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论文)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1页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论文)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2页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论文)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3页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论文)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4页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论文)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论文)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蜂胶( p r o p o l i s ) 是蜜蜂从植物的叶芽采集分泌物、树脂,并混入蜂蜡 和唾液咀嚼加工形成有芳香味的胶状物,由树脂、蜂蜡、挥发油和花粉等 组成,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到目前为止,已从各类蜂胶中鉴定出黄酮类、 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酚类、醇类、醛类、酮类和萜类等化合物3 0 0 多种。 蜂胶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蜜蜂所采集树脂的植物,由于不 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存在明显差别,所产生树脂的化学成分相差很大,造成 不同产地的蜂胶在化学成分上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蜂胶化学成分具有十 分明显的地域性,对某一产地蜂胶成分的研究结论往往不适用于其它产地 的蜂胶,实现对某一产地蜂胶产品的质量监控,必须对此地蜂胶成分进行 研究。本文对泰山蜂胶的化学成分及含量进行了研究,分离并鉴定出了1 5 种化合物,并以其中7 种为对照品,测定了在泰山蜂胶和广州蜂胶中含量 的差别,为进一步的活性评价及建立蜂胶的指纹图谱提供依据。结果如下: l 、使用乙醚浸提和s p m e 法提取泰山蜂胶挥发性化合物,通过g c m s 技术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两种方法共鉴定出化合物7 4 种。发现二种提取方法获得的化合物在种类和含量上都有区别,经比较分 析得出s p m e 法更适合蜂胶挥发性成分提取。 2 、研究了蜂胶超声提取的工艺参数,建立了比色法测定蜂胶中总黄 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影响蜂胶有效成分提取率的因素,得出最优 提耿条件为,乙醇浓度9 5 ,超声提取1 0 m i n ,提取温度3 5 。将此工 艺与工业提取法做比较得出超声提取法效率较高。 3 、蜂胶原胶经超声提取,减压浓缩得到提取物,使用正己烷、乙酸 乙酯、水进行逐级溶剂萃取,通过硅胶柱粗分离,重结晶法、高速逆流色 谱( h s c c c ) 、葡聚糖凝胶色谱进行纯化,分离得到1 5 个化合物。通过 紫外检测、质谱解析、标准品比对定性,共鉴定出黄酮类化合物5 个,有 机酸和有机酸酯1 0 个。 4 、建立了蜂胶中7 种代表性化合物的h p l c 测定方法,并依照此方 法对产自泰山和广州的蜂胶进行检测,发现这在7 种成分的含量上二者有 明显差别。 关键词:蜂胶;分离纯化:黄酮;有机酸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a bs t r a c t p r o p o l i si san a t u r a lr e s i n o u sh i v ep r o d u c tc o l l e c t e db yh o n e y b e e sf r o m l e a fb u d sa n de x u d a t e so fv a r i o u sp l a n ts o u r c e s i ti sc o m p o s e do fc o l o p h o n y , b e e s w a x as i n a i lq u a n t i t yo fv o l a t i l eo i la n dp o l l e n t h e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p r o p o l i sa r ev e r yc o m p l i c a t e d u pt on o w ,r e s e a r c h e si n d i c a t et h a tt h em a i n a c t i v ec o n s t i t u e n t s o f p r o p o l i sa r ef l a v a n o i d s ,a r o m a t i ca c i da n da r o m a t i ca c i d e s t e r s ,p h e n o l s ,a l c o h o l s ,a l d e h y d e s ,k e t o n e s ,t e r p e n e s a n ds oo n n e 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 so fp r o p o l i sl i el