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采矿工程专业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中南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ab s t r a c t 乙 t h e p a p e r h a s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d y n a m i c b e h a v i o r o f r o c k s u b j e c t e d t o i m p u l s i v e l o a d s .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i o n a n d a c c u m u l a t iv e d a m a g e is o b t a i n e d r o c k fr a c t u r e i s c l a s s i f i e d a s t h e a c t i o n d e n s i t y o f t h e p u l s e v a r i e s . t h e t h r e e s t a g e s o f r o c k d a m a g e , u s e l e s s e n e r g y d a m a g e , a c c u m u l a t i v e d a m a g e , u l t i m a t e d y n a m i c f a i l u r e , a r e d e f in e d a n d e x p l a i n e d . a c c o r d in g t o t h e t w o e n e r g y t h r e s h o l d s a n e w m e t h o d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t o c a l c u l a t e t h e d y n a m i c a c c u m u l a t i v e d a m a g e u n d e r t h e c o n d i t i o n o f d y n a m i c c i r c u l a r l o a d i n g a t t h e p h a s e o f d a m a g e . t h e e n e r g y c r i t e r i o n o f s l i d i n g a t o n e p o i n t o f t h e w e a k n e s s s t r u c t u r e p l a n e i n r o c k m a s s w a s g e n e r a l iz e d t o t h e w h o l e in t e r f a c e 勿i n t r o d u c i n g th e n e g a t i v e e n e r g y d i s s i p a t in g v a l u e w h i c h a l s o c a n i n d i c a t e t h e p o s s i b i l i ty o f s l i d e . t h i s m e t h o d w a s v e r i f i e d 勿t h e s tr e s s c r i t e r i o n a n d i t c a n b e u s e d t o e s t i m a t e t h e e ff e c t o f w e a k n e s s p la n e o n t h e p r o p a g a t i o n o f w a v e s c o r r e c t ly a n d e a s i l y f r o m t h e a b o v e p r i n c i p l e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c o n s i d e r i n g t h e f a c t o r s , s u c h a s t h e o w n e d g r a v i t y , s t r e s s w a v e , a n d t h e i r i n t e r a c t i o n , t h e d y n a m i c s t a b i l i ty o f t h e ro c k s l o p e w a s e v a l u a t e d勿 r u n n i n g t h e p r o g r a m c o m p i l e d b y t h e a u t h o r . b e c a u s e o f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r o c k s l o p e a n d i t s m a n y i n fl u e n c e f a c t o r s , t h e a u th o r a l s o