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历年卫生综合名解及问答1、随机化:采用随机地方式,使每个受试对象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或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1、RNI:推荐摄入量: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97%98%)的需要量的摄入水平。2、晚发矽肺: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很高的粉尘吸入肺内,往往无法由呼吸道及时和完全清除。有时虽未出现矽肺征象,但在脱离工作后经若干年再出现矽肺通常1520年发病3、 (double blind:双盲试验,是指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4、回归系数:即直线的斜率,直线回归方程中用b表示,其统计学意义:X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b是基于样本信息而得到的,又称样本回归系数,是对总体回归系数的估计值5、病因分值:又称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或归因分值:表示暴露者中由暴露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I1I0)占暴露者发病率或死亡率(I1)的百分比。6、dose-effect relationship :剂量效应关系,化学物质的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生物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随着环境中有害因素剂量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随之增强7、均数的抽样误差:统计学上,对于抽样过程中产生的同一总体中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间的差异称为均数的抽样误差。8、非参数检验:又称任意分布的检验,是指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的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9、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是指以群体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即用代表群体特征的量度来描述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10、Prevalence rate:患病率:亦称现患率、流行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11、外潜伏期:病原体在吸血节肢动物体内增殖或完成生活周期中某些阶段后始具有传染性,其所需要时间称外潜伏期12、risk difference :危险度差,又称特异危险度也称为归因危险度(AR),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13、发病密度(Incidence density):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人时的发病或死亡频率。分子为随访期间被研究疾病的发病或死亡数;分母则不是普通的人口数,而是人时(人月或人年数)。15、暴发: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16、疾病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等)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象,在流行病中简称“三间分布”17、疾病监测:又称为流行病学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疾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18、功能蓄积:长期接触某种化学物质后,体内不一定能检出该物质,但由该物质引起的机能改变却逐步积累起来,表现中毒征象,称为功能蓄积。功能蓄积也是慢性中毒的基础。19、赤潮: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20、运动病:机体处于运动环境或模拟运动环境中引起以头晕、恶心、呕吐、皮肤苍白和出冷汗等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21、期望寿命: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到X岁时,尚可存活的平均年数,也称平均可享寿命或平均余年22、偏相关系数:又称部分相关系数,是指在扣除其他变量影响后,变量X与Y的相关,即在其他变量处于固定状态时,用来表示某两个变量相关程度的统计指标23、slection bias :选择偏倚,是指在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选择偏倚24、Incidence rate :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25、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 :由个体变异产生,由抽样引起的总体指标(参数)与样本指标(统计量)以及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26、EDCs:内分泌干扰物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调节发育过程中的体内天然激素耳朵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等造成严重影响的环境化学物质如,有机氯化合物,二噁英,五氯酚钠及某些重金属离子等27、|热适应:指人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适应的现象,一般在高温环境劳动数周时间,机体可产生热适应,主要表现为机体各系统降低产热,增加散热。28、必需脂肪酸:是指那些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而又是正常生长所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29、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主要为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精神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30、初级卫生保健:是社区内的个人和家庭能够普遍获得的基本卫生保健,这类保健的获得要采取他们能够接受且充分参与的方式,并且社区和国家能够承担所发生的费用,初级卫生保健是国家卫生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社区总体社会和经济发展不可分割内容3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所吞食,彼此形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以食物联接起来的连锁关系。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性。 