a r g e l yo nt h ep l a n t sc o l l e c t e db y h o n e y b e e s b e c a u s eo ft h ed i s t i n c t i o no nk i n d so fp l a n t si nd i f f e r e n ta r e a s ,t h e 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 so fp r o p o l i sa r ea p p e a rv a r yg r e a t l y ,w h i c hl e a dt h e 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 so fp r o p o l i sf r o md i f f e r e n ta r e a sm a yb et o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 s ot h e r ei sav e r yc l e a rr e g i o n a li nt h ec h e m i c a lc o n s t i t u e n t so fp r o p o l i s i n o r d e rt ot oc a r r yo u tt h eq u a l i t ys u p e r v i s o r yc o n t r o lo f p r o p o l i sp r o d u c e di n o n ea r e a m u s tg oa l o n gr e s e a r c h i n go nt h ep r o p o l i s t 1 1 i sp a p e rw a sf i r s tt o c a r r i e do u tr e s e a r c h i n gt h ec h e m i c a l c o m p o s i t i o n s a n dt h e i rq u a n t i t i v e a n a l y t i c a l m e t h o d so f p r o p o l i s c o l l e e t e df r o mm o u n t a i nt a i f i f t e e n c o m p o u n d sa r es e p a r a t e da n da p p r a i s e d ,a n ds e v e nk i n d so ft h e m f o rr e f e r e n c e s u b s t a n c e ,a n d d e t e r m i n e d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o fp r o p o l i sc o n t e n t sb e t w e e n m o u n t a i nt a ia n dg u a n gz h o u ,t h e np r o v i d eab a s i sf o rf u r t h e ra c t i v e a p p r a i s e m e n ta n de s t a b l i s h i n gf i n g e r p r i n t so fp r o p o l i s 砀er e s u l t s a r ea s f o l l o w s : 1 b yd i e t h y le t h e re x t r a c t i o na n ds p m ec o l l e c t e dv c o l a t i l ec o m p o u n d s w h i c hw a sa n a l y z e da n da p p r a i s e db yg c - m ss p e c t r o s c o p y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c h e c k e do u ts e v e n t y f o u rc o m p o u n d s t h e r ew e r em a n yd i f f e r e n c e si nb r e e d a n dc o n t e n to ft h ec o m p o u n d so b t a i n e db yt h et w om e t h o d s a f t e rc o m p a r i n g a n da n a l y s i n g t h es p m 匣w a sb e r e ri ne x t r a c t i n gv o l a t i l eo i l 2 n l ep a p e rs t u d i e dt h eu l t r a s o n i ce x t r a c t i o np r o c e s s ,a n de s t a b l i s h e d c o l o r i m e t r yw h i c hd e t e r m i n e dt h et o t a lf l a v o n o i d si np r o p o l i s o nt h i sb a s i s , t h et e s ts t u d i e dt h ef a c t o r sw h i c ha f f e :c t e dt h ee x t r a c t i o nr a t eo ft h ea c t i v e i n g r e d i e n t so fp r o p o l i s ,a n do b t a i n e dt h eo p t i m u me x t r a c t i o nc o n d i t i o ni s : e x t r a c t e d10 m i nb yu l t r a s o u n di n9 5 e t h a n o l ,a t35 e x t r a c t i n gb y u l t r