t r i e d t o u s e t h e s y s t e m a t o l o g y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d y n a m i c s t a b i l it y o f s l o p e . i t c a n b e e v a l u a t e d 勿t h e c o n d it i o n s o f t h e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 tr a n s f e r , a n d d i s s i p a t i o n o f t h e e n e r g y , w h i c h i s o n e o f t h e t h r e e c o m p o n e n t s o f t h e s y s t e m , m a t e r ia l , e n e r g y a n d i n f o r m a t io n k e y w o r d s : r o c k m a s s s l o p e a c t i o n d e n s ity o f t h e p u l s e d a m a g e t t _ 一一一一-一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称定性研究 第一章绪论 1 .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边坡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铁路、 公路、 水路运输以及工矿、 水利工程建筑等都涉及到边坡的问题, 而其产生的滑坡、泥石流等自 然灾害严重地危及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因此,对边坡的研究和维护,被认为是减灾的重要课题。 边坡,可分为土质边坡和岩质边坡,其研究的基础理论也就是土力 学与岩石力学。 极限平衡方法的引 入是边坡分析的最初理论依据,在此 基础上f e t t e r s o n , f e l l e n i u s 等人提出了 确定其安全系数的方法, 此后 又 有t 简化的b i s h o p 法、 s a r m a 法 , : e . h o e k , 熊传治、陈祖堤、 邵长 华等人都在此基础上为确定 滑面的最优形状进行了一番研究2 1 。但岩石 材料的各向异性、非线性和非均质性决定了极限平衡理论的局限性,所 以 一些学者从考虑各种理论与准则的优点与不足,建立了复杂介质广义 极 限 平 衡 理 论 3 但由于边坡本身的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及其内部的多样性以及其众多 的影响因素,人们难以确定其精确数值,所以其研究方法从确定性分析 发 展到 不确定性分析, 即 可靠性分析方法4 , 包括蒙 特卡 洛模拟法、 一 次二阶矩法、 原点中心矩法和罗森布勒斯法,形成了其特有的分析体系。 在考虑其影响因素中的动荷载 ( 地震力、爆破作用、渗流场)时, 其研究便从静力学发展到动力学,但开始时,人们是从静力学中引进其 结论并考虑到动态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人为地加上一个系数作为动态分 析方 法,即拟 静力系数法5 , 所得到的结 果由 于 研究者往 往把自 己 的 偏 见和先验加与其中而使其与真实值大相径庭。从2 0 世纪6 0 年代起,莱 因哈特开始从固体中的应力瞬变所引起的应力波入手,借用物理上波以 及波传播的一般特性来分析固体中的应力场变化,从而得到了由 动态载 荷所引起的失稳、滑移以 及断裂的一系列的定性准则和经验公式6 ,特 一丝 达兰 醚 全 望 竺一 一 一 一 一一 一 止 k * 911 ja m z) k * * 1 t l 近似与 ” 成正比的实 验 结 果 12 01 2 .2岩石动态断裂破坏准则及其能量耗散 近二十年来,岩石的断裂研究是建立在岩石的内部缺陷、裂纹的扩 展等微观或细观甚至纳观力学的基础上。断裂力学和连续损伤力学被引 入到岩石力学中来,使岩石的断裂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对于脆性材料静态断裂, griffith理论2 1 已 经表明, 对给定的裂纹长 度a,临界应力。 为: 20 c 一 _2 e ym ( 2 . 3 ) 式中: 丫 为材料的比表面能:e为材料的弹模。 但对在应力波作用下产生的动态断裂, 外力的时间因素对断裂过程 的 影 响 至 为 重 要 。 s t e v e r d in g - l e h n i g k 的 动 态 断 裂 准 则 2 2 ,2 3 1 就 是 通 过 对 表 面裂纹和内部片状裂纹进行了 细观分析后, 设张应力波垂直于裂纹的圆 形平面并考虑到应力波作用时间的临界值所得到的结果,即对任意形状 的应力脉冲。 ( t ) 导致脆 性材料断裂的条件为: f a 2 (t)* _ 誓 ( 2 . 4 ) 式中: 6 ( t ) 为脉冲应力, c为应力波纵波波速, 其它符号意义同 ( 2 .3 ) 式。 