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复保险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复保险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复保险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复保险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重复保险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重复保险又称为复保险,是相对于单保险而言的。重复保险作为保险基本原则 损害填补原则的衍生物,其设立的目的就是防止投保人重复投保而获得超过实 际损害的补偿,避免道德危险的发生。在保险法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目前,我国保险法第 41 条对重复保险作出了规定。但是其所涵盖的内容非常不 足且本身存在着缺陷。本文参考已有资料的同时,结合了我国保险法和国外保险法 制度的相关规定,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论文从体系上包括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重复保险制度的基本理论。在各国的立法中,重复保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 义两种学说,区分二者的依据就是狭义重复保险中超额保险为其必要的构成要件,而广义 的重复保险则不需要这个要件。本文赞同广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应 包括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重叠的保险期间、同一投保人及与数个保险人分别订 立保险合同。 第二部分为重复保险制度的适用范围。关于重复保险的适用范围,有三种观点。一是 重复保险制度适用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二是重复保险制度适用于财产保险。三是重复 保险制度适用于损害填补类保险。重复保险制度只适用于财产保险是一种极端,应该适用 于所有损害填补类保险。 第三部分为重复保险制度中投保人的通知义务。通知义务是指投保人应将重复保险的 事实通知各保险人,以免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所得的保险赔偿金的总和超过被保 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大多数国家对于投保人的通知义务都作了规定。我国的保险法 中也对此作了规定,但是不足的是并未规定违反投保人的通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应该区分 投保人主观上的善意和恶意来规定违反投保人的通知义务的法律后果。另外,本文对于通 知事项的内容,通知的时间和方式及对象都做了具体的阐述。 第四部分为重复保险的法律效力。我国的保险法并没有对重复保险的法律效力作 出规定。本文认为,应该区分善意的重复保险和恶意的重复保险来设置不同的重复保险的 法律效力。而且,对于被保险人的保费的返还请求权,我国的保险立法也没有作出规定。 但是根据民法中的权利义务对等原则,保险人对并未承担超额部分风险的保费应该返还。 我国可以参照英国法的做法,在善意重复投保造成超额保险的情况下,各保险人应该分别 按照自己未承担赔偿责任的那一部分赔偿与其保单下保险金额的比例将保费返还。但是, ii 恶意重复保险,后保险合同无效,被保险人应当将获得的超额赔偿返还保险人。 关键词:关键词:重复保险;损害填补原则; 通知义务; 重复保险的效力 iii abstract the double insurance is called duplicated insurance which opposites to the simple insurance. double insurance is the derivative of indemnity principle which is the basic insurance principle. the purpose of the double insurance is to prevent applicant obtaining compensation surpassing the actual damage and to avoid occurring moral danger. for the insurance law, the double insurance system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tatus. the insurance law of china only has clause-article 41 on the regulation of double insurance, and the stipulation is simple and rough. on the basis of referring to the datum which i have found, studying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in the insurance law of our country and the legal provis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the author elaborates some viewpoint and some flimsy advice. the article has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in various countries legislation, the double insurance concept has both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the distinctive key lies in narrow sense of double