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_第1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_第2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_第3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_第4页
提升幼儿说话礼仪辅导与策略之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昇幼兒說話禮儀輔導與策略之研究指導教授:余思靜教授研究小組:朱玉鈴、何素秦、林瑞清、陳芷芸、陳姵伶、 黃靜子、馮鈺璿、廖菊淡、鄒文婷、賴素靜壹、緣起你畫得好醜!、小心我k你喔!、快閃開,討厭鬼!、這樣不雅且帶批評的話語輕易地從孩子的口中說出,在一旁的老師不由得心頭一驚,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而又從哪而學來的這些話呢?然而這樣的話語就像具有傳染力一般,漸漸在教室內擴散,甚至影響到教室內的秩序、破壞了團體規則,罵人或批評人的孩子是這樣順口地說出這些話,雖然它可能只是表達出他的看法或感覺,卻一點都沒顧慮到別人的感受;被批評者有的默默不語,有的則用更不雅的話回敬,最終,被氣壞的一方則跑來向老師告狀,而老師也疲於奔命的去處理這些瑣碎但卻影響秩序的問題,常讓老師覺得非常厭煩且困擾。因此當此問題被提出,幾個大班的老師紛紛提出自己班類似的情形。而小班孩子雖然較少出現口出惡言的情形,不過老師卻發現孩子們在自由活動、角落活動或點心時間常大聲喧嘩,有時說話是用吼的,像在吵架一樣,整間教室鬧哄哄的,老師與孩子的心也變得浮躁起來。而當老師說故事或進行團體討論時,幾個孩子不是私底下聊得起勁,就是急著插嘴打斷了別人說話,雖然老師制止了不當的說話行為,但用不著多久,孩子就像忘記似的故態復萌,但真讓他發表時,卻又害羞的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老師深感這樣的問題,不僅干擾了教學活動進行,也使得孩子的學習大打折扣,因為孩子無法專心聆聽,不知道大家在討論什麼,間接地無法參與團討活動,並使得人際關係也受到影響。所以在幾經討論後,大小班的老師們覺得有必要正視這些問題,西方哲學家羅素(B. Russell)曾說:兒童的品行在六歲入學以前,已大部分完成了。誠然,六歲以前是幼兒良好的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在整個人生發展歷程中,認知、情緒、語言、道德、人際關係等,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奠基。因此,幼兒時期所發展的行為模式足以影響日後的生活表現,而說話禮儀又是人際溝通的重要橋樑之一。因此我們以說話禮儀作為研究議題,期待透過全園的推動,及各班的策略實施,有效的改善園內吵鬧、浮躁的環境文化。也希望透過說話禮儀的行動研究,期望孩子學習尊重他人,同理別人的感受,主動發現別人的優點,給予誠心的讚美,並用建議代替批評、以輕聲細語代替大聲喧嘩,使孩子間的人際關係更好,教室氣氛也更加溫馨。我們擬定了以下三項研究目標:1. 培養讚美他人的的習慣。2. 培養聆聽他人說話的良好態度。3. 學習在不同情境使用適當的說話態度。 貳、我們的行動 指導教授提醒我們正確的紀錄應注重過程的描述,將發現的問題提出策略,並將討論後實際施行情況作成詳實紀錄,再依紀錄再討論再施行再紀錄。但是我們在策略上的延續性不佳,也因期末了老師們無法再施行修正後的策略了,所以只能依據上所研擬的三項目標,將各班老師透過實際的觀察記錄,及班上有關任何說話禮儀的困擾行為依據情境、解決策略及實施結果三部分整理如下。