如图2 .2 所示, 考虑到应力波在岩石中的衰减以及岩石在各种加载 条件所产生的应力波作用下的能量耗散,当加载波能量作用密度减小到 一定值时,加载应力波中任意频率的谐波均不会与岩石中任何裂纹发生 作用,岩石中的所有裂纹均不会产生扩展,因此, 这种强度的应力波通 _ _一一- 一, 一 一一- 一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过岩石时, 不会导致岩石的损 伤: 又由上宏观脆性断裂条件 可知, 当应力波能量作用密度 vf o 1 1 达 到 其 门 槛 值 即 擎 时 , 裂 c p 纹高速扩展, 应力波通过岩石 时产生宏观破坏: 当应力波能 量介于两者之间时, 应力波每 次通过时,都会导致岩石损伤, 图2 2参与裂纹扩展的频率范圈 裂纹低速扩展,即断裂力学中的亚临界 裂纹扩展,在此条件下,反复加载时可导致岩石破裂。 对于不同的加载波,如矩形波、钟形波、指数衰减波等, 采用富氏 分析方法 1 2 4 1 , 便可分别获得它们的岩石能量耗散结果125 1 以 及有效能量 值,如图2 . 3 和图2 . 4 所示。 卜- 指数衰减波 波 形 矩 / 、派 11、 一川日一 / 钟形波一 二 妞 达三 一注 造二一一 42 .- 00 1山/山 0 一 0 2 4 6 8 1 y d c 图2 .3不同加载波作用下以弹性波形式耗散的能量值 y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 声: .卜.!1.es.卜.一 8确h42 d翅山卜盯 b 1 0 y e / c d 图2 .4不同加载波作用下的有效能量值 从图2 . 3 可以看出: 不论何种波加载, 当加载能量小于某一临界值时, 其加载能量完全不参与裂纹扩展,能量全部以弹性波形式无用耗散。加 载波形不同,其临界值亦有所差异,指数衰减波所对应的临界值较矩形 波和钟形波的大,而矩形波和钟形波的临界值较为接近;当 加载波强度 在此区段之内时,不会对岩石产生任何损伤和破坏。随着加载波能量的 增大而进入累积破坏段后, 以弹性波形式无用耗能量作用密度的相对值, 随加载波能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小,此时重复冲击作用将可能导致岩石破 坏。当 加载波能量较大时,随着加载波能量的增大,这部分无用耗散的 弹性波能量的相对 值缓慢下降,并逐渐趋于平稳。 从图2 .4 可以看出: 在不同 加载波作用下的有效能量的 绝对值氏与 加载波能量作用密度w呈线性关系,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如下关系式: 矩形 波作 用:e e = -0.3 9 1 6 + 0 .9 4 5 9 - w 指 数衰减 波作用:e e = -0. 7 1 4 3 + 1 . 0 1 1 0 w( 2 .5 ) 钟 形波 作 用:e e = - - 0 .4 1 9 6 + 1 . 0 0 9 5 - w _ _- - - - - - 种 , , , , . 叫 . . 叫 月 ,一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岩 质 边 坡 的 动 态 稳 定 性 研 究 互 2 . 3岩石动态损伤累积 用d来表示由 应力波作用所引起的 材料损伤度。由于岩石中存在的 内 部微结构和微缺陷, 因此具有一定的 初始损伤氏. 当d = d 。 时 表示初始 或没有损伤的状态; 而当d = d f ( 并 不等于1 ) 时, 表示没有阻力的阶段, 损坏是完全的。 损伤度由d o 发展到d f , 不是一个瞬态过程, 而是一个连 续的没有间断的累积过程。 因而, 关键的问 题是如何确定损伤速率函数。 大量研究学者都把损伤速率看成是外部施加应力与现时损伤的函数 或 广义 应 力与 现 时 损伤的 函 数 2 6 , 但 考虑 到岩 石 动 力断 裂 相关 因 素以 及 应力波作用特点,其断裂不仅与应力幅值有关,而且与其上升时间和持 续时间有关,因此本文将以加载波能量作用密度为研究对象。 考虑到应力波通过岩石时的能量作用密度的上下限值,即:当能量 作用密度小于下限时,应力波通过岩石时不起作用,以弹性波的形式耗 散在岩石中;而当能量作用密度大于上限时,岩石在应力波的作用下发 生宏观断裂;如应力波的能量作用密度处于其间时,应力波的通过使岩 石发生损伤,如此反复加载,产生的疲劳损伤将使岩石发生破坏。 可以设想:加载波能量作用密度应有一个最小的阐值,只有当加载 波能量作用密度大于其阐值时损伤累积过程才能开始进行; 施加的能量 作用密度越大,损伤速率也越大。当其达到岩石动态断裂准则的极限时 岩石完全断裂, 其损伤度d应该是d r 。 在低损伤的初始阶段, 过程在微 观的量级上进行,裂纹的数量少,尺寸小,因而损伤速率也较小;随着 时间或脉冲通过的次数的增长,裂纹核增多,长大,合并,形成宏观裂 缝。当损伤累积增长到宏观级时, 岩石内 含大量的明显的裂缝,降低了 它的平均强度,进一步的增长导致越来越快的速率破坏。 由于能量作用密度表达式里已包含了时间因素,所以我们只考虑能 量作用密度处在两个门槛值之间时的疲劳损伤。 设加载能量作用密度为: 。_rr_ 2 , 、 j 。 疹 ” 一 . _u k 1 少 “1= h - - 司c ( 1 6 ) 式中 : a为 能 量 作 用 密 度 大小 系 数:e , c 分 别 为 岩石 的 有 效 弹 性模 量 - - . - 一 曰 , 勺 , , . 