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新安理学家程曈思想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新安理学家程曈思想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新安理学家程曈思想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新安理学家程曈思想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新安理学家程曈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新安理学家程曈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摘 要要 本文对明代新安理学家程曈及其主要著作进行了研究。在第一章概述部分, 文章介绍了程曈的生平、地域背景和学术背景。 程曈是徽州休宁人,生于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徽州地区有“东南邹鲁” 、 “理学之邦”的称誉。这是源于朱熹对徽州的理学教育的关注。明代中后期随着 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明代学术由早期的朱学独尊,发展到后来的“异说” 突起, 心学在徽州的影响呈现出不可抵挡的态势, 由此对徽州的学术思想和学术 风气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徽州自南宋以来朱子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新安理学学派中出现了二大 “别立宗旨”的阵营。而程曈作为朱子学传承者,也是新安理学中极力维护朱学 正统地位一派之代表, 对朱学在徽州 400 余年的正统地位非常看重, 并着力于将 这种地位继续维持下去。 程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新安学系录和闲辟录 。 新安学系录共十六 卷,收集了自宋朝至明朝中叶徽州(旧称新安,今黄山市)学者中在学术方面有 突出贡献的 101 人的传记、墓铭、遗事等资料,以朝代为纲,以人为目,贯穿成 篇。 闲辟录主要阐述的是“朱陆异同”问题。 闲辟录共十卷。程曈按时间 顺序编排朱熹论陆学的有关言论,并认为程敏政的道一编在编排朱熹论陆学 的有关言论时,颠倒时间,将其早年言论当做晚年,或将晚年言论当做早年。 在第三章中, 介绍了新安理学的历史发展, 程曈所处的明中后期正是新安理 学的发展后期。程敏政首先提出了“和会朱、陆”思想,对后继的和会朱、陆学 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和会朱、陆”的观点程曈极力反对,程曈担心这种 学说继续流传下去,不加以纠正的话,会偏离了程朱理学的大道。 闲辟录主 要阐述的是“朱陆异同”问题。朱陆学术观点异同成为历史公案,主要涉及辩论 问题,则由无极太极辩、天理人欲辩、异端辩、禅学辩等。通过辩驳和论证,程 曈坚守朱学自始至终不同于陆学,以继续捍卫和巩固朱学不可动摇的正统地位。 第三章围绕“朱、陆异同”问题,进行了论述。首先介绍了“朱、陆异同” 问题的溯源及实质。接着又介绍了程敏政的观点,最后围绕程敏政的观点,展示 ii 了对程敏政朱陆“早异晚同”观点的批驳。程曈在闲辟录中,还不断加以按 语, 阐释朱子的学术思想, 并通过对资料的编排而达到宣传和维护朱子学的目的。 最后一章介绍了程曈思想的影响及对我们的启发。程曈关于“朱、陆异同” 的观点对后来的陈建、罗钦顺、顾炎武有影响作用;程曈思想对我们的启发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和而不同的为学精神;二、唯真是从的求实作风;第三, 日新而日日新的实用精神。 关键词关键词 程曈 新安学系录 闲辟录 朱、陆异同 iii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ing dynasty philosopher xinan tong-way and its main study carried out major works. chapter i sets out some of the articles first introduced tong way of life, then introduced the special way in which tong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tong cheng was born in xiuning huizhou, huizhou region, south east zou lu, science of the state and reputation. this is due to zhu xis science education huizhou attention.