insurance in which exceeding sum insurance must be the necessary element. however, broad sense of double insurance does not need exceeding sum insurance. the author thinks the concept of double insurance in broad sense is right. the constitutional elements of double insurance include the same insurance interest, the sane insurance accident, the same insurance limitation, the same insurance and concluding several the second part: this part is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double insurance. in this regard, it induces to three viewpoint: one is the double insurance can be applied to both property insurance and personal insurance, the other is it can only be applied to property insurance, the third is it can be applied to the indemnity insurance. the double insurance which is only suitable for property insurance theory has stepped onto another extreme. after analyzing critically the three viewpoints, the article agrees with the principle that maintains double insurance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indemnity insurance. the third part: notice obligation means that the applicant should inform the i double insurance facts to various insurers in order to avoid paying more insurance than insurants actual losses after insurance accident happened. most states insurance legislation has adopted notice obligation to applicant. the law of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has also adopted notice obligation. but, it does not stipulate legal consequence of violating the notice obligation. the article suggests the legal effect of the contract should be decided by whether the insured is out of good will or bad iv will. moreover, in this part,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of what should be notified, when and how should be notifi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tification duty and the obligation of marking an honest disclosure. the forth part: about the legal effect of double insurance contracts, the insurance law of our country lacks clear provision.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their effect should be decided by whether the person assured is out of goodwill or not. our country has not stipulated the insurants returning request privilege for insurance premium. but, according to principle of “coordinated rights and obligations”, insurer has not undertaken to return exceeding insurance premium. our insurance practice may learn from english procedure. insurance company should return insurance amount to applicant by proportion between compensation and insurance premium on exceeding insurance premium occasion. bur, the later insurance contracts are invalid for the malicious double insurance. so, insurer also must return the insurance premium getting from the later insurance companies. keywords: double insurance; principle of indemnity; obligation of notification; the legal effect of double insurance 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烟台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 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 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 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烟台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引 言 重复保险制度源于损害填补原则,它的基本理念是“无损害无补偿” 。