月 目 . . . . . . . 旧 . . . . ._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和有效纵波波速。 由 损伤的定义有2 7) . e= ( 1 一 d ) e ; 由于损伤裂纹的存在和发展会引起应力波波速的衰减, 和a h r e n s的研究,应力波波速与岩石损伤的关系为 1 2 8 1 , d 一 , 一 ( c 1 c , ) 2 . 由式 ( 2 .7 ) 和式 ( 2 . 8 ) ,能量作用密度可表示为: n = a 召 1 - d ( 2 . 8 ) c p ( 2 . 9 ) 式 中: e , c , 分 别为 未 损伤 岩 石的 固 有 弹 性模 量 和 应 力 波纵 波波 速, 其 它符号的意义与式 ( 2 .6 )的相同。 当 循环反复加载时,加载能量作用密度不变, 在第 n次加载时,设 加载能量作用密度仍处在两个门槛值之间,即: a o a al( 2 . 1 0 ) 式 中 : 入 = a 迈 二 万 石 二 f 为 固 定 的 能 量 作 用 密 度 系 数 ; a o = a 硕 .巧 天 万为 第n次加载时最小的能量作用密度门槛值,当加载波分别为矩形波、指 数 衰 减 波 和 钟 形 波 时 , 。 分 别 等 于 0 .6 9 , 1 , 0 .6 6 : a i = 二 寸 面元 二 一 为 第 n 次加载时最大的能量作用密度门槛值。 由岩石中应力波作用的能量耗损及有效能量可知,其有效能量也就 是用来产生损伤的能量值,即: e e = a , + a 2 w( 2 . 1 1 ) 式中: a , , a 2 为不同 加载波作用下的 有效能量值的 拟合系数。 由 谢 和平12 9 的岩石 损伤演化方程可 知 损伤与 损伤 耗散能 之间的 关 系,其一维表达式如下: d = 1 一 e x p - b ay - y o ln ( 2 . 1 2 ) 式中:b , n 为材料常数,y o 为损伤初始耗散能。 全兰立里进鱼丝二一一一一岩 质 边 坡 的 动 态 稳 定 性 研 究 从有效能量与能量作用密度的线性关系以及当能量作用密度系数 入 = a o 时 , d= d n - i : a 一 a , 时 , 。 。 = d f , 可 知 , i a o a a 1 时,有: d- d _ “ 上a ) v d 、 一 d_ , ,4 。 一 a n 这样我们便得到 了 在应力波作用 下 的疲劳损伤的迭代表达式, ( 2 . 1 3 ) 其中 日 为材料常数。根 据 ( 2 . 1 3 ) 式 可以 得 到在不同的 能量作 用密度、不 同的加载波形 卜 的损伤变化和破坏时所需反复加载次数的关系,所得结 果如图2 . 5 所示,图中d r 设为0 .9 , d 。 为0 .0 5 , a o 分别为1 . 5 , 1 . 6 , 1 .7 , 1 . 8 , o = 1 。 口 一 一 96 n0 矩形波 -. 一一- . 一-一一-. 一-.- - 一 z a 6 a 1 0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习 009“ 指数衰减波 )5 1 0 1 5 2 f 00906 似钟形波 一 一 一 一8 注一2 二 一。 图2 5不同波形、不同能量作用密度下的累 积损伤与反复加载次数的关系 从图2 5 可看出, 反复加载次数和损伤的关系与谢和平的损伤演化关 系具有相似性,也符合损伤累积规律。 / 中卜 有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岩质 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2 .4实验验证 本 实 验 是 在h o p k i s o n 动态 实 验 装 置 13 0 1上 完 成的 , 试样 取自 于 同 一 块 花岗岩岩石,m= 7 0 c m, l = 3 5 c m,静载抗压强度。= 1 6 0 9 1 p a ,加载时间 t 为2 0 0 11 s ,试验结果如表 2 . 1 所示。 表2 i 岩石动态反复加载试验结果 试样号 加载峰值 ( m p a )应变率备注 i m 第一次一1 3 1 . 82 3 25 破坏 第二次 1 3 5 . 4 72 900 1 b3 第一次1 3 5 . 9 11 5 . 8 8 破坏 第二次 1 4 1 . 3 82 4 . 9 3 1 d4 第一次1 3 4 . 5 82 03 8 破坏 第二次 1 3 7 . 8 62 0 . 3 8 i d5 第一次 1 2 7 . 7 221 . 3 1 破坏 第二次 1 3 0 . 3 61 7 . 0 4 第三次1 2 5 . 8 5 2 2 .0 5 第四次1 3 1 . 1 21 8 .6 8 i fi 第一次9 0 . 1 01 3 . 5 6 还未破坏 一 . 第二次 9 1 6 :i 3 5 第三次 91 . 7 31 3 . 1 第四次9 2 3i 23 第五次 8 9 .6 5 1 4 . 2 第六次 9 1 . 7 81 2 . 8 9 第七次 8 5 .6 51 5 .2 7 第八次 9 2 . 6 81 7 . 7 4 第九次9 3 . 5 81 4. 8 9 第十次9 3 .9 4一 1 5 .7 0 第十一次9 6 . 