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唐诗五首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方法与过程:1、解山水田园诗和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背诵复习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二、介绍相关文化常识1、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2、作者介绍王维,字摩诘,太原人,世称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三、听录音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给本诗划节奏,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四、赏析诗歌,探讨问题1、在这首诗中,作者描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景物?2、作者为什么要突出“新雨”呢?3、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4、苏轼曾经这样评价过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颔联和颈联中的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小组讨论,用几句话来描绘一幅画面。5、每一幅画面就象电影中的一个镜头,把这些镜头连起来就是山中的整个景致。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感觉?6、我们可以看到,洗衣服的少女归来时发出了喧闹声,渔舟经过时莲花也随之摆动,为什么它们给你的感觉仍然是“静”呢?7、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8、诗的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怎么理解?9、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了那么美丽恬然的山中景色,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10、山中明明有那么多美丽的景物,作者为什么还称这之为“空山”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思考。1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12、对偶句有哪些?13、哪些字是押韵的?五、课后练习:(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2)怎样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的艺术画面?(3)空、静的景色衬托出诗人怎么样的心情? (4)最后一句中“王孙”指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尝试用一段话描绘这首诗呈现的画面。(200字)从军行导学案 教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 2、掌握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方法与过程:1、注意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2、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边塞诗歌中音乐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让学生回忆背诵上学期学过的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而引出“边塞诗歌”主题。 2,了解边塞诗歌的代表人物和风格 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的。在盛唐边塞诗人中,高适、岑参向来并称齐名。 3,王昌龄背景介绍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先是授职秘书省校书郎,七年后应博学宏词科考试中选,授汜水(今属河南)县尉。开元二十七岁年(739),因“不护细行,屡见贬斥”(旧唐书本传), 终于本年获罪被谪岭南。开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龄自岭南北归,任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但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出塞共有两首(均从全唐诗)。其一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总体感知,探究问题 (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表述。 (2) 这首诗在写相思之情有什么特点? (3)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4)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5) 比较分析同一个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 课堂小结 :登高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方法与过程: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追求高洁的人格志向。教学重点: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教学时数:1课时一、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作品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二、解题: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三、诗歌赏析,探讨问题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2、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5、“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6总结: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起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啊!四、课后练习1.古人诗歌中写到“高猿长啸”,大都抒发文人的悲伤,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水经注。2.毛泽东笔下也有一只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请同学们想一想,毛泽东笔下的鸟与诗人笔下的有什么不同?3.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石头城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方法与过程:体味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首席诗通篇都是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 教学重点:诗歌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一、题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唐诗别裁,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写此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进行内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原是战国朝代梦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二、齐诵全诗,讨论问题 1、全诗写了哪些“境”? 2、“境”所含的“意”是什么? 3、“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4、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5、诗的主题是什么?6、比较阅读:这首诗与李白的越中览古均为怀古之作,但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锦瑟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写意的几种常用方法;理解内部结构;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方法与过程:学习锦瑟,鉴赏其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品味诗歌的形象。教学难点: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教学方法:译写法,点读法。教学时数:1课时一、资料链接 夕阳无限好( ) 身无彩凤双飞翼(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 )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1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听朗读录音。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2)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2、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1)、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四、引导学生自读锦瑟,探究问题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请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探究主旨,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提示: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 )作者为什么而“惘然”?( )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 4、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五、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诗歌艺术特色:哀怨的基调,凄迷的意境,华美的语言。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七、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唐诗五首讲学稿参考答案山居秋暝讲学稿答案1、地点:山中。 时间:秋天傍晚下过一场雨后。2、是为了突出秋雨之后山野间的明丽与清新,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3、明月,松林,清泉,山石,青竹,浣女,青莲,渔舟。4、5、非常宁静,清新,恬然。6、以动衬静。正因为有这些声音,使得整个环境显得更安静。7、“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动景。8、任凭春天的百花凋谢,山中的美景还是让我留恋。9、(简单介绍王维的生平)所表达的是一种对于山水的留恋,对隐居生活的渴望以及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10、“空”字显示了山野间的安静与宽阔,这与作者希望远离尘世与世俗的愿望正好吻合。从军行学案稿参考答案1)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用自己的话表述。 提示: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一位守卫边疆的战士独自一人在烽火城吹羌笛,在悲伤悠扬的羌笛声中思念自己的妻子。 