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籍的属原研究 一 中文摘要 内容摘要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作家 诗人和戏剧家 同时又是一位知识渊媾的 楚辞 研究专家 他以马克思生义观点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 对屈原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研究 郭沫若的屈原研究的主要贡献是 坚持不懈地同样屈原否定论 进行斗争 保卫了属原 的著作权 充分肯定了屈原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伟大人格 对屈原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历史 地位作出了科学评价 在史剧创作中提感了 失事求似 麴独特创见 并创作出我国历 史剧巾的瑰宝一 屈原 郭沫若的屈原研究的主要特色是 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功 利性 具有报强的政治意味 与他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他是中因 楚辞 研究史上集 大成者之一 关键词 郭沫若 屈原 研究 2 瘸晓渡论文一论郭沫著鹃矮原研究 二 d i s c o u r s eo fg u om o r u o sr e s e a r c ho nq u y u a n a b s t r a c t g u om o m ow a sag r e a ta n dp r o l i f i cw r i t e ro f2 0 血c e n t u r yc h i n a n o tj u s to f f i c t i o nb u ta l s op o e t r ya n dp l a y s h ew a sa l s oap r o f o u n ds p e c i a l i s to nr e s e a r c ho f c h u c i e l e g i e so f c h uo rt h es o n g so f t h es o u t h g u om o m oh a dm a d ed e c a d e so fr e s e a r c ho nq u y u a ni nt h ev i e wo fs o c i a lh i s t o r y a n db a s e do nm a r x i s m t h eu n r e m i t t i n gs t r u g g l ea g a i n s t v i e wo fd e n y i n gq uy u a n 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q uy u a n sc o p y r i g h t t h ea f f i r m a t i o no f q u y u a n st h o u g h t sa n dp e r s o n a l i t i e s t h es c i e n t i f i ca p p r a i s a lo fq uy u a n sp o e t r yo na r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 t h eu n i q u eo p i n i o no nh i s t o r yp l a yi n v e n t i o no f s h o w i n g t h eh i s t o r ys p i r i t sa n dc l o s i n gt os i m i l a r i t y 诚mt h eo m i t t e de v e n t sa l r e a d yd i s p l a y e da n dt h e o m i t t e db i n d i n g s t h ei n v e n t i o no fc h i n af a m o mh i s t o r i c a lp l a yc a l l e d q u y u a n a l lo ft h e m m a d eb yg u om o m o w e r et a k e na s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 w a r d sr e s e a r c ho nq uy u a n w h i c h w e r e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t h eo b v i s o u l ys u b j e c t i v i t ya n du t i l i t y t h ep o l i t i c a ls e n s e a n dt h e h i s t o r i c a la g e h ew a so n eo fg r e a tr e s e a r c h e ro fc h u e i k e y w o r d s g u om o r u o q u y u a n r e s e a r c h 3 周晓波论义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 l 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曾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 到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冬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q q 盈生 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贵州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同意学校 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昀复印件扣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 