a s o u n dc a nb eo b t a i n e dah i g h e re f f i c i e n c y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i n d u s t r i a l e x t r a c t i o n 3 t h ee x t r a c ti se x t r a c t e db yu l t r a s o u n d ,c o n c e n t r a t e du n d e rr e d u c e d 2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 r e s s u r e ,s e p a r a t e da n dp u r i f i e db yv a r i o u sm e a n si n c l u d i n gs o l v e n tp a r t i t i o n , s i l i c a g e lc o l u m n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t h i n - l a y e rc h r o m a t o g r a p h y ,r e c r y s t a l l i z a t i o n , h s c c c s e p h a d e xc h r o m a t o g r a m f i f t yc o m p o u n d sb eo b 位i i n e df r o ma c e t i c e s t e re x t r a c t i v e ,a n dd e f i n e ds t r u c t u r e sb yu va n dm s 】s n ,a n da p p r a i s e df i v e f l a v o n o i dc o m p o u n d s ,t e no r g a n i ca c i d sa n de s t e r s 4 ah p l cm e t h o df o rt h ea n a l y s i so fs e v e n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b i o a c t i v e c o m p o n e n t s :1 k a e m p f e r o l2 a l p i n e t i n3 t e c t o c h r y s i n4 b e n z y lp c o u m a r a t e5 b e n z y lf e r u l a t e6 c a f f e i ca c i dp h e n e t h y le s t e r7 p h e n e t h y lp c o u m a r a t ei n p r o p o l i sw a se s t a b l i s h e d ,t w os a m p l e sf o r mm o u n t a i nt a ia n dg u a n g z h o u w a sa n a l y s e d i ti n d i c a t e dt h a ta l lt h es e v e nb i o a c t i v ec o m p o n e n t sa r em u t u a l c o n s t i t u e n t si nt w op r o p o l i ss a m p l e s ,a n dt h e r e a r es i g n i f i c a n td i 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t h ep r o p o l i sc o n t e n tf r o mm o u n t a i nt a ia n dg u a n g z h o u k e y w o r d s :p r o p o l i s ;i s o l a t i o n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f l a v o n o i d s ;o r g a n i ca c i d s 关于学位论文原创性和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所 取得的成果。对在论文研究期间给予指导、帮助和做出重要贡献的个 人或集体,均在文中明确说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农业大学有关保留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 意学校保留和按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纸质本和电子 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农业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 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向 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幽玺i 丛l 导师签名:至也 e l期: 垫! ! :! :1 5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1 引言 蜂胶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成分极为复杂,具有广泛的生理和药理 作用。具有抗菌、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 ( j o h n s o n ,1 9 9 6 ) ,素有“紫黄金”之称。