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习题.pdf_第1页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pdf_第2页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pdf_第3页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pdf_第4页
食品工程原理习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一章 流体力学流体力学 1 1 椰子油流过一内径为 20mm 的水平管道 其上装有一收缩管 将管径逐渐收缩至 12mm 如果从未收缩管段和收缩至最小处之间测得的压力差为 800Pa 试求椰子油的 流量 1 2 牛奶以 2 10 3m3 s的流量流过内径等于 27mm的不锈钢管 牛奶的粘度为 2 12 10 3Pa s 密度为 1030kg m3 试确定管内流动是层流还是紊流 1 3 用泵输送大豆油 流量为 1 5 10 4m3 s 管道内径为 10mm 已知大豆油的粘度为 40 10 3Pa s 密度为 940kg m3 试求从管道一端至相距 27m的另一端之间的压力降 1 4 试求稀奶油以 6m s的速度流过管道时 因摩擦而引起的压力降 管道直径 mm 长 100m 为水力光滑的不锈钢管 已知稀奶油的密度为 1000kg m5238 3 粘度为 12 10 3Pa s 1 7 某离心泵安装在高于井内水面 5 5m的地面上 吸水量为 40m3 h 吸水管尺寸为 mm 包括管路入口阻力的吸水管路上的总能量损失为 4 5J kg 试求泵入口处 的真空度 当地大气压为 1 0133 10 4114 5Pa 1 8 用离心泵将密度为 1200kg m3的水溶液由敞开贮槽A送至高位槽B 已知离心泵吸入 管路上各种流动阻力之和J kg 压出管路的 10 s f L 30 D f L J kg 两槽液面 维持恒定 其间垂直距离为 20m 每小时溶液的输送量为 30m3 若离心泵效率为 0 65 求泵的轴功率 1 9 每小时将 10m3常温的水用泵从开口贮槽送至开口高位槽 管路直径为mm 全系统直管长度为 100m 其上装有一个全开闸阀 一个全开截止阀 三个标准弯头 两个阻力可以不计的活接头 两槽液面恒定 其间垂直距离为 20m 取管壁粗糙度为 0 25mm 水的密度为 1000kg m 357 3 粘度为 1 10 3Pa s 试求泵的效率为 70 时的轴功 率 1 10 用泵将开口贮槽内密度为 1060kg m3 粘度为 1 1 10 3Pa s的溶液在稳定流动状态 下送到蒸发器内 蒸发空间真空表读数为 40kPa 溶液输送量为 18m3 h 进蒸发器水平 管中心线高于贮槽液面 20m 管路直径357 mm 不包括管路进 出口的能量损失 直管和管件当量长度之和为 50m 取管壁粗糙度为 0 02mm 试求泵的轴功率 泵的效 率为 65 1 14 拟用一台 3B57 型离心泵以 60m3 h的流量输送常温的清水 已查得在此流量下的允 许吸上真空Hs 5 6m 已知吸入管内径为 75mm 吸入管段的压头损失估计为 0 5m 试求 1 若泵的安装高度为 5 0m 该泵能否正常工作 该地区大气压为 9 81 104Pa 2 若该泵在海拔高度 1000m的地区输送 40 的清水 允许的几何安装高度为若干米 当地大气压为 9 02 104Pa 第二章第二章 传热传热 2 1 一食品冷藏室由内层为 19 mm厚的松木 中层为软木层 外层为 51 mm厚的混凝土 所组成 内壁面温度为 17 8 混凝土外壁面温度为 29 4 松木 软木和混凝土的 平均热导率分别为 0 151 0 043 3 0 762 W m K 要求该冷藏室的热损失为 15W m2 求所需软木的厚度及松木和软木接触面处的温度 2 2 某平壁炉的炉壁由内层为 460 mm 厚的耐火砖 外层为 230 mm 厚的绝缘砖所组成 炉的内壁面温度为 