9 81 1 . 6 0 第十二次 9 7 . 6 81 6 . 4 9 !第 十 三 次 1 0 3 . 2 71 9 . 4 9 第十四次 1 0 9 2 3 1 5 .7 8 第十五次 9 3 . 3 0 01 7 . 61 加载应力波如图 2 . 6所示。 每次加载的波形都一样只是峰值不同, 这样便 可根据应力波波形计算出 加载能量作用密度w,本次实验的加载 应力波形可用正弦函数来模拟,则有: . 0, ( 口 。 。*s i n ( 一 - 一 二 立 一) ) 2 d , 2 0 0 x 1 0 - ( 2 . 1 4 ) -. 一 一 一 , 一 一 , , , , , , , , . 月 . . . 夕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应变率与静抗压强度可得出动态断裂强度 算出动态断裂所需加载的能量作用密度 w o . 岩质边坡的 动态稳定性研究 fa l l ,利用式( 2 . 1 4 ) 则可 寸-,二哈. 白. 一 碑 一 卜j 一 朴冲朴.卜. . . , 呻. - 1 , 一-.!: 硬盆狡石h杯 a 刀6 0 刀1 2 0 .0 1 8 0 . 0 t i me ( u s ) 2 口 匡0炭犯刀 侧 2 。 6 通过上面所得的两个能量作用密度值,把它们相比,设初始时 d o 值为 零, 则a ,= a , 从而可知初始 的入值: a = 7 ( wi wo )( 2 . 1 5 ) a o 可由 应力波形状与a : 算出,即: ( 2 . 1 6 ) 1 八 “ 一 让 a 1 材料常 数13 可由实验数据确定, 在本次实 验中0 = 2 . 0 2 0 图. 2 . 7 给出岩石的实测曲线和由式 ( 2 . 1 3 )理论计算曲线的符合情 形,表示出了动态循环加载次数与损伤的 关系。 图2 . 7 中实线表示实验测量值, 虚线为理论计算值, 试样1 f 1 在冲 击1 5 次后还没破坏,且损伤值比 较小,如再加载,设加载值为前 1 5 次 的平均值, 从理论上可得出需再冲击1 8 次才会破坏。 当冲击荷载再小时, 反复加载次数大增,当加载能量作 用密度小于一定值时,即入射应力小 于一定值时,岩石不会再损伤;而当加载能量作用密度较大时,则一次 冲击便会使岩石破坏。 1 3 一 , 一-, , , , . , , , 阅 , , , , 网 甲 , , , , . , . . , , , , , , ,-. -_ 丫 夕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d ( 损伤 ) 1 .8 1 b3 i 一 洲溉扒 !1讨、讼 11 0 m p 6i l sh t 0 0 m p l / 一 / i 叻0604 0. 2 i / 厂 ,/ / _,一,94,32a1p,a- _“ .:1,“ 一夕 石 -一 sum,1f7 -, 一 公二 ! ! - - -, 0- 任三 二 二二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 一 二 一 ( wo - 一 j n ( 次数 ) o51 0, 5么】二 巧 图2 . 7岩石动态循环加载次数与损伤关系图 30芍 1 4 一-一一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_ 夕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第三章岩体的基本动力特性 作为边坡岩体,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分析时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岩体的振动特性和岩体中的结构面与应力波的相互作用、相互制 约。本节主要讨论岩体的振动特性,而结构面与 应力波的相互关系将在 下一章重点分析。 岩体复杂的 振动特征主要来源于岩体结构的 振动效应。岩体结构特 征 ( 结构类型、结构面性质、结构体质量等) 是岩体复杂动力学效应的 内因,振动荷载的性质 ( 方向、频率、随时间变化规律)是条件。岩体 结构控制着岩体振动特性,但岩体的结构作用并不是唯一的振动条件。 岩体的动态强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结构面切割的影响,在爆破动荷 载作用下产生结构面的张开、剪切位移和松动。由 于直接测试岩体强度 比较困难,一般是根据爆破后的宏观观测,确定破坏距离,再由实测的 动应力或加速度衰减曲 线,确定岩体的破坏条件和强度极限。 例 如, 某 矿山 大 爆破 观测3 2 】表明, 块 状火 成岩体 在 振动加速度达到 1 0 0 g( 振 动速度5 0 0 厘米 / 秒) 时, 坑 道岩石产生 裂隙, 并破碎。 而在 加 速度下降到5 0 g , 岩体原有节理仍被张开, 造成岩体的松弛。但是在另 一矿山,岩体为层状及层状碎裂结 构时, 振动加速度达到1 0 -2 0 g 时就 可能造成岩体松弛和局部张裂。这些都说明,岩体的动态强度与岩体结 构的关系。 3 . 