由于重复保险制度可 以分散风险、增强安全保障、防止不当得利和道德风险,并且可以公平合理的界定保险合同当 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各保险人之间的责任分摊。大多数国家的保险法中都对重复保险制度 作出了相关的规定。 我国的保险法也对重复保险制度作出相关的规定。但是,由于我国的保险业起步比较 晚,所以在九十年代前关于重复保险制度的理论研究比较少见。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水 平的飞速提高,重复保险制度的适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就对我们的理论研究和立法规定提出了新 的要求。我国保险法中关于重复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过于抽象和简单,只有四十一条这一 个条文是无法涵盖重复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的。例如,重复保险的具体构成要件、重复保险的 适用范围、通知义务的具体内容及违反的后果、恶意重复保险和善意重复保险的法律效力以及 无效的重复保险合同中的保险费的返还问题。 由于我国现有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和保险法规定的不完善性给保险实务中重复保险纠纷的处 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应该对重复保险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探析以及对相关的法律条文进 行修改。基于此,本文在研习国外有关重复保险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保险法的相关书籍的基础 上,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期能够有利于我国的重复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第一章 重复保险的基本理论 从起源来看,重复保险起源于海上保险。重复保险的案例最初在海洋出口货物运输中较多 出现,因而学者一般认为司法实践中最早对重复保险的概念做出的阐释,是源于1758年英国的 海上保险案例godin v.london assurance co.。在这个案例中,被人们誉为“英国保险法之父” 的大法官曼斯菲尔德认为:重复保险是指如果“相同一个人由于他对相同的货物或船舶有两个 保险,而对相同的损失就可以获得两笔赔偿而不可能是一笔赔偿,或者一笔两倍于损失的赔偿” 的情况。 1这个概念虽然说明了重复保险的基本特质,但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重复保险 的概念只限于海上保险的范围。重复保险制度之所以为立法者所认可,有着其自身的法律意义 及价值。 第一节 重复保险的概念及法律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重复保险已经超越了海上保险的界限。顾名思义,重复保险是相对于单 保险的概念。现在,各国的保险法立法对重复保险制度的设立的目的大体上一致,但是各国的 保险法对重复保险的概念的界定却并不完全一致。从理论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广义说, 二是狭义说。 一、关于重复保险概念的学说 广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它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 一保险危险与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分别订立保险合同的行为。 2 狭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它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 一保险危险与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分别订立的,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的数个保险合同的行为。 3 目前各国的保险法立法多采用狭义的重复保险的定义。例如: 日本商法典第632条第一 款、 德国保险契约法 第59条第一款、 法国保险合同法 第30条、 1906年英国海上保险法 第32条第一款,还有美国的保险法通说也采用了狭义的重复保险的定义。也有一些国家采用了 广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例如, 意大利民法典第 1901 条。我国的保险法上的重复保险概念 采用的是广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我国保险法第 41 条是这样规定的: “重复保险是指投保 人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保 1 陈欣: 保险法 ,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17页 2 桂裕: 保险法 ,台湾三民书局,1981年版,第37页 3 孙积禄: 保险法论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版,第102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险” 。