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in mind with the spread and impact of huizhou, from the early ming dynasty zhu academic study only, to the later development of the differences that processes, in the heart study showing the impact of huizhou irresistible trend, which for huizhou academic thinking and academic practice had a dramatic impact. zhu xi from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uizhou dominate the world as seen since the situation has been broken, xinan school of science emerged in two major do not the purpose of legislation, the camp. the tong-way transmission, as zhu xi, and were also spared no effort to safeguard xinan zhu neo-confucianism in the orthodox school of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status of one group of chinese school in huizhou more than 400 years of orthodox posi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focus on will be to maintain this status. then, the way this paper, the main academic works tong xinan department recorded and non-essential production recorded. department of xinan recorded a total of 16 volumes, collected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song dynasty to the ming dynasty huizhou scholars who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in the academic aspects of the 101 biographies, ming tomb, samgukyusa information to dynasty as the key link to human eyes, through the chapter. non-essential production recorded major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zhu land issue. non-essential production recorded chapter 10. tong-way time is organized in the order of zhu xis iv remarks on school land, and that governance cheng min road for zhu xis theory of land in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 of speech, the reversal of time, as its early expression in old age, or old age as the early years of speech . in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new jurisprudence, to the way in which the sun about to rise in the late ming, it is the lat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jurisprudence. cheng min governance first and will zhu, land thinking of the follow-up and zhu, land and scholars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this and zhu, land tong-way point of view strongly opposed tong way to continue to spread fear that this doctrine will not be rectified, it may really be the conclusion, as on the contrary to the facts, and also a departure from the neo-confucianism road. non-essential production recorded major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zhu