1单滑面振动摩擦特性 由 于目前在分析岩体动力稳定性时,仍着重考虑沿结构面的剪切滑 动,对于结构面抗爆破动荷载的剪切性能和单滑块的稳定性以及低频下 的 振动摩擦、 滑动和 振动时间 效应都己 有人 研究 3 3 1 首 先用 倾斜法求 得单滑 块的 静摩 擦系 数(po, 再将 单 滑块 放在模型 边 坡顶部倾斜滑面上 ( a ) , 激振使单滑块滑移,记录其水平和垂直振动加 速度 饭、a t ) ,根据下式计算振动摩擦角: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丈 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in = 一 s i n a + a _ c o s a 一 a + s i n a c o s a一a _ s i n a一a + c o s a ( 3 . 1 ) 令振动摩擦放大系数:k d 0 fp d 炳= 测试结果表明:在动载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都较静态摩擦系数高,并 且和振动频率有函数关系,即频率越高,动载、静载摩擦系数的比 值越 大,而硬性结构面对频率相对敏感。另外,对同一频率而言,随着振动 时间延长,结构面振动摩擦放大系数k d 逐渐下降, 其中软弱结构面相对 敏感。 3 .2结构阻尼效应 为了避免数字上处理的困难,引入等效质量、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 就可近似地把岩体振动系统简化为单自由 度系统。在动荷载f o s i n w t 作 用 下 134 1. m- z + c - i s + k - x = f o s i n o x( 3 . 2 ) _ _ 、 , , , ._bl i x 1, 得3 e 9 : / j =认 一 , 二 一 。 o 寸 ( 1 一 a 1 ) 1 + ( 2 乒) 2 ( 3 . 3 ) 式中: x , a , x 分别表 示振动 位 移、 速度和 加速度, 0 反映了 动 位移 ( b ) p 8 万es es 一 了一,一丁 一一一 : , 1 二。” 。 |.已. 图3 . 1 s 一 c 一 a 关系 曲 线 一一 , -. 一- 一 洲 , , , , , , , , 月 叫 , . , , , , . . . , , , , ,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与静位移 ( b o ) 之比,即相对振幅值; x 反映了动荷载频率 ( 伯 ) 与系统 自 振频率 ( p ) 之比,即相对振动频率, 毛 为阻 尼比, 代表系统振动能量 的耗散。 因 此,由 式 ( 3 .3 )可得共振曲 线p a曲 线,如图3 . 1 所示, 岩体阻 尼对共振峰有明显的影响,阻尼越大,共振的峰值越不明显。岩体的 阻 尼是由材料阻尼 ( 振动变形)和结构体的结构阻尼 ( 结构面之间振动摩 擦)两部分组成。岩体的共振特性就取决于岩体结构类型。对于完整结 构岩体, 其阻尼主要为材料阻尼,而脆性材料的阻尼往往很小,因而共 振突出。 而现场裂隙岩体增加了结构阻尼,共振峰平缓或消失,这就是 现场不易出现共振现象的机理。但是, 在非共振频带范围, 岩体的结构 阻尼对振动响应的值都很小,特别是当又 大于2 后,不同结构岩体振动 强度趋于一致,这就是振动强度平均性的原理。 3 .3结构面振动传递效应 设:边坡岩体为块状结构岩体,仅考虑边坡中上部岩块垂直方向的 振动,如图3 .2 所示,m, 以a e 振动,引起上部m2 振动: 城一城 a e t = x i 目3 . 2 双岩块报动祖型 m2 z 2 + c x 2 + la c 2 = 1c x l + c a i( 3 .4 ) m2 的振幅: b=a 1 + ( 2 称) 2 ( 1 一 产 ) 2 + ( 攀) 2 ( 3 . 5 ) 由式 ( 3 . 5 )可得图 3 . 3 如下: 一 一. 一 - 一 - - - , . , . . . 叫 . . . . . . . . .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 边坡的 动态稳定性研究 竺 a b 图3 . 3 一 一 卜 a关系曲线 a 当a .= 扼, 无 论 结 构 面 性 质 如 何 , b = a , 即 边 坡 中 部 与 上 部 响 应 值 相等。 当x , e o ) , 因 此, 经 过一 个周期的 振动, 有效剪切 位移量为e , 而静力剪切位移量为x o ,这就是振动位移收敛效应。下一 个周期的 振动位移是在e 的基础上开始的, 最终位移量逐渐增大( g e ) , 若千周期的振动后,最终位移量达到x o ,岩块开始显著滑动。 由 图 3 .6 可 知 , x o - e 可 以 综 合 反 映 振 动 剪 切 位 移 收 敛 程 度 , 故 称 一 一 , - 目 如 门 , . 口 . . 口 . 钩 分 分 . . . . 加 , 一 一 一 一一 一一_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之为收敛系数(3 5 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二q 一= 工.1 ( p 2 一 a 2 ) 2 + 4 n 2 0 ) 2 _zr, 、_.。 p寸 , 一 言 )止 )2 + (2 -公 , p )2p p i 一 ( 竺 ), , + ( 2 - - 竺 ), x o - e 二 . i, 一 ( m ) 2 1 + (2 .4 .