举人授权贵州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 论文作者签名 詹3 堕坠导师签名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洙菪的属原研究 论郭沫若的属原研究 童 i o l l l 刖盂 在孛隧现代文佬雯上 瓤沫若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革命活动家 考卷学家 古文 字学家 诗人 尉作家 又是率有成就的史学家 在几十年的文笔生涯中 他以群人民 本位捧 先瓣准 磷究过曩匿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 在众多鲍历史人物牵 郭沫嚣始终 如一遗热爱瓣原 崇尚屈原 他曾这样赞美过两千多年前的爱国诗入屈原及其及其激越 洪亮熬缝曝 龉屡爨虽然死了 她的作晶却愈来愈显示感塞有生命龙 方今世界各黧太 民 差不多都知道中国古代有属原这么一个伟大的诗入朔他的伟大的作晶 捧 并蓝坚 镱群我星熬矮蔗 深誊有一 不望鸯三 捧郭沫若麴掰变人耪研究孛 著述最多熬是震 原研究 成果最多的也是屈原 郭沫若离己就曾说过搿芙予屈原的东西写得大概过多了 一点 箨 从古至今 崩原研究异彩纷呈 历来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尤其是到了近代 趸 是蓄豢争嗨 异说纷起 在题漂研究这个蚕花霆中 较客溪辩学全露 魏历史速评徐历 史人物屈原的 郭沫若是其中较重要的 位学者 由于郭沫若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许多领 域器霄重要建树 爱激曩前嚣蠹井学拳爨对郭沫羞震骧礤究藏票黎研究状况偻全瑟系绕 的概括和总结的学者还不多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 目前仅有几篇论文谈及此专 题 舞签辏棒蕊 郭漆若戆藤原舔究及箕震嚣孛鳃震氦形蒙 魏红瑗煞麓 舞沫蓍与 屈原研究 等等 但都稍嫌单薄 不够全面 对郭沫若的屈原研究进行深入的纵向和 横离麓笼较 瓣彝沫若惩蒙磷究箨系统鳇慧嚣概述窝分橱 痊该诞其畜一定弱理论意义 本义选择这 课题 就试图客观地评价并梳理郭洙若的崩原研究 想做一些综合整理和 填替空塞赞静王佟 郭沫若 历史人物 序 m 北京s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p 1 孕罄潆囊妻濠蓑文纂1 2 憨f 鼙 差基裘 人民文攀爨缀鞋 1 9 6 氇p 1 6 9 餐蠊棘 羲沫藩鹃嚣簸辚究及其鞠豫孛鹃藩覆形象 j 鬻南搿蓬太攀羧髯瓣学学攘 1 9 8 6 游 魏红珊 郭沫若与屈原研究 j 郫沫籍学刊 1 9 9 9 2 p 7 1 7 6 4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第一章郭沫若生平及其屈原研究的历程 第一节 郭沫若生平 郭沫若 1 8 9 2 年1 1 月1 6 日 1 9 7 8 年6 月1 2 日 原名郭开贞 生于四川乐山沙湾 幼年入家塾读书 1 9 0 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 1 9 1 4 年春赴日本留学 先学医 后从文 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 歌德 莎士比亚 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 9 1 8 年春写的 牧羊哀话 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 9 1 8 年初夏写的 死的诱惑 是 他最早的新诗 1 9 1 9 年五四运动爆发 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 投身于新 文化运动 写出了 凤凰涅榘 地球 我的母亲 炉中煤 等诗篇 代表作 诗集 女神 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 反映了 五四 时代精神 在中国文学史上 开一代诗风 1 9 2 1 年6 月 他和成仿吾 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 编辑 创造季刊 1 9 2 3 年 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 回国后继续编辑 创造周报 和 创造日 1 9 2 3 年 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1 9 2 6 年参加北伐 任国民革命军政治 部副主任 1 9 2 4 年至u 1 9 2 7 年间 他创作了历史剧 王昭君 聂莹 卓文君 1 9 2 7 年蒋介石清党后 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 1 9 2 8 年2 月因被国民党政 府通缉 流亡日本 1 9 3 0 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 左联 东京支部活动 埋 头研究中国古代社会 著有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甲骨文字研究 等重要学术著作 1 9 3 7 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 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后改任文化工作委员会 主任 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 9 3 8 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这一时期创作了以 屈原 为代表的6 个历史剧 他还写了 十批判书 青铜时代 等史论和大量杂文 随笔 诗歌等 1 9 4 6 年后 站在民主运动前列 成为国民党统治区 文化界的革命旗帜 新中国成立后 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 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长 全国文联一 二 三届主席 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 