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内容摘要 择校现象是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2 0世纪 9 0年代,随着我国私立学校 的创建以及社会、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越发重视,择校现象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 点问题,同时也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至今,我国还未有一部完善的法规制度对择校现 象作出明确的、强有力的规定,导致违规择校现象屡禁不止。2 0 0 6 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 法颁布以后,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强制性原则更加凸显。本文旨在从最根本的 制度层面上提出建议措施,以便缓解择校问题所引发的混乱局面,为解决我国现阶段义务 教育择校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检索法、案例研究法、访谈调查法。本文共分为 4 部 分: 第一章,引言。主要阐明本文选题的缘由和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指明本文的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相关理论概述。首先,明晰了我国择校、义务教育的基本 内涵和基本特征。其次,论述了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本质涵义,义务教育的属性 要求教育公平性。 第三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状调查。首先,阐述了择校现象产生的背景。其次, 归纳了目前我国择校的类型以及择校现象存在的利与弊分析。最后,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 违规择校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导致违规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首先,提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 解决择校问题的基本条件,即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增进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办 学模式多样化;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秩序。其次,论述了强化政府职责是解决择校问题的 根本保证,即规范择校招生秩序;完善择校收费秩序;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最后,强 调了完善法治建设为解决择校问题提供法律保障。 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 ,对全文的主要问题和基本观点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有 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关 键 词: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择校,资本择校,政府职责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school choic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exiting in the cities of china. in the 1990s,as the private schools were founded in our country,and the society and families wer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teenager education,school choice has gradually become a hot topic drawing public and even the theorists attention. so far,we haven t had any well- found law to limit this kind of phenomenon,which causes many illegalities. after the latest reviewed “ compulsory education law” was issued in 2006,the publicity,equality and compulsion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ood out. this dissertation aims at coming up with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fundamental system,so that we can ease the confusion caused by school choice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s to solve the phenomenon.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case study and investigation study.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the introduction,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issertation s ideas and views regarding the selection of the topic,research methods and purpose,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achieve a clear guidance of the rest parts of this dissertation. chapter two concentrat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school choice during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firstly, this part explains the basic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chool choice and compulsory education. secondly,it elaborates on the essential conception of the equality of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compulsory education s property orders its equality. chapter three shows the survey about the status quo of school choice dur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china. firstly,this par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 choice. secondly, it concludes the sort of school choic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analysis of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inally,it analyses the cause of illegal school choice to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chapter four includes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on how to solve school choice questions in compulsory stage. firstly,it