-o ) , 一 e p x = , i1 - ( i ) 2 2 + ( 2 . . ) , 一 , y p p ( 3 . 8 ) 不妨假定a = e l x 为常量, 则上式可用图3 .6 来表示。 对图3 . 5 , 图3 .6 进行综合分析: 1 、由于滑块振动位移的收敛性,在非共振和动静荷载幅值相等条 件下 ( (o p , f o = n a ) , 动 荷 载下 岩 块剪 切 位 移e 小 于 静力 剪 切位 移 x o ( 见图3 .5 ) , 这就是振动快剪中 摩擦系数大于静力摩擦系数的根 本原因和机理。另一方面, 如果要求短时间内剪切位移相等,那么 必须使动荷载幅值增加,由m a 变大为m a,即作用在滑块上的加 速度a 的有效加速度仅为a . 2 、由图3 . 5 可知,振动剪切位移具有累积继承的特点,随着振动时 间延长,剪切位移量不断增加, 这就是振动慢剪中摩擦系数随历时 增加而变小的缘故。 3 、由图3 . 6 可知结构面的软硬程度和频率的影响。当 振动频率。增 加时,收敛系数增加,即振动摩擦系数随频率增加面增大,软弱结 构面比 硬性结构面的收敛系数大, 而硬性结构面对频率增大相对敏 感。这刚好与剪面的试验结果吻合。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第四章 岩体中的应力波传播 在岩石爆破过程中,炸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随传播距离急剧衰减 为应力波13 6 1 , 在岩石破碎过程中, 应力波起着重要的作用1 3 7 1 。但天然岩 体并非均质体,岩体中存在有天然的不连续面,包括岩层与岩层的交界 面和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如断层、节理、裂隙等,它们严重地阻碍着 应力波的传播,加剧了应力波能量的衰减。因此,研究结构面上应力波 的传播特征,对于合理地采用凿岩爆破参数,提高爆炸能量利用率,改 善爆破效果,抗震防震,地球物理勘探等均有其实际意义和理论指导作 用,正因为如此,岩体中各种结构面、弱面和软弱夹层对应力波传播和 爆破效果的影响早已引 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重视13 8 1 。对完全粘结的岩层 性质间断面,我们可以 采用完全粘结条件下的应力波折反射关系:而对 岩体中存在的一些软弱结构面,特别是一些构造结构面,由于粘结力很 小, 一 般小 于0 . 1 m p a , 有的 甚至几乎 无 粘结力 3 9 - 4 1 1 , 当 爆炸应力 波, 主 要为压应力波4 2 1斜入射到这些结构面时, 应力波在结构面上的切向 分 量 将有可 能导 致 岩层的 相互 滑动4 3 1 。因 此, 必须 在 先判断有无滑移的 条 件下,再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完全粘结或滑移条件下的折反射关系。考 虑到岩石爆破特征,在近区产生的是球面波或柱面波,在离爆破中心较 远处,可将其转化为平面波,同时,结构面的几何特征可分为平面和曲 面,所以在考虑球面波入射到平面或平面波入射到曲面时,就应把应力 波波阵面或曲面分成若干份,然后对每一微元进行折反射关系分析,得 出其应力分配关系,再积分得出整个结构面上所受的力来判断其它稳定 性问题. 互 4 . 1应力波在岩石中的衰减 炸药包在岩土介质中爆炸时,部分能量转化为应力波。应力波在破 坏岩体和周围传播过程中不断衰减,通常用式 ( 4 . 1 )来描述应力波的公 用参量小( 巾 可以 代表加速度、速度、位移、应力和应变)与 炸药量 q 和 距 爆 源 距离r 的 关 系 44 1,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岩质 边坡的 动态稳定 性研究 , 一 、 ( 0 i 0 l k ) ( 4 . 1 ) 式中:k 。 为 实 验确定的 系数, 对不同的 应力波参量, 其k 。 值各不相同; a 为应力波参量的衰减指数,影响该指数的因素很多,如介质性质、药 包形状、应力波频率等等,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介质的性质,不同的岩 石类型,其衰减指数也各不相同。 事实上,应力波在岩石中传播时, 在产生幅值随距离衰减 ( a tt e n u a t i o n , 也 就 是 , 物 质 弥 散 14 s 1( m a t e ri a l d i s p e r s io n ) ) 的 同 时 , 脉 冲的 形 状亦会随距离而变, 也称,.几何弥散 ( g e o m e t r i c a l d i s p e r s i o n ) . 因为前 者 的产生与材料的本身性质有关,反映了 材料本身性质对瞬态扰动波波长 的依赖性。当脉冲在粒状结构的固体中 传播时, 如果波长可与组成材料 主导 颗粒的 尺寸相比拟时, 通常就会产生幅值的衰减,同时,由于在颗 粒边界空隙中的散射,亦会导致能量的 损失。而后者,即” 几何弥散“ , 只与波形和材料的几何结构有关,不管材料是否是完全弹性,它都可能 出现,例如,当 脉冲短得可以与传播杆的直径相比 拟时,杆的侧向惯性 将会使一部分波能转变为径向振动的形式, 导致波形随传播距离的变化。 