而我国的海商法第 225 条对于重复保险的概念是这样规定的: “被保险人对同一保险 标的的就同一保险事故向几个保险人重复订立保险合同,而使该保险标的之保险金额的总和超 过保险标的的价值的,除合同另有规定外,被保险人可以向任何保险人提出赔偿请求。 ”从我国 的保险法和海商法关于重复保险的规定来看,保险法采用的是广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而海商 法采用的是狭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 把广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和狭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二者的最主要的区 别就是狭义的重复保险概念规定了保险金额的总额必须超过保险价值。广义的重复保险却没有 这个限制,只要是对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与两个以上的保险人订 立保险合同就构成了重复保险。英美法上将重复保险称之为复保险。复保险契约系就同一标的、 同一危险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之同类保险契约。 4其实重复保险和复保险是同一个概念,二者只 是形式上不同,但实质上却相同。 现实生活中,当同一投保人就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与两个以上的保险人分别订立 保险合同的时候,即几份部分相同或者全部相同内容的保险合同同时存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 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几份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的总额没有超过保险价值,二是几份保险合同 的保险金额的总额等于保险价值,三是几份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的总额超过了保险价值。狭义 的重复保险只是指第三种情况的保险行为才是重复保险行为,而数份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的总 额没有超过或者是等于保险价值的情况,并不属于重复保险的行为。也就是说广义的重复保险 包括狭义的重复保险和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的总额没有超过保险价值,即等于或小于的情况。 二、重复保险的概念分析 学者对于应该采取狭义的重复保险概念还是广义的重复保险概念一直存在着争议。两派争 议的焦点就是保险金额超过保险价值应否是构成重复保险的必要条件。支持狭义的重复保险概 念的学者的理由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重复保险设立的目的在于禁止被保险人因为 多重受偿而不当获利。但在保险金额的总额未超过保险价值的情况下被保险人仅能依其在各保 险合同中的投保比例请求各保险人给付保险金,并无不当获利的可能。如果保险金额的总额超 过保险价值,那么人们会为了获得超额赔偿而进行重复保险。所以,法律上应对重复保险的保 险金额进行限制。因此从纯防止不当得利的角度来看,重复保险应以保险金额的总额超过保险 价值为要件。保险金额的总额未超过保险价值的情况下,投保人向数个保险人投保,不但当保 险事故发生时可以分散危险,而且可以增强安全保障。这样既符合保险法的基本理论,又避免 4 林群弼: 保险法论. ,三民书局出版社,2002年版,第336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了发生道德危险的可能,不会危及保险制度的本身的存在。第二,重复投保并不必然就是重复 保险。在重复投保的情况下,形式上有重复保险的特征,但是实质上并不是重复保险。因此, 各保险合同均具有法律效力。如果数份保险合同保险金额的总和并未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则 构成保险合同并存,如果将此情形归入重复保险的范畴,那么重复保险的投保人就相应的比一 般投保人多出了重复保险的通知义务,这并不公平,所以,这种情况不应属于重复保险。 而持广义的重复保险概念的学者认为:超额保险并非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只是重复保险的 效力要件。未超过保险价值的和超过保险价值的重复保险只是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有差异,但 都是重复保险制度的规制对象。其原因是:第一,重复保险制度的立法目的除了是防止人们因 重复保险而不当得利外,还主要是为了发扬最大善意原则。因为保险合同具有比其它合同更高 的善意要求,即要求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之时、合同存续期间,对保险标的的 照管上均应具有主观上的善意及诚信。当投保人与数个保险人就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 订立数份保险合同的时候,就越容易发生恶意获得额外保险赔偿的可能,所以要求投保人主观 上具有最大的善意,因此,法律上对投保人课以通知义务,这样保险人可以掌握承保方面相关 的重要信息,从而调查重复保险的情况,更加准确的评估危险,并可依此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 措施。同时还可警醒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遏制被保险人可能因不负通知义务所产生的侥幸不当 得利意图,防患于未然。 5所以,通过告知的义务的确定,重复保险可以不受保险金额的限制。 