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月迹》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月迹》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月迹》教学案(无答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迹课题:月迹二次备课【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主要内容。2、品读文章优美且富有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并学会写简单批注。3、体悟并学习作者那份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怀。【教学重难点】品读优美且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欣赏月之美。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欣悦之情。【复习引入】1、 导语:夜晚,一轮明月肆意的洒下皎洁的清辉,激起了我们无尽的遐想,这悠悠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种种情思,留下了许多的名篇佳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熟知的咏月诗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当代作家贾平凹(w)先生的月迹,追寻作者笔下月的踪迹,感受他笔下月亮的独特魅力以及所寄寓的独特感情。2.作者简介(略)贾平凹,1952年生于陕西省丹凤县一农民家庭。父亲为其取名贾李平,后图口音方便,便喊他为平娃。陕西话中,“娃”“凹”同音,用“凹”替代“娃”。著有小说小说集 商州散记、天狗 ; 长篇小说 浮躁、废都;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等。【自主 合作 探究】(二)初读,寻月之迹1、引导:文章围绕着月迹主要写了哪件事情?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散读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并做好提要。归纳明确:孩子们在中秋月夜寻找月迹。2、引导:孩子们在哪儿寻到了月迹?要求:提炼并圈划文章相关信息。 归纳明确:镜中月、院中月、杯中月、水中月、眼中月(三)品读,赏月之美1、引导:我们先看到镜中月。你觉得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 要求:齐读,任选角度,展开讨论。(交流后,PPT呈现旁批范例)归纳明确:镜中月:“溜、长了腿的、爬”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调皮可爱。“款款地”形象地表现了月的柔美、优雅。“渐渐地、慢慢”等词句,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冉冉升起,由亏转盈再消失的形态变化美。2、引导:你还喜欢哪儿的月?为什么? 要求:自由散读,圈划批注,并交流。 归纳明确:(1) 院中月:“玉玉的、银银的”写出月光的颜色美。“粗粗的、疏疏的、累累的”等词衬出月光的朦胧美。“袅袅、淡淡的、痒痒的”写出孩子们似乎已经到了月亮的体验,很美妙。整体阅读则像在读一首诗,充满着诗情画意。(2) 杯中月:“小小的、酥酥地、颤” 这些词让“我们”感觉眼中月亮是那么地惹人怜惜。(四)再读,探月之喻1、引导:到了院外,孩子们并没有停下寻找的脚步,月亮无处不在。又在河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找到了月亮。在我和弟弟妹妹的眼中月亮代表着什么呢? 归纳明确:月亮是一切美好的事物的象征。美好无处不在。2、引导:让我们带着对这份美好的向往齐读文章最后两节。(五)拓展,书月之华孩子们的眼中看到如此可爱、优雅、朦胧、惹人怜惜的月,你又会看到怎样的月亮呢?挑选一处用两三句话续写(建议使用叠词,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六)小结当孩子们醒来了以后,或许看不到这美丽的月亮,寻不到那令人难忘的月迹了。可是,它依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