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pdf_第1页
屈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pdf_第2页
屈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pdf_第3页
屈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pdf_第4页
屈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1 8卷第3期 19 91 年 7 月 屈原 与中 国知 识分子 的古代传统 冯俊杰 提要 屈原在 离骚 等不朽诗篇里自我树立的光辉形象 与铭 退两大学派同样 具有培养信仰 提升吮界的力1 他那爱国而 不必忠君的折观念 忘 我献舟的悲剧杭 争精 神 以及坚孩的自信与自负 教于张扬自我的绝世之风 皆 为 先秦诸家学派所不及 而更 有利 于培养超众峻洁 勇于对国家 社会负责的理怒人格 因此 屈原式的忍怒文化性格 自始 即成为中国知识分子古代传统中最高贵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二 爱 国主义是屈原诗歌里的思想精华 屈原的伟大 就 突出表现 为他 能够超出于君 主 政治 的狭隘功利之 上 而始终 不渝地关切着 国家 民族的普遍利益 爱国而不 必忠君 是他 在社 会实践 中 在祖国日益深重的苦难与危机 中 逐渐成熟起来的 一种崭新的观念 这使 他与那些格 守 君君 臣臣 伦理的询 儒 与那些以遗世 出世为人生原则的道家人物 拉开 了明显的距离 而闪 耀着更加进步的 思想光辉 列宁说 爱 国主 义就是千百年来巩 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楚 国自创建之初本来就游离于西周王朝实际势力的范围之外 至春秋 后期渐成大国 近千年 相对 独立的发展历史 使它形成了自成系统的灿烂文化 与中原各国之士轻去其国 四处 游历的风气不 同 我们从春秋时晋人俘获的楚囚钟仪的事例中 便可知道南楚文化比中 原文化更能培育出这种对自己祖国的 最深厚的感情 屈原 出 国门而轮怀 痛心于 去 终古之所 居 甚至为此 魂 一夕而九逝 最后以死殉 国 即是其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 他 爱国是与爱乡土 爱 人民的情感联 系在一起 的 故当灾难降临 国家危亡 之时 他首先想到 的就是人民 皇天之不纯命兮 何百姓之 襄忽 民离散而相失兮 方仲春而东迁 诚然 屈原所挚爱的 只是当时的一个宗主国 诸侯国 还不是整个中国 不过 正如我 们一向高度评价屈原执着追求理 想的精神 而不苛求其理想的性质本身一样 我们肯定屈 原的爱国 也是就其伟大精神堪为人类效法而言的 在后人眼里 历史事实如何远不如这 一事实的影响如何更重要 社会总是在借鉴中发展 但它所借鉴的并非历史事实 而是 历 史文化精神 历史的经验教训 所以当后人正视这一事实之时 就毫不迟 疑地略去其中一 切 地域性 狭隘性内容 而直取其令 人倾倒的高尚情操 更余自以流观兮 冀壹反之何时 鸟飞反故乡兮 孤死必首丘 类似的诗句 足能攫住任何时代 任何国家的读者的心灵 使之热血腾踊 情感净化 思想境界也随之提升 它 尤能令客子夜起 羁人长哭 催起 那些天涯 沦落者的归程 因此 一 6 一 4 虽然从 天下大 同 的理想视之 这种由乡土之 思放大膨起的爱国之情仍是狭隘的 但是 应当承认 正是这种狭隘的深情恰恰包涵着世界上最崇高的人文 美质 具有相当普遍恒久 的社会价值 屈原爱国 不 止表现在热爱祖国这块土地 以及生 活在这块土地 上的人民 也不止表 现在追求进步政治以期祖 国富强 最 后怀抱坚定的信仰自投 泪罗等方面 这些 儒家的仁 人 君子也做得到 他们做不到的是 