32、食源性疾病( foodborne disease):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33、职业性外伤:又称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其后果是缺勤、残废、死亡34、生产性热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或工件等35、现时寿命表(current life table) :反映一定时期某地区实际人口的死亡经历,是从一个断面来看当年这段时间内人口的死亡和生存的经历(例如,2000年某省人口的死亡与生存),它完全取决于制表这一年的人口年龄别死亡率3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37、Greenhouse effect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如CO2,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等能够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层增温的作用,38、粉尘沉着症:39、PER(蛋白质功效比值):是用于处在生长阶段中的幼年动物(一般用刚断奶的雄性大白鼠),在实验期内其体重增加和摄入蛋白质的量的比值来反映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指标。40、Spectrum of health effct :健康效应谱,是从预防医学的观点研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把生理、生化效应和病理效应绘制成连续的图谱。呈金字塔形或冰山现象。41、振动性白指: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是手臂振动病的典型表现,其发作有一过渡性特点,一般在受冷后,患指出现麻,胀,荣,并灰白变苍白,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界限分明,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再逐渐由苍白变潮红,恢复至常色42、DRIs: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在RDA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43、交互作用:当某因素的各单独效应随另一因素变化而变化时,称这两个因素存在交互效应,如果存在交互作用,必须逐一分析各因素的单独效应,反之,如果不存在交互作用,则分析某一因素的作用时只考虑主效应44、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45、Atributable risk:归因危险度(AR),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表示暴露者中完全由某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46、矽肺: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47、Spearman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是反映等级相关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用rs表示,取值-1到+1之间,rs为正表示正相关,rs为负表示负相关,rs等于零为零相关1、简述太阳辐射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利弊答:利:预防治疗疾病如:骨结核、风湿性关节炎、佝偻病、皮肤病等 紫外线可以作为消毒剂,消毒空气和饮水红外线对人体的热效应。其产生的热量,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细胞增生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日晒性皮炎皮肤癌等皮肤疾病,结膜炎、角膜炎等 过强的红外线,会使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甚至还会烧伤皮肤2、举例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答:人与环境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一、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地壳和人体血液中的化学元素丰度相关二、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人体对环境的气候适应,热适应,光适应等三、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基因组计划四、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双重性,如阳光有利和有害*3、简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2007版)答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4、简述职业病健康监护的内容答: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 (二)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 (四)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5、某医生研究新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试确定研究的三要素,及在确定时应考虑哪些问题(卫生统计学P255)答:三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观察指标)考虑的问题:受试对象满足条件:对处理因素敏感,反应必须稳定确定处理因素:分清处理因素和非处理因素,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选择观察指标:客观性,精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6、举例说明置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答 :含义不同:置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即随机变化的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能性是1-,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 医学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解剖,生理,生化指标的波动范围,个体值的波动范围7、简述流行病的基本特点答: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8、简述横断面分析和出生队列分析在疾病年龄分布分析中应用特点答:横断面分析 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其应用特点: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其应用特点:呈现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 评价疾病的年龄分布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9、试述公共卫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10、通过实例说明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目的,基本思想11、为什么把健康效应谱看成连续谱12、老年人的膳食保健措施有哪些答: 膳食制度:少量多餐,有规律,餐次分配:3:4:3 平衡膳食:1 食物种类多样化: “ 越杂越好”。 2 蛋白来源:质好,以豆制品、动物蛋白为主。 3 多吃蔬菜、水果: 4 低盐: 小于 6 克/ 日。 5 脂肪;少食动物脂肪。 6 少吃糖: 7 注意补充水; 8 烹调方法:易咀嚼、易消化。13、社区预防保健的基本任务答:(1)健康促进通过一系列系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以及促使环境改变的政策、法规、组织的结合,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疾病预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3)合理治疗及早发现疾病,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和有效药物.以避免疾病的发展与恶化,促使早日好转痊愈,防止带菌(虫)和向慢性发展。 (4)社区康复对丧失了正常功能或功能上有缺陷的残疾者,通过医学的、教育的、职业的和社会的综合措施,尽量恢复其功能,使他们重新获得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14、简述直线回归与直线相关的区别和联系答:区别:资料要求:直线回归要求因变量Y服从正态分布,X是可以精确测量和严格控制的变量,一般称为型回归;直线相关要求两个变量X、Y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这种资料若进行回归分析称为型回归。 应用情况:直线回归是说明两变量依存变化的数量关系;直线相关是说明两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意义:b表示X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r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取值范围:b+ ;-1r1 。 单位:b有单位;r没有单位。 联系: 方向一致:对一组数据若能同时计算b和r,它们的符号一致。 (2)假设检验等价:对同一样本,r和b的假设检验得到的t值相等,即tb=tr15、 X2检验的基本思想16、简述混杂因素的特点答:混杂因素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混杂因素必须是所研究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不找出或不避开,所得的研究结果可能不是研究因素造成的;混杂因素必须与所研究的暴露因素存在统计学联系;混杂因素不应是暴露因素与疾病因果链中的一个环节或中间变量17、简述病因的判定标准18、论述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并举例19、维生素尿负荷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0、如何诊断铅中毒21、结合医学研究实例说明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有哪些22、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的因素有哪些答:升高的因素:病程长;寿命延长;新病例增加;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降低的因素:病死率高;新病例减少;健康者迁入;病例迁出23、简述流行病学研究中匹配的方式有哪些,匹配的目的及作用24.、R*C列联表的卡方检验中,若理论频数太小,应如何处理25、环境污染性疾病具有的特点26、简述噪声危害的影响因素27、试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设计类型分)及其各自的适用性和主要优缺点28、举例论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几类主要危害29、阐述职业病的特点30、试述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31、社区诊断的内容有哪些32、简述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33、哪些因素可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34、简述紫外线照射对人类健康的利弊35、简述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36、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增强肠道功能,有利粪便排出;控制体重和减肥;可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有研究表明膳食纤维具有预防结肠癌的作用。37、简述职业病的诊断原则38、举例说明生产中存在哪些有害因素39、如何制定实施社区预防保健工作计划40、试述肥胖导致的健康问题及防治原则41、根据三级预防的原则,简述预防职业性中毒发生的措施42、简述现代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43、简述率的标准化应用时机,举例直接标准化法德基本思想和步骤44、试比较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的含义及卫生学特点45、简述刺激性气体中毒的急救与治疗措施46、论述病例对照研究常见的信息偏倚有哪些?为了将其降到最低,应采取哪些措施?47、简述流行病学病因的研究过程48、简述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基本步骤49、简述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50、简述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1、论述膳食中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及体内铁缺乏的不同阶段52、混杂偏倚的概念,判定原则,控制因素53、简述职业致癌因素的识别和判断54、简述食物腐败的原因及条件55、简述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6、论述氯气急性中毒表现,中毒原因57、论述环境污染物转归对暴露的影响58论述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和补充措施名词解释卫生统计学1、总和生育率:假定同时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率度过其一生的生育阶段,则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女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总数2、检验效能:1-即为检验效能,其意义是当所研究的总体与H0确有差别时,按检验水准能发现它(拒绝H0)的概率3、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其某项变量值的全体,按研究对象来源分为目标总体和研究总体。4、统计描述:利用统计表、图以及统计指标描述 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5、假设检验:也称显著性检验,是利用小概率反证法的思想,先对总体特征作出两种对立的假设H0和H1,然后再H0成立的条件下计算检验统计量,以获得概率P值,并与事先规定的概率值(检验水准)相比较,来间接判断H1是否成立的过程7、概率:又称几率,是度量某一随机事件A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数值,记为P(A), P(A)越大,说明A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0 P(A)18、变量:根据研究目的,对研究对象的某个或某些特征(研究指标或项目)实施观测,这些特征(指标或项目)称为变量(variable)9、参数(parameter):是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其大小是客观存在的,然而往往是未知的。10、统计量(statistic):由观察资料计算出来的量,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11、抽样(sampling):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的方法。13、医学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药卫生领域中数据的收集、分析、解释和表达的学科。14、样本(sample):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个体(其某项变量值的全体)。