land issue. zhu land into an academic point of view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ase history, the main issues involved in the debate, the dialectical wuji tai chi, people argue road, the heart, god wishes to argue for the schools side in defense of justice and benefit actual situation dialectical, dialectical gaozi, zen dialectical, dialectical, etc. orthodoxy. and demonstration through the rebuttal, cheng zhu xue-tong stick from start to finish school is different from the land in order to continue to defend and consolidate zhu orthodox school status can not be shaken. the third in the next chapte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urrounding the issue of chinese land, are discussed. zhu lu first introduce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rce and substance of the issue. cheng min then introduced the political point of view, the last point of view around the cheng min govern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ong-way non-essential production recorded tong-way display of chinese land as early as late differences with the refutation. tong way in the non-essential production recorded also constantly note to explain the academic thought of zhu xi,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information 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purpose of zhu xi. keywords: cheng tong xinan department recorded non-essential v production recorded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zhu lu vi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 i i abstractabstract . iiiiii 引引 言言 . 1 1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1 二、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 2 三、本文研究方法 . 2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 3 3 第一节 程曈生平 . 3 第二节 程曈所处的地域背景与学术背景 . 4 第三节 程曈主要著作新安学系录和闲辟录 . 8 第二章第二章 新安理学的发展及程曈的作用新安理学的发展及程曈的作用 . 1515 第一节 新安理学的发展 . 15 第二节 程曈在新安理学的地位 . 19 第三章第三章 程瞳对朱陆异同问题的观点程瞳对朱陆异同问题的观点 . 2323 第一节 朱陆异同问题的溯源及实质 . 23 第二节 程敏政的道一编关于朱陆问题的观点 . 25 第三节 程曈关于朱陆异同问题的观点 . 28 第四章第四章 程瞳思想的影响程瞳思想的影响 . 3131 第一节 程曈思想对后世学者的影响 . 31 第二节 现代价值探索 . 3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939 致致 谢谢 . 414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242 引 言 1 引引 言言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程曈的主要著作有闲辟录 、 阳明传习录考 、 朱子晚年定论考 、 朱子早年定论 、 新安经籍志 、 新安学系录等。其中, 新安学系录和 闲辟录是 2 部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凝聚程氏一生心血的力作。 