受到了医药和食品界的关注, 是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天然中药材和天然功能食品原料( 余兰平, 2 0 0 8 ) 。国内外的科学家们对蜂胶的研究都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药理、临 床、应用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证明了蜂胶不仅是一种优良的保健食品,而且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天然 药品( b a n k o v a ,1 9 9 8 ) 。 在我国,药食同源历史悠久,有较好的推广基础。蜂胶含丰富的微 量元素及大量黄酮类、有机酸类化合物,是一种良好的天然免疫增强剂。 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日益强调食品原料及添加剂的天然性、 功能性,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蜂胶的药食兼用的特性。我国是一个蜂产品生 产大国,有充足的原料来源,为蜂胶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黄文诚, 2 0 0 6 ) 。 1 1 蜂胶的功效成分 对蜂胶化学成分的研究始于德国,1 9 1 0 年k u s t e n m a c h e r 从蜂胶中鉴 定出肉桂醇和肉桂酸。现代科学分析从蜂胶中鉴定出数百种化合物,其中 黄酮类7 1 个,芳香酸与芳香酸酯类5 9 个,氨基酸2 5 个( c a r a v a c a ,2 0 0 6 ) , 醛与酮类1 9 个,甾体类6 个,糖类9 个,烃类2 5 个,醇、酚类和其他 化合物2 4 个。新采集的蜂胶约含有5 5 树脂和香膏,3 0 蜂蜡,1 0 芳 香挥发油,5 的花粉等杂物( m o k r y e o n ,2 0 0 6 ) 。蜂胶中丰富的黄酮类 和萜烯类物质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作用( 董捷,2 0 0 7 ) 。 1 1 1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 n a v o n o i d s ) 的名称来自黄酮( n a v o n e ) ,是指以黄酮( 2 一苯 基色原酮) 为基本母核的一大类化合物,即由两个苯基通过三碳相连形成 具有c 6 c 3 c 6 基本骨架的化合物。黄酮母核上有羟基、甲氧基、烷氧基等 取代基,分别形成各种黄酮类化合物( 张红雨,1 9 9 9 )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 分布在植物界,大部分以苷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种类 较多,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包括苷和苷元约数千种化合物。根据苷元的基 本结构可以分成十多种类型( p o p o v a ,2 0 0 5 ) ,主要类型如下: o 二氢黄酮 4 o 黄酮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o 黄酮醇 o 二氢异黄酮 o 查尔酮 o h 黄烷3 ,4 二醇 o 二氢黄酮醇 o 异黄酮 黄烷3 醇 o 二氢黄酮醇 蜂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多种苷元、黄酮苷、黄 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查尔酮等,目前蜂胶中已知的黄酮类化合 物名称、结构总结如下: 表1 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6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5 二羟基7 甲氧 基二氢黄酮 3 6短叶松素 3 7 3 甲氧基短叶松素 3 8 5 甲氧基短叶松素 ,n5 甲氧基短叶松素 3 乙酸酯 - 一,i d 6 d n 7 甲氧基短叶松素 3 乙酸酯 4 1 短叶松素3 乙酸酯 4 2 短叶松素3 丙酸酯 1短叶松素3 异丁酸 酯 。d 短叶松素3 一异戊酸 ” 酯 i o o o 2 0 o o o o o o o曲。o oi o o o 图4s p m e 法萃取泰山蜂胶g c - - m s 总离子流图 f i g 4 g c - m sp r o f i l eo fs p m eo fp r o p o l i sf r o mm o u n t a i nt a i 表8g c m s 法鉴定出化合物 保留 分 相对含量 :m )重合搜憷称分子式茎主鬟s p m e i n 3 0 5 2 丙酸p r o p a n o i ca c i d ,c ,3 甲基一3 一丁烯1 一醇 。岁 3 - m e t h y l 3 b u t e n 1 o l 4 4 2 6 3 一甲基一2 一丁烯醇3 一m e t h y l - 2 - b u t e n - 1 - 0 1 。, 二甲基甲酰胺n , 4s 气1 一。:3 。“1 1 。 n d i m e t h y l f o r m a m i d e 5 8 1 4 甲酸肼f o r m i ca c i dh y d r a z i d e 6 15 4 2 - 甲基丁酸2 m e t h y l b u t a n o i ca c i d q 。