目標一、培養讚美他人的的習慣情境一:放學時穿鞋子,阿勳和阿耀打架,阿勳的鞋子會發亮,阿耀不服氣說:這又沒什麼!阿勳於是碰了阿耀一下於是兩人打了起來。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當時老師只處理打人的部分。 2. 但是這個事件起因在那句話:這又沒什麼!阿耀可能很羨慕發亮的鞋子而產生那句不服氣的話。若阿耀能學會說出:你的鞋子好酷喔!這樣就不是這種情況了。3. 和他們討論該如何說才能讓雙方都覺得很開心。1. 立即解決兩人的爭執狀況。 2. 對於孩子的批評要去了解原因,並與孩子澄清當時的感受。3. 老師時常要去處理那麼細微的東西時常會去忽略追究引發爭議話題的適切性也常失去輔導先機。4. 老師的處理-先動手打人就不對,有事情應該先告訴老師才對,幼兒認同老師的話不能打人便不在爭執,但未處理說話的部分。a. 孩子學習稱讚別人是需要機會實現的,有適當的時機狀態來實行,被稱讚的人和稱讚別人的人都會很快樂的。情境二:老師說故事分享圖畫書用愛心說實話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老師利用故事書用愛心說實話說故事,讓孩子練習試著幫主角莉莉解決問題,孩子們發表用愛心說實話的意義。C11:就是要愛大家怡君:要跟別人對不起敏淇:要說別人很好,老師沒有解釋繼續說故事。2. 故事說完老師拿出一張孩子的圖畫作品,問孩子對於作品的感覺、該如何批評,用哪些話語做批評較適合。1. 孩子並不懂得故事中真正該如何用愛心說實話,只是試著以自己的想法去解釋。2. 加入了作品分享的實例,孩子開始了解澄清如何用愛心說實話。a.老師尚需要再多舉生活中的實例和孩子分享學習如何使用是當的語言給予別人稱讚、鼓勵或批評。以上情境老師著重於處理當時發生的問題,而忽略到策略延續性,以致無法觀察是否真正達到原本的預設目標,但也希望老師不斷提醒幼兒學習稱讚他人,在班上形成一股氣氛,慢慢的可以養成此一好習慣。目標二、培養聆聽他人說話的良好態度情境一:團體討論時小薇舉手卻未回答,小智對小薇說不回答就換別人,但其他大部分的孩子卻願意給小薇機會等待她的回答,小薇在大家的鼓勵下鼓起勇氣小聲的回答問題。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老師把焦點放在小薇身上鼓勵她盡量回答問題。2. 大部分的孩子願意給小薇機會等待她的回答。1. 小薇因大家的鼓勵勇敢的回答。2. 這個事件中老師鼓勵同儕的正向力量使小薇鼓起勇氣回答問題是值得重視的。a.同儕間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大家附議小智的話,那小薇可能更膽怯。情境二:當老師對全班幼兒說話時,箴生插嘴打斷了老師說話,這情形發生了好多次。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老師用漠視的方法,故意不理會他的話題。2. 老師先回應他的話題後,在接回到老師剛剛的話題 。3. 老師用皺眉及噓聲示意請他安靜4. 老師出聲制止,說明他不應一直打斷老師說話內容,並提醒他應舉手發言。1. 箴生看老師不理會他,以為老師沒聽見,反而說得更大聲。2. 沒多久箴生又插嘴打斷老師的話題。3. 他暫時安靜一下,等到他突然又想到什麼時就又插嘴了。 4. 當箴生聽到老師的提醒會馬上舉手表示要發言,但老師等到自己的話題告一段落後才請他發言,以訓練箴生等待的耐心。在老師堅持舉手才發言的規則下,箴生插嘴的行為已明顯減少。 情境三:老師在上課時,楷生在底下一直和旁邊的小朋友說個不停,其音量影響到團討的秩序,且他這行為出現的次數頻繁。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老師出聲制止,請他安靜。 2. 