十 十一届中央委员 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全国政协委员 常务委 员 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 新华颂 东风集 蔡文姬 武则天 李 白与杜甫 等 在这期间 郭沫若写了许多迎合时代的文字 因此受到后人诟病 理论 专著 李白与杜甫 一书更是引起较大争议 曾主编 中国史稿 和 甲骨文合集 全部作品编成 郭沫若全集 3 8 卷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第二节郭沫若屈原研究的研究历程 一 郭沫若屈原研究的萌芽期 郭沫若幼年在严师沈焕章 慈母杜邀贞的教育影响下 受到了严格的旧学训练和古 典诗歌的影响 在很小时候就获得了用旧诗来状物抒情的能力 写于1 9 0 4 年前后的五律 邮居即景 是我们现在知道的郭沫若的最早的诗作 这首诗已经显示了这位未来的 大诗人早期的创作才华 闲居无所事 散步宅前田 屋角炊烟起 山腰浓雾眠 牧童横竹笛 邯媪卖花钿 野鸟相呼急 双双浴水边 此诗描写了使少年郭沫若陶醉的峨嵋山 甲天下 的自然景色 山村田园的素朴风 光 1 9 0 7 年年假时 郭沫若还研读了司马迁的 史记 他说 那时候我很喜欢太史 公的笔调 史记 中的 项羽本纪 伯夷列传 屈原列传 廉颇蔺相如 列传 信陵君列传 刺客列传 等等 是我最喜欢读的文章 这些古人的生活 同时也引起了我无上的同情 他在研读 伯夷列传 时 赞赏司马迁关于伯夷 叔 齐能够传于后世的原因的精辟分析 纠正了注疏家们理解上的错误 史记 对于郭沫 若思想性格的形成 对于他后来的史学研究和诗剧 史剧创作 有着重大影响 屈原 信陵君 高渐离等历史人物 是培植他的反抗精神的养料 也是他后来创作诗剧 史剧 的主要艺术形象的素材 应该说 史记 不仅给予了郭沫若丰富的思想营养 而且给 予了他丰富的文学营养 从郭沫若早年的诗诗作看 他对屈原的 楚辞 十分喜爱 而且诗作明显受到屈原 的影响 如 舟中闻雁哭吴君耦逖 以溺水而死的吴耦逖比拟屈原 衡阳归雁至 江头吊故人 英魂游泽国 壮志没江滨 鹤唳悲风夕 猿号泣雨晨 长沙无限恨 痛哭 屈灵均 为哀悼吴君写的挽联中的联语 砥柱中流谁得似 屈原沉江 鲁连蹈海 察察洁行还自爱 艰难到此 舍身终是学前人 肯定屈原的节操 并把他视为乱世 的中流砥柱 另一副挽联中的联语 邈邈河山 黑塞青枫难入梦 也是化用了屈 郭沫若 沫若文集第六卷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5 8 p 8 3 8 4 王继权等 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 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2 p 2 7 p 5 0 p 5 1 6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原 离骚 中的 神高驰之邈邈 和 招魂 中的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目极千里兮伤 春心 的诗句 1 9 2 1 年元月 他在致宗白华信中就充分肯定了屈原创作的历史价值 我想诗人的 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 没有风的时候 便静止着如一张明镜 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涵 映在里面 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了 雄浑 的诗 便成了屈子的 离骚 蔡文 姬的 胡茄十八拍 李杜的歌行 但丁的 神曲 弥尔敦的 失乐园 歌德的 浮 士德 一他把屈原和唐代的李 杜与外国的但丁 歌德等并提 足见其推崇之高 1 9 2 1 年 郭沫若在留学日本期间出版了名震诗坛的新诗集 女神 这部诗集深受 惠特曼 歌德 海涅等人西洋诗歌的影响 但亦有屈原诗作的影响 宗白华曾写信给郭 沫若 称赞他的诗 以哲理做骨子 所以意味浓深 又说 你的诗意境偏于雄放 真率方面 宜于做雄浑的大诗 这类诗国内能者甚少 你将以此见长 很明显 郭沫若诗歌的这种长处 得力于他早年所喜读的 离骚 天问 等长篇抒情诗 女 神 中的自我抒情形象都呈现出屈原式的急躁 偏激 感情冲动 目空一切的狂放之态 他们都以强烈的主观调子 深切的心灵表白 抒发自我的情感 展示了一个汹涌澎湃 躁动不安的激情世界 郭沫若在 屈原简述 中说屈原的大部分诗 悲愤 沉痛 抑郁 奔放 有时像狂风暴雨快要来的一样 有时就竟直像狂风暴雨 一 女神 中的抒情形 象虽没有屈原那么多的恐 伤 哀 忍 怨 但流露出的激情 孤高 狂放之气与屈原 是一脉相承 看看屈原笔下的 天狗 吧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 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地星球来吞了 我便是我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 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这同屈原 橘颂 般的孤高自许 卜居 般的烦闷愤激 离骚 般的上下求索一样 具有气盖寰宇 一洗凡马万古空 的味 道 而 女神 中的 司春的女神歌 和 黄浦江口 等轻灵 美妙的抒情短诗 也使 我们想到屈原的 九歌 在 凤凰涅檗 这首长诗中 诗人托风之名问天 问地 问海 问到天体的构成 问到宇宙的有限无限 问到地球的历史 问到生命的起源 如同屈原的 天问 一样 以问难的方式 抒发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社会的怀疑和批判 最能说明郭沫若受屈原影响的是 女神 中的诗剧 湘累 此剧以靠女须之婵嫒 宗白华等 三叶集 m 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 2 0 0 6 p 1 2 2 2 2 4 7 髑骁渡谂文一论嚣沫著豹矮原研究 兮 孛串其器予挣一节诗为雩 予 写震原受遭害蜃游潮对与其姊安须的对蠢 作品极力 表现属原 疯癫识倒艏的精神状况 以倾泄其对黑暗现实如同长江 洞庭一样波涛翻滚 韵反抗之情 作品中屈原静自鑫和作歌有凡处出盘 悲回风 远游 和 屠 其 中湘水女神 水中歌声 所抒发的等待爱人不来两产生的恩恋之情 显系受屈原 