present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asonable order which based o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is means increasing the financial input into education,building up the regional communion and promoting the diversification in the school system. secondly,it elaborates that strengthening the duty of the government is the radical guarantee of the reasonable order. this means standardizing the order of admission,improving the order of fee charging,adjust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primary 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preserving the normal order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inally,it emphasizes that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is the legal guarantee of the reasonable order. the last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which has concluded the argument and viewpoints of the whole dissertation,and meanwhile,points out that it is looking forward to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compulsory education, education equality, school- picking, capital school- picking, government duty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 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 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授权沈阳师范大学研究生处, 将本人硕士学位论文的全部或 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 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 有权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1 第一章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每年的春夏之交,伴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层次的招生,总是在各地上演着一场场如 火如荼的“择校大战” 。教育的公平、社会的公正在“择校风”的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择 校是我国各大中小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 中小学择校, 也叫学校选择,在国外指学生可以到政府指定学校之外的学校就读;在我国是指在教育机 会不均等情况下,家长没有遵守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学区免费就近入学的政策,选择 其他学校就读的教育选择现象。 1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问题不仅 引发人们对教育公平、社会公正问题的探讨,同时还将长期困扰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择校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校与校之间的落差必然导致择校。然而教育 资源的合理布局和均衡配置是一个理论术语和理想化状态,处于社会地位上升阶段的大多 数阶层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满足在重点中小学就读的需要,于是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 “起跑线”上,违规的择校行为自然就出现了。由于竞争平台的差异,择校现象使得校与 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马太效应” ,导致重点学 校的发展是“愈来愈强” ,非重点学校由于生源及教育资金的短缺等问题而发展的愈来愈 弱。 2 0 0 6 年 9 月 1 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正式实施。该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 公益性、统一性和强制性。该法把均衡发展作为其核心思想,在总则中要求各级政府合理 配置教育资源,明确提出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 出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实行就近入学。然而,现实中示范校、实 验校、星级学校等将重点校的名义堂而皇之的取而代之了,人们继续的在人为地制造和扩 大学校差距,实行一种“没有重点学校的重点学校”政策。这是因为,重点学校的制度实 行由来已久了,在择校相关主体的利益驱使下,各种名目繁多的违规择校行为应运而生, 尤其是以钱、以权交易换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择校行为越发彰显。极大的破坏了教育的公平 与社会的公正。 择校现象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择校现象不仅 拉大了校际之间的差距,同时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其次,择校的巨额收费造成 的腐败现象。至今,我国还未有一部完善的法规、制度来对其约束。因此,择校现象极易 出现腐败。教育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一旦在这个基石上出现不公平,它对整个社会 造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和深远的。正因为如此,教育主管部门才三令五申,反复强调就近 入学,对择校现象持否定态度。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比如说法治的不健全、政府的督 1 赵厚勰. 美国择校制度研究 d .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3 :1 3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2 导不到位、采取的方法不得当,预期的效果不仅未能有效制止,反而使违规择校现象愈演 愈烈;再次,择校现象给家长和学生带来生活上和学习上的许多困扰,比如经济负担、饮 食、出行、时间的浪费以及择校生造成的心理压力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都是日常小事, 但是时间一久,因为生活上的不便势必给家长及学生带来苦恼。尤其是家长为了择校还要 担负巨额择校费,这令许多家庭不堪重负的同时又有苦难言。因此,对择校现象进行深入 的研究,正本清源,澄清是非,正确认识择校问题,寻求有效解决途径是每一个教育工作 者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研究这一社会问题的出发点。 我选择研究此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导师张维平教授的研究课题和本人的学习背 景。导师张维平教授多年来从事我国教育法方面的研究,一直关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法 律问题。2 0 0 6 年,张教授主持并成立了辽宁省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专业委员会,本研究也 是其讨论的热点主题之一。