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2三块钱国币(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12三块钱国币(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2页
高中语文 12三块钱国币(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3页
高中语文 12三块钱国币(备课资料) 大纲人教版第四册.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课资料一、课文补注1.独幕剧:它是全部剧情只用一幕完成的戏剧。虽篇幅较短,容量较小,情节较为简单,但要求所写事件的矛盾冲突的全过程,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 (摘自文学词典)2.丁西林剧作数量不多,但独具风格,尤以独幕喜剧见长。留英学习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的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来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剧本大都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风趣幽默,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其中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不仅技巧圆熟,而且表现了富有现实意义的主题,尤为人所称道。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的微笑的幽默喜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二、课文析读感悟幽默性喜剧的真谛简论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王震亚丁西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戏剧家。那时的话剧,多以悲剧为主,他却热衷于喜剧;旁人的名作均为多幕剧,他却以独幕剧见长,比如三块钱国币。此剧情节并不复杂:女佣无意中打碎了主人吴太太的一个花瓶,被勒令按原价赔偿三元钱后走人;同院住的大学生杨长雄为之鸣不平,和吴太太发生了争执。按说,这样的内容易于平淡,但作家偏能把此剧写得谐趣横生,引人入胜,原因是他有高超的喜剧艺术。1.矛盾冲突,一波三折。常言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把握好矛盾冲突,是至关重要的。通常,在多幕剧里,矛盾冲突可以逐渐展开。而独幕剧受时空的限制,所以更需讲究情节的安排。此剧便是从“最”重要的部分写起:“隐去女佣打碎花瓶的情节,直接展示吴、杨二人间的争吵女佣该不该赔花瓶。这就使得矛盾从演出开始就趋于激化,利于剧情的迅速展开。但也有不利处起调既高,其后就难于再起波澜。好在作家有高招:在二人争执不下之际,让杨的朋友出场,催杨下棋,从而使激化了的矛盾有所缓冲。此是一跌宕。随之,及时引入警察奉吴太太之命,将拿李嫂的铺盖去典当的情节,又使杨长雄的义愤再次暴涨,出面干涉,于是第二次冲突陡然而起。不过,作家仍有节制,又让成众把杨长雄拉开,以缓解冲突。然而,这又一跌宕,实是为最后的总爆发积蓄力量。果然,当吴太太再次上场,听到杨长雄批评她是“一个无耻的泼妇”时,该剧的最高潮终于到来,先是她逼问杨长雄“什么叫无耻”,杨“无言”,乃“一忍”;她又进逼:“哪一个是泼妇”,杨欲言而止者再,再忍;直至吴太太公然骂他是“无耻!下流!混蛋”。此时的杨长雄已忍无可忍,终于爆发,将吴太太的另一花瓶掷向地面,摔碎。显然,正是这一波三折的矛盾处理方式,使得剧情紧凑,又有起伏,始终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充分展示。2.预设伏笔,戛然而止。作为喜剧,当然要引人发笑。但是丁西林认为,喜剧效果不是巧合,应写伏笔。伏笔引出来的笑,才是会心的笑,自然而不牵强。此剧的开头与中间部分,曾两次写到吴太太拿起剩下的那只花瓶,极言其宝贵,并强调摔碎了就得赔三块钱。