湘 的影响 但作者写此剧的香的并不在真实再现历史上的属原 蔼是借屈原的史影 抒写 自己胸中的郁闷和火山爆发一样的激情 正如作者自言 他写 湘累 是 岛比屈原 剧中屈原的宙自 完垒是搿夫予自道秽 1 9 2 6 年 郭沫若参加北伐路过泪罗 曾作诗 过泪罗涯感怀 憾念屈原 诗中写到 描屈予行吟处 今余跨马过 晨曦耀江渚 朝气涤胸科 揽辔忧天下 投鞭闯汨罗 楚 獍有三户 怀磊理剐那2 辩此辫 郭沫若还曾以楚辞中的香草 辛夷 和 桂荃 作为其诗集的命名和笔名 在诲集 前茅 中借用 离骚 中抒情主人公托云龙求索的 形象 象征革命赡高潮帮将兴起 瑶轰轰酶龙车之声已离黎骧不远 太阳嗡 我粕的耀 哟 我们在赤光之中褥见 打可以看出 郭沫若早期对屈原的作品和为人是喜爱和熟悉 鳃 但这时 链对屠巅还谈不上升么学术研究 还不能理解霪原俺以投江蠹杀熬理翻 经过1 9 3 5 1 9 4 2 年八年的全面研究 才明白了搿屈原的自杀是殉国 可知在没有深 天研究之蓠 瓤沫若对这链俸大诗人尽管教 霉喜爱 焉理解曩l j 摇蚤有限 敖以鸯己投身 北伐来要求屈原也应该领导 抗暴 斗争 二 彝溱善矮厦砑究妁高峰瓤 1 9 2 7 年大革命失败后 郭沫若遭国民党当局通缉 被迫流亡海外 在网本警宪的 严密监视下 链鞋惊入蘸毅力从事孛国吉史和古文字嚣研究 早在1 9 3 0 年代率絮 郭沫 若就曾预言说 总有一天诗的发作又会来袭击我 我又要如冷静了的火山重新爆发起 来 在那时候我要以英雄麴格谰来写英雄的行为 蓐 郭沫若一直骇震覆的崇高气节 来激励自己 1 9 3 2 年 他在 金文丛考 的扉页上题写了这么几句话 搿大夫去楚 香 莘美入 公予医秦 说难 孤愤 我遘其厄 愧无其文 爰将金石 爨励坚贞 弦 就以屈原 韩非自喻 抒发了盘己的坚定信念 在海外十年中 郭沫若不仅以屈原为精 神导师 1 9 3 7 年回蓍麝 袍曾借屈原作诲明恚 归雷杂吟 有群故善苍茫走屈平黟 之旬 长沙有感 寄 涮庭落木馀霜叶 楚肖湘累汉逐臣 苟与吕伊同际遇 何因 王继粳等 郭沫若疆僖诗调系年注释 麓 嘧承滨 熹龙江入民出敝桂 1 9 8 2 p 1 7 1 蘑郭沫蕾 深幸宥一 不望脊 a 郭洙若古典文学论文集c c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杜 1 9 8 2 p 1 5 3 3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憔悴做诗人 的诗句 此诗当时和者众多 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不只是对一位古代 诗人作孤立的学究式研究 而是从春秋战国的思想争鸣和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 意义 以及屈原在变革时代所做的伟大贡献对发扬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极作用上 来展 开研究的 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 沪难 两年以后 1 9 3 4 年 历史剧 屈原 和学 术专著 屈原研究 的完成 1 9 4 2 年 都是与抗日斗争相联系的 显然 他对屈原的 研究和塑造 具有抗日的针对性和宣传爱国思想的现实教育意义 郭沫若始而考证了屈原的身世 证明了 屈原 存在不可动摇 继而讨论了屈原的 作品 他将屈原的作品分为三期 第一期 橘颂 o h 歌 等作品是屈原最早的作品 第二期 悲回风 惜诵 等作品作于屈原被放逐在汉北的十二年中 第三期 哀郢 涉江 离骚 等作品是诗人后期的作品 是诗人精神最后一次强烈的燃烧 是 诗人才情的最后一次迸发 郭沫若从屈原作品分析进而到屈原艺术思想的研究 郭沫若认为屈原的艺术思想是 超现实的浪漫主义 而屈原的伦理思想却很受了儒家的影响 他在实践上的行为很是一 位现实的人物 他持身极端推崇修洁 并以诚信自戒 而于君国则以忠贞自许 由 楚所产生出的屈原 由屈原所产生出的 楚辞 无形之中在精神上是把中国统一着的 中国人如果不灭种 中国文如果不消灭 楚辞 就没有毁灭的一天 楚人的功劳是不 朽的 屈原是会永远存在的 郭沫若在4 0 年代又连续发表了 革命诗人屈原 屈 原考 屈原的艺术与思想 屈原时代 屈原 招魂 天问 九歌 屈 原研究 屈原不会是弄臣 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 屈原的幸与不 幸 等论著 其中1 9 4 3 年7 月出版的 屈原研究 汇集了屈原历史 思想的主要成果 郭沫若比较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语言与殷代卜辞 青铜器 以及 尚书 春 秋 雅诗颂诗等文学语言在构词和语气方面的差异 采纳了清代学者孔广森的音韵学 研究成果 认为春秋战国时代散文的之乎者也和楚辞里的兮字 都是当时白话的标志 从而不仅论证了屈原的诗歌 后人称为 骚体 是当时的白话诗 诸子散文是当时的 白话文 而且确认了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革新意义 也进一步映证了关于南北方文学 同源的理论 于是 屈原的诗歌 就不止于自身的艺术价值 屈原的艺术创造 也就不 止于创作成就本身了 正如郭沫若所说 屈原的高明在什么地方 就是在文学史上 王继权等 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 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2 p 2 1 3 郭沫若 历史人物 屈原研究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p 6 1 9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就了一大革命 他在文学史上 对诗歌有最大的成就 是一个文学革命 诗歌革命者 他把民间文学扩大起来 成为与生活配合的新文学 以活鲜鲜的新文学来代替了古板 的贵族文学 在二千年前的屈原时代 也是有过一次 五四运动 的 屈原就是 五 四运动的健将 郭沫若认为屈原不仅仅是一位革命诗人 也不是什么 艺术至上主义 者 屈原的思想是超前于时代的 是南方的儒者 他的自杀是因自己的理想和楚国 当时的现实相隔太远 只好无奈地演出一幕殉道者的悲剧 郭沫若认为 屈原是一位深 刻的悲剧人物 但这悲剧的深刻性也正玉成了他 成为伟大的民族诗人 这是很精 辟的见解 郭沫若在5 0 年代对屈原进行了更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述有 