出聲制止三次沒改善則罰勞動服務,點心後幫忙整理教室並禁止玩玩具。3. 換座位方式:把他換到較安靜的小朋友身旁坐,並提醒坐他旁邊的小朋友在上課中不要和其說話,以免影響上課。4. 團討時,盡量利用問答方式以增加與孩子的互動,並常請他回答問題,讓他把注意力放在團討及思考回答問題上。1. 效果不彰且會打斷課程的進行。 2. 發現他是隨便擦擦地板後人就跑去玩了,對他並無造成警惕的作用。 3. 發現他會去逗旁邊小朋友,引他和他講話,而有些小朋友還是會受其影響。 4. 效果不錯!現在上課中找人聊天的行為,已明顯減少許多。在上課過程中,我們發現幼兒插嘴行為常困擾著教學,雖然插話的孩子不多(有時亦發生在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時),若這幾位小朋友能經過適當的輔導後養成聆聽他人說話的良好態度,則班上的上課氣氛就能獲得改善。從情境中發現,老師的施行策略,經一在討論、修正、再施行,的確能使那些孩子插話行為明顯減少。目標三、學習在不同情境使用適當的說話態度情境一:戶外遊戲時間,倫倫叫瑄瑄去:喝尿尿。瑄瑄很激動、憤怒。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老師先安撫激動的瑄瑄並認同她的感受。2. 老師提醒她曾經討論過非禮勿聽的意義。 3. 勸導瑄瑄不受他人激怒,並學習原諒、寬恕別人。4. 鼓勵瑄瑄繼續參與戶外活動。5. 老師請倫倫要有同理心,想想若是別人對你說相同的話你的心中的感受會如何。1. 1. 瑄瑄經過老師的安撫後,心情舒坦許多,也加入了戶外活動。2. 倫倫答應老師要練習說好聽的話,並會替別人著想。a.認同孩子的心情讓學生有同理心願意接受老師。b.孩子若能把先聖先哲的溫文句子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很有修養。情境二:戶外遊戲時,老師和小宥、小軒用酢漿草玩鬥草遊戲。老師草斷了脫口而出:啊!我死了!小軒說:!你說死!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老師一時不知該如何處理,用漠視含糊的方法擺脫尷尬的情境。2. 經過這個情境老師自己思考該如何正式小朋友澄清對死這個字的定義。1. 某些字詞本身並無不當,但若用在不合宜的情境,或用不和善的態度趣說,就可以變成罵人的髒話。 a.與孩子們澄清死字本身不算是髒話,而應該是一種狀態,或形容詞,但如果用來罵人,如:你死人啊!、去死!那就不甚文雅了。b.是應好好和小朋友釐清死這個字所代表的涵義,可透過故事(歡的禮物、再見斑斑)或以孩子的舊經驗出發(家人、寵物的去世)來引導孩子進入這個題目的探討。 情境三:象寶寶上學時主動問安的狀況進步了,拿點心或午餐也會主動問安,對於沒做到的孩子,老師也會快樂的主動打招呼,以身教的力量感染孩子。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高高興興來上學的孩子會主動問安,老師給予正向的回饋,做不到的孩子老師也以燦爛快樂的笑容感染他們使象寶寶感受到來上學是充滿喜悅的。2. 領取點心時會主動到感謝的孩子讓人感到欣喜,。1. 養成主動打招呼的親切模樣可以增強孩子的人際關係,對於社會性的發展很重要。情境四: 班上的孩子常會在生氣時說髒話,老師於是和孩子訂定規則。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學習說好話與說不好聽的話是兩回事,說好話只是要讓孩子學習怎麼說好聽的話、讚美的話。2. 要求孩子說不一樣的好話,去學習另一句好聽的話。3. 教師示範如何說好話,如何誠心讚美別人,請孩子說出具體事件和行為,例如;小明很棒,因為它會幫忙整理教室。4. 鼓勵孩子說好話,當孩子說了不好聽的話,就請孩子說三句好話來彌補。5. 給予孩子讚美別人的機會,如作品分享。