k . o . h a k a i l e h t 。在他的博士论文t 4 6 1 中给出了应力 波在岩石中衰减的 模 型 。 他 认 为 : 当 加 载 应力 大 于 岩 石 初 始 破 裂应 力( 即“ 一 “ 关 系中 久) 时,由于岩石内部裂纹的扩展,应力波沿岩杆传播时其幅值将衰减,设 岩 石 试 样 初 始 界 面 上 的 应 力 为6 1 , 在 传 播i 距 离 后的 应 力 为 6 2 , 则: 当a , = v , 时 = a , + a e - d ( i 一 e _- 0 - 卫- 口. ( 4 . 2 ) 当 a , 则在原来的波中 ” 与边界m n之 间一般要产生4 种新波巾 、攀 、 电, 、 , t, , 其 中 两 个 为 纵 波 , 一 个回到它原来的材料中,一个通图 al波 在 界 面 上 的 掀枷石 j 寸 示 意 图 过边界射入第二种材料中。同样 产生两个 横波刘。 设纵波和横波的波势分别为4d . 甲 , 入射的纵波和横波的波势为v. t,反射的为。 ,甲 , , 折射的为ap t 甲 : ” , 则纵波波势的折射系数 w i = .;/ 中 ” , 纵 波 转 化 为 横 波 的 折 射 系 数 二 , = y, ;, 加 , 纵 波 波 势 的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岩质边坡的动态稳定性研究 反 射系 数、= 0 . / 0 , 纵 波 转 化 为 横 波 的 反 射 系 数 、 = 4 / i 。z = 0 时, 势函数可分别写为: (5 3 1 沪= 价 = ( o e j a z + o e - j a z ) j( x 一 “ , ) ( v e 3 6 z + v 、 一 jl6 z ) . j( 4 一 , t ) ( 4 . 3 ) 当z 0 ,则产生相对滑动: , 则 不 产 生 相 对 滑 动 ; e, _ 1 g ta tb m ? 一 g ta r9 哮 嘴 戒 鲜归 .1 1 ) p t a 叫户m一 扭甲 / 厂/ 据此, 又可算出不同软 弱结构面参数和岩体波阻抗 等条件下结构面上的能量损 耗,如图4 . 7 所示。 n 1 1 n =口 a cn1 j cn=n b cs 1 1 c a 1 = c s i c n = n已 2 5 9 哎截瞬耳旱权程 康擦 角 r i一 4 . 3 . 2整体界面效应 1 o 20 31) 4 0 5 0 on 70 8 0 入射角 ( 度 4 7 结 构面上的能量损耗随 入射龙变化的关系曲线 .到|.川,1.川|l训!衬一|no图 00n0n 当 岩石爆破时,在其近区产生的是球面波或是柱面波,但离爆破中 心较远时,可将其简化为平面波。所以当交界面为平面并且离爆破中心 较远时, 其交界面上任意一点的 应力波入射角都相等,则每点的折反射 关系也一样,所以可以用上述的分析一般解的方法来分析其界面的应力 场分布情况,从而可知界面是否滑移,另外, 也可用摩擦滑移准则来判 断交界面是否滑移。 但当交界面为曲面或在爆破中心的近区时, 由于界面上各点处的入 射角都不同, 则每处的折反射关系也 都不同。 根据任意软弱结构面上任意 点的一般解, 则有的应按完全粘结条 件来算,而有的应按可滑移条件来 算。 至于整个交界面是否滑移, 如果 滑移, 其结构面上的能量损耗又该如 ( z , 了 ) 图t 容 _ _一一 一一一-. 一一 - - 鱼型登型堂鱼丝 一一一一一一-一岩 质 边 坡 的 动 态 稳 定 性 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音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森林防护巡护知识培训课件
- 森林家庭防火知识培训课件
- 棋王课件中职
- 海南省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精细化工作业面试宝典涵盖各类工艺作业预测题
- 2025年裁判台球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路水运安全员(交安abc)考试考核题库答案
- 2025年项目经理从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试题集及答题技巧
- 2025年软件工程师职称评定预测试题及答案参考
- 2025年秋季学期(统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标准)委托他人要账协议书
- 2025年广西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 JB-T 4088.1-202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重点单位消防八本台帐
- 售后维修服务单
-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课件
- 《复变函数》课程说课
- 医院免疫检验报告(性激素6项)
- 表单-公司董监高、股东、核心技术人员调查表(上市或尽调使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