人民诗人屈 原 评离骚的作者 评离骚以外的屈赋 屈原简述 屈原赋今译及后 记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这一时期郭沫若的屈原研究具有总结性的意义 他 总的见解是 坚持认为屈原是中国民族所产生出的一位伟大诗人 他热爱祖国 热爱真 理和正义 他的诗是由这种真挚的感情所充溢着的 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不仅如 此 屈原也是一位有远大抱负的政治家 屈原有多方面才智 但诗才尤其卓越 他是用 他的生命创造诗 因而他的一生也就是一首不朽的悲壮史诗 郭沫若对屈原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 其见解也是得到文人学者认同的 从 革命 诗人 到 人民诗人 再到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郭沫若的这一论断 后来一直被 沿用 在提法上没有超越 这个时期是郭沫若屈原研究的高峰期 这其间发表的 屈原研究 代表郭沫若屈原 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 也是楚辞研究史上划时代的学术著作 它和郭沫若的史剧 屈原 一起称为是郭沫若屈原研究和创作的两个高峰 三 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持续期 新中国成立后 郭沫若在担任较重的政务工作的同时 对屈原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整 理与翻译 他认为翻译古代的好作品是接受文学遗产的重要方法 同时这也是郭沫若屈 原研究的持续 郭沫若曾经这样说过 学习屈原 研究 楚辞 差不多成为了一种 风尚 但似乎应该还要沉着一点 不要再闹出连 初度 都不了解的那种笑话 本来凡 是中国古代的好的作品或好的书能够用口语把他们翻译出来 我看也不失为是接受文学 郭沫若 历史人物 屈原研究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p 9 8 1 0 6 1 0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遗产的一个方法 关于屈原的 离骚 我从前曾经翻译过 但关于他的作品至今还没 有人着手 这项工作在别的国家是做得相当彻底的 在我们中国注释的工作虽然为历代 文人所好尚 但总嫌寻章摘句 伤于破坏 没有整个翻译做得那样直切了当 这项工作 的执行在现在似乎也是值得呼吁的 郭沫若一面呼吁 一面自己动手 早在搿五四 运动时期 他就极其大胆地将 诗 经 的 国风 部分译成语体文 让青年们直接享受 诗经 的美 从1 9 3 5 年至u 1 9 5 3 年 又将屈原的全部作品用白话文译了出来 1 9 5 3 年以 屈原赋今译 为书名 由人民文学 出版社出版 至 j 1 9 6 3 年5 月1 2 次印刷 计3 6 0 0 0 0 册 诗歌的翻译是很困难的 译古代的 诗歌尤其困难 郭沫若译屈原的全部作品 用力之深 实属少见 原文是诗 是歌 译 文也是诗 是歌 可谓大胆又精细 不但保持了原作的情趣 在逻辑上的韵调上合情合 理 而且极其大胆地有根据地作了解释 如他自己所说 我的翻译 自信是相当忠实的 经过仔细的斟酌 也得到了不少前人未得到的发 现 这些发现 我已经分别写在注文里面了 请读者仔细地读那些注文 我的译文 有 些地方看来十分自由大胆 但如仔细读了注文 便可以知道 我并不是毫无根据 郭沫若的个性 确实做到了不仅求其 信 求其 达 还求得了 雅 原作 是诗 译文也是诗 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新的杰出的艺术品 郭沫若对屈原的情结贯穿了一生 至死不渝 在1 9 7 7 年9 月 郭沫若辞世几个月 前 还曾发表 黄钟与瓦釜 一文批判 四人帮 倒行逆施 此文之题取自 卜居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 馋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 谁知吾之廉贞 郭沫若 九章 解题 郭沫若全集 文学卷第五卷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8 4 p 3 6 8 郭沫若 东风第一枝 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 9 7 8 p 7 3 梅桐生 楚辞今译 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 p 1 6 1 1 1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第二章郭沫若的屈原研究的主要贡献 第一节密切注意各个时代的学术研究动向 坚持不懈地同延续两个 时代的 屈原否定论 进行论争 从而保卫了屈原及其著作权 郭沫若研究屈原的学术活动 几乎延续了半个世纪 为什么他花了这么长的时间屈 进行屈原研究呢 这就需要了解在漫长的岁月中 中国文化界在研究屈原的问题上发生 了什么变化 出现了什么新的问题 对于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 尽管自汉代以来 就有少数文人或对其思想人品稍有异 议 然而都是在肯定屈原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并创作了 离骚 天问 九 章 等诗篇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的 从未有人怀疑过屈原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 但是辛亥革命以后 就出现了否定屈原存在的真实性及其著作权的论点 日本学者 稻烟耕一郎教授称之为 屈原否定论 在当时 学者们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论争 从二十年代初到五十年代 几乎延续了半个世纪 同时 又有人无端指责屈原的人品和 思想 一些怪论不断地出现 虽然当评论屈原的一些错误观点出世之后 学术界只有少 数人响应 多数学者是反对的 并撰文进行论争 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初 国内的学 术性刊物几乎都要刊载这方面的文章 