从我本人的学习背景来看,近一年来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一直 在阅读一些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法学、法哲学方面的著作和教材,也有幸参与了相关课题 的研究。这一过程让我积累了一些有关义务教育法方面的知识,同时也产生一系列对此问 题的理性认识,并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这也为此项课题研究奠定了比较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是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研究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 问题。希望通过对择校、义务教育、教育公平的理解,开阔思路,以期从最根本的制度层 面上提出实现义务教育公平的措施,以便清除择校问题所引发的混乱局面。为解决我国现 阶段义务教育择校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二)研究内容及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相关的基本概念界定、相关理论 的研究、择校现状的剖析、国外择校经验的借鉴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本研究所解决的几个问题如下: 1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成因。 2 .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择校的类型。 3 .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4 . 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3 三、研究意义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意义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从义 务教育阶段择校产生的背景、成因及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 期对解决择校问题有所帮助。 1 . 理论意义 本研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以 2 0 0 6 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依据来探讨我国义务 教育阶段择校存在的问题。结合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对择校所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 阐述。因为,教育公平既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又是一个社会历史的问题;既是一个理论 问题,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同时,由于中小学择校现象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个别 的、偶然的因素起作用的结果,而是国家体制的、政策的、经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历 史的和现实的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然而,目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择校违背教 育公平的问题大多停留在宏观的描述、经验分析和介绍评论的层面,少有深入教育实践的 定量研究,更缺少直面教育现实的质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在探讨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 的择校现象时,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不但建立在理论演绎的基础上,还要走进现实的教育活 动中,通过对教育实践的研究,完善和丰富理论的建构。 2 . 实践意义 从实践意义来看,本研究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访谈、实证调查取证,具体分析我国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现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所引发的教育腐败、基础教育领域的资 源配置失衡等一系列有悖教育公平的违规择校的现象及其成因做了较为详实的探讨,并在 此基础上提出若干较为系统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起到 补充和加深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通过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相关理论研究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随着择校现象 愈演愈烈,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本世纪 初研究择校问题的期刊文章较多,但国内鲜有择校问题的专著。研究主要集中在目前我国 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其所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的争议等方面。对择 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等方面的探讨较为空泛,缺乏操作性,运用的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 缺乏实证研究。基于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以及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文献综述从以下几个方 面展开。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4 1 . 关于教育公平概念综述 对核心概念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因此,在教育公平视野下研究义 务教育择校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教育公平的内涵和外延,这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条 件和逻辑基础。 柏拉图( p l a t o ) 在其理想国中曾从两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含义:第一,公平 的教育应该使每个人特有的能力得到发展,为了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获得发展,必须提 供相同的教育机会,这种机会不应该受种族、地域、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 响; 第二,个人的能力应该以有益于整个国家的方式去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发展不能以 妨碍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代价 1 。 杨艳丽在教育公平基本理论研究综述中提到有学者比较认同教育公平三层内涵定 义的观点:即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公平。 “起点公平”是定义的第一层内涵,即教 育机会均等。其次,在享有教育机会平等的基础上享有的教育活动过程的公平。第三层内 涵就是教育结果的公平,是指每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都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获 得学业的成功,得到个体的全面发展 2 。 2 . 关于教育公平理论研究综述 教育公平是涉及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有学者从多学科进行了分析: (1 )伦理学视角:在伦理学上,公平更多地被理解为公正、正义。