象屈 原那样因爱国 忠 国而敢与君主政治发生面对 面 的冲突 依照当时的观念 楚国是楚王个人的 而 不是楚国人民的 各国皆然 溥天 之下 莫 非王土 屈 原无论怎样高明 也还不能把国家与政权的概念区分清楚 但他确实发现 国 家公利与君 主 私利确实存在着时而一致 时而冲突的分别 断送楚国前途的正 是楚王本 人 楚国的公利已与怀王的私利发生 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今读 天问 可知 屈 原提出的众 多问题 实质是对历史上 国土 国民依在 而政权却在不断更替这一社会现象的深沉 思考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 又至使代之 朱熹注云 言皇天集禄命以与王者 何不常有以戒之 而使至于危亡乎 王者既受天之礼 命而王天下 夫又何为使他姓代之 乎 其警戒 之意至深切矣 其实 这 正表明屈 原对 君 权天授观念的大胆怀疑 对国君本人是否有权把国家 引入歧途和险境等重大问题的积极 探索 在怀疑与探索中 实已涵有了否定的 因素 这 一思想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到中国 封建社会后期才会完全显示出来 祖国是永远 可爱的 而君 主却未必可忠 凭借思想家的深 刻个性 及诗人敏察事物本 质的才能 屈 原意识到 国君及其治下的政府也有爱国 祸国和卖国之别 他曾忠于有过作 为 并与自己有过改革政治 成言 的怀 王 后来又痛恨 他的 数化 信谗 和 浩荡 变白 以为黑兮 倒上以为下 风皇 在拔兮 鸡鹜翔舞 他对君 主圣明已产生严重的怀疑 皇天无私阿兮 览民 德禹偌辅 夫帷圣哲之茂行兮 苟得用分匕下土 至此 屈原头脑里爱 国 忠国而不必亲君 忠君 的新观念 业已形成 尽管他的思想还 不可能摆脱君主政体的 拘 囿 还在梦想圣哲之主 但他把话说到这个份上 已足以称得上 顾 忌 皆去 和 放言无惮 q了 本文以为 前贤们每当论 及屈原 常用 忠君爱国 概括他的一生 这实在是轻看了屈 原 其实 屈 原的思想是有一个发展变化以至成熟的过程的 由忠君 思君变而为怨君 斥 君 在他的作品里表现 得很清楚 作品 中 明确以 君 指称楚王者约有十八 处左右 其中 十一处皆出 自 惜诵 一篇 表现 的是较强的忠君 意识 如说 先 君而 后身 专惟君而无 他 竭 忠诚而事君 事君而不贰 等 等 但同时也流露出 待明君其知之 与 君可思 而 不可恃 的仿徨与苦涩 惜诵 是屈原蒙谗见疏之初时所作 对怀王的本质尚未认识清楚 故多感其前此的知遇之 恩而发为致忠 之言 至 于其它 篇章里所提到的现时楚君 差不多都 已成了反 面人物 如 抽思 描绘的是 中道回畔 出尔反 尔之君 悲 回风 写的是不听谏 阻 一意孤行之君 惜往日 斥责 不清 激其然 否 信谗诀之 涵浊 无度而 弗察 和被债 臣塞塞了心窍的昏君 惜往日 是屈原的绝笔 最能证 实他的终极的政治立场 其中的愤 怨情绪恰与 惜诵 里期君醒悟的心境形成了对比鲜明的两端 不注意这种变化 硬说屈原 一一 4 7 始终都是尽其 人 臣之义 的 实在有 些冤枉了他 曾有一种影响较大的观点 认为屈原常以 灵修美人 以媲于君 这种观点也经不 起 具体作品的检验 不错 屈原确实常用 灵修 美人 哲王 荃 荪 之类寓意其 君 然而 只要略加观察便会发现 在这些美好字眼之后 大多是些事涉其丑陋本质的否定 语 如说 怨灵修之浩荡兮 哲 王又不悟 虑妃 旧 康娱以淫游 荃 信谗而商怒 荪详 聋而不闻 等等 试想 一个 浩荡 不悟 信谗 详聋 的家 伙 怎能称得上 灵修 与 哲王 一个 日康娱以淫游 的 美人 又美在哪 里 其实这是 一种美其名而丑其实的笔 法 更有利于剥下怀王的假面 因而与其说是在颂美 不如说是在挖苦讽刺更切实际 此 外 屈原有时也正面使用 灵修 之类的词句 如说 余固知赛赛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唯 