新安学系录共 16 卷,收集了自宋朝至明朝中叶徽州(旧称新安,今安徽黄 山市)学者中在学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101 人的传记、碑铭、遗事等资料,以朝 代为纲,以人物为目,贯穿成篇。详细记载了新安理学者中的重要人物和主要事 迹思想,因此,此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无论是对于新安理学这支地方理学学 术流派,还是对于徽州历史文化, 新安学系录都是一部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 地方文献。程曈认为圣学经由二程复明,而朱子为集大成者,但是朱学后人纷纷 自立其说, 却未将其真谛明现与世, 唯独新安学者得其真传, 为朱学传承之正统。 鉴于此, 新安学系录在人物编排上,凡朱门的新安学者,一概不收;所收录 之人,凡言论学说有背斥朱子之处,一概不提。同时在此书中,程曈还大力颂扬 对朱子学做出重大贡献的新安学者。因此可以说, 新安学系录更是一部独具 特色的新安理学这一独特地方理学学术流派的学案。 通过此书, 程曈奉朱学为儒 学之正统,并且极力维护弘扬朱子学的学术态度不言而喻。 闲辟录是对朱熹和陆九渊二人言论和来往书信的收集整理,全面梳理了 明代以前关于朱、陆异同之争,当时程敏政的“早异晚同”说在明代学术界产生 了重大影响。 程敏政将朱、 陆异同问题分为三个阶段: “始焉如冰炭之相反” 、 “中 焉则疑信之相半” 、 “终焉若辅车之相依” 。这似乎成为明代学术定论,这种“和 会朱、陆”观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程曈担忧其观点会成为定论扰乱后 学,扭曲事实真相,使朱、陆异同成为历史公案。鉴于此,程曈通过“考历史之 先后”的办法,摆出事实,驳斥程敏政颠倒时间顺序,将朱、陆晚年言论、书信 当作早年,或将早年当作晚年。极力反对程敏政由此得出的错误结论,并且由此 提出朱、陆学说“早异晚异”的观点,捍卫了朱子学的正统地位。 新安理学家程曈的思想研究 2 这两部著作为维护朱子学说正统地位,弘扬发展朱子学说起到了极为重要的 作用。 二、前人研究成果综述二、前人研究成果综述 随着新安理学和徽学研究的兴起,程曈问题日益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这说 明他的思想中有一些东西是具有生命力的,对此我们有必要展开深入、细致的研 究.就哲学问题而言,新安学系录和闲辟录中对朱子学说的维护弘扬以及 对”朱、陆异同”问题的立场,在当时及后代,无疑都是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的. 对此,解光宇先生发表了程敏政、程曈关于“朱、陆异同”的对立及其影响 等十多篇论文,内容涉及“朱、陆异同”问题的渊源、沿革和程曈的观点、影响 等众多问题.王国良先生和张健先生点校的新安学系录一书具有很强的学术 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张健先生点校的闲辟录也于 2007 年 7 月 出版,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就哲学学科的研究而言,上面提到的三位先生的重要研究成果基本代表了当 前学术界的最新水平.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程瞳提供了借鉴、奠定了基调、开辟 了道路。 三、本文研究方法三、本文研究方法 程曈的哲学思想处在明后期理学思想变迁的潮流中, 其学术观点明确, 态度 鲜明。 程曈本人可视为新安理学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 程曈主要著作的思想和价值, 有必要对程曈思想的整体情况有一定的了解, 乃至 对理学的一般特征和明代思想界的基本情况都要有足够的认识。但是另外一方 面, 为了集中对其代表著作进行研究,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研究了程曈主要著作 新 安学系录 、 闲辟录的编著背景,同时又从微观领域关注其思想内涵,进而讨 论其价值。在具体分析的时候,适当参考新安学系录 、 闲辟录的有关部分 和今贤成果。研究过程中,贯彻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尤其是在对新 安学系录 、 闲辟录的讨论中,放在中国哲学的发展这个大背景下去考察。同 时,还坚持史论相结合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等。 第一章 概述 3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第一节第一节 程曈生平程曈生平 程曈(1480-1560) ,字启皦,号莪山,休宁(今属安徽黄山市)富溪人,学 术活动主要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 据休宁县志记载: “程曈以孝友闻。早年失怙,弱冠即弃举子业,潜 心于涵养致知之学,其于六经性理之要,莫不研精覃思,以求真是之归。当正、 嘉之际,禅陆盛行,曈独立狂澜,抵排攘斥,崇正道,辟邪说,故其言曰: 孟 子没而圣人之学不传,千有余岁。至我两夫子始得之于遗经,倡以示人,辟异端 之非,振俗学之陋,而孔孟之道复明。又四传至我紫阳夫子,复溯其流,穷其源, 折衷群言,集厥大成,而周程之学益者。 