其涉及面之广 发表文章数量之多是空前的 不 过一些文章意气多于说理 揶揄冲淡了事实 理论分析与史料征引都较薄弱 因此比较 一般化 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时代需要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并与中国历史及文化发展的实际相结合 的学者 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来研究屈原 从而写出新的论著来批驳 屈原否定论 及其它各种研究屈原的错误观点 以捍卫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学传统 时代的需要 使得郭沫若挺身而出 这一点郭沫若也是清楚地意识到了的 例如在 一九四二年十月十一日 历史剧 屈原 演出之际 他欣然命笔 写诗 和黄任老观 屈 原 演出两首 其一云 寂寞谁知弦外音 沧浪泽畔有行吟 千秋清议难凭借 瞑目悠悠天地心 稻烟耕一郎 屈原否定论的系谱 j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1 9 8 3 3 此为中文译文 原文载于早稻田大学 中国文学 研究 第3 期 1 9 7 7 年1 2 月 王继权等 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 m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 9 8 2 p 3 7 9 1 2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一切 屈原否定论 和种种非难屈原的 千秋清议 是不足为凭的 但谁是屈原最 难得的知音呢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 郭沫若以屈原知音自居 以自己的著作在半个世纪 中 同各种 屈原否定论 及错误观点进行论争 取得了惊人的丰硕成果 从而保卫了 屈原及其著作权 这是郭沫若研究屈原的主要贡献之一 以否定屈原存在的真实性及著作权为特点的 屈原否定论 最早是由四川经学 家廖季平提出来的 他在清末写的 楚辞新解 中 还肯定屈原的存在及其主要作品的 著作权 但在辛亥革命以后写的 楚辞讲义 中 则说 屈原列传 多驳文 不可 通 后人删补非原文 又云 旧说以 楚辞 为屈原作 予以为秦博士作 是 汉 人恶其出于秦 及以有屈子名 遂归之屈 其实不然 针对廖季平的论点 郭沫若在 屈原 及 屈原考 等文章中 详细地列举事实驳斥了廖季平的所谓 离骚 等作品 是 秦博士作 之说 他首先指出 中国古代好些民族 他们的祖先是共同的 秦的 先祖是高阳氏 楚的先祖也是高阳氏 秦不能独占 他认为 廖先生说 帝高阳之 苗裔兮 是专指秦的祖先实不可靠 打此外 始皇名政 别人一定要避讳一 秦始皇 时 正月已改为端月 方士岂敢冒暴君之威 一因此 廖先生说 名予日正则 是 点出始皇的名讳也不可靠 最后 郭沫若以秦时石刻 石鼓文 是四字句 三句一韵 的特点来反证了 离骚 非秦文 说明了 象 楚辞 这样的作品 在秦代文学中 找不到 一郭沫若以史实来批评了廖季平的观点 胡适是屈原 否定论一后继者中最知名的一个 他的 读楚辞 分四个方面论述 1 屈原是谁 2 楚辞 是什么 3 楚辞 的注家 4 楚辞 的价值 认为 史 记 不可靠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尤其不可靠 屈原的存在值得怀疑 屈原应是一 个复合物 是一个 箭垛式 的人物 与黄帝 周公 荷马等同类 对于胡适在 读楚 辞 中提出的否定屈原的论点 郭沫若在 屈原研究 中认为 胡适在中国学术界是 有地位的 所以自他提出否定屈原存在的论调后 就有很多人响应他 一对于胡适的论 点 实在有加以研究的必要 胡适 是一位道地的实验主义者 自 五四 以来 提倡实验主义 不遗余力 他主张一切都要有真凭实据 不过问题就在于他的凭据是不 是真实 郭沫若仍然是从分析胡适的论据入手 批驳胡适的观点 胡适怀疑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尤其不可靠 的理由之一 是说此传末尾 有 云 及孝文崩 孝武皇帝立 把孝景皇帝丢开了 因而此传不可靠 郭沫若指出 这 是 前人是有指出 的毛病 是因为 史记 流传到现在已二千多年 几经辗转抄印 1 3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当然免不了有些窜改或错误 我们不能 因这点错误就说这篇传不可靠 便根本否定屈 原的存在 另外胡适还提出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有五大可疑 郭沫若沫若认为 胡适 提出的疑问 骤看都觉得很犀利 然而仔细研究 却一项也不可能成立 例如 屈原传 说屈原 既疏 了 既不在位了 又 使于齐 又谏重大的事 胡 适说这是 一大可疑 郭沫若认为屈原不在位而谏大事是可能的 如想到现在的 一些要人下野出洋且发抒伟论的近事 便可以不费笔墨地得到了解 又如胡适说 屈 原列传 中有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二句 依 楚世家 是昭睢谏的话 因此本 传可疑 郭沫若说 那两句话 本来是很平常的话 昭睢可以说 屈原也可以说 就 如现在的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的口号三尺童子都可以喊的一样 那是毫不足怪的 胡适还说 怀王拿来换张仪的地 此传 说秦割汉中地 张仪传 说是 秦欲得黔 中地 楚世家 说是 秦分汉中之半 究竟是汉中还是黔中呢 胡适把这列为 第四个疑问 郭沫若指出 这是胡适没有仔细阅读原作而提出的怪论 郭沫若在学术论著 屈原 研究 中说 第四大疑问中的黔中和汉中 是胡适太着急 把原书看脱了一半 张 仪传 上是说 秦要楚 欲得黔中地 欲以武关外易之 黔中是楚地 到了顷襄王二 十二年才为秦所取 武关外 便是指的汉中 三篇文章并没有冲突 只是 张仪传 多提出了 秦欲得黔中地 的事实 后来楚也没有给它 不用说武关外的汉中也没有到 楚国手里 搿 胡适的第五大可疑是为什么 屈原传 前半称屈平 而后半忽称屈原 郭沫若运用 训诂学的知识进行考释 指出这更不能成为疑问 因为 屈原者名平 司马迁在开 首一句就交代清楚了 称平称原本是两可 而且 高平日原 见 尔雅 上平日 原 见 公羊 昭元年传 名平字原也是很合乎古训的 不能够说司马迁是误把两个人 合成一个人 消解胡适所提出的五大疑问 只是弄清楚屈原是谁的问题的第一步 