刘尧在教育公 平研究综述 3 中指出,在近现代的西方思想家那里,公平概念越来越多地被专门用作评 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在当代的公平观念研究者中, 影响较大的是罗尔斯( j o h n r a w l s ) ,他提出了公平三原则:平等自由的原则、机会公正平 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梁东荣在从罗而斯正义原则的视角检视中国择校现象中指出,罗 尔斯的正义两原则:自由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特别是其中包含了最大最小值原则,补偿 原则等,推导出富有公平和正义的择校的限制条件。 (2 )经济学视角: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讨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二者之间的关系偏 多。张杰在对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理性思考中提到,针对二者的关系,学界有两种 完全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 “对立论” 认为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是矛盾对立的公平优先, 就会影响、降低效率;效率优先,就会抑制、损害公平。另一种是“兼顾论” ,认为教育 公平与教育效率是可以兼顾的、相互依赖的公平促进效率, 效率反哺公平。 刘尧在教 育公平研究综述中也提到教育公平是与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享受联系在一起的。有研究表 明,教育资源分配方式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其一是权力公平阶段;能力公平阶段; 三是金钱公平阶段。 1 张杰. 对我国教育公平与效率的理性思考 j . 高等教育研究,2 0 0 6 ( 9 ) :1 4 . 2 杨艳丽. 教育公平基本理论研究综述 j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 0 0 6 ( 2 ) :1 . 3 刘尧. 公平研究综述 j . 交通高教研究,2 0 0 2 ( 4 ) :9 8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5 (3 )法学视角:从法学角度看,教育公平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 本人权问题。胡劲松在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特征 1 一文中提出在法理学中, 公平通常不仅是正义的同义词,而且还被认为是正义的核心。从法理学的视角来看待教育 公平问题时,它是一种在“比例平等”原则支配下的有关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 的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法律制度。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尤其强调特定受教育群体相 对于其他受教育群体在教育权利方面所占有的平等份额,它是个体受教育者获得相应平等 份额的前提。针对教育活动中的不公平现象,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或救济制度,并使之成 为构成教育公平概念的有机组成部分。 (4 )公共政策视角:闵昊在我国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2 中指出政策原因是教育 差距拉大、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南京大学张玉林副教授的2 0 0 4 中国教育不平等蓝皮 书认为,中国教育制度的最大缺陷在于它的二元分割性。它是一种双重的二元教育制度。 其表现形式是:在城市和农村之间进行整体分割,形成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天壤之别; 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各教育阶段实行内部分割,形成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两个世界。北 京理工大学的杨东平教授认为,教育未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伟大武器” ,糟糕的教育制 度却能够成为凝固和复制阶层差距的工具,机会不平等正转化为过程不平等。 我国学者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平研究的力度,政府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这是教育与公 平理论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当前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是,学术研究的力度还是不够,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 3 . 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方式及类型研究综述 (1 )我国择校的方式及类型 许丽平在择校: “堵”还是“疏” 3一文中提出我国目前择校类型分为五种类型: 身份择校、分数择校、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及以兴趣择校。 李政在儿童就近入学权 利与择校现象分析4中指出,我国的情况来看,儿童选择接受义务教育的方式主要有如 下四种:一是选择民办学校;二是选择居住地,以享有就近入学权利的方式进入所选择的 公办学校,这种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户籍制度的约束;三是通过多种方式直接“舍近求 远”地选择非就近入学的公办学校;四是选择政府允许的可供选择的转制学校,由于转制 学校正在进行“非公即民”的改革,这种选择将会纳入以上三种选择之中。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主要择校方式有三种:一是凭关系以及金钱择校;而 是凭成绩择校;三是电脑排号 5 。 (2 )国外择校方式及类型 中国和西方国家因国情不同,在择校的概念和择校的形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 1 胡劲松. 论教育公平的内在规定性及其特征 j . 教育研究,2 0 0 1 ( 8 ) :8 . 2 闵昊. 我国义务教育公平性研究 d .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0 0 7 ( 1 0 ) :4 - 5 . 3 许丽平. 择校: “堵”还是“疏” j . 当代教育科学,2 0 0 7 ( 1 8 ) :2 4 . 4 李政. 儿童就近入学权利与择校现象分析 j . 人民教育,2 0 0 7 ( 9 ) :1 8 . 5 张黎娜. 试论就近入学与择校的可协调性 j . 教育研究,2 0 0 6 ( 9 ) :2 0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6 研究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例对国外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做一下综述。以期对我国的择 校起到一定的借鉴的作用。 国外的择校形式大体有五种:1 . 教育券计划;2 . 免税制;3 . 选择制学校;4 . 磁石学校; 5 . 特许学校。此部分内容在郑春生所写的英国、美国、日本择校制度比较分析一文中 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 1 ) 美国择校:美国有代表性的择校计划是教育券和免税制、开放入学制、选择制学 校、校内学校、磁石学校、学校独立经营制、特许学校等。季苹在米尔顿弗里德曼“教 育凭证”思想及其影响 1 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经济学教授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教育 凭证”思想。教育凭证思想在美国产生重大影响有它的合理性,但其在实施中遇到阻力也 说明它具有相应的不合理性。美国的择校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开放入学、特色学校、教 育券计划、私人签约者、学费税收抵扣制度。马慧在美国择校中的学券制( 比较教 育研究 2 中为读者介绍了目前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学券制”的基本情况,并 列出了一些相关网站的有关资料,以便读者研究之用。 ( 2 ) 日本择校:高参在国外中小学“择校”调查 3 中阐述日本实施九年制教育,义 务教育阶段的公立中小学全部免费并实施平等教育。所谓平等教育,就是义务制教育范围 内的适龄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由国家提供平等入学的机会,保证公平竞争的 环境,保证各学校最基本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日本公立义务制学校入学免试,学生划区域 就近入学。郑春生在英国、美国、日本择校制度比较分析文中提到:在日本,第一次 提出择校的构想是在 1 9 8 4 年的“展望世界京都座谈会”上。2 0 世纪 9 0 年代后半期,初高 中教育阶段宣扬择校制的合理性,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行择校制,但由于日本的中小学之 间教育资源均衡,所以各区域之间择校空间不大。 因为我国有着与别国不同的经济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文化传统,但教育发展有着自身 的规律性、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处理类似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4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因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1 )择校成因 关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成因主要是学校、政府和家长等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博 弈的结果。 首先是学校方面的因素:陈天红在对“禁止择校”政策的现实性分析中指出,重 点学校“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是其他学校望尘莫及的,从而吸引了很多优秀的生源, 这样一种马太效应使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孟令熙在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 理性的思考中提出的,重点学校制度“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一部分学校, 为这一部分学校修建最好的校舍、配备最好的师资、添置最先进的教学仪器,再加上在招 1 季苹. 米尔顿弗里德曼“教育凭证”思想及其影响 j . 教育研究,2 0 0 2 ( 4 ) :4 - 5 . 2 马慧. 美国择校中的学券制 j . 比较教育研究,2 0 0 1 ( 1 ) :7 . 3 高参. 国外中小学“择校”调查 j . 教育研究,2 0 0 4 ( 5 ) :8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7 生过程中实行严格的择优选拔政策,使这些学校汇集了大批优秀的学生,客观上使这些学 校在校舍、教育教学设施、师资、生源等方面远远优于其他学校,从而形成重点校” 1 。 其次是政府方面的因素:于建霞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中 指出,国家对教育利益分配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 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 2 。孟令熙在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现象合理性的思考中 指出, “在重点学校进入良性循环以后,特别是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并不 是转变了工作重心,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有许多地方政府为了树形象、相互攀比, 继续变相的增加对重点校的资金投入,目的在于建设窗口校 、 示范校 ” 。 最后是家长方面的因素:樊程在浅析初中择校动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中认为,家 长“强烈的弥补心理促使他们要在唯一的孩子身上找回自己,于是他们坚定地、不由分说 地为孩子设计了一条似乎是成才的必由之路:重点初、高中、重点大学” 3 。钟琳在对 “择校”现象的理性思考中提出,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教育对个人就业的影响越 来越为重要,在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劳动者个人所受教育的质量和程度越高,就 业的机会就越多,选择的工作就越理想” 。 从以上三个角度看,在择校中收益最大的就是重点校,有钱有权的家长及地方财政部 门。相应地,在此过程中牺牲最多的就是薄弱校、无钱无权的家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目 前,我们很难做到公平,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尝试着提出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 (2 )择校影响研究综述 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择校风”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关注, 围绕是否违背教育公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一现象教育理论界 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 首先是择校危害论:袁蕾在也谈“教育的公平性”与刘合民先生商榷中指出: 义务教育应该主要由国家投资,从而应是相对公平的教育。择校行为的出现说明我国义务 教育权利分配是不公平的,这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原因:义务教育权利分配的不平等 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反映,也是造成未来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4 郭良靖、姜普敢在关于我国教育公平几个焦点问题的思考中指出择校在促进学校 间竞争的同时,也加剧了校际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一些无法承受高额择校费的家庭来 说,他们只能就近入学,而无法进入到重点学校,这就在教育的起点上出现了不公平,必 然会带来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不公平。朱茹华在 “就近入学”与教育公平中曾经提出, “择 校使本应同样公平享有教育权利的学生却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划分出了教育权利等级 层次,在最起码、最基本的教育权利层次出现了不公平” 。择校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对择校 1 孟令熙. 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合理性的思考 j . 教育探索,2 0 0 6 ( 9 ) :2 6 - 2 7 . 2 于建霞.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j . 当代教育科学,2 0 0 7 (1 8 ) :8 2 . 3 樊程. 浅析初中择校动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j .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1 9 9 9 ( 4 ) :6 6 - 6 8 . 4 袁蕾. 也谈“教育的公平性”与刘合民先生商榷 j .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 0 0 3 ( 2 ) :5 6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8 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最常见的是带来自卑的心理。胡育安在择校负面影响的调 查及其解决对策中提出,在实际招收择校生的过程中,还会出现教育腐败的不正之风, 这种教育寻租现象在择校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就是“关系生” 、 “条子生”的出现。