1 400 外壁面温度 100 已知耐火砖和绝缘砖的热导率与温 度的关系分别为 0 9 0 000 7 T 0 3 0 000 3 T W m K 式中 T 可取为相应层材料 的平均温度 单位为 求导热的热通量及两砖接触面处的温度 2 3 为减少热损失 在外径为 150 mm的饱和蒸汽管道外加有保温层 已知保温材料的热 导率 0 103 0 000 198 T 式中T为 蒸汽管外壁温度为 180 要求保温层外壁温度 不超过 50 每米管道由于热损失而造成蒸汽冷凝的量控制在 1 10 4 kg m s 以下 问保温层厚度应为多少 计算时可假定蒸汽在 180 下冷凝 2 4 有一蒸汽管外径为 25 mm 管外包有两层保温材料 每层厚均为 25 mm 外层与内 层保温材料的热导率之比为 5 此时的热损失为 Q 今将内 外两层材料互换位置 且 设管外壁与外层保温层外表面的温度均不变 则热损失为 Q 求 Q Q 说明何种材 料放在里层为好 2 8 压强为 101 33 kPa 温度为 28 9 的冷空气 以 0 61 m s 的流速平行流过长 宽均 为 254 mm 的冷冻肉的表面 肉的表面温度为 6 7 求冷空气与冻肉表面之间的对流 传热系数 2 16 烤炉内在烤一块面包 已知炉壁温度为 175 面包表面的黑度为 0 85 表面温度 为 100 表面积为 0 064 5 m2 炉壁表面积远远大于面包表面积 求烤炉向这块面包 辐射传递的热量 2 19 在逆流换热器中 用初温为 20 的水将 1 25 kg s的液体 比热容为 1 9 kJ kg K 密度为 850 kg m3 由 80 冷却到 30 换热器的列管直径为 25 mm 2 5 mm 水走 管内 水侧和液体侧的对流传热系数分别为 850 W m2 K 和 1 700W m2 K 污垢热阻可忽略 若水的出口温度不能高于 50 求水的流量和换热器的传热面积 2 22 在一单程列管换热器中用饱和水蒸气加热食用油 温度为 160 的饱和蒸汽在壳 程冷凝 冷凝液在饱和温度下排出 食用油在管程流动 并由 20 加热到 106 列 管换热器尺寸为 列管直径为 19 mm 2 mm 管长为 4 m 共有 25 根管子 若换热 器的传热量为 125 kW 蒸汽冷凝传热系数为 7 000 W m2 K 油侧污垢热阻为 0 000 5 m2 K W 管壁热阻和蒸汽侧污垢热阻可忽略 求管内油侧对流传热系数 又若油的流速增加一倍 此时若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原来的 1 75 倍 求油的出口温度 假设油的物性不变 2 23 在列管换热器中用冷水冷却油 水在直径为 19 mm 2 mm的列管内流动 已知管 内水侧对流传热系数为 3 490 W m 2 K 管外油侧对流传热系数为 258 W m2 K 换热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管壁两侧均有污垢形成 水侧污垢热阻为 0 000 26 m 2 K W 油侧污垢热阻为 0 000 176 m 2 K W 管壁的热导率为 45 W m K 求 1 基于管 外表面积的总传热系数 2 产生污垢后热阻增加的百分数 2 24 在一传热面积为 50 m2的单程列管换热器中用水冷却某种溶液 两流体呈逆流流动 冷水的流量为 33 000 kg h 温度由 20 升至 38 溶液的温度由 110 降至 60 若换热器清洗后 在两流体的流量和进口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冷水出口温度增至 45 求换热器清洗前传热面两侧的总污垢热阻 假设 1 两种情况下 流体物性可视为不 变 水的平均比热容为 4 187 kJ kg K 2 可按平壁处理 两种工况下两侧的对流 传热系数不变 3 忽略管壁热阻和热损失 2 30 某冷凝器的传热面积为 20 m2 用来冷凝 100 的饱和水蒸气 冷液进口温度为 40 流量为 0 917 kg s 比热容为 4 00 kJ kg K 