第二,除此之外,重复保险制度的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发生保险事故的时候,可以实现各保 险人相互之间对损失的公平承担,这样才能达到重复保险中权利义务的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 损害填补。但是,如果把重复保险限制在保险金额的总和小于或等于保险标的的价值的情况, 就未免以偏概全了,缩小了其定义的适用范围。因为在保险金额的总和小于保险标的的价值或 者是等于保险标的的价值的情况下,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得不到投保人已经另行投保的通 知,这样就很难调查是否已经重复投保及超额承保,结果也就很难避免超额填补。也就是说在 保险金额小于或等于保险标的的价值的情况下,同样也面临着各保险人公平的分摊损失的问题, 自然也会出现超额补偿的情况。所以,重复保险制度应当对于此种情况下的重复保险合同各保 险人之间以及被保险人与各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进行规制,对于保险金额的限制并不是重复 保险的构成要件,而只是效力要件。 笔者认为,广义与狭义重复保险概念之争,根源在于对于重复保险的立法意义以及制度设 立的目的和功能的不同理解。相比较之下,广义重复保险的概念更合理一些。除了上述学者的 观点外,还有以下原由:第一,从重复保险重在“重复”二字,是指重叠的内容的保险出现多 次。这是对保险内容和保险行为次数的限制,并不是用来限制保险金额的多少。 “重复保险”与 5 张春晖: 复保险研究 ,台湾辅仁大学法学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年第26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单保险”相对应,只是保险合同的一种划分方法,以“重复”修饰“保险” ,意指重复相同的 保险内容而进行多次投保,而不是指所订立之保险合同中保险金额的数额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 保险金额的数额是否超过该保险合同的保险价值是划分保险合同的另一种标准,也就是不足额 保险、足额保险及超额保险。第二,如果采用狭义的重复保险,则缩小了重复保险的适用范围。 狭义的重复保险仅能规制以积极保险利益为保险标的的财产保险。对于以消极利益为保险标的 的财产保险及具有损失补偿性质的人身保险就难以进行有效规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以消 极利益为保险标的的责任保险中,如果投保人以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分别向两个以 上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的总和超过被保险人的实际 损失,这时被保险人分别向各保险人要求保险赔偿,其获得保险人的赔偿金额的总额极有可能 超过其责任范围构成不当得利的可能。而且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自我保险意 识的增强,在人身保险实务上,重复保险的现象也有很多。虽说人身无价,但是人身保险的赔 偿金却可以用一定的数额来衡量。人们可能会因为数份人身保险合同而获得高出保险标的的赔 偿金额。所以,现实中保险金额的总和超出保险标的的价值的保险合同的种类很多,如果只适 用狭义重复保险的概念,则很多保险合同就无法进行法律规制。例如: 韩国商法典为弥补有 关重复保险不能适用于责任保险的缺陷,于商法典第 725 条之二规定:在同时或者依次被 签订补偿被保险人因同一事故而向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所产生的损害的数个责任保险合同的情 形下,该保险金额的总额超过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损害赔偿额时,准用第 672 条及 673 条有关 重复保险的规定。 6所以,笔者认为采用广义的重复保险的概念是适合当前的社会现状的,也是 符合保险法的法理要求及重复保险的立法意义的。 三、重复保险制度存在的法律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保险意识的增强,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重复保险的适 用越来越普遍。规范和调整重复保险对保险的良性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各国的保险 法立法例,都已经从法律上对重复保险制度进行了规定。对于每一种制度的设立与存在都有其 存在的依据,即以何理由而在立法体系中存在。各国的保险法立法对重复保险制度的设立的目 的大体上基本一致。 (一)损害填补原则和增强安全保障的要求在保险法中,损害填补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条基 本原则,很多制度的设立都是源于它。损害填补原则体现了保险制度的目的和本质,即集中风 险和分散风险。损失分担,即将少数人的损失分散到多数人身上。以团体的力量来填补少数被 6 程兵: 复保险之法律研究载于宁夏社会科学 ,2002年第三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保险人在特定危险事故发生时,所遭受的损害,目的是消化危险、分担损失、安定社会。这正 如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学家桂裕先生说的那样: “保险为分散危险,消化损失之制度,即将不幸而 集中于一人之意外风险及由是而生之意外损失,通过保险而分散于社会大众使之消化于无形” 。 7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保险的损害填补原则就是,保险人应用一定的概率及损失率,来计算出当 大多数存在同类危险的投保人存在时,而发生危险的概率,可以使损失分担到没有发生危险的 投保人的身上,使损失达到最小化。也就是说把实际发生的损失向全体参加保险者合理的进行 分摊。 当单个保险合同不足以保全保险标的的价值时,人们就会以同一保险利益、同一危险而与多 个保险人签订多份保险。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人们可以就每个保险合同中规定的保险事故的发 生而获得赔偿。