有此预设的伏笔,结尾处杨长雄的摔瓶(能使吴太太心痛,得以泄愤;送上三块钱国币,令其无话可说)与吴太太的反应(“抢了纸币,握在手内,捏成纸团,鼓着眼,看着对方”,纵有冲天怒火,一时也不知如何发生),都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出人意料之外又合乎情理之中的喜剧效果。至于结束全剧的最后一句台词“和棋”,更令人叫绝。就剧情而言,是指吴太太又损失了一只她所喜爱的花瓶,并不宽裕的杨长雄也破了财,确实是不分胜负。从结构艺术来说,恰在冲突达到顶点之际,戛然而止,则能留下无穷回味促使人们在发出会心微笑的同时,思考现实生活中还在延续着的矛盾冲突。3.人物塑造,凸出个性。对于独幕剧来说,想在有限的容量中塑造性格复杂、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是非常困难的。丁西林的成功在于:一是不多设置人物,以使笔墨集中。比如此剧的出场人物虽有五个,但从情节安排看,作家有意表现的只是吴太太、杨长雄与成众三人。二是运用多种手段,以使人物性格凸显。例如,剧中有吴太太的多段台词,从中不难看出她的自私、刻薄与“泼妇”的胡搅蛮缠。又如,剧中还有杨长雄的一些情态描写“从蒲团上跳起来”“面白手颤”等亦显示了他的见义勇为与容易冲动的性格。还有成众这一人物,作家只让他在剧情发展的关键处有一两句插话,但与锋芒毕露的杨长雄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益发显得沉稳与幽默。4.语言运用,幽默俏皮。高尔基说过:“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论剧本)此话显然是在强调语言的个性化特征。而对于喜剧来说,还有一个喜剧性的问题。其特征是:轻松俏皮、幽默、夸张等等。(丁西林戏剧语言与日常讲话有别)当然,并非剧中的每一个人物或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幽默,关键是恰当场合的适当运用。譬如此剧开头,吴太太有段哭穷的台词:“白米卖到六十块钱一担,猪肉一块五毛钱一斤,三毛钱一棵白菜,一毛钱一盒洋火。”于是,作家在随后的剧情中,安排杨长雄仿吴的口吻,也来了段相类的台词:“这个年头,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两块钱一打,九毛钱一瓶墨水,一毛钱一只信封。”这里,吴太太是假穷,其哭穷的目的是逼女佣赔钱。而杨长雄的埋怨则是对吴太太的嘲讽,话语中蕴含着俏皮。再如,作家为了表现杨长雄的见义勇为,还给他安排了不少谴责吴太太的长篇台词。这些近似演讲、努力说理的台词,激昂慷慨,就其本身来说并无喜剧色彩。然而用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是胡搅蛮缠的吴太太,无异于对牛弹琴。于是,这种义正词严的演讲式台词,就被夸张了,透着幽默。丁西林曾提醒不要将他的剧“演成一个闹剧”,因为“闹剧是一种感性的感觉,喜剧是一种理性的感受;感性的闹剧只要有声有色,而喜剧必须有味闹剧的笑是哄堂、捧腹,喜剧的笑是会心的微笑”(孟丽君前言)。以此去对三块钱国币以及他的另两个独幕剧名作一只马蜂和压迫,必能感悟出幽默性喜剧的真谛。(摘自中学语文教学2002.3期)三、类文荐读批评与骂人 丁西林近来十个做文章的人,就有九个喜欢批评;十人做文章批评的人,就有九个喜欢骂人。一般关心世道人心的人,都个个摇头叹息;然而,做文章来批评,是很好的现象;批评的时候骂人,是正常的行为。我最爱看的,是两个超等的批评家相骂;我怕看的,是两个劣等的批评家讲规则;说什么批评只能就事论事,不可越出范围;什么批评只能批评,不可骂人。你想,如果批评只能批评,一个批评家如何还能成其为批评家?批评不能骂人,这种批评还有什么价值?新近报纸上常引法国大文学家法朗士的话,说:批评是“灵魂的冒险”。既是一个“灵魂”,“冒险”,还能受什么范围?再读读世界上有名批评家的文章,看看他的内容是怎样?你费了几年的苦心,写成了一本书;他替你做了一篇批评,写了几百行的好文章,没有一字,提到你的大著;等到了末了的一节,方才把你的书名提出来,还没说到三五句,他的文章已竟完了!然而他的这篇文章是一篇批评,往往是一篇很好的批评。如果一个人批评一部历史,你只“应该问他里头的叙事确实不确实,不应涉及这件事情值得值不得替他做一部历史的问题”;设或这部历史又是一本翻译,你又“只当问译的对不对,不当挑剔人家的文格”,如唐擘黄先生所说,(见努力周报第七十五期,唐先生是个学者,并不是一个劣等批评家,他的这篇文章也写得很好,不过未免太忠厚了。)试问,一个批评家和坐在印刷房里的那位校对先生还有什么大的区别?