上官子木 在择校热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场化中指出, “权力与关系的介入,使电脑派位式的升 学方式以教育机会起点平等的理想开始,却以起点极为不平等的资源配置为终” 1 。 其次是择校赞同论:钟琳在对“择校”现象的理性思考 2 一文中说“收取一定数 额的择校费,一方面可以满足部分家长的择校愿望,使更多的学生获得在优质学校学习的 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办学条件,稳定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知名度,使 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壮大和发展” 。周玲在 “择校就学”与教育资源配置中指出“择校 就学”的理论前提是:教育是准公共物品。择校体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逐渐市场化,将教 育推向市场,将家长和学生推向市场,摆脱原来的政府说了算的机制,的确使教育市场呈 现了相当的活力。孟令熙认为, “在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前提下,家长有权选择 放弃国家提供的就近入学的权利,而在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学区外花额外的钱选择适合自 己孩子发展的学校进行学习” 。张淑铿、程宏宇在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教育机会均等 问题浅析 3 中指“择校使择校生实现了进入高质量的学校接受教育的愿望,增加了接受 高质量教育的生源数量,从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意义上以量的增加的角度促进了教育机 会均等程度的提高。 ” 5 . 关于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对策与建议研究综述 (1 )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 钟琳在对“择校”现象的理性思考中提出“政府在资金投入、人员配备、政策执 行等方面可以给予薄弱学校适当的倾斜,以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整体潜力” 。 二是要加强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调派优秀教育管理者管理薄弱学校,优秀骨 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 。田一聚在也谈择校问题中提出“通过撤 消、合并或优质学校兼并、联合等方式改造薄弱学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使每一所学 校都成为合格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 。 (2 )规范择校行为 童富勇在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范化措施中提到“择校生的收费标准,应根 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和教学质量来确定” “当择校生大于学校招收能力时, 可以通过学校组织的综合考核成绩来确定,择优录取” 。刘强在择校与教育公平浅谈 中提出“只有完成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就近入学任务之后,学校才可以招收择校生。 决不能为了招收择校生而拒绝按就近入学原则可以入学的适龄儿童” 。邓泽军在择 校收费现象的归因分析及对策思考中阐述了如何规范和完善择校收费行为。 1 上官子木. 择校热与优质教育资源的市场化 j . 教育科学研究,2 0 0 3 ( 9 ) :5 - 8 . 2 钟琳. 对“择校”现象的理性思考 j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 0 0 4 (2 ) :6 - 8 3 张淑铿、程宏宇. 就近入学与择校现象: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浅析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2 0 0 1 ( 1 ) :2 3 - 2 6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9 (3 )发展多种教育形式 钟琳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特色学校,建立终身教育体制,扩展成才机会,是 减少择校现象的长远之计” 。在发展多种教育形式的同时,国家必须要注意对这些不同办 学形式的管理,特别是要注意教学质量的保证,否则民办教育等其他办学形式就缺乏了生 命力。魏晓萍在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1 中指出“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教 育教学管理,促进办学质量全面提高,规范收费,逐步成为择校收费的主渠道” 。 (4 )加强政府行为,调整相关政策 政府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主体,对解决好当前的择校现象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陶志 广在再谈择校问题 2 中提出政府如今的角色应该与过去不同,应该不再是一切都包办 而只起着调控的作用。政府可以运用自身特有的资源,做好择校政策的制定工作,不断完 善和承担起自身的职能。朱茹华在 “就近入学”与教育公平 3 中提出“政府要制定相应 的法律制度,做好规划,完善就近入学体系和户籍制度。同时,要改革招生制度,开展发 展性评价,做好宏观调控,完善自身职能,以确保适龄儿童都能均等地得到质量均等教育 的便利条件” 。 (5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瞿瑛在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 4 中阐述均衡发展不是教育发展的目标, 它是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实现“向所有人提供保证质量的教育”的途径。不能把均衡和优 质对立起来,既不能单纯追求不公平的优质,也不能追求低水平的均衡。均衡发展与优质 发展是统一的。曹五四在试论均衡教育的特点及实现途径一文中指出,实现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的六个要点:校点规划布局均衡、办学基本条件均衡、教师队伍配置均衡、教育 经费投入均衡、学校管理队伍均衡以及教育教学质量均衡。新义务教育法也明确提出 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并且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分重点 和非重点学校。这些从法律层面保障义务教育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第一步,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概述。首先,通过明晰我国择校、义务教育的基本 内涵和基本特征来论证我国义务教育对教育公平的诉求问题。第二步,对我国义务教育阶 段择校现状调查。首先,阐述了择校现象产生的背景。其次,归纳了目前我国择校的类型 1 魏晓萍. 小学生择校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j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 0 0 3 ( 6 ) :1 0 - 1 3 . 2 陶志广. 再谈择校问题 j . 中国教育学刊,1 9 9 7 ( 6 ) :4 3 - 4 6 3 朱茹华. “就近入学”与教育公平 j . 基础教育研究,2 0 0 5 ( 5 ) :3 - 5 . 4 瞿瑛. 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教育公平 j . 教育探索,2 0 0 6 ( 1 2 ) :4 6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10 以及择校现象存在的利与弊分析。最后,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违规择校存在的原因进行分 析,找出导致违规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的重要因素。第三步,为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 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与建议。 (二)研究方法 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可以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这里 主要从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两个方面来阐述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 . 收集资料的方法: 从收集资料的方法看,本研究将主要采取文献检索、访谈调查、案例研究三种方法: (1 )文献检索法:文献资料蕴藏着无数前人和当代人的智慧,蕴藏着历史与现实中 事物的本来面目。查阅、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 可以使课题研究有一个充分的背景资料,从而提高研究的效率,有助于我们在吸收已有研 究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保持较高的研究水平。具体来讲,通过文献的分析,可以使我 们熟悉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有关的理论,了解其研究现状及不足之处,避免在研究中 走弯路。可见,搜索和研究文献对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收集的文献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我国有关义务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 中 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 法 、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二是相关学者的研究论著。如通 过查阅教育研究 、 人民日报 、 教育评论等学术期刊来获取相关的论文。三是通过 电子检索收集相关文献,主要通过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 库、g o o g l e 、b a i d u 搜索引擎等来收集相关资料。 本研究主要从择校、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择校成因相关文献以及相关政策文献等几 个角度进行文献检索。检索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研究方面的文献,可以了解到相关研究中取 得的成就和现存的不足,明确自己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重点。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论 证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并没有很好的依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 ,结合我国具体 国情,探讨现存的择校类型有悖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对教育公平的诉求的问题。对由此所 引发的乱收费、教育资源失衡、教育腐败等一系列有悖于教育公平的相关问题缺乏深入、 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就是尝试了对择校、义务教育、教育公平的基本理论 进行探讨。同时检索择校盛行的背景及其屡禁不止的成因,在这个基础上,笔者重点的就 是提出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分别从促进教育均衡的角度、强化政府 职责的角度、完善法律保障角度检索相关的研究文献,力求对解决择校问题提供有益的借 鉴。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选取典型事件或行为进行细致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案例研究,有助于对现存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正,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研究 11 为了分析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违规择校屡禁不止的成因,研究中对择校产生背景、择校 基本类型及其影响进行较为系统地分析,并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违规择校的存在有悖于教 育公平。为解决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国外等相关的择校案例,力 求细致地探究择校现象存在的利与弊以及解决择校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3 )访谈调查法:调查法是调查者通过访谈、问卷、测验、座谈等方式有计划了解 教育活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经验与问题,经过分析综合,得出正确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 的方法。 访谈方式:主要采取半开放式访谈,在访谈前事先设计好相关内容和提纲,研究者虽 然对访谈结构有一定控制,但要调动访谈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访谈提纲可以根据事情随 时进行调整。 访谈目的:其目的主要是通过了解受访者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 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特别是通过访谈,了解到沈阳关于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资源的共 享以及教育收费的治理等最新举措,这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现状的了解,找到其形 成根源,针对其弊端提出合理的解决择校问题的对策和建议都起到了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访谈对象:本访谈对象确定为教育行政人员、教育法学专家、教师、家长及学生。访 谈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 您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否合理?其主要根源是什么? 您认为当前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是否能有效遏止违规择校现象? 您认为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现象是否有悖教育公平? 为保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合法权益,你认为政府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制止不 合法的择校现象的发生? 您对治理目前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有哪些想法和建议吗? 2 . 分析资料的方法 本研究方法将试图在全面地占有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 统计和分析。在分析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达人短视频管理办法
- 战斗技能测试题及答案
- 风电场设备调试技术方案
- 安全培训类文章标题大全课件
- 低空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 幕墙施工安全数字化预警方案
- 幕墙安装数字化定位技术方案
- 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方案
- 铁矿采矿成本控制管理方案
- 生活垃圾收集设备维护保养技术方案
- 露天矿风险告知卡
- winmodv工厂可接受性测试、虚拟调试过程控制实时仿真
- 消费者行为学第01章导论
- 教学课件 金属学与热处理-崔忠圻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及反思
- 服装色彩设计(PPT57页)课件
-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
- 西门子燃气轮机技术介绍开
- 阅兵英语课件
- F8型空气分配阀及其电空制动机
- 复旦大学简介 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