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为 125W m2 K 求水蒸气冷凝量 第四章第四章 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流动 4 1 用光滑小球在粘性流体中自由沉降可测定该液体的粘度 测试时用玻璃筒盛满待测 液体 将直径为 6mm的钢球在其中自由沉降 下落距离为 200mm 记录钢球的沉降时 间 现用此法测试一种密度为 1300 kg m3的糖浆 记录的沉降时间为 7 32 秒 钢球的 比重为 7 9 试求此糖浆的粘度 4 2 某谷物的颗粒粒径为 4mm 密度为 1400 kg m3 求在常温水中的沉降速度 又若此 谷物的淀粉粒在同样的水中的沉降速度为 0 1mm s 试求其粒径 4 3 气体中含有大小不等的尘粒 最小的粒子直径为 10 m 已知气体流量为 3000m3 h 标准态 温度为 500 密度为 0 43 kg m3 粘度为 3 6 10 5Pa s 尘粒的密度为 2000 kg m3 今有一降尘室 共有 5 层 求每层的沉降面积 4 10 用某板框过滤机过滤葡萄糖溶液 加入少量硅藻土作助滤剂 在过滤表压 100kPa 下过滤 2h 头 1h得滤液量 8m3 假设硅藻土是不可压缩的 且忽略介质阻力不计 试 问 1 在第 2h内可得多少滤液 2 过滤 2h后用 2 m3清水 粘度与滤液相近 在 同样压力下对滤饼进行横穿洗涤 求洗涤时间 3 若滤液量不变 仅将过滤压差提 高 1 倍 问过滤时间为多少 4 若过滤时间不变 仅将过滤压强提高 1 倍 问滤液 量为多少 4 12 在 202 7kPa 2atm 操作压力下用板框过滤机处理某物料 操作周期为 3h 其中 过滤 1 5h 滤饼不需洗涤 已知每获 1 m3滤液得滤饼 0 05 m3 操作条件下过滤常数K 3 3 10 5m2 s 介质阻力可忽略 滤饼不可压缩 试计算 1 若要求每周期获 0 6 m3的 滤饼 需多大过滤面积 2 若选用板框长 宽的规格为 1m 1m 则框数及框厚分 别为多少 3 经改进提高了工作效率 使整个辅助操作时间缩短为 1h 则为使上述 板框过滤机的生产能力达到最大时 其操作压力应提高至多少 第七章第七章 吸收与蒸馏吸收与蒸馏 7 2 20 C的 100g水中溶解 1 gNH3 其组成用摩尔分数x 浓度c及摩尔比X表示时 各为 多少 7 5 100g水中溶解 1gNH3 从手册中查得 20 C时NH3的平衡分压为 986 6Pa 在此浓度以 内服从亨利定律 试求溶解度系数H 单位为kmol m3 kPa 和相平衡常数m 总压为 100kPa 7 7 含NH3体积分数 3 的空气 NH3混合气 在 20 C下用水吸收其中的NH3 塔内压力 为 203kPa NH3在水中的溶解度服从亨利定律 在操作温度下平衡关系为p 266 6x kPa 试求离塔氨水的最大浓度 以浓度C表示 7 11 混合气含CO2体积分数为 10 其余为空气 在 30 2MPa下 用水吸收 使CO2 的体积分数降到 0 5 水溶液出口组成X1 6X10 4 摩尔比 混合气体处理量为 2240m3 h 按标准状态T0 273 15K p0 101325Pa 塔径为 1 5m 亨利系数H 200MPa 液 相体积总传质系数KLa 50kmol m h kmol m3 求每小时用水量及填料层高度 7 19 在一连续操作的常压精馏塔中分离乙醇水溶液 每小时于泡点下加入料液 3000kg 其中含乙醇 3 质量分数 下同 要求塔顶产品中含乙醇 90 塔底产品中含水 99 试求 塔顶 塔底的产品量 分别用 kg h kmol h 表示 7 20 某连续精馏塔 泡点加料 已知操作线方程如下 精馏段 y 0 8x 0 172 提馏段 y 1 3x 0 018 试求原料液 馏出液 釜液组成及回流比 7 21 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溶液 进料量为l00kmol h 易挥发组分xF 0 5 泡 点进料 塔顶产品xD 0 95 塔底釜液xw 0 