2) 这首诗在写相思之情有什么特点? 提示:借景抒情,借音乐抒情, 3) 环境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有什么作用? 提示:烽火城(重要的边防城镇,偏僻) 黄昏(暮色思乡 淡淡哀愁) 海风秋(悲秋情节 凄凉) 羌笛(别离乡情 幽怨凄凉) 关山月(关塞山川 距离远) 总结:环境描写对人物内心心理活动起了烘托作用,更加加深主人公内心相思的情绪。 4) 比较分析本诗与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在抒情上各有有什么特色?在环境与心理描写上又有什么不同? 提示:抒情(“其一”曲笔抒情,虚写征人家乡的妻子的无奈而痛苦的思念之情;“其四”是直接抒情,抒发戍边将士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环境与心理描写(“其一”侧重环境的凄凉孤独,通过写羌笛的声音,从听觉上抒写思乡之情,心理描写采用虚写方式,以想象写情;“其四”侧重写边塞环境条件的艰苦,心理描写上采用实写方式,直接写戍边将士为国尽忠,慷慨豪情的激情) 5) 比较分析同一个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题作闺怨,有怨必有愁.诗的开头却出其不意地从题意的反面入手,独劈蹊径,以退为进用反说起笔,说这位与丈夫阔别,独处深闺的少妇,似乎已经习惯了躲在这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的小圈子里,反而精神麻痹,已不知愁了.当她春日凝妆上翠楼之后,忽见陌上杨柳色,明显地感到了良辰美景的巨大诱惑力,触景生情,油然而生出青春难再,红颜易年的闺怨之情:悔不该让夫从军以求功名,却辜负了这番良辰美景.一个悔字道出了这位少妇的闺怨浓愁.先说春色撩拔得少妇春心荡漾而不知愁,以乐景起笔,反衬出愁怨,以反起强化题旨,使得行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更令醒目.总之,这首诗不说别而别情自露,不言愁而愁绪倍增,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手法. 比较两首诗同样写“愁”,但两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 提示:从军行(其一)愁中带有苦的意味,因为戍守边疆的环境凄凉,带给主人公内心的凄凉。情感更深一层。闺怨只是单纯的闺中少妇思念丈夫的心情。 登高学案稿参考答案1.首联和颔联写了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答: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是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2.我们把这些寄寓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叫做“意象”。诗人是如何把自己的“悲愁”情感通过秋景体现出来的?答:急风,是说风很大,而且又是秋天的风,这样的风更冷。急风凛冽,不仅吹在诗人身上,更是吹在诗人的心里。天高阔远,在茫茫天地之间,诗人更觉自己的渺小,无限悲凉之情涌上诗人的心头。猿的啼叫是哀伤的。哀猿声声,使诗人悲凉的心境更添一层。清渚和白沙,从色调上看,清和白是冷色调,更显环境的冷清和凄凉。诗人触景生情,自然内心也倍感凄凉。回鸟,这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到处盘旋,形单影只。落木即落叶,到了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看到落叶诗人也感到自己到了生命的尽头,内心无限凄凉。滚滚长江东逝水,东逝的流水会让人想到韶光易逝、人生苦短。3诗人的“悲”除了体现在首联、颔联描写的秋景上之外,还体现在哪里?答:还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长年漂泊他乡,壮志难酬,处境艰难。“万里”写出流浪之远,“常”写出流浪时间之长。补充:安史之乱时,李白从48岁开始流浪,一直到58岁去世,11年来安无定所。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人年老了又身缠重病。诗人孤身一人去登台,倍感凄凉。补充:诗人这个时候已患肺结核、疟疾和风湿病,一只手不能动弹,处境堪忧。4如何理解尾联中的“艰难”一词? 答:“艰难”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国家动乱(安史之乱),诗人漂泊在外,生活艰难,壮志难酬。补充:诗人自身处境艰难,还处处为国为民忧心,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品质。5“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是怎么体现诗人内心愁苦的? 答:想借酒消愁,可是又患重病,不得不戒酒,本想一醉解千愁,终没有遂愿,心中万千愁绪无法排解,真是愁上加愁。石头城讲学稿答案3、学生思考:“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明确: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这座故都,可惜已是座“空城”。朝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到它的荒凉,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4、学生思考: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明确: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旧时月”,正是初唐诗人张若虚说的“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意思。因它照过六朝腐朽的封建统治者在秦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城上短墙上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含无尽慨叹于其中。5、诗的主题是什么?: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6、比较阅读:这首诗与李白的越中览古均为怀古之作,但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锦瑟教案稿答案1、【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幡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四、引导学生自读锦瑟,探究问题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请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溯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3、探究主旨,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明确:本诗的内容有很多争议,取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特别是近体诗发展情况及体例。2、掌握诗人精湛构思和独特风格。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思想感情和作品深层意蕴教学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造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作者的思想感情。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步骤: 山居秋暝知识梳理 1、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 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 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2、王维与山居秋暝 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 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二、预习自测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本诗节奏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颈联 ;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 三、合作探究1、品读一、二联,作者抓住哪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明确】2、二、三联是如何写景的?【明确】 3、思考: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可适度展开) 【明确】 4、学生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 【明确】 5、学生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四、课堂小结 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 五、课堂训练与检测村居 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槿花: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或白色。分析诗歌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6分)答: 登高从军行 学习目标: 1、从军行(之四),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 2、登高,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一、知识梳理 1、王昌龄 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 “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2、杜甫与登高 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杨论称赞此诗未“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二、合作探究登高 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 2、提问: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点?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明确】 3、学生思考:诗歌的后两联主要抒发诗人的“悲秋”愁绪,“悲”从何来?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背景补充) 杜甫写这首诗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仍是一片混乱。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在“和日是归年”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是为了排遣郁闷而抱病登台的。 【明确】 三、预习自读从军行 1、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环境?【明确】 2、三四句从抒情方式来看,属于什么?有人说,“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极强,你怎么看?结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明确】 石头城锦瑟 学习目标: 1、学习石头城,体味寓情于景的手法。 2、学习锦瑟,鉴赏其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一、知识梳理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现在湖南常德)司马。元和十年(815年),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现在广东连县一带)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现在安徽和县)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与白居易相会于扬州。