然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天命之性, 而行于君臣、 夫子、 兄弟、 夫妇、 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 而存于 易 、 诗 、 书 、 礼 、 乐 、 春秋 。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言相发,皆不 可以一日而废焉者也。尽天理民彝,自然之物则,其大伦大法之所在,固有不依 文字而立者。然古之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微曲折之际,非托 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故自伏羲以降,列圣继作,至于孔子,然后垂世立教之 具粲然大备。 天下后世之人,自非生知之圣,则必由是以穷其理,然后知其所 至,而力行以终之。固未有饱食安坐,无所猷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 传说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由获。而孔子之教人,亦曰:好古,敏以求之。是 则君子所以为学致道之方,其亦可知也已。然自秦汉以来,士之所求乎书者,类 以记诵剽掠为工,而不及乎穷理修身之要;其过之者,则遂绝学捐书,而相与驰 鹜乎荒虚浮诞之域。尽二者之蔽同,而于古人之意,则胥夫之矣。 其持论有功 于圣学者。类如此。” 这里提到了程曈的学术活动以及其为朱子学说的维护和 捍卫所作的贡献。 休宁县志中还提到: “曈早失怙恃,终身痛疾,事继母二十余年,盥栉 不入私室。年八十卒,祀乡贤祠。所著闲辟录 阳明传习录考 、 朱子 休宁县志卷十二 新安理学家程曈的思想研究 4 晚年定论考、 朱子早年定论 、 新安学系录 、 新安经籍志 、 紫阳风雅 。 ” 程曈早年失去父母,自己身体状况一直欠佳,侍奉继母二十余年,尊敬有加。 程曈岁八十而卒,祀与乡贤祠。主要著作有闲辟录 阳明传习录考 、 朱 子晚年定论考、 朱子早年定论 、 新安学系录 、 新安经籍志 、 紫阳风雅 。 休宁县志最后提及其子程缵洛: “子缵洛,字速肖,号承齐,笃守家学, 不干仕进,教授生徙,远近争师事之。着有习大学翼 、 切字韵诀 、 承齐集 百余卷。” 仅从缵洛二字就可以看出程曈对于朱子之学一以贯之的尊崇,无论 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中。 “缵”乃“继承”之意; “洛”正指朱学所承的二程之学。 继承发扬闽洛之学是程曈毕生之追求。程曈之子缵洛笃守其父致力的朱学之道, 同样不求仕进,以传授朱学为己任。在其所在时代,程缵洛远近闻名,各地学生 争相拜其为师,影响较大。著书有习大学翼 、 切字韵诀 、 承齐集共达百 余卷。 江南通志程曈传中对程曈的记录是: “程曈,休宁人,不求仕进,专 务实学。着闲辟录辨朱、陆之异同,着新安学习录 ,与朱子合者存,背 者去。又有新安文献 、 紫阳风雅诸书。 ”基本与休宁县志的记录一致。 第二节第二节 程曈所程曈所处处的地域背景与的地域背景与学术学术背景背景 在新安理学发展史上, 程曈是承先启后的重要人物。 研究程曈及其思想首先 要从他生活年代的地域背景和学术背景入手。 1、地域背景 程曈所生活的徽州地区有“东南邹鲁” 、 “理学之邦”的称誉。这是源于朱熹 对徽州的理学教育的关注。 朱熹(1130-1200 年)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他最杰出的贡献在于以 孔盂之道为本,援佛道入儒,综罗北宋理学诸家之说,将传统儒学提高到前所未 有的哲理化高度,创建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学体系。这一体系被后人称为“朱 子学” 。朱熹一生重视理学教育,门生弟子数千人,遍及闽中、两浙和江右等南 方地区。其中徽州 是朱熹开展理学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区,该地区因之在其 休宁县志卷十二 同上 第一章 概述 5 后 600 多年的历史发展中深深打上了理学的烙印。 在当时南方诸州中, 徽州的理 学教育之所以受到朱熹的特别关注, 是因为朱熹与徽州有着密切的 “血缘” 关系。 朱熹小名沈郎, 小字季延, 后字符晦、 仲晦, 号晦庵。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 年)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平)尤溪县城外毓秀峰下郑氏馆舍,故后人称其学为 “闽学” 。但据有关谱牒记载,朱熹祖籍在徽州婺源,其血脉源于婺源朱氏家族, 其实朱熹乃为徽州婺源朱氏九世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朱熹对徽州魂牵梦萦, 一生眷恋。他在名堂室记中称其父朱松“未尝一日而忘归也” ,而他自己在 作书序、跋和论著中,经常署名“新安朱熹” 。又因为徽州有紫阳山,故朱熹亦 常号“朱紫阳”。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 朱熹针对徽州的理学教育活动, 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 行: 第一,通过面授和书信往来,解答疑惑,指导徽州学者。 