这是符合损害填补原则的规定的,当然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重复保险得 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正从重复保险中获得极大的安全感。因为当保险标的比较昂贵时,以一 个保险人的财力不足以负担赔偿责任时,投保人在不违背损害填补原则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重 复保险制度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而且,有时保险人可能会因为经营不善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破 产或者偿还能力下降的情况,重复保险的存在可以减少或避免投保人、被保险人因保险人资力 不足而承担的风险。这样也可以达到填补损失,使其利益得到实现,从而增加保险对投保人和 被保险人的安全保障。损害填补原则的核心内容就是填补两个字,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所受的 损失,应如数获得赔偿,即保险补偿额受实际损害程度、保险金额的限制,从而使被保险人在 经济上能够恢复到保险事故发生以前的状态。 (二)避免不当得利和防止道德危险。正如损害填补原则所规定的,保险的基本理念是填补 损失和无损害无补偿,而非获利。但是当存在重复保险的情形的时候,即投保人就同一危险分 别与数个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的情况下,当保险事故发生时,假设投保人可以从数个保险人处 都能够得到补偿,那么就很有可能获得比本身的实际损失要多的补偿。如果没有任何的法律依 据的情况下,这种额外的补偿就构成了不当得利。这样也违反了保险法的基本原理。那么法律 就必须对重复保险做出相应的规定,使得人们在进行重复保险的时候有法可依,且不去违反禁 止不当得利原则。 因重复保险中数个保险合同的保险金额可能超过保险价值,被保险人有可能为了获得超额 补偿而主动去签订重复保险合同并故意引发保险事故,这样就增加了道德危险。所谓道德危险 “也叫主观的危险,就是要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因希图领取保险金,而故意的作为或不 作为,所造成或扩大的危险” 。 8保险的目的是分散客观风险,而对于主观上的风险,保险并不能 7 桂裕: 保险法 ,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8 郑玉波: 保险法论 ,台湾三民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第60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起到较强的作用,额外补偿的获得可能会引发人们幸灾乐祸的心理,而表现在行动上就是想方 设法的获得额外补偿。这样的故意行为,将使人人自危,保险制度也将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保险所承保之危险虽不必均由于不可抗力所导致,但绝不可因为故意行为而引发。因为保险意 旨消灾,而非是灾害增多。如果任凭重复保险肆意妄为,那么为获取不正当利益,投保人或被 保险人“铤而走险”的情形甚而会成为常态,社会秩序为之紊乱。为控制道德危险,保障保险 制度本身,有效调整复保险关系,其意义殊非小可。 9 为了避免被保险人为获得超额补偿而故意促使保险事故发生的动机,避免保险制度的互助 精神的丧失和保全全体被保险人集体的利益,各国保险法大都通过规定重复保险合同全部或部 分无效来防止被保险人依据订立数个重复保险合同从而获得超过其实际损失的补偿,从而避免 违反禁止不当得利原则,并降低被保险人主动诱发保险事故发生的机率,有利于防止被保险人 获得大于实际损失的补偿。 (三)平衡各种利益间的冲突。在重复保险中有数个保险人、数份保险合同,在此之中有多 重法律关系需要规制。主要有保险合同内部的法律关系,即被保险人和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关系以及各个保险合同外部的法律关系,即各个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发生重复保险 合同中规定的保险事故时,涉及到保险赔偿的时候,被保险人与各个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 还有就是各个保险人之间的赔偿义务的分摊,即每个保险人应该承担多少保险赔偿数额,这都 是重复保险应该解决的问题。从各国保险法立法例,大多规定重复保险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无 效,这主要是解决重复保险合同内部效力的问题。另外保险人之间损失的公平分摊、保险代位 求偿权的行使等制度的设定,目的是解决各个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冲突。如果重复保险法律 制度不完善的话,当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人就不可能明确责任范围,被保险人也有可能获得 超额补偿或者不能获得足额的保险补偿,那么重复保险制度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所以,完 善的重复保险法律制度,有助于平衡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各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 由于重复保险制度具有两重性,即它有起积极作用的方面,例如,损害填补、增强人们的 安全感。但是也有它的消极作用的一面,例如,人们有可能恶意利用它得到额外的保险赔偿、 各保险人之间的利用其规避各自应负的责任。我们应该对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衡量,并合理 的把握规范的尺度,做到最大限度的抑制其消极作用和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9 张绍阳: 论补偿性人身保险的补偿方式载于保险法研究 ,2003年第2期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第二节 重复保险概念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重复保险在保险法中是比较重要的制度,其与共同保险、再保险、超额保险虽然是不同的 概念范畴,但是也有交叉的部分。 