,74 反式一2 甲基巴豆酸2 - m e t h y l - , ( e ) 2 b u t e n o i ca c i d 9 7 61 苯甲醛b e n z a l d e h y d e 10 3 2 9 苯酚p h e n o l 1 0 3 5 4 辛酸o c t a n o i ca c i d 1 0 8 4 6 丁酸丁酯b u t a n o i ca c i d ,b u t y le s t e r l0 8 9 6 e ) 3 己烯酸( e ) - 3 h e x e n o i ca c i d 1 1 2 4 9 二甘醇乙醚2 ( 2 e t h o x y e t h o x y ) 一e t h a n o l 1 2 0 5 6 烯丙苯2 - p r o p e n y l - b e n z e n e l2 3 0 9 苯甲醇b e n z y la l c o h o l 13 4 9 4 苯乙酮a c e t o p h e n o n e 1 3 8 8 5 甲酸苄酯f o r m i c a c i d ,p h e n y l m e t h y l e s t e r 14 3 01 邻甲氧基苯酚2 - m e t h o x y - p h e n o l 14 6 5 4 芳樟醇3 ,7 - d i m e t h y l - l ,6 - o c t a d i e n - 3 - o l l5 2 0 9 苯乙醇p h e n y l e t h y la l c o h o l 16 6 2 2 2 一烯丙基酚2 a l l y l p h e n o l 1 7 0 1 3 乙酸苯甲酯a c e t i ca c i d ,p h e n y l m e t h y l c 3 h 6 0 2 7 4 o 4 3 c s h l o o 8 6 c 5 h 1 0 0 8 6 c 3 h 7 n o 7 3 c h 4 n 2 0 6 0 c 5 h i 0 0 2 1 0 2 c 5 h 8 0 2 1 0 0 c 7 h 6 0 1 0 6 c 6 h 6 0 9 4 c 8 h 1 6 0 2 1 4 4 c 8 h 1 6 0 2 1 4 4 c 6 h l 0 0 2 1 1 4 c 6 h 1 4 0 3 1 3 4 c 9 h 1 0 1 1 8 c 7 h 8 0 1 0 8 c s h 8 0 1 2 0 c 8 h 8 0 2 1 3 6 c 7 h 8 0 2 1 2 4 cu o h t 8 01 5 4 c s h t 0 0 1 2 2 c 9 h i o o 1 3 4 1 5 4 2 3 2 2 4 1 3 9 3 0 4 3 7 1 1 1 9 1 3 3 3 2 6 9 6 0 1 8 1 2 4 7 2 2 7 2 - 0 3 2 7 0 1 4 30 0 8 5 0 4 6 2 0 3 4 40 1 6 5 - 0 3 4 0 4 4 3 0 2 8 0 1 3 6 3 92 4 3 2 7 0 3 0 1 0 0 4 7 0 1 4 7 9 2 3 6 0 1 8 7 0 0 6 2 0 0 9 8 7 0 0 9 0 0 7 l c 9 h 1 0 0 2 1 5 02 2 0 82 9 1 3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注:“一”:未检出 3 2 提取工艺参数的优化 3 2 1 正交试验分析 由表9 所示实验结果可知,影响因素主次为d b c a ,即乙醇超声 法提取蜂胶工艺参数中,乙醇浓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液料比、超声 时间和提取温度。最佳工艺应为d 3 8 3 c 2 a 2 。以此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 得出黄酮的提取率为1 8 5 5 。 表9 l 9 ( 3 4 ) 正交试验结果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2 3 超声提取与工业提取法的比较 表1o 超声提取与工业提取法提取参数比较 按照本文2 5 所述方法,得到工业提取方法提取率为1 5 0 1 。超声 提取与工业提取法相比,温度、液料比、乙醇浓度等工艺参数要求较为严 格,提取设备较工业提取法先进,在获得较高提取率的同时大大缩短了提 取时间,提高了提取效率。综合以上结论得出,在蜂胶的提取中,超声提 取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取手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3 3 蜂胶中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3 3 1 蜂胶9 5 乙醇浸膏的制备及粗分离 石油醚部分浓缩得到浸膏1 0 1 5 9 ,乙酸乙酯部分浓缩得到浸膏3 5 9 , 乙酸乙酯萃取后的水层于6 5 减压蒸发,得到残渣1 9 。将各部分浸膏使 用t l c 、h p l c 检测后发现石油醚部分蜂蜡含量很大,不易分离,此部分 暂不做处理;水相与乙酸乙酯相所含化合物种类大多重合,决定将乙酸乙 酯部分制成浸膏,进行进一步的纯化。 3 3 2 硅胶柱层析 经过多次t l c 实验发现正己烷一乙酸乙酯( 9 5 :5 ) 时,样品最大 r f 值约o 2 ,依照经验,此展开剂配比适合作为硅胶柱层析的初始洗脱洗 脱剂比例。使用干法上样,然后使用正己烷冲洗2 个柱体积以除去蜂蜡, 依照t l c 实验得出的正己烷乙酸乙酯( 9 5 :5 ) 体系洗脱,每5 0 0 m l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收集为1 份,于6 0 ( 2 减压浓缩至2 m l 后,置于5 m l 玻璃瓶中。浓缩液每 间隔3 份进行h p l c 检测,合并所含化合物保留时间相近组份。当流份中 物质含量较少时即以1 0 为梯度增加乙酸乙酯浓度。