据王懋 朱子年谱记载,朱熹曾二次回徽州祭扫祖墓并拜望本宗族长者。 朱熹这二次扫墓活动, 在徽州学术发展史上是一件大事。 它对朱熹理学思想在徽 州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朱熹在徽州停留时间较短, 所以除了对徽州学者进行面授之外, 朱熹与 徽州学者之间进行书信往来他指导徽州学者的重要方式。 有学者统计,在朱熹文集中,与朱熹书信往来的学生有 200 余人,其中就包 括了徽州籍的学生。 面授和书信答疑的方式, 成为朱熹对徽州开展理学教育的主 要途径, 由此造就了不少徽州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使朱子之学在徽州地区不断 发扬广大,也为新安理学这支地域性学派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将徽州学者召入门下,悉心培养。 朱熹一生非常重视教育, 门下弟子人数众多, 遍及天下。 徽州籍的学者因 “血 缘” 、 “地缘”等多种关系,受到了朱熹格外关注,徽州也成为朱熹开展其理学教 育活动的重点地区,故朱熹学生中徽州学者人数可观。将徽州学者招入门下,亲 授其学业,呵护有加,悉心栽培。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用常行中将直接的 学术思想主张传授给这些学生,孜孜不倦,身体力行。这是朱熹对徽州开展理学 教育活动的又一重要途径。 通过以上途径和方式, 朱熹在徽州的理学教育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 新安理学家程曈的思想研究 6 在徽州开展的理学教育活动, 产生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确立了朱子学在徽州的学 术主流地位。 正是自南宋以来历代学者对朱熹在徽州的教育活动和其学术思想的绝对认 可, 才有了后来程曈对于朱学的特殊感情和极力崇尚, 才有了以程曈为代表的新 安理学家对朱学不遗余力的发掘和捍卫,这是有着历史原因和地域传承的。 2、学术背景 明代学术,讲求“义理”之学。明人继承宋元风气,以理学为学问大端。黄 宗羲在明儒学案中说: “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所不 及也。 ” 可知,明代的学术界,就是理学的世界;明儒的成就,在于对理学“牛毛蚕 丝,无不辨晰” ,“发先儒之所未发” 。 从学术分野来看,明初理学,尊崇程朱 学派。 明史儒林传谓: “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矮 秩然。 ” 譬如,在浙江传学的方孝孺,在山右讲经的薛追等明初大儒, “其学皆 原本程朱者也” 。 但在明代中期, 理学界出现了一个重要现象, 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崛起及其 传播。明代中后期随着心学在徽州的传播和影响,明代学术由早期的朱学独尊, 发展到后来的“异说”突起,关键人物有二个,即王守仁与湛若水。 王守仁(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 浙江余姚人。 守仁的理 学思想, 继承并发扬了南宋陆九渊的心学观点, 在诸多重大问题上与程朱学说发 生分歧。 据史籍记载, 尽管王守仁本人并未亲临徽州讲学, 但他与徽州学者联系十分 密切,书信往来频繁。而王守仁弟子中曾到过徽州讲学者,并不在少数。徽州学 者汪佑称: “新安大会自正德乙亥(十年,1515)至天启辛酉(元年,1621),历百 有七年,会讲大旨,非良知莫宗;主教诸贤,多姚江(王守仁)高座。 ”表明了徽 州受王守仁心学的影响之深,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得到广泛传播是个客观事 实。它对徽州的学术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黄宗羲: 明儒学案发凡 黄宗羲: 明儒学案发凡 。 张廷玉等: 明史卷 282。 黄宗羲: 明儒学案仇兆鳌序 。 第一章 概述 7 与朱子之学背道而驰的王守仁的“姚江之学”在正德、嘉靖年间出现和流传 后,发展很快且影响深远,使得天下笃信程朱学说者寥寥无几,朱子之学的发展 已面临严重的危机。 紫阳书院志卷 12汪县尹中记载:明中后期,徽州“文成之教盛行, 讲会者大多不诣紫阳”。 还古书院志卷 7吴抑庵先生中,亦称其时徽州 “闽洛绝响,遵者寥寥” ,而“新建之说,沦人骨髓” 。这里所谓的“文成之教” 和“新建之说” ,就是指王守仁的心学。这说明了明代中后期心学已经渗透到徽 州,并在徽州士人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往有关文献中谈及心学对徽州的影响, 一般只是提到王阳明之学说。 其实, 从有关史料的记载来看,影响徽州的心学应该有二支,除了王阳明之外,还有一 支是湛若水之学。 湛若水,(14661560)明代哲学家。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因家居 增城甘泉都,学者称之为甘泉先生。 湛若水深得陈献章器重。弘治十八年(1505)会试,高中进士第二名,授翰林 院编修。时王守仁在吏部讲学,两人相与应和,引为同志。后湛若水居家 3 年, 筑西樵讲舍,士子来学者甚众。