15、同质 (homogeneity): 一个总体中有许多个体大同小异,存在共性,这些个体处于同一总体16、变异:同质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统计学的任务是在变异的背景上描述同一总体的同质性,揭示不同总体的异质性17、变异系数(CV):主要用于量纲不同的变量间,或均属差别较大的变量间变异程度的比较,CV=S/X18、统计图:将统计指标用几何图形表达,即以点的位置,线段的升降,直线的长短,或面积的大小等直观地表示事物的数量关系19、负担系数:又称抚养比或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其中劳动年龄人数指1564岁的人口数20、动态数列(dynamic series):按时间顺序将一系列统计指标(可以是绝对数,相对数或平均数)排列起来,用以观察和比较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常用的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21、生存率(survival rate):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常用于慢性病如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病等的治疗效果评价或预后估计,计算生存率的数据由随访获得,分直接法和寿命表法两种计算方法23、医学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特定的正常人群(排除了对所研究的指标有影响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特定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指标及组织代谢产物含量等数据中大多数个体的取值所在范围24、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统计量的变异程度是统计上用来衡量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25、频率:独立重复n次试验,事件A出现m次,则m/n称为随机事件A在n次实验中出现的频率,n愈大,m/n越接近P(A),频率是对样本而言的26、等级资料:将观察单位的观察结果按某种属性的程度或等级分组,分别统计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到的资料27.、参数估计:用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指标(参数),分为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8、点估计:直接用随机样本均数X作为总体均数的估计值,或用样本频率P作为总体概率的估计值的方法,没有考虑抽样误差29、区间估计:用已知样本统计量和标准误确定一个有概率意义的并具有较大置信度包含总体参数的区间的参数估计方法30、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按预先给定的概率确定包含未知总体参数的可能范围,其确切含义是随机变化的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能性是1-31、型错误:拒绝了实际成立的H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I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表示32、型错误:接受了实际不成立的H1,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型错误,其概率大小用表示33、检验水准:假设检验中预先设定的允许犯型错误的概率的最大值,称为检验水准,用表示34、X2分布: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分布,其分布的形状依赖于自由度的大小,如果Z服从标准正态分布35、拟合优度检验:是根据样本的频率分布检验其总体分布是否等于给定的理论分布36、NNT:需治疗人数是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的指标,NNT=(两种药物有效率之差)-1,NNT说明了增加1例有效者需要改变治疗的人数,NNT越小越好37、计划生育率:指某地区某时期内符合计划生育要求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同时期内出生的活产婴儿总数之比,是反映该地期内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38、老年人口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老年人的年龄起点一般定为60岁或65岁。老年系数(60周岁或65周岁人口数总人口数)100%39、人口金字塔:(population pyramid):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以年龄为纵轴,人口百分比为横轴,左侧为男,右侧为女而绘制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其形如金字塔,称为人口金字塔,能够直观反映已有资料中男女性别人口的年龄结构,也可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情况以及今后人口发展趋势40、粗出生率:指某年某地平均每千人口的活产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变动的基本指标42、总生育率(general fertility rate GFR):指某年某地平均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国际上多以1549岁作为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43、自然增长率:是粗出生率与粗死亡率之差,即NIR=CBR-CDR,用来粗略的估计人口增长趋势,由于受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影响,不能预测未来人口的发展速度44、死因别死亡率(cause-specific death rate,CSDR):指某种原因(疾病)所致的死亡率。也称某病死亡率,是死因分析的重要指标,反映各类病伤死亡对居民生命的危害程度45|、死因构成比(PMR):又称相对死亡比。指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的百分比,说明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死因顺位是指按各类死因构成比的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的位次,说明各类死因的相对重要性46、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某年中由于怀孕和分娩及并发症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是评价人群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也可评价妇女保健工作。47、婴儿死亡率(infant mortality rate,IMR):某年活产儿中未满1周岁婴儿的死亡频率,分为新生儿死亡率和新生儿后期死亡率,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及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死亡统计指标中较敏感的指标48、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出生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本资料中的出生率指年出生率, 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49、标准化死亡率: 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50、多中心临床试验:一个或几个组长单位(牵头单位)主要研究者总负责,多个单位的研究者合作,按同一个试验方案同时进行的临床试验51、意向性治疗分析(ITT):根据临床试验的要求,对经随机化并分配到各自的全部兵力进行统计分析,而不管其是否依治疗计划完成治疗实验52、二项分布(binomial distribution)就是对只具有两种互斥结果的离散型随机事件的规律性进行描述的一种概率分布。考虑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当成功的概率()是恒定的,且各次试验相互独立,这种试验在统计学上称为贝努里试验(Bernoulli trial)。如果进行n次贝努里试验,取得成功次数为X(X=0,1,n)的概率可用下面的二项分布概率公式来描述:53、Poisson分布:用于研究单位时间、单位人群、单位空间内,某罕见事件发生次数的分布,是一种重要的离散型分布。