灵修之故也 类似的诗句还有一些 都是诗人的回忆 他回忆 自己早年对楚王的忠诚 又历述其忠诚地 发表许多利国的正确意见而遭到的种种不公 这正表明屈原从不掩饰自己早年的忠君立 场 意欲让人 从中看到忠 国与忠君很难两全的教训 自负其 内美 与 修能 的屈 原 是决 不肯与怀王及 其宠臣为伍的 他们的决裂 出于必然 鹜鸟之不群兮 自前 世而 固然 何方团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班固最早指 出 今若屈原 露才扬己 竞乎危国 群小之间 以离谗贼 然责数怀王 怨 恶椒兰 愁神苦思 强非其人 忿怒不容 沈江而死 亦贬絮狂捐景行之士 这种出自愚 忠立场而对屈原作出的批评 在今天已不值一驳 但他确实看到 了屈原对怀王 不忠的问 题 仍不失史家之求实个性 后来主逸又为屈原极力辩护 说 今若屈 原 膺忠贞之质 体 清洁之性 直若砒矢 言若丹青 进不隐其谋 退 不顾其命 此诚绝世之行 俊彦之英也 而 班固谓之露才扬己 竞于群 小之 中 怨恨 怀 王 是亏其高明 而损其清 洁者 也 又说 屈 原之词 优游 婉顺 宁以其君不智之故 欲提携其耳 乎 王逸 的观点 多数可取 但他 为了拔高屈 原 便 硬塞给屈 原一个 忠君 的 流品 而犯了欲扬反抑的毛病 屈 原词赋悬日 月 楚王台榭空 山丘 到底是李 白目光敏锐 且敢直言 他一语就道破了屈原一生的政敌 究竟是谁 一个有意味的现象是 中国历代帝王一般都绝口不提屈原 偶有提及者也 要把 他的伟大人格来一 番改造 或只称赞他的才华 看来 只有他们才真正懂得 屈原的爱国精 神对君临天下的当事人潜在着多么巨大的威胁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中有一部分人 能够把国家利益看得比君 主利益更重 他们不仅能 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 舍生忘死地抵御外敌的入侵 而且能够 居安思危 在平时就能看到国家的种种未形之患 自觉地承担起指责时弊 要求改良政治 的社会职责 虽屡遭贬滴 迫害 也不改其志 此诚所谓 进 不隐其谋 退不顾其命 达要 兼济天 下 穷也要兼济天下 在其位则谋其政 不在其位仍谋其政 这是一种超出了儒家境 界的爱国主义传统 利国利民而不利于封建专制 这一传统的开创之功 当首推屈原 月 依照某些西方人对人 生的认识 屈原的一 生也当归结为 失败的记录 或 痛苦的总 和 屈原悲剧性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途 孤伟 自死 而社会依然 他既无力挽救楚国 一一 4 8 的危亡 也无力挽救个人的命运 然而 屈原的伟大就在于 面对不可避免的毁灭 他的实 际表现从未消极 反 而在失败和痛苦中树立了自我的崇高人格 他那既坚 忍弘毅又充满优 患的悲剧意识 宁流 亡也决不违心两舌 决不停止抗争 决不枉道以从势的悲剧形象 为代 代中国人所崇敬 他继承发扬了民族的悲剧精神 又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优 秀传统 民族的悲 剧精神 是民族得以战胜生存危机 在极度艰难的条件下谋求发展 以争取 理想未来的原动力之一 一个具有悲剧杭争精神的民族 才更有希望迎接任何挑战 积极 进取 并开辟出辉煌的前途 远古先民们的 女蜗补天 夸 父追日 精 卫填海 共公怒 触不周山 以及 缘禹治水 等神话 传说 最早显示了中华民族面对苦难 毁灭而进行殊死 搏斗的勇气 西方宗教神话也讲了洪水 讲人们登上 诺亚 方舟 一跑 了之 这与我们鳃 禹两代人前仆后继 舍生忘死地制眼洪水的事迹相比 显然要逊色得多 此外 诗经 里的 周代民歌和少数士大夫作品 既怨且怒地倾诉身家的不幸或故国黍离之悲 批判压迫 剥削 和伪善邪恶 也集中反映了坚强的悲剧抗争精神 论理 我们民族早期形成的这一精神 在 先秦时期的思想著作中也应该有所光大和发扬 