05 皆为摩尔分数 操作回流比R 1 8 该 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2 5 求 1 塔顶和塔底的产品量 kmol h 2 提馏段下降液体量 kmol h 3 分别写出精馏段和提馏段的操作线方程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溶液浓缩溶液浓缩 蒸发蒸发 11 1 试估算固形物含量为 30 的番茄酱在常压和 95 990Pa 真空度下蒸发时的沸点升高 番茄酱的沸点升高数据可参考糖溶液 忽略静压引起的沸点升高 大气压强取标准大气 压 11 2 上题中若加热管长度为 4m 则沸点升高又为多少 计算时番茄酱的密度可近似取 为 1 000kg m3 11 3 在单效真空蒸发器内 每小时将 1 500kg牛奶从质量分数 15 浓缩到 50 已知进 料的平均比热容为 3 90kJ kg K 温度为 80 加热蒸汽表压 105Pa 出料温度为 60 蒸发器传热系数为 1 160W m2 K 热损失可取为 5 试求 1 蒸发水量和成 品量 2 加热蒸汽消耗量 3 蒸发器传热面积 11 7 在双效顺流蒸发器中浓缩脱脂牛奶 进料质量分数为 10 温度为 55 第一效 中沸点为 77 第二效中沸点为 68 5 末效排出浓奶的质量分数为 30 假定固形 物的比热容为 2kJ kg K 试近似估算离开第一效牛奶的质量分数 提示 以 100kg 进料为基准 作第二效的热量衡算 沸点升高可忽略 11 8 在双效顺流蒸发器内蒸发 1t h 质量分数为 10 的某溶液 溶液质量分数在第一效 内为 15 在第二效内为 30 第一效内的沸点为 108 第二效内为 75 第二效 二次蒸汽的绝对压强为 30kPa 设 15 溶液的比热容为 3 56kJ kg K 问料液由第一 效进入第二效时自蒸发的水分量是多少 此水分量占总水分蒸发量的百分之几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食品干燥原理食品干燥原理 12 1 湿空气在压力 101 33kPa 温度 20 下 湿含量为 0 01kg kg干空气 试求 1 空气的 相对湿度 1 2 压力不变 将空气温度升高至 50 时的相对湿度 2 3 若温度仍为 20 将压力升高至 125kPa时的相对湿度 3 4 若温度仍为 20 压力升高至 250kPa 问 100m3原湿空气所冷凝的水分量 12 3 常压下温度为 30 湿含量为 0 024kg kg 干空气的湿空气 在预热器内被加热至 90 试在焓湿图上绘出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 又若湿空气的流量为 0 028kg s 求加 热湿空气所需要的热量 Q 12 4 在连续式逆流干燥器中 用热空气干燥某种固体湿物料 已知空气状态为 进入干 燥器时空气的湿含量为 0 01kg kg 干空气 焓为 120kJ kg 干空气 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 温度为 38 物料状况为 进出干燥器时物料的含水量分别为 0 04kg kg 干物质和 0 002kg kg 干物质 进出口温度分别为 27 和 63 处理干物质量为 450kg h 干物质 比热容为 1 465kJ kg 假设干燥器的热损失为 5kW 试求空气流量 12 5 在常压连续理想干燥器中 用通风机将空气送至预热器 经 120 饱和蒸汽加热后 进入干燥器 已知空气状态为 进预热器前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为 1 175kPa 温度为 15 进入干燥器时的温度为 90 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 50 物料状况为 进出 干燥器时物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