邢台市中石油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安全环保与HSE岗
- 音乐老师招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通辽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通信技术类
- 常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专业追问题库基建工程岗
- 永州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2025年经典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移动郴州市2025秋招笔试行测题库及答案综合管理类
- 2025-2030中国豆奶行业营销动态及消费状况分析报告
- QGDW11703-2017电力视频监控设备技术规范
- 军工涉密项目管理制度
- 16949体系培训计划
- T/CAZG 003-2019亚洲象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 《智慧仓储管理》课程标准
- 火锅店股东协议合同协议
- 电梯曳引钢丝绳维护保养制度
- 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六年级下册单词表+默写单
- 茶叶加工工(中级)模拟试题与答案
-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课堂精研】打造议论文分论点+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