然而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 主要精力大都用来为新兴的统治阶级提供统治的 思 想 正如汉初司马谈所说 夫阴阳 儒墨 名法 道德 此务为治者也 虽然他们都有本 文无暇提及的思想成就 对 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也都起过程度不同的积极作用 但也不 必置 疑 先秦诸子因普遍忽略对民族抗争精神的审视与总结 过分看重社会伦理 等级和 君权 的稳定性 大都不惜压抑一般民众的生命意志 牺牲他们的政治 经 济利益 去重建其理想 的社会秩序 这实质是在弱化民族的应变 应战能力 弱化民族的挑战和抗争精神 悲剧意识是屈原正视现实 预知危机 敏察社会和人生 勇于向命运挑战的心理基础 也是贯穿他全部作品的一条主线 从屈原的作品中 人们获得的强烈感受是 他似有无穷 无尽的不可索解的困惑 似乎天生就是那种优伤而又不甘沉沦的个性 他永远沉浸在苦苦 的思索中 这正是屈 原的深 刻博大处 他是一个带有思 想家气质的诗人 又有历史家的渊 博 政治家和外交家特殊而又丰富 的经历 在 当时 的楚国 只有屈原才真正 了解外部世界 也了解楚国自己 只有屈原才能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 知道在 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 的特 定形势下 楚国所处的地位以及在即将开始的统一 中国的战争中 楚国应当扮演的角色 这时他产生了一种切实的危机感 帷党人之偷 乐兮 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 身之 徉映兮 恐皇 典之败绩 楚王亲自瓦解了以自己为 纵长 的 在 合纵 战略指导下惨 淡经营起来的诸侯盟军 抛弃 了盟友 而与计划消灭楚国的秦王谈起了交易 同时他也放弃了改革内政的既定方针 为 了维护王室的私利而与那些既得利益的保守势力联合起来 屈 原被解除了职务 遭到杳无 返期的流放 当是时也 楚国的一班贵族 士大夫 或与秦人勾结贪婪竞进 或曲学阿世尽 发违心之言 或极度颓唐以至于 心灵扭曲 屈原最担心的 众芳芜 秽 的 局面出现了 人格的不同流品 决定人在严峻的生存困境面前的不同表现 光明磊落 一心为国的 屈原 早已将个人的生死荣辱置之度外 尽管纷至沓来的思绪始终侵扰着他 深入骨髓的 孤寂感 失落感时时在折磨着他 但他也决不颓唐 决不屈服 在他的悲剧意识里 实际上 内涵着十分坚强的人 生观 一一 4 9 屈心而抑 志兮 忍尤而攘垢 伏清白以死1 兮 固前圣之所厚 悲剧精神是屈 原重 振人 的价值 标举真理 必胜 摆脱人 生困惑 使 人性得以升华的力 量 所在 也是统摄他全部作品的灵魂 悲 剧精神与悲观失望截然相反 它是人对进退失据 的荒谬现实的积极反 应 生命意志的充分体现 屈 原的惊人之 处在于 他竟在遭遇幽厄 屈 心抑志的逆境中 完善了自我 苏世 独立 横而 不流 实现人的个体价值 即使明知 一切 努力都是徒劳的 于事无补的 也要对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 作最后的努力 为此 他决不 放弃任何向楚王进言 抗争的机会 唯恐 国家在楚王的错误引导下遭遇新的祸殃 宁泣死以流亡兮 恐祸映之有再 不毕辞以赴渊兮 惜 雍君之不识 当秦王用诡计骗怀王入秦以求割地之时 屈原虽已失去了职位 却仍然上朝极力谏 阻 尽管他此时已 疾王 听之不 聪也 谗馅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对怀 王及其宠臣的愚昧 险恶本质已有 所认识 又明知怀王不会听取 自己的意见 但在国家又 要遭难的关头 他还是要据理力争 结果 怀王执意西行 竟死 于秦 楚国再次 兵挫 地削 亡其六郡 而唯一坚持正确意见的屈原 则被顷襄 王放逐于江滨 