Poisson分布的概率函数54、正态分布: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个数学期望为、标准方差为2的高斯分布,记为:则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决定了分布的幅度。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正态分布是 = 0, = 1的正态分布。55、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一种以F值为统计量的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以总方差分解成两个或多个部分方差和自由度分解成相应各部分自由度为手段,目的在于推断两组或多组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或检验两个样本均数间的差异有无 统计学意义56、组间变异:是各处理组样本均数Xi各不相同,与总体均数X也不相同,组间变异产生的原因是处理因素和随机误差(个体差异和测量误差)的综合作用57、组内变异:各处理组内部观察值或变量值大小不同,这种变异称组内变异,仅包括随机误差,用SS组内表示58、单独效应: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其他因素水平固定时,同一因素不同水平的效应之差59、主效应:析因设计资料方差分析中,单独效应的平均值61、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又称线性相关系数是人们定量地描述线性相关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其定义为相关系数=X和Y 的协方差/(X的方差)(Y的方差) ,当上或右端分别为总体协方差和总体方差时,左端便是总体相关系数,用表示,当上或右端为样本协方差和方差时,左端便是样本相关系数用表示62、完全随机设计:将同质的受试对象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再观察其实验效应,各组样本可以相等也可不等,完全随机设计是最常见的研究单因素两水平或多水平的实验设计方法,属单向方差分析63、随机区组设计(randomized back design):又称配伍组设计,将受试对象按性质(如动物的窝别、体重等非实验因素)相同或相近者组成b各区组(配伍组),每个区组中的受试对象分别随机分配到k个处理组中64析因设计(factorial design):是将两个或多个实验因素的各水平进行全面组合的实验,能够分析各实验因素的单独效应,主效应和因素间的交互效应65、Spearman秩相关:用于说明两变量间相关程度和方向,利用两变量的秩次大小作线性相关分析对原变量的分布不作要求,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常以s表示样本秩相关系数,s表示总体相关系数66、直线相关:又称简单相关,用于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有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其性质可由散点图表示67、死亡率:又称粗死亡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本资料中的死亡率指年死亡率,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100068、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用千分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 年平均人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69、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用以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老年人口抚养比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70、少年儿童抚养比:也称少年儿童抚养系数。指某一人口中少年儿童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以反映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少年儿童。71、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人们因疾病影响健康,引起人体正常活动的障碍,实际应当接受各种卫生服务的需要(如预防保健、治疗、康复)。72、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卫生统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卫生服务调查统计是从卫生服务资料的设计、收集、整理、分析的角度,来阐述卫生服务研究的特点、研究方法和注意事项,以便使卫生服务研究服务更具有科学性。73、卫生服务调查:是指对卫生服务状况、人群健康的危险因素、人群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卫生服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所进行的一种社会调查。74、统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统计指标,它是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时的一种常用手段76、中位数:简记为M。中位数是一个位置指标,其含义是将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中位数的位置:当样本数为奇数时,(N+1)/2;当样本数为偶数时,N/2 77、直线相关系数: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r=1,r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两变量的关系越密切。78、众数(Mode):将数据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后,在统计分布上具有明显集中趋势点的数值,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79、寿命表:又称为生命表(life table),是根据特定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表80、队列寿命表(cohort life table):又称定群寿命表,是某一特定人群的寿命表,该寿命表记录从第一个人出生到最后一个人死亡的全部过程。82、完全寿命表(complete life table):就是以0岁为起点,逐年计算各种指标,直至生命的极限,其年龄的区间是(x,x+1)。83、简略寿命表(abridged life table) :就是以0岁为起点,几年计算一次各种指标,直至生命的极限,其年龄的区间是(x,x+n)。84、残差:指观察值Yi与回归模型拟合值Yi之差。反映数据和模型拟合优劣的信息85、偏回归系数:表示当方程中其他自变量保持不变(常量),自变量X变化一个计量单位,反应变量Y的平均值变化的单位数86、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将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进行回归模型拟后,此时所获得的回归系数,记为P1.Pk,称为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又称通径系数,可以直接用其数值的大小来反应方程中各个自变量对反应变量Y的贡献大小87、简单线性回归:建立一个描述应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直线方程,并要求各实测点与该回归直线的纵向距离平方和最小,简单线性回归是回归分析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由于描述二者依存关系的方程为直线方程,故又称直线回归89、等方差性:在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内,不论X取什么值,对应的Y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并具有相同的方差,即Y的方差与X的大小无关90、复相关系数:又称多元相关系数,用来表示k个自变量X共同与反应变量Y的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指标,其取值总为正值,在01之间91、决定系数:复相关系数的平方称决定(确定)系数,亦称相关指数,表示回归平方和SS回与总离均差平方和SS总的比例,R2=SS回/SS总,反映线性回归模型能在多大程度上解释反应变量94、患病率(prevalalence rate):又称现患率,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频率,通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或发病时间不易明确的疾病的患病情况,如慢性病在某一时间横断面的患病情况。