嘉靖十九年(1540)致仕。晚年致力于讲学著述, 以 95 岁的高龄谢世。 湛若水一生尤重讲学, 明史 本传称: “若水生平所至, 必建书院以祀献章。 年九十,犹为南京之游。 ” 他的讲学范围,遍及南方各州县。其中,徽州以其独 特的儒学底蕴,深深吸引了湛若水。嘉靖年间,若水曾亲至徽州,先后在紫阳、 天泉、斗山等书院中讲学,并为其弟子祁门谢氏所建神交馆(后改为神交精舍) 作铭作记。由于湛若水的不倦讲学,其学说流传甚广,包括徽州学者在内的从学 者甚众。 以上是明代中后期影响徽州的两支心学体系, 随着心学在徽州地区的不断渗 透以及徽州学者对心学的渐渐吸收,心学在徽州的影响呈现出不可抵挡的态势, 由此对徽州的学术思想和学术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有以下两点: 第一,南宋以来朱子学在徽州一统天下的格局被打破。 自南宋至明初, 朱子学在徽州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地位。 而当湛若水和王守仁 张廷玉:明史卷 283湛若水传。 新安理学家程曈的思想研究 8 心学在徽州传播之后, 徽州的讲学风气大变, 徽州学者中不少人开始研习和传播 心学,由此维系了数百年的朱子学在徽州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这种情况,我 们可以视之为全国朱子学状况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因为徽州历来被视为朱子学的 重镇,这一状况非常真实典型地反映了明代中后期朱子学的基本情况。 第二,新安理学学派中形成了二个不同的学术阵营。 从南宋至明前期,新安理学学派的学术阵营相对单一。尽管理学之分野,自 南宋朱熹与陆九渊各自开宗立户后即已显现,但徽州学者 多宗朱子学, 新安理学的阵营中几乎清一色是朱学学者, 学派出现了以朱子 学为宗旨的特征。 而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传播后, 新安理学学派中则形成了二 个不同的学术阵营。一是由湛若水、王阳明心学的崇拜者所组成的阵营。这一阵 营在讲学、 著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 尤其是讲学活动。 在徽州占了绝对的上风。 明代中后期的徽州讲坛,王学之风劲吹。二是由朱子学传承者所组成的阵营。这 一阵营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休宁人程曈、程敏政、范涞、吴汝遴、汪学圣、金声, 婺源人游震得、汪应蛟、余懋衡、江旭奇,歙县人洪德常、江恒等。他们是明代 中后期新安理学学派的主要学术群体。 由这些人所组成的学术阵营, 具有的一个 共同学术特征是维护朱子之学, 固守学派原有宗旨。 上述情况表明了明代中后期 徽州学术的基本特征。 总之, 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徽州的广泛传播, 给徽州学术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 响。 徽州自南宋以来朱子学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新安理学学派中出现了二大 “别立宗旨”的阵营。而程曈作为朱子学传承者,也是新安理学中极力维护朱学 正统地位一派之代表, 对朱学在徽州 400 余年的正统地位非常看重, 并着力于将 这种地位继续维持下去。在程曈生活的年代中,正值朱学面临挑战之时,他自感 责任重大。于是在其有生之年,竭尽全力的进行了一场捍卫朱学的保卫战。 程曈著作多数以维护朱学为宗旨,阐发先圣思想,廓清障碍,清理门户,大 力维护朱学正统地位。下面以其两部主要代表作新安学系录和闲辟录为 例,介绍程曈主要思想和立场。 第三节第三节 程曈主要著作新安程曈主要著作新安学学系系录录和和闲闲辟辟录录 程曈主要著作有新安学系录 、 闲辟录 、 阳明传习录考 、 朱子晚 第一章 概述 9 年定论考 、 朱子早年定论 、 新安经籍志等。 其中新安学系录是一部凝聚程氏一生心血的力作,无论在新安学派之营 构,或文献保存方面,均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新安学系录共十六卷,收集 了自宋朝至明朝中叶徽州(旧称新安,今黄山市)学者中在学术方面有突出贡献 的 101 人的传记、墓铭、遗事等资料,以朝代为纲,以人为目,贯穿成篇。 程曈在新安学系录序中说到: “孟子没而圣人之学不传,千有余岁。至 我两夫子始得之于遗经, 倡以示人, 辟异端之非, 振俗学之陋, 而孔孟之道复明。 又四传至我紫阳夫子,复溯其流,穷其源,折衷群言,集厥大成,而周程之学益 者。新安为程子之所从出,朱子之阙里也。故邦之人于程子则私淑之,有得其传 者;于朱子则友之事之,上下议论,讲劘问答,莫不充然各有得焉。嗣时以还, 硕儒迭兴,更相授受,推明羽翼,以寿其传。由宋而元,以至我朝,贤贤相承, 绳绳相继,而未尝泯也。 ” 程曈将儒学的传承体系归纳为由孟子至二程,至朱子 再至其乡人。贤贤相承,绳绳相继,从未中断消失过。这种延绵不断的学术传承 却因后起的学者争相著书,各立门户打乱。因此程曈接着说到“故笔躬行之实, 心得之妙,乃于圣人之经,濂洛诸书,具为传注。究极精微,阐明幽奥,朱子之 所未发者,扩充之;有畔于朱子者,刊去之,由是朱子之学焕然于天下。 ” 在这 里,程曈直接点明了成书目的:研究朱子学的精要,发其未发,将其扩充;有违 背朱子学术体系者,将其除去。