一、重复保险与共同保险的关系 共同保险是指就同一标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同时与数个保险人订立一份保险 合同,也就是说共同保险只有一个保险合同,但其保险人是多数。从法律条文的规定上看,二 者的相同之处是构成条件中都有就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事故而投保的保险 合同。但是二者也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首先,共同保险合同中,从事承保的各个保险人可以 以一个保险人的名义签发保单,当保险事故发生后,各个保险人按照事先的约定负赔偿责任。 但是重复保险只能由各个保险人各自签发保险单,不可以以一个保险人的名义签发保险单。而 且重复保险中各个保险人的赔偿责任的规定需要根据各自保险合同中的约定以及法律有关分摊 原则的规定。其次,重复保险中各份保险金额的总和可以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但是法律上对 于共同保险合同却规定了总保险金额不得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 二、重复保险与再保险的关系 再保险合同是相对于原保险合同而言的一种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责任的 一部分或者全部保险标的,向他保险人转保而成立的保险合同。 10再保险合同的投保人为原保险 合同的保险人,原保险人又称为再保险分出人,与原保险人订立再保险合同并承担原保险人的 保险责任风险的他保险人,是再保险人,又称为再保险接受人。我国保险法第二十九条规 定了再保险的概念。重复保险合同属于原保险合同的范畴。重复保险合同与再保险合同都存在 数个保险人以及多个保险合同。但是,重复保险与再保险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首先,重复保险 的投保人是原投保人,而再保险合同的投保人是原保险合同的保险人。其次,重复保险合同中 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各个保险人通过法律的有关保险分摊原则的规定和各自保险合同的约 定承担保险赔偿责任。而在再保险合同中,保险事故发生后,一般情况下,原保险合同的被保 险人对于再保险人没有赔偿请求权,再保险人也不得向原保险合同的投保人请求交纳保险费。 最后,在订约动机方面,重复保险中的善意重复保险,保险人的动机大多在于寻求更周全的保 障;恶意重复保险,往往出于投保人意图不当而缔结。而再保险对于原保险人而言具有分散危 10 王保树: 中国商事法 ,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第506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险、扩大保险人的承保能力和确保保险人的稳健经营的功能。 11 三,重复保险与超额保险的关系 超额保险是指对于保险金额与保险价值的关系的界定,与足额保险合同和不足额保险合同 相对应。重复保险概念包括保险金额的总和超过保险标的的价值的情况。这是二者相同的地方, 因为广义的重复保险概念包括超额保险的情况。但是,重复保险和超额保险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首先,超额保险和重复保险是不同的两种保险合同的分类方法。重复保险是同一投保人就同一 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而和数个保险人签订的保险合同。而超额保险是指保险金额超过保险 价值的保险合同,并没有与数个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的限制。其次,重复保险中有投保人的通 知义务和保险人赔偿责任分摊原则。当保险事故发生时,有效的重复保险合同,超过保险标的 价值的那一部份一般是无效的。未超过保险价值的部分有各保险人按照法律规定分担赔偿责任。 而超额保险中只有单一超额保险合同中不存在各个保险人分摊保险赔偿责任的情况。最后,重 复保险必须是存在两份以上的保险合同,而超额保险可以是多份保险合同,也可以是单份保险 合同。所以,重复保险和超额保险的适用范围有交叉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而且,超额保 险的目的是为了调整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而重复保险不仅是为了调整保险人与被保 险人的关系,还要调整各个保险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第三节 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 根据我国的保险法第四十一条以及海商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可以总结出, 重复保险最基本的构成要件是四个,即投保人以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重叠的保险期 间以及与数个保险人分别订立数份保险合同。对于此四个要件,学术界已经认同。笔者认为, 只有这四个构成要件并不完善,还应该补充同一投保人为构成要件。 一、同一保险利益 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利害关系。对于被保人来说不同的保 险利益的损害是不同的保险合同所要避免的。只有数份保险合同中的保险利益相同才能构成重 复保险。因为同一保险标的上会存在不同的保险利益,即保险利益的复合。所以对于同一标的 上的不同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并不是重复保险合同。