被 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 悴 形容枯搞 受到进 一步 的打击 然 而 他决定必 要时用其生命再作抗争 知死不可让 愿勿爱兮 明告君子 吾将以为类兮 他相信历史会对今日楚国的是非曲直作出公 正的裁判 自己的修名将 与天 地兮比寿 与 日月兮齐光 自己的精神 也将与他所歌颂的为国捐躯的烈士一样 永远是强者的 诚既勇兮又 以式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 魄毅兮为鬼 雄 屈原的悲剧精神 源于楚国本土巫文化中崇尚勇武刚强 和复仇意志的传统 确信灵魂 不死和以悲为美的观念 我们从屈 原 九歌 中能找到 明显的遗迹 这种传统 则从 楚虽 三户 亡秦必楚 的时人的共识中 了解得更清楚 同时 随着中原文化的渗入 而传播过 来的儒家思想 特别是儒家积极用世的人 生观 也给予屈原较为深刻的影响 道家潇洒超 脱的生命意识 则 充实 了屈 原健康博大的内心 世界 多种因素融合 使屈原仰首伸眉 抱公 绝私 执义不 回 文学 之美归根 结蒂 要表现 人性之美 人 格之美 屈 原就是中国第一位借助诗的形式陈 述其 人格美学 的艺术家 他在作品中特别强调人的自我修养 又勇于树立自我 极力提 高自我的道德境界与才能水准 不愿做驯 良工具 也不安于 现状 敢在 人际关系虚伪冷酷 的上层社会里公然标举其 内美 与 修能 诗中那孤伟 高尚而又峻洁的个性形象 几乎 涵有儒道两家人格的全部优点美质 而没有他们的明显缺陷 这就在 怎样做 人 方 面 进 一 步完善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 美国余英时先生说 中国知识分子入 世 而重精神修养是一个极为显著的文化特 色 他认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以强调修养 主 要是为了建立起 道 6 勺内在凭借 维护 道 的尊 严 以与政治上的 势 分庭 抗礼 余先生列举了先秦诸家学派的修身之论 惜乎 未及屈原 其实屈原对知识分子的修身问题也有极好的见解 较之儒道两大学派 他在某 些方面还 有所 突破 一 5 一 0 首先 屈原修身奉行的是增饰式原则 与孺家的限制式 道家的自然式原则 均有严格 的界限 在中国 儒家的修身之论最全面也最系统 因为他们把修身当作治国平天下的大 前提 内圣外王 即是其极极以求的精神境界 仁 者无敌 的信念 则为他们树立起坚强的 人生观 然而 他们的自我修持是以牺牲人的许多天性为代价的 仅仅是 克已复丰 l 中的 一个 克 字 即有千钧之力 欲将人的正当欲望与恶欲一并消除 这终于启发宋儒提出 存 天理 灭人欲 的极端主张 通 常我们看到的儒家经典 讲得最多并为后人奉为绳尺的是人 不该做什么 即使一些正面论述也包含了许多限制 屈原就不同了 他说的最多也最动人 的是人该做些什么 虽 自负其 内美 看重人的真性 却不以此为满足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又重之以修能 危江离与辟芷兮 纫秋兰以为佩 此外 若就总的倾向而言 屈原的修身又是外求型的 他特别重视从外在事物中寻求 有利子自我人格进步的一切 这与儒家靠 内省 道家重 葆真 的封闭型立场 也有绝大不 同 屈原运用大量诗句反复强调自己的求知 求美 求进的愿望 如 窟江离 纫秋 兰 揽木根 贯薛荔 矫菌桂 索胡绳 高余冠 长 余佩 等等 其中的种种 花草名称 都是倾向鲜明的意象词 象征他所寻求的各种美德 各方面的学识和能力 同时也借以表 明他那永不满足 和决不会因身处困境而放松自我修持的意志 他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 泪余若将不及 兮 恐年岁之不吾 与 朝攀阳之 木兰兮 夕揽洲之 宿莽 尤为可贵的是 屈原的外求还表现为对人格的实践效应的高度重视 