最终使朱子之学再次焕然昭明于天下。因此这本 书也是按照这个宗旨编辑而成的。 在序中,程曈还说到“新安介于万山间,而中与绝学之大儒与夫左右之者, 胥此焉出。殆乾坤气运之所关,山川英灵之攸钟也,岂偶然哉?昔人谓之东南 邹鲁 ,良友以夫。曈,枌榆小子,家世以来,幸获沾丐其残膏胜馥者。窃惟诵 其诗、读其书而不知其人、论其世,其善学者乎?乃不自揆,疏授受之序,采事 行之实,萃为一编,目曰新安学习录 。以致区区高山景仰之思” 新安地处 万山之间,绝学大儒(朱熹)出于此,应该是地势风水使然,而非偶然出现。程 曈说自己是朱子的故乡晚辈,自小有幸能够读圣贤之学,诵其书、读其诗却不认 识其人、了解其生活。因此编纂新安学习录这本书来表达景仰崇拜的心情。 程曈: 新安学系录序 同上 同上 新安理学家程曈的思想研究 10 接着程曈在这篇序中又点明了自己的学术观点: “然道之在天下,其实原于 天命之性,而行于君臣、夫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其文则出于圣人之手, 而存于易 、 诗 、 书 、 礼 、 乐 、 春秋 。孔孟氏之籍,本末相须,人 言相发,皆不可以一日而废焉者也。尽天理民彝,自然之物则,其大伦大法之所 在,固有不依文字而立者。然古之圣人欲明是道于天下而垂之万世,则其精微曲 折之际,非托于文字亦不能以自传也。故自伏羲以降,列圣继作,至于孔子,然 后垂世立教之具粲然大备。 ” 道源自天命之性,践行体现于君臣、夫子、兄弟、 夫妇、朋友之间;关于道的文字出于圣人之手,而诗 、 书 、 礼 、 乐 、 易 、春秋 全面包含了这些内容, 因此这些经典文献一天都不可以荒废丢弃。 无论是天理民彝还是自然之物则, 其中的伦理和法则都是依文字而立说, 并昭显 于后世学者。 最后程曈在序中对主张饱食安坐无所作为便突然明理、 顿然获道的心学进行 了批判: “天下后世之人,自非生知之圣,则必由是以穷其理,然后知其所至, 而力行以终之。固未有饱食安坐,无所猷为而忽然知之、兀然得之者也。故传说 之告高宗曰:学于古训乃由获。 而孔子之教人,亦曰: 好古,敏以求之。 是则君子所以为学致道之方,其亦可知也已。然自秦汉以来,士之所求乎书者, 类以记诵剽掠为工,而不及乎穷理修身之要;其过之者,则遂绝学捐书,而相与 驰鹜乎荒虚浮诞之域。尽二者之蔽同,而于古人之意,则胥夫之矣。此朱子告我 乡人子弟之愿学者,使之求道之不已而尽心焉,以善其身、齐其家、及于乡、达 天下、 传后世, 则岂有负朱子之所教唆期也哉! 曈不敏, 敢敬书于首于简以自诏, 而并为欲知新安之学者告云。 ” 这些将经典书籍作为记诵剽掠的工具甚至主张绝 学捐书的学者,不知道切实穷理修身的要义,偏离古人之意。朱子曾以此告诫我 乡人弟子中愿学者, 激励他们不断穷理求道, 尽心尽意, 以完善自身、 安定家庭、 名显故乡、通达天下、传名后世。如果可以学习先哲的为学态度,明其道且切实 践行,通达天下、传名后世,则岂有辜负朱子之所教授所期望的呢!程曈自谦不 敏,以此来要求勉励自己,其实也有与新安诸位学者一起共勉之意,进一步表露 了对朱子的尊崇与追随。 同上 程曈: 新安学系录序 第一章 概述 11 从体例上来看, 该书可以说是一部徽州学者的传记集。 是新安理学的第一部 “学案” 。程瞳以一部新安学系录将新安自南宋朱熹之后的学术作了系统的 归纳和总结,这在新安理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程瞳的新安学系录是第 一部将新安理学作为独立存在的一支地方理学流派而进行阐释的著作。 首先,程瞳明确提出,新安理学是“其来有自”的,而开山宗师则是二程和 朱熹。正如康熙年间程应鹏所作莪山先生新安学系录跋中说:“吾二夫子也, 实绍先圣之绝学,追及考亭夫子,又集诸儒之大成。新安之学,出于伊洛,伊洛 之氏,本于新安,此吾家获山先生所以作新安之学系录而首之以二夫子也。 ” 并 且,程瞳还在此书中论证二程和朱熹均为新安人。朱熹虽出生在福建尤溪,但其 父辈以上则世居婆源,婆源原属新安,故应视朱熹为新安人。朱熹本人也常引新 安人为“同乡” 。他在作书、序、跋中,多署名“新安朱熹” ,因新安有紫阳山, 故亦常号“朱紫阳”,以寓不忘家乡故土之意。程瞳希望通过论证二程和朱熹为 新安人,进一步巩固新安理学的正宗地位。 其次,程曈认为,新安学者,代代不绝。在书中征引多人文章,罗列自宋至 明信奉程朱学说的新安学者 101 人,规模可观,自成一派,俨然成为新安地区的 学术主流。 最后,程曈所编集的新安学者资料,均能概括反映出此人的学术特点、相关 思想等。 这种编集方式也为后来的学者所继承和借鉴。 程曈作新安学系录以理清新安地方理学流派为表像,其实质目的无疑是 通过这种方式,理清脉络,标榜正统,从而捍卫朱学之最高地位。程曈认为,自 二程至朱子,徽州得孔孟之真传,并将其发扬光大。作者以传圣人之道、继圣人 之统自居,唯徽州后学宗朱子之道、传朱子之学。讲学议论。著述问答,多有发 明。程曈本着“与朱子合者存,背者去”的原则,在新安学系录中辑录了宋 元明时期即程子以下九传 101 位徽州理学家的行状,列举了他们的生平、师承、 思想和著述等,藉以明示徽州理学得圣人之传,绵延传续,历久不衰,强化了徽 州理学的谱系。 新安学系录成书于明正德年间,至清初书版已残缺不全。汪佑与程氏族 孙程应鹏将此书补定完全,并于康熙后期出版,希望后世读此书者,虽然与书中 程应鹏: 莪山先生新安学系录跋 新安理学家程曈的思想研究 12 圣贤生于不同时代, 但是要知道他们的学识和行为都可以作为我们后世学者的楷 模。正因为如此,后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