患病率分为时点患病率和期间患病率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病因: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3、充分病因:是指必然会导致疾病发生的最低限度的条件和事件;最低限度是指任一条件或事件都是必不可少的。4、病因网模型: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似有节点“鱼线”的病因链存在相互联系,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似“鱼网”的病因网。5、求同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具有共同的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相同疾病A的病例均有的研究因素(暴露)a,因些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6、求异法:设研究的事件特征为A,B,C,D,E等,研究的因素(暴露)为a,b,c,d,e;研究事件均无特征A(特定疾病),而这些对象也没有研究因素(暴露)a, 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7、同异并用法:是指求同法和求异法并用,相当于同一研究中设有比较组,可以控制干扰因素。8、共变法:当有关(暴露)因素不是定性的,而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疾病)效应成量变关系时,设A1,A2,A3等是事件(疾病)效应不同数量的状态,a1 ,a2, a3 是研究因素(暴露)不同数量的状态,两者之间有共同变动的关系,因此因素a是疾病A的影响因素。9、剩余法: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10、发病率:是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11、罹患率:指某一观察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13、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性质与患病率相同。14、续发率(secondary attack rate,SAR):也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一定观察期内某种传染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二代病例的百分率。“原发病例”:为家庭中第一例病例,不计算在续发病率内。续发病例:为自原发病例出现后,在该病最短潜伏期至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生的病例。15、死亡率:是指某人群在一定期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测量人群死亡危险最常用的指标。分子为死亡人数,分母为该人群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同发病率。常以年为单位。16、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17、累积死亡率(cumulative mortality):是将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相加,用百分率表示,用以说明在某一年龄组以前死于某种慢性病的累积概率的大小。Ii为各年龄组的组距,一般为5。Pi为各年龄组的死亡专率,以小数表示。二者相乘然后各组乘积相加即得出累积死亡率。18、存活率(survival rate):存活率又称生存率,是指患某种疾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的某病病人)经n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合的病例数所占的比例。19、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无明显联系。20、流行(epidemic):是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21、大流行(pandemic):是指某些疾病有时在短期内迅速超过省界波及全国甚至跨越国界、洲界而形成世界性流行。23、统计地方性:在某些地区由于生活习惯、卫生条件和宗教信仰等社会因素、而不是自然因素导致的一些疾病的发病率长期、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区的特性。如一些地区由于文化、卫生设施差或具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引起的细菌性痢疾、伤寒、霍乱的流行。24、自然地方性:由于某些地区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该地区存在的特性。有适合某病病原体的存在或其传播媒介生存的环境,如血吸虫病、丝虫病等。与自然环境中的微量元素的缺乏或增多有关,如地甲病、氟中毒等25、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定的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如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森林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26、输入性疾病:现有的疾病是本国不存在的、或曾经有但已经消灭的、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特性称为输入性。具有输入性的疾病称为输入性疾病。如爱滋病等。27、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由于某次疾病的爆发,在它的流行病学监测曲线上短时间内表现有突然的上升和下降的波动现象。28、长期趋势(secular trend)或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是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和病原体型别等同时发生显著性变化。29、横断面分析(cross sectional analysis):在某一时刻,对不同出生时间的研究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分析,适于分析潜伏期短或病程短的急性病或急性病。30、出生队列分析(birth cohort analysis):是以同一年代的人群组为一个出生队列(birth cohort),对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某病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分析,适于分析慢性病。31、移民流行病(migrant epidemiology):是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因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它是通过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疾病分布来探索病因的一种研究方法。