并把这一效应当作检 验人格的名与实是否一致的标尺 善不由外来兮 名不可以皮作 孰无施而有报 兮 孰不实而有获 再者 屈原对人格美的重视与追求 实已超越了儒家 文质彬彬 善就是美的观念 与 道家抹杀美丑界限的作法更形天壤 从而在 人格美学 上取 得了前所未有的真实造诣 先 秦诸子中 要数儒家的美学思想最发达也最 系统 孔子是个 尽善 尽美 的理 想主义者 因 而也是个美善统一论者 但把他的美学思想应用到人格修养上 仍有较大的历史局限性 由于他把 礼 也 当作极美的东西 强调社会伦理和等级 强调个人必须服从社会 把人格 美与政治目的硬性联系起来 所以束缚了个体人格之美的自由 多 向与健康发展 比较而 言 屈原的 人格美学 确已臻于儒家的未至之境 第一 屈原认识到善未必是美 人的内美 与外美也有差别 所以他在 内美 之外 又提出了 修能 和 信美 的 概念 以突出自己对完 美人格的追求 他称 自己和怀王为 双 美 又对后者徒有尊贵美而无品质美持否定态度 这从他对 美人 的讥刺中也可看 到 说明他已觉察到美与美也有质的差别 第二 屈原 的理想人格是美 警 能的统一 显然比儒家的美善统一论进入了更高的认识层次 第三 屈原并不以个人服从君主 服从社会 为美 相反 他经常用自我人格之美去反衬楚王及其 宠臣的丑陋 反衬社会现实的丑恶 从而树立起他那嗯而不丑 的 自信 他甚至连自己的 政治理想也称作 美政 而不称 仁政 这在当时也是一种超常的政治观念 还有 屈原敢于 露才扬己 崭露个人的头角 显示个人的学识与才华 蔑视礼法和世 俗偏见 迫求个体人格的独立与精神 自由 这也是他的 人格美学 的一大特色 露 才扬 己 本是班 固对屈 原的尖刻批评 但在今天看来正 足以概括屈原 孤伟超拔的人格特征 班 固总能抓住屈原的某些本质 又总不能予以正确理解 因为用儒家标尺衡量 屈原 露才扬 己 竞乎危国群小之间 违背了 明哲保身 之道 悲剧是自找的 幼责数怀王 怨恶椒兰 不符合以礼谏君的礼教 也不符合温柔敦厚的诗教 当然不该提倡了 班固是主张 人 臣之 义 当掩恶扬美 出辞逊顺 不逆君 心 的 他把这些当作检验讽谏的动机是否正确的 一 5 一 1 度 屈 原过 度 了 所以背离了 人 臣之义 屈原所以出辞不逊 悖逆君心 就是他那 露 才扬己 的个性造成的 班固的看法后来遭 到了王逸等人的激烈批评 认为这是对屈原的 低毁 然而 如果不带偏见看待这个间题 便会发现 班固对屈原的批判虽出自于 一种错误 的观念 是极不可取的 但他说屈原 解才扬 己 却是难以动摇 的事实 具有彻底的爱国主 义精神和悲剧抗争精神的屈原 的确不同于儒家的 谦谦君子 也哪视其 明哲保身 之 道 他认为 独好 修以为常 的 我 无论从品德 学识 才华还是从其贵族的血统来看 都 有资格为怀王 道夫先路 参与国事 纠正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甚至有贵任对怀王 提出批评 为此 他总是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政治见解当面讲出来 这些见解的正确性和 预 见性 一再证明他的卓越才干远非怀王能比 于是这不仅给群小的谗毁提供了把柄 更 严重的是招致了怀王本人的忌恨 既替余以葱稼兮 又申之以拢苗 亦余 心之 所善兮 虽九死其扰未悔 屈原的超凡之处在于 他坚决抹去了知识分子想表现而又不敢表现 的心理阴影 为张扬其 心中的 所善 而 试图克服一切阻力 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上比儒家更接近了人格独立 自主及个性自由的境界 这使他与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有些接近 却不似道家那样利用 这种认识去经营 虚无 的王 国 作出世混世之想 屈原的思想始终都是立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