整个洗脱过程共收 集样品4 0 0 份,洗脱剂配比与组份对应如表1 1 所示: 表1 1 硅胶柱层析中洗脱剂比例与组份的对应 3 3 4s e p h a d e xl h 2 0 柱层析精制 自动标尺色谱图 分钟 图5 经s e p h a d e xl h 2 0 柱层析纯化后组份纯度示例 f i g 5 t h ep u n r i t yo fp r o c e s s i n gs a m p l eu s i n gs e p h a d e xl h 2 0c o l u m n 本图与图1 比较可见,保留时间在1 0 m i n 之前的杂质被很好的除去, 说明s e p h a d e xl h 2 0 柱层析可有效将化合物和杂质有效分离,经e m p o w e r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工作站软件以峰面积百分比法自动积分计算发现,精制后化合物纯度达到 9 5 ,说明此方法适合蜂胶中化合物的纯化。 3 3 5 高速逆流色谱( h s c c c ) 溶剂体系的建立 高速逆流色谱( h s c c c ) 分离的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溶剂体系,由 于高速逆流色谱中固定相和流动相都为液体,无法梯度洗脱,特定溶剂体 系仅适合分离某几种化合物,分离不同化合物需筛选不同的溶剂体系。以 第2 2 4 流分为例,说明溶剂体系筛选过程: 使用溶剂体系:配置溶剂体系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1 :l :1 : 2 ) ,按照本文2 6 6 所述方法,通过所得溶剂体系上下相的h p l c 图判断 k 值,此流分在体系上下象溶解量见图6 、7 : 图6 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埘:1 :1 :2 ) 体系上相h p l c 图 f i g 6 t h eu p p e rp h a s e sh p l cc h r o m a t o g r a mo f n - h e x a n e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m e t h y la l c o h o l - - w a t e r ( 1 :1 :l :2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自动标尺色谱圈 升钎 圈7 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1 :1 :i :2 ) 体系下相 f i g 7 t h el o w e rp h a s e sh p l cc h r o m a t o g r a mo f n h e x a n e -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 m e t h y la l c o h o l - - w a t e r ( 1 :1 :1 :2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如图6 、7 所示,下相中三种化合物峰面积( 含量) 都远大于上相, 说明k 2 ,即物质在下相中溶解过多,此体系不适于此化合物h s c c c 2 9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分离。经过实验知此化合物易溶于乙酸乙酯,此溶剂体系中乙酸乙酯大多 位于上相,故应增加乙酸乙酯含量。经多次尝试,得到体系正己烷一乙酸 乙酯一甲g - t k ( 1 :2 :1 :2 ) ,其h p l c 图见图8 、9 。 颤动标尺色潜圈 3 势钟 图8 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1 :2 :l :2 ) 体系上相 f i g 8 t h eu p p e rp h a s e si - i p l cc h r o m a t o g r a mo f n h e x a n e -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 m e t h y la l c o h o l - - w a t e r ( 1 :2 :l :2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自动标尺色谱图 图9 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i :2 :1 :2 ) 体系下相 f i g 9 t h el o w e rp h a s e sh p l cc h r o m a t o g r a mo f n h e x a n e -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m e t h y la l c o h o l - w a t e r ( i :2 :l :2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峰2 、峰3 的k 值大约为1 2 1 ,峰l 在下相中溶解度仍高于上相, 说明此体系适合分离峰2 、峰3 ,不适合分离峰l 。考虑h p l c 图中峰l 、 2 距离较近,推断二者应结构性质相似,但在体系二的上下相l c 图中, 表明峰1 极性远大于峰2 ,与体系1 的h p l c 结果矛盾。根据色谱理论和 3 0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色谱仪相关资料判断,峰i 可能为高极性杂质,此h p l c 图峰i 出峰时间 实际为死体积,不影响其他峰分离。故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i : 2 :l :2 ) 体系适合此组分的分离此体系下h s c c c 分离结果如图1 0 所 示。第一与第二蜂分离较好,h p l c 测得第三蜂中含有第二蜂成分,第 二与第三蜂分离不理想。由h s c c c 理论判断,可加强下相洗脱力,并在 体系中加入乙酸,减少拖尾现象。故改用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1 : 2 。0 82 2 ,0 l 乙酸) ,分离结果如图l i 所示,经过h p l c 进行纯度检 测图中阴影部分各化合物纯度达到9 0 以上。 