郭沫若以考古学 考据学 训诂学 历史学和文学等方法对屈原的存在及其事迹作了详 细的考证 郭沫若指出 在司马迁之前的贾谊作有摹仿 离骚 的 吊屈原赋 赋中 明明说 侧闻屈原兮自沉汩罗 造托湘流兮敬吊先生 由此 他从正面论证 屈原 在贾谊的耳目中是存在的 贾谊离屈原仅百余年 所寄寓的地方又是长沙 曾经亲眼见 郭沫若 历史人物 屈原研究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p i t 1 2 1 3 1 4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过屈原的故老是有存在的可能的 关于屈原的遗说不用说是还十分新鲜 同时他又 反证 楚辞 里的 卜居 渔父 两篇虽由近人的研究判定它们都不是屈原的作 品 但那一定是屈原的后辈宋玉 唐勒 景差之徒所作 两篇都寄托于屈原 那也刚好 证明屈原是确有其人 经过郭沫若逐项批驳之后 得出的结论是 胡适对于 屈 原传 所发出的疑问均不能成立 更推到廖平所怀的疑问大约也不过如此 而胡适 提倡的实验主义 所用的方法 也 并不科学 批驳廖季平 胡适的 屈原否定论 郭沫若在一九三五年写的 屈原 论著中 就基本上把问题论述得较为深透了 后来由于抗战斗争的需要 他在一九四二年于历史 剧 屈原 问世的同时便把学术著作 屈原 扩大为 屈原研究 后者保存了前者的 原貌 在持 屈原否定论 的众学者中 何天行是论证较为系统周密的一位 他在其论 著 楚辞新考 后改名为 楚辞作于汉代考 中认为 屈原这个人物实际不存在 前汉时代涉及屈原的文献 如贾谊 惜誓 吊屈原赋 淮南小山的 招隐士 东方朔的 七谏 等 均系前汉末伪托或与屈原毫不相干 作为重要证据的 史记 屈 原贾生列传 又如历来所指出的那样 有种种不完备处 这种不完备不是由于后人的增 补的原因 而是表明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本来全篇就是后人所写 作者可能是刘向 或刘歆 而且定名为 楚辞 也是从刘向开始的 离骚 的作者应是淮南王刘安 何 天行还提出了刘安作 离骚 的内证和史证 内证为 离骚 本身的1 4 处证据 史证为 班固 汉书 淮南王传 高诱 淮南子 序 荀悦 汉纪 孝武帝纪 等 何天 行在前人的基础上做了一些系统完善的工作 比廖季平 胡适的论述周密系统 而且在 何天行的 楚辞新考 中指出郭沫若对屈原生年问题的论述为 意测 说 岁星超辰 在古代实在没有那样的事 郭沫若氏大约误会刘歆三统历的推测 以为战国时已经有超 辰的历象 而且郭氏所根据的 维秦八年 岁在湄滩 亦是以十二年一周天的岁星纪年 法的记载 岂不是又不可靠吗 何天行对郭沫若的 屈原 进行指责的目的 其一是 为了论证他的 刘安作 离骚 论 其二是为了宣扬胡适 屈原否定论 他在 楚 郭沫若 历史人物 屈原研究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9 p 1 3 1 4 1 5 何天行 楚辞新考 m 楚辞研究 j 吴越史地研究会刊 上海 1 9 3 7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辞新考 结论 中说他自己 完全赞同胡适的主张 而且是 对于胡适的主张加以具 体的补充和扩大一 由于当时上海是沦陷区 郭沫若在重庆没有看到这些言论 故而没 有进行辩驳 一九五一年春夏之交 光明日报 学术 版发表了朱东润先生写的 楚辞 探故 的四篇文章 这一组文章又把屈原的一切著作权全部否定了 此时的郭沫若已 看到了中华书局一九四八年出版的何天行的 楚辞新考 这部书 此书已改名 楚辞作 于汉代考 因此朱东润的文章一发表 他立即在 光明日报 上发表了 评 离骚的 作者 和 两篇文章 同朱东润商榷 郭沫若在文章的附记 中说 何天行有 楚辞作于汉代考 1948 年中华书局版 其自序云乃十年前 之旧作 朱东润说多与之相同 朱与何不知是否一人 所以郭沫若对朱东润的比驳 实质上是旧话重提 是他在三十年代同 屈原否定论 者的论争的继续 郭沫若批判了朱东润认为 离骚 以外的屈赋 全非屈原所作的观点 朱东润说 九 歌 大致作于汉武帝时或其后 九章 中 涉江 哀郢 两篇很可能是淮 南王安底遗臣经过天狩五年全民大迁徙的产物 橘颂 这一篇的作者可能是楚人 也可能是淮南人 天问 这一篇很可能是战国时代楚人的作品一 郭沫若指出朱 东润是 根椐一些大胆的独断 到引出一些 大致 可能 似乎 的结论 于 是便把历史上的重大公案 全都推翻了 朱东润后来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在他所主编的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 不但确 认 离骚 九歌 九章 光明日报 1 9 5 1 年3 更j 1 7 e i 离骚底作者 同上 1 9 5 1 年3 月3 1 日 淮南王安及其作品 同上 1 9 5 1 年4 耳2 8b 离骚以外的屈赋 同上 1 9 5 1 年5 月1 2 日 1 6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洙若的屈原研究 秦将白起遂拔我郢 烧先王墓夷陵 出发 推算屈原卒于公元前2 7 8 年 楚襄i 十一 年 的五月五日 有学人评价说 郭沫若此说可信 屈原生在战国时代的楚国 当时 已由春秋时代的十二大国归并而为七个大国 而在七国中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是秦楚二 雄 对此 郭沫若从天文学 历史学角度对上述结论的由来 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 虽然屈原的生卒年问题 古今研究者见解不一 汤炳正先生据本世纪七十年代出土 的文物资料进行推算 认为楚宣王二十八年 即公元前3 4 2 年 由于楚国究竟使用什么 历法目前尚无定论 因而问题的最终解决还需一段时间 但郭沫若与后来学者的推断 还是相近的 屈原作品见于 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的有 离骚 天问 招魂 哀 郢 及 怀沙 汉书 艺文志 的 诗赋类 首揭 屈原赋 二十五篇 王逸 的 楚辞注 是以 离骚 九歌 十一篇 天问 九章 九篇 远 游 卜居 渔父 共二十五篇为屈原所作 而以 招魂 为宋玉作 郭沫若依 王逸 楚辞注 本的次序 就各篇依次分论 得出如下结论 离骚 是屈原的晚期作品 同时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 九歌 共十一章 是屈原早年得志的作品 目次是 东皇太一 湘君 