保险利益的复合是指多数保险利益聚众于 11 李一川;保险法通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第109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一保险标的物上,其表现为:一是同一人对特定保险标的从不同角度享有不同的保险利益;二 是数个人对同一保险标的都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的复合与重复保险是不同的。但是,同一 保险利益,并非要求全部保险利益完全相同,丝毫不差,只要两份保险所承保的某一相应保险 利益相同就可以。 对于此要件,有些学者持反对意见。例如:台湾学者桂裕认为“同一投保人同一保险标的 具有不同保险利益,应当按照权利混同或者吸收的原则,以其享有的较大的利益投保,否则, 即使投保人以不同的保险利益投保,也能构成重复保险。 ” 12学者邹海林也认为“假如同一投保 人对于同一房屋由保管使用的权利,具有保险利益,但同时对房屋享有抵押权,也具有保险利 益,该投保人对于该房屋具有不同的保险利益,若以其之不同的保险利益分别与数个保险人订 立保险合同,成立重复保险。 ” 13无论是广义的重复保险概念还是狭义的重复保险概念都肯定了 同一保险利益这一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我国保险法明确规定了此构成要件。但是海商 法在海上重复保险的定义中并未提到同一保险利益这一构成要件。但是如果同一被保险人具 有不同性质的保险利益的情况下, 与数个保险人签订保险合同, 应不应该属于重复保险的领域? 例如:船舶的经营人同时又是抵押权人,以经营风险为保险利益投保,又以其抵押权作为保险 利益投保,在这种情况下,是以不同的利益投保,如果船舶灭失以船舶经营风险为保险利益而 进行承保的保险人对船舶所有人负有赔偿责任,而承保船舶抵押权的保险人负有对抵押权人的 保险赔偿责任。但是,船舶经营人基于经营权去投保和基于抵押权去投保,两份保险合同建立 的基础是不同的,这并不冲突,所以,被保险人永远不可能获得双重基于同样赔偿理由的保险 赔偿金,也就不成立不当得利。因此,同一被保险人对于同一标的以不同保险利益与数个保险 人订立的保险合同是不构成重复保险的。英国保险法上的重复保险,必须以同一保险利益为构 成要件。1877 年的“north british mercantile 诉livepool london globe”一案后,确立了 这一项规定,为了在保险单之间进行合法的分摊,对保险标的可保利益必须是相同或共同的。 但是,有的学者认为在规定同一保险利益的情况下还应该规定同一保险标的。其实同一保 险标的并不是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因为同一保险利益就已经隐含了同一保险标的这一个条件。 同一保险利益的是指在同一保险标的上的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标的上会存在有不同的保险 利益,但是只有同一保险利益才是构成重复保险的要件。如果是不同的保险标的就不会存在同 一保险利益的情况。所以,规定同一保险标的是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12 桂裕 保险法三民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 13 邹海林: 保险法教程 ,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95页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烟 台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二、重叠的保险期间 对于此要件,学术界的意见比较统一。因为,如果不是同一保险期间的话,就是两份不同 的保险合同,或者说保险人所要承保的保险期间是不同的,即各份保险合同所要承担赔偿责任 的期间是不同的。这样一来,时间上的错开就使得被保险人不能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同时获得两 份以上的保险赔偿金。这样也不会造成不当得利,更不会违反损害填补原则。虽然,我国的保 险法和海商法未明确对此构成要件作出规定。但是,这已构成要件是大家所认同的。不 同的保险期间只是被保险人在不同时期内要获得的安全保障。而重复保险,必须是在同一保险 期间内才是所谓的“重复” ,被保险人才有可能基于此同一保险期间获得多份保险赔偿金。建立 重复保险制度的原因之一即以此来防止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利用同一保险期间而不当得利。 但是,同一保险期间的“同一” ,并不是指多份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完全重合,丝毫不差。 完全重合是指投保人就同一保险利益、同一保险事故同数个保险认订立数份保险合同,保险期 间的始期和终期完全相同。正如重复保险的构成要件之一,同一保险利益一样,也只是要求有 重叠的部分即可,并不需要完全相同。时间上的重叠性是指时间上的相同部分,这包括两种情 况,即保险期间的完全一致和部分一致。但是怎样来认定是否构成重复保险的同一保险期间? 有的学者认为应以保险事故发生的时间为依据。也有的学者认为应以保险合同订立的时间为依 据。笔者认为,应该以保险事故的发生时间为准。原因有二,首先保险合同订立之时,保险事 故并未发生,不会出现多重受偿的情况,没有必要去认定是否构成了重复保险。而且,合同订 立之后到合同终止,大多情况下不会发生保险事故,也当然不会发生多重受偿的情况。这就更 不需要去认定是否属于同一保险期间,是否构成重复保险了。其次,只有在保险事故发生后, 保险合同的当事人才会去关心是否已经构成重复保险,怎样去界定同一保险期间这个问题。而 且,保险合同都应在有效期间内,如果是无效的保险期间的话,也谈不上重复保险,被保险人 就不可能因此而获得多重赔偿。所以,只有在有效的重叠期间内发生保险事故的情况下,才会 构成重复保险。所以,应该以保险事故的发生时间为判断同一保险期间的标准。 三、同一保险事故 如果投保人分别就不同的保险事故同保险人订立数份保险合同,这只是单一的几份不同的 没有关系的保险合同。当出现各自保险合同中约定的保险事故的时候,承保该保险事故的保险 人负有保险赔偿责任,而承保其他保险事故的保险人不负有保险赔偿责任。例如:甲以家具所 有权向乙保险人投保盗窃险,后又以其家具向丙保险人投保火灾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