讲到批评的时候免不了骂人,那道理更加明显。如果一个人的文笔不佳,我们只好说他不佳;一个人的文理不通,我们只好说他不通;如果一个人在那里胡说,我们只好说他是胡说;如果一本书毫无出版的价值,白糟踏了纸张笔墨,我们也只好说他是毫无价值,白糟踏了纸张笔墨。我想我们都不能不承认“不通”“胡说”“糟踏纸张笔墨”,是骂人,我们都不能不承认在相当的情形之下,这些话是最恰当的批评;那么,还说什么批评不可以骂人?然而,批评的时候,虽可以骂人,骂人却不就是批评。两个汽车相撞,车夫回过头来,你一句,我一句,那是骂人,那不是批评;听差的打破了一件古玩,老爷捶几拍桌,口口声声,那是骂人,那不是批评;说人家做文章有用意,说人家的批评为的是出风头,为的泄愤,为的报仇,为的“三角恋爱”,为的谋夺位置,那也是骂人,不是批评。一个人因为肚里有点气,想发泄发泄,于是乎骂人,是个很坏的习惯,我们应当“有则戒之,无则加勉”。一个朋友看了我的这篇文章,很严厉的责备我;说:“你还要在那里教人骂人!你看见了本月七日政治生活上毛壮侯骂胡适的那篇文章没有?什么新思潮中的巨子,却不想做人,什么胡适人格降下,什么这位精虫化的灰色酸秀才,得意忘形,这真是什么话?”我说,别忙,别忙,我赞成的是一个批评家骂“人”,甚而至于丢“人”的脸,我决不赞成一个人乱骂人,因而丢了自己的脸。(发表于现代评论1卷2期1924年12月20日)四、鉴赏方略戏剧的阅读与鉴赏之四:人物形象戏剧是靠演员来表演人物故事的,由于它表演的独特魅力,能够使观众直接面对剧中人物,也就更容易在观众心中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成为戏剧艺术最主要的特色之一。戏剧的鉴赏,自然也就离不开对人物形象的鉴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直观,影响也更大,甚至影响到其他艺术种类的形象创造。例如:电视剧三国演义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的形象就接受了传统戏曲中的人物形象特征。那么戏剧是如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呢?首先,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由于戏剧艺术的独特性,它不可能长篇大论地演叙故事情节,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发展,总是撷取最能展现人物性格的冲突点,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这就要求剧作家必须对生活有更广泛、更直接、更深入的生活体验。把人物的性格发展历程更集中地表现出来。雷雨一剧中的鲁侍萍,三十多年的恩怨,就集中在一个闷热的午后,通过和周朴园的意外相见,展开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激烈的冲突中,鲁侍萍那刚强和强烈自尊的个性得以尽情展现,使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窦娥冤中的窦娥,作者如不展现她同张驴儿、同官府、同封建腐败吏治的激烈冲突,我们就不会感受她顽强的反抗精神,也就自然难以展现窦娥那正直、敢于反抗的性格特征。因而,鉴赏戏剧,激烈的矛盾冲突自然是重点。其次,人物性格的展现,离不开具有个性化的语言。鉴赏人物,自然必须去细细品味作家呕心沥血所提炼出来的人物语言。无论是靠说话为主的话剧,还是以唱为主的传统戏曲,人物的语言是展现人物性格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雷雨一剧中,鲁侍萍时而和缓、时而冲动的语调,形象地展示了她内心的不平静。屈原中的雷电颂,把诗人心中炽热的情感宣泄而出。春香闹学中,春香的活泼、天真就是从她那具有个性化的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无论是读剧本,还是看表演,人物的语言都应是细细品味的重点。第三,既然要表演,就离不开动作,人物性格的展现和个性鲜明的动作是分不开的。读剧本,尤其是应注意剧作中的动作说明。雷雨中的鲁侍萍“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的动作说明,“自然”说明她的习惯,暴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