路经金陵时,写下组诗金陵五题,石头城是这组诗的第一首。 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什么情景呢?答:_答案:今日的“石头城”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片荒凉的景象。5.面对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答:_答案:在这里诗人将月亮看做是历史的见证人。因它曾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也目睹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呢?你看它又逐渐移到矮墙上来,可这已是一片空城了,诗人的无尽感叹蕴于其中。6.石头城中,诗人登临怀古,石头城是历史遗迹,厚重无言,诗人是如何将怀古之情写得生动传神、感人至深的?答:_答案:作者抒发自己的怀古之情,选取了两个具备动感的情绪化的意象江潮和明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在作者笔下,江潮激烈地拍打城墙却无人欣赏而落寞退去,多情的明月不知人事的变迁,依旧从东方升起并不忘光顾古城。江潮有意,明月多情,而无情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和人的命运。二、引导学生自读锦瑟2、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对这首诗的多种理解: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1、教师范读诗歌。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诗歌。 3、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美好的青年时期。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4、学生思考: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请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明确: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溯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5、学生思考: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本诗的内容有很多争议,取一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二、合作探究 1、“石头城”本是六朝古都,山川形胜之地,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一种怎样的情形? 【明确】 2、面对着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而是去描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 3、此诗的主题:本诗的主题仍然是讽喻现实,即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微的感叹,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4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明确】 5、品读锦瑟,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 6、“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在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请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 7、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 三、课堂训练与检测从军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第 一 课 时教学要点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2、学习山居秋暝,理解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风格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国是一个诗的国都。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二、背景知识了解1、近体诗近体诗(又叫今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出现在唐代,因此唐人把新出现的诗体,称为近体,把唐以前的各种诗体称为古体,用以区别两种诗体的不同。近体诗与古体诗的主要区别是:古体诗没有固定句数的限制,没有固定的句式,没有固定的平仄和韵律。近体诗则与之相反,有十分严格的格律。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从字数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2、王维与山居秋暝王维,字摩诘,太原人。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限,分为前后两期。早年的王维曾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21岁举进士,作大乐丞,后由于张九龄罢相等原因,意志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奉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蓝田县的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万事不关心”的生活。山居秋暝就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王维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他和诗人孟浩然,继承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和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风,被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王维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更甚者,他能将诗画结合得妙绝天成。东坡志林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句话准确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三、听录音朗读课文 (略)四、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节奏: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每以节奏单位相当于一个双音节或词组,音乐节奏和意义单位基本是一致的。本诗节奏如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末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六、品位鉴赏1、学生思考: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可适度展开)明确:诗人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 以物芳而明志洁 归山居之人:浣女、渔人 以人和而望政通 隐2、学生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明确: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其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这是作者着意渲染出的一种意境。3、学生思考:如何理解“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句?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被雨后秋山诗情画意的风物深深陶醉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悦目悠游岁月了。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明了归隐的决心和安于隐居生活的心情,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七、课堂小结山居秋暝中,诗人用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风俗画:清幽的山景,淳厚的民风。这正是他理想的生活环境,他不忍离开,回到官场上那种纷纷扰扰的生活中去。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陶醉于闲适恬淡生活的情趣。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阑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用。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没有运用动静相称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子烟(李白秋浦歌)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答案:1、A 2、B第 二 课 时教学要点:1、学生自读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学习古代边塞诗的特点。 2、学习杜甫的登高,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教学步骤:一、解题1、王昌龄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2、杜甫与登高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杨论称赞此诗未“杜集七言律诗第一”二、具体研习登高1、学生集体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节奏,把握语气的缓急)2、提问:本诗前两联写景,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怎样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305.2-2025声学建筑构件隔声的实验室测量第2部分:空气声隔声测量
- 志愿者的活动总结13篇
- 汉字注拼音的课件制作
- 汉字教育课件
- 福建省龙岩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政治试卷(含解析)
-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柯坦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数学试题(含部分答案)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白银十一中八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大数据技术应用趋势分析
- 快递公司工作总结(集合10篇)
- 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瓶颈分析
- 高速天桥拆除方案(3篇)
- 第1课 鸦片战争 课件 历史统编版2024八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合作合同范本下载
- 手外伤急救诊疗流程标准化
- 农村土地托管培训课件
- 老年专科护士学习培训汇报
- 基孔肯雅热防控培训课件
- 公司岗位补助管理办法
- 游戏与儿童发展课件
- 捐赠助学活动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