1. 當孩子說了不好聽的話時,老師私下訪談,要求下次改善。增強說好話的機會,減少說不好聽話的機率。2. 教師在日常生活、待人接物中,會自然去讚美別人,小朋友在環境的薰陶 下,自然也會去讚美別人。3. 利用團體制裁的力量,有效制止孩子犯錯,此時孩子追求同儕認同心切,容易導正孩子的行為。a.孩子常因家中大人有說髒話的習慣,耳濡目染之下很難改掉這個習慣,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應密切配合,才能有效的改正孩子的壞習慣。情境五: 晨間自由活動時,孩子們大聲交談、笑鬧及爭吵的聲音,使得整個教室鬧哄哄的,讓人感覺心情浮躁。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1. 老師用噓聲動作制止。 2. 老師出聲告之:太吵了!請安靜一 點。 3. 針對幾位說話特別大聲者,輕拍其肩膀,告知其說話太大聲了請安靜。4. 老師用拍手示意後,告知大家太吵 了。5. 放輕柔音樂及誇獎安靜的學生6. 利用閱讀的方式:因發現玩玩具太吵了,因此運用強迫閱讀的方式,請小朋友先安靜看書後,分享閱讀心得給別人聽,讓小朋友亦能從中學習安靜聆聽他人說話。 1. 只能暫收成效、安靜一下而已,要老師不時提醒,效果不彰。 2. 效果不彰,一下又忘了。3. 效果不彰,沒多久又忘了。4. 當大家聽到老師拍手聲時,會安靜聽老師在說什麼?但一下又吵鬧起來。5. 效果不錯,還有人主動要求老師放音樂,大部分小朋友聽到輕柔的音樂時都能安靜下來,當聽到被老師誇獎安靜的學生都顯得開心,其他人也趕緊效法希望得到老師的誇獎。 6. 效果不錯!尤其針對一些習慣說話大聲的孩子有明顯改善,除了班上的孩子會提醒他們外,他們自己亦慢慢學習約束自己說話大聲的行為。情境六: 幼兒在餐飲時間常因忘情交談,或因挑食、食物份量太多等問題而不專心用餐、大聲喧嘩,教室因此亂哄哄,幼兒們忽略了用餐時應有的輕聲交談的說話禮儀。而幼兒餐飲時間是指早上、下午在各班進行之點心時間,以及四班一起在地下室廳用午餐。所以我們分別就點心時間及午餐時間而言。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點心進行時:1. 播放輕音樂,並且每天耳提面命,讓孩子知道老師很重視輕聲說話。2. 吃點心時,放錄音帶聽故事,邊吃邊聽。3. 改善點心餐點內容:經過會議討論結果大家決議幾點改善的方向。(1) 多開煮的點心。(2) 在不能煮的下午餐點則開發新廠商,使餐點能夠有更多的變化與選擇。(3) 不管是煮的或買現成的都注意甜、鹹的平衡性。(4) 彈性調整點心份量。(5) 設計餐點時先翻閱先前別人設計的餐點,以避免重複性太高而影響吃點心的意願(6) 請營養健康專家來指導點心的設計調配4. 吃完點心時間時轉換情境,先吃完的到圖書角安靜看書、玩拼圖,與沒吃完的幼兒隔開。5. 老師以身作則,安靜進食並且輕聲說話。1. 1. 剛開始效果很不錯,老師多用心提醒時效果很好,但只要老師忙,或者餐點不是很好吃或是點心份量太多時,吃點心時間花太久時,效果就不好。2. 孩子一邊認真聽音樂一邊認真吃,教室氣氛改變,老師及孩子 說話聲量都降低了。3. 大家都很用心的盡量改善點心內容(1)只要是煮的點心孩子們都很認真吃,講話音量確實較小 (2)老師用心開發新廠商,所以點心變化大,孩子 進食意願較高,老師不用常嘮叨或大聲告訴幼兒要認真吃點心,所以教室氣氛較好。 (3)一餐甜的,一餐鹹的餐點較不易膩,孩子進食意願高 (4) 點心份量太多時,容許孩子 吃一半,一半帶回家,這樣吃的時間不會很長,孩子較不會不想吃而大聲喧嘩,老師也不必嘮叨一定要把點心吃光,用餐氣氛較好。 (5)老師注意到再好吃的餐點,只要連著下週又開,孩子很容易吃膩,但是老師還是會重複開。孩子不想吃,說話聲音就較大。 (6)只是紙上談兵,沒有實施。4. 