t i m e ( h ) 圈i o 正己垸一乙酸乙酯一甲酵一水( 1 :2 :1 :2 ) 体系分离结果 f i g 1 0 t h e h s c c cc i l r o m a t o g r a m0 f n - h c x a n e -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 m e t h y la l c o h o l - - w a t e r ( 1 :2 :l :2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 l 一 i _忆 一 一 一 j 圈l i 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酵一永( 1 :2 :08 :2 2 ) 体系丹禹结果 f i g l it h c h s c c cc h r o m a t o g r a mo f n - h “a n e -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 m e m y la l c o h o l - - w a t e r ( 1 :2 :0 8 :2 2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在k 值适合的情况下,由于进样量,温度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并 非样品中所有化合物的分离效果都可以达到理想状态,此时可以将没有分 离开的部分收集,换其它溶剂体系进行二次分离。例如,图1 2 所用溶剂 体系为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1 :1 :2 :1 ) ,流分含3 种主要物质, i 导 1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k 值分别为0 8 5 、09 1 和1 2 1 ,符合h s c c c 分离要求。由图1 2 所示的 分离结果可见,此溶剂体系下仅第二色谱峰( b 部分) 分离效果较好,第 一色谱峰( a 部分) 没有达到基线分离,根据h s c c c 理论判断,此溶剂 体系的流动相对a 部分来说洗脱力过强,导致a 部分各个峰之间没有分开。 但换用洗脱力较小的溶剂系统后,b 部分出峰时间过长,经多次微调后仍 达不到较好的分离效果。于是决定将a 部分收集,减压浓缩后使用洗脱力 较弱的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i1 :l :1 ) 体系,分离效果得到 很大改善,继续微调溶剂体系为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i :0 8 :i : 08 ) ,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如图1 3 所示。 3 e 9 2 图1 2 正己炕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1 :i :2 :1 ) f 。g1 2t h c h s c c c 血m m m o g r a t io f n - h e x a n c -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 m e t h y la l c o h o l - - w a t e r ( 1i :2 :1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1234s t i m e ( h ) 囤1 3 正己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水( o i 乙酸) ( 1 :0 8 :1 :0 8 ) f i g1 3t h eh s c c cc h r o m a t o g r a mo f n h e x a n e - e t h y la c e t a t e - m e t h y ia l c o h o l - w a t e r ( 1 :o8 :i :08 ) s o l v e n ts y s t e m 3 2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6 化合物的鉴定 综合使用硅胶柱、h s c c c 、葡聚糖凝胶色谱法共从蜂胶的乙酸乙酯 萃取部分分离得到化合物1 5 个。使用化学分析、紫外、l c - - m s 、对照 品比对进行鉴定。由于此部分化合物多为已知黄酮和有机酸类物质,并且 部分物质已有标样,给鉴定带来很大便利。 鉴定流程为:将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甲醇溶液,注入h p l c 进行纯度 检测,同时使用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 p d a ) 在2 1 0 - - 4 0 0 n m 波长下对 化合物进行扫描,确定化合物的紫外吸收波长;将样品在硅胶或聚酰胺薄 层板展开后于2 5 4 n m 或3 2 0 r i m 紫外灯下观察荧光颜色,然后喷三氯化铁 显色剂显色,获得荧光和显色信息;根据样品电喷雾m s m s “所给出分子 量在已知化合物中检索,找出所有符合此分子量物质,综合以上信息对化 合物进行鉴定。如果已有此物质的标准样品,则使用标准样品再次进行 h p l c 出峰时间和m s m s “验证,并根据此类物质裂解规律判断裂解过程。 化合物鉴定信息如下: 化合物i :2 甲基2 丁烯醇咖啡酸酯f 2 m e t h y l 2 b u t e n y lf e r u l a t e ) ,分 子式c 1 5 h 1 8 0 4 ,分子量2 6 2 。