33、描述性研究:是利用已有的资料或特殊调查的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结果,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研究疾病或健康状况提供最基本的数据资料。34、现况调查:是按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搜集特定时间内疾病的描述性资料,以描述疾病的分布及观察某些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亦称横断面调查或患病率调查。35、普查:是在一定时间内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所作的调查或检查。36、筛检: 是用快速的检验、检查或其他措施,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病人或有缺陷的人,以便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病人。37、队列研究: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流行病学分析性研究方法的基本方法之一。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是,按照研究开始时人群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两组一定的时间,观察并收集两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生情况,计算和比较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如果暴露组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高于非暴露组该病的发病率,则认为该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发生有关系。队列研究有时也称为随访研究(follow-up study)或发病率研究(incidence study)。38、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在评估了各种偏倚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之后,再借助病因推断技术,推断出某个或某些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而达到探索和检验疾病病因假说的目的。这是一种回顾性从果查因的研究方法,是在疾病发生之后去追溯假定的病因因素。39、匹配:匹配可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个体匹配指给每一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病例与对照配马对或配对伍,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征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40、匹配过头: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的目的是保证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某些重要方面的可比性。首先,所匹配的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其次,即使是混杂因素也不一定都要匹配,因为一旦某因素做了匹配,不但该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不能分析,而且该因素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能充分分析。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41、累计发病率:当观察人口比较稳定时,以开始观察时的人口数为分母,整个观察期内发病人数为分子,不考虑观察时间的长短,得到观察期内的累计发病率。43、标准化死亡比(SMR):当发病率或死亡率比较低时,不宜直接计算率,可以全人口的死亡率为标准,计算该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人数,即预期死亡人数,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即为标化死亡比。44、相对危险度(RR):是指暴露组与非暴露组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表示暴露者易患某病的程度。47、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表示人群中由于暴露于某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百分比。它提示在完全控制暴露因素后,人群中某病发病(或死亡)率可能下降的程度。48、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实验通常以人类(病人或正常人)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将所研究的干预措施给予实验组人群后,随防观察一段时间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局,如发病率、死亡率、治愈率等,对比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效应上的差别,判断干预措施的效果。49、临床实验:临床实验的研究对象是病人,是以个体为单位进行实验分组的实验方法,病人包括住院和未住院的病人。常用于对某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和评价。50、现场实验:是指在现场环境下对自然人群进行的试验,给予的干预措施包括生物医学治疗或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和行为改变措施,以及生物或社会环境改变措施等。51、社区实验:是以人群作为整体进行实验观察,常用于对某种预防措施或方法进行考核或评价。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ridging Unit 2 Keep tidy 第 2 课时 pronunciation说课稿-2024-2025学年鲁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全国)浮力及其应用(第1期)原卷版
- 2.3 一次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数学沪教版五四制2024六年级上册-沪教版五四制2024
- 蓬山课件硬笔书法
- 2025年数控车床技术工技能资格知识考试题与答案
- 蒸汽锅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蒸发原理课件
- 2025年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练习题库与参考答案
- 葡萄酿酒化学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 2025-2026人教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进度表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成绩分析报告
- 2025版房地产抵押按揭续贷合同
- 2025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秋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
-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件全套 第1-12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前瞻
-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检修规范
- 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