湘 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 魂 九歌 在遣词用意上与 离骚 是一脉相承的 天问 是作于顷襄王时被放逐于汉北以后 是作在 悲回风 之后 哀郢 之前 天问 是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 全篇以 日 字领头 通体用问语 一共提了1 7 2 个问题 涉及宗教信仰 神话传说 历史记载 人生道德等诸多方面 从保存的史料 之多看 足能与五百篇 尚书 媲美 九章 是顷襄王七 八年后 屈原晚期的作品 除 橘颂 以外 目次是 橘颂 悲回风 惜诵 抽思 思美人 哀郢 涉江 怀沙 惜 往日 郭沫若认为 远游 卜居 渔父 非屈原所作 远游 因多整袭 离骚 和司马相如的 大人赋 遂被列入 楚辞 而误认为屈原所作 远游 在结构上与 大人赋 相同 所以郭沫若提出了 远游 是 大人赋 初稿的猜想 后来有学者也 赞同此见解 卜居 和 渔父 当是宋玉 景差之作 是很轻妙的文章 这也向后人 后世间接的证明了屈原其人其作的真实性 1 7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招魂 是屈原为悼楚怀王而作 招魂 中巫咸的招辞在句末是 些 据郭沫若 分析 些 字和 周南 汉广 与 周颂 贲 的 思 字是一个系统 据司马迁的 屈原列传 和 招魂 本身的内证 可以断言 招魂 确系屈原的作品 而 远游 极可能是司马相如 大人赋 的初稿 周晓波论文一论郭沫若的屈原研究 第二节充分肯定了屈原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伟大的人格 首倡搿中国 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诗人要推数屈原力的观点 在进行着有关屈原的论争中 还有一个方面的情况不容忽视 即在肯定屈原存在的 真实性的学者中 也有一些有损于屈原形象的意见 郭沫若对此也据理力争 维护了屈 原崇高的思想品质和伟大的人格 一 关于屈原思想的本质问题的论争 一九四二年春 正是国内围绕着 屈原否定论 问题进行论争时 侯外庐先生接连在 重庆发表了 屈原思想的秘密 1 9 4 2 年2 月1 7 日重庆 新华日报 屈原思想渊 源底先决问题 1 9 4 2 年4 月2 0 重庆 新华日报 及 申论屈原思想 1 9 4 2 年4 月2 8 日 时事新报 等长篇论文 他在 屈原思想的秘密 一文中阐述可自己的动因 抗战以来我所读到郭沫若先生的学术论著 除了庄子与鲁迅之外 还是以最近他 所讲述的 屈原的艺术与思想 为第二篇 因此 这篇有价值的论文 使我和细绎他的战 前其他学术论著一样 反复研究了几遍 更由此 引起了我写这一篇东西的动机 以就教 于沫若先生 侯外庐此文发表时 郭沫若的历史剧 屈原 已经在 中央日报 副刊上连载完毕 上文提到的 屈原的艺术与思想 是 屈原考 的下篇 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一 日在 中华职业学校 的讲演词 所以侯外庐称之为 第二篇 郭沫若在这两篇文章 中 批驳了廖季平 胡适的 屈原否定论 肯定屈原不仅是 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 而且是很有革命性的革命诗人 他的艺术是富有革命性的艺术 屈原是 看不过国 破家亡 百姓流离颠沛的苦况 才愤而自杀的 一 侯外庐在文章中针对郭沫若的这一论点提出异议 他认为 历来研究屈原的学人 多是把合纵救楚一个问题作为他抑郁投水的中心思想 因而 神秘化了这一位中国的 伟大诗人糟 这显然不同意郭沫若的论点 因此他把屈原思想的秘密 归结到他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矛盾 这种矛盾 不但与王国维相同 而且同法国巴尔扎克相似 他认 为屈原诗歌的 进步的内容 是 客观上暴露了贵族没落的命运 但是侯外庐认为屈 原不是 表里一致的革命诗人 其原因是 口他是一个三闾大夫 对于没落的公族制 反而寄着衷心的同情感 一因此 屈原的 尊君 与 十六 十七世纪英国的进步皇室 之拥护皇权 也犹之乎巴尔扎克的贵族世界观 企图改善当时公族专制的制度 侯外庐 1 9 惩晓波论熨一论郭沫蓉瀚屈原研究 的结论是 搿屈原的世界观和他的求真的方法论是矛盾的 本质上是反动的招魂 帮侯 外庐声称 自己的评价无含褒贬之意 他说 这与其说是对于伟大诗人的不恭 毋宁说 是对于他的尊敬 伊里奇 列宁 虽然对于托尔斯泰恭维为十九世纪世界无如其右的文豪 对高尔基语 但论到他的世界观则谓之为反动的东方神秘主义 并不是有害于托翁 反而更有彰于托翁 显然 侯外庐是用恩格斯评论巴尔扎克 列宁评论托尔斯泰的公 式去套对屈原的评价 郭沫若在一九四二年三月九日的 新华日报 上发表了 屈原思想 一文 指出 侯先生认为属原的思想有矛盾 而 这一秘密是归结到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的矛 盾 这个断案是相当正确的 但是侯先生 把屈原和一九二七年跳水死了的王豳维 对比 又和法国的巴尔扎克与俄国的托尔斯泰对比 这儿便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侯外 庐认为屈原在方法论上是进步的 求真的 世界观却是落后的 搿本质上反动的 郭 沫若的看法却相反 屡原的世界观是前进的 革命的 丽他的方扣作为诗人在构思 与遣词上的技术一不免有些保守的倾向 这便是我所认识的屈原思想的矛盾 努这说 明郭 侯的分歧 首先在于对筑原的思想本质闯题煦认识上 郭沫若从社会时代的变革 人民地位的提高 屈原的政治主张 思想本质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等等方面 肯定了屈 原 主张德政 主张选贤举能 主张大一统 他根本没有拘泥于楚国一个小圈子里面的 传统 那是更不能说他在迷恋旧时代的魂的 一其次 在表现方法上 屈原作品中有些 鬼神与地狱的描写 与属原 对于奴隶制的神权束缚本来是怀疑的 的思想有矛盾 这 个矛盾应当怎样解释 郭沫若认为 中国南方文化 保存着古老的风味 它们 崇信鬼 神 故其文化色彩充分地带着超现实的气韵弦 其原因 是南方的开纯既较迟 而又有 殷人的直系的文化传统 故而南方的生活习惯较为原始 然亦较富于艺术味 这便是南 方的愚想与诗和北方的思想与诗 在风格和蠹容上 何以颇为悬异的缘故了 因此郭沫 若说 屈原并不是一位纯粹的思想家 而是一位卓越的艺术家 他在思想上尽管是北方 式的一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