h p l c p d a 谱图、u v 扫描图和e s i - - m s n 给出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图如下: 自动标尺伍谱网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白色针状结晶( c h 3 c o h ) ,使用聚酰胺薄层板展开,在2 5 4 n m 紫外灯 下显蓝色,喷三氯化铁显色剂呈灰绿色,说明此化合物为芬酸类物质。 u v ( c h 3 c o h ) m a x :2 1 8 r i m 、2 9 0 n m ,符合咖啡酸衍生物光谱特征。在负 离子模式下级m s 给出2 6 1 4 m :z m + h j 一( 基峰) ,得知此化合物分子 量为2 6 2 。在已知蜂胶成分中,符合此分子量的仅有2 甲基2 丁烯醇咖啡 酸酯。结合m s 2 值2 4 6 3 ,m s 3 值2 0 2 1 ,判断质谱的碰撞诱导裂解过程为: - - c h 3 综合以上数据确定此物质为2 甲基2 丁烯醇咖$ 酸酯。 化合物i i :3 ,4 二甲基肉桂酸( 3 ,4 - d i m e t h o x y - c i n n a m o n i t r i l e ) ,分子式 c l l 0 4 h 1 2 ,分子量2 0 8 。h p l c p d a 谱图、u v 扫描图和e s i - - m s “给出 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图如下: 自动标尺色潴图 柏 :5 ; 为 0 钳m 分 弭 5 旧 5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蓝色荧光。u v ( c h 3 c o h ) m a x :2 1 8 n m 、2 9 5 n m ,符合咖啡酸衍生物 特征吸收峰。在负离子模式下一级m s 给出2 0 7 4 m :z m h j 一( 基峰) 得 知此化合物分子量为2 0 8 ,在己知蜂胶成分中有3 ,4 二甲基肉桂酸与1 , 5 一戊二醇单苯甲酸酯符合,但后者紫外吸收特征与此物质不符。由m s 2 值1 6 3 2 、m s 3 值1 4 8 3 、m s 4 值1 3 3 2 判断质谱的碰撞诱导裂解过程为: 经过与 o c h 3 一c o , 此物质为3 , 化合物i i i :阿魏酸( f e r u l i ca c i d ) ,分子式c 1 0 0 4 h 1 0 ,分子量1 9 4 ;h p l c - - p d a 谱图、u v 扫描图和e s i - m s “给出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图如下: 自动标尺色谱警罔 2 0 040 06 0 0矗1 00 01 2 ,0 01 4 6 0 01 8 0 0 2 0 0 0 3 5 也 c 啡l 上 一 一 未 嘉芝警是 一 一 h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白色针状晶体( 正己烷) ;使用聚酰胺薄层板展开,在3 2 0 n m 紫外灯 下有亮蓝色荧光,喷三氯化铁显色剂呈绿色,表明该化合物为酚类。 u v ( c h 3 c o h ) m a x :2 8 0 n m 、3 2 2 n m ,符合阿魏酸特征。由负离子模式下 一级m s 给出1 9 4 5 m :z m + h j 一( 基峰) 得知此化合物分子量为1 9 3 ,在 已知蜂胶成分中仅阿魏酸符合。综合m s 2 值1 7 8 2 、m s 3 值为1 3 4 判断质 谱的碰撞诱导裂解过程为: o c h , 经过与标准样 化合物i v 阿魏酸苄酯( b e n z y lf e r u l a t e ) ,分子式c 1 7 h 1 6 0 4 ,分子量 2 8 4 。h p l c p d a 谱图、u v 扫描图和e s i - - m s n 给出多级质谱碎片信息 图如下: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白色针状结晶( c h 3 c o h ) ,使用聚酰胺薄层板展开,在3 2 0 n m 紫外灯 下显蓝色,喷三氯化铁显色剂呈灰绿色,说明此化合物为芬酸类物质。 u v ( c h 3 c o h ) m a x :2 8 8 n m 、3 2 8 n m ,符合阿魏酸衍生物光谱特征。正离 子模式下一级m s 给出2 8 5 4 m :z m + h j + ( 基峰) 得知此化合物分子量为 2 8 4 。在已知蜂胶成分中,符合此分子量的有咖啡酸苯乙酯和阿魏酸苄酯, 但咖啡酸苯乙酯特征吸收峰为u v ( c h 3 c o i l ) m a x :2 2 0 n m ,3 2 2 n m ,与所 得数据不符,并且在裂解过程中出现明显甲基信号,与咖啡酸苯乙酯裂解 规律不符。结合m s 2 值2 7 0 、m s 3 值2 4 2 2 、m s 4 值2 2 4 2 判断质谱的碰撞 诱导裂解过程为: o - - h 2 0 一h 综合以上数据确定此物质为阿魏酸苄酯。 化合物v :短叶松素3 乙酸酯( p i n o b a n k s i n 3 a c e t a t e ) 分子式: c 1 7 h 1 4 0 6 ;分子量3 1 4 。h p l c - - p d a 谱图、u v 扫描图和e s i - - m s n 给 出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图如下: 泰山蜂胶化学成分研究 臼动环r 色潜图 黄色针状晶体( c h 3 c o h ) ,使用聚酰胺薄层板展开,在3 2 0 n m 紫外灯 下显黄色,喷三氯化铁显红色,说明此化合物为黄酮类物质。符合乔松素 衍生物u v ( c h 3 c o h ) m a x :2 1 7 n m 、3 0 0 n m 紫外吸收峰特征。负离子模式 下一级m s 给出3 1 3 4 m :zf m h j 一( 基峰) 得知此化合物分子量为3 1 4 。 在已知蜂胶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