讓先吃完的孩子有事情可以做,確實會避免因等待太久而說話太大聲。6. 老師以身作則確實是好方法,老師盡量輕聲說話,則教室的音量會變小。解決策略策略實施結果午餐進行時:1. 添購音響設備、進餐時播放輕音樂。2. 四班在吃午餐時進行聲量小的評分比賽,每天由四位半天班老師擔任評審,說話音量以不超過音樂聲音為標準來給獎章於白板上,統計每天的獎章數量後也選出週冠軍,週冠軍的班級於班徽上貼上皇冠。1. 老師必須時時提醒孩子們認真進食並聽柔和的音樂,但是如果有人說話太大聲或者聊得太興奮,孩子們根本忘記音樂的存在,實行一段時間了並未養成孩子邊吃邊聽音樂的習慣。 2. 因為有評分很多孩子會在意,所以吃午餐的氣氛真的比以前寧靜許多,最明顯的是每班老師說話都變小了,感覺上吃飯變得很輕鬆舒服,不像以前喧嘩吵雜。但是同時也擔心孩子安靜的行為是因為有評分的外在動機,並未真正內化。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實行使孩子內化,同時班級老師不應該刻意強調評分,重點應該是培養孩子有良好的飲食禮儀。 對於說話禮儀最高的境界是-孩子能在不同的場合以合適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老師們都會在孩子們提出不適當言語時給予糾正,或孩子們說出適當言詞時加以讚美。雖然在不同的策略施行後,老師不見得能馬上見到成效,但是部分孩子的確會因為老師不斷的提醒,而促進其良好說話行為,如早上到園時會主動問安問早,請老師幫忙時會說謝謝,並且較多孩子用讚美的語氣來讚美他人等是老師們所樂於見到的。此外,在午餐時,老師會提醒幼兒在用餐時應降低音量,因為行政的配合迅速提供音響設備,讓孩子在優雅音樂氣氛中感受美好的音樂,對於降低孩子用餐音量有相當大的幫助。目前孩子們還在適應中,要達到預期的效果,還須一段時間,來日方長、羅馬不是一日造成的,養成好習慣,也要時間的累積,這種用餐禮儀上的配合的,大家覺得不錯,下屆新生大家仍然可以繼續施行。參、大夥的心路感受聽課學習做研究 學校希望老師們可以動起來,協同做研究,剛開始真的是一頭霧水,不知要從哪裡開始著手,學校請了教授解我們的疑難,我們很認真的聽著,聽時有老師滿懷雄心壯志,覺得行動研究就是去做就對了嘛!好像沒什麼困難的;有的老師說光聽要寫記錄做文章就頭痛;有老師覺得聽課時,不知教授說的行動研究重點在哪裡?甚至結論只記得什麼專業級、普通級等;有的老師覺得只聽了幾場演講就了解什麼是行動研究未免太厲害了吧!反正,研究是一定要做的,所以橫豎先試試再說囉。萬事起頭難找尋題目 去年九月分伙伴們誠惶誠恐地接下行動研究這個教師專業成長必備能力的工作。但是在這組之中卻沒有人是真正做過行動研究案。聽課時教授們都說:做行動研究沒有那麼難,大家心中雖然覺得害怕,可是三個臭皮匠不是可以勝過一個諸葛亮嗎?所以我們儘量想像這個研究案做起來會很順心。 實際做下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從研究題目的確定就讓我們搞得人仰馬翻,由於沒有人有做過行動研究的經驗,剛開始全園六個班12位老師加一位實習教師首次開起會來就是討論 題目該做什麼題目呢?雖然書上說找尋題目可從幾個方向來找如:目前最困擾我的是什麼?有什麼想要改變的?我有興趣的是什麼?.等,可是六個班有六個班的問題,13位老師也各有自己興趣,想要討論出個焦點並不容易,後來有老師提出生活教育這議題時,大部分老師皆表同意,於是我們終於有個題目了。可是有了題目之後接踵而來卻是更多的問題,首先要釐清的是何謂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又該包含哪些?大家眾說紛紜,沒個結論,在試做兩週後,老師們深覺得此題目太廣,加上有三位老師退出此研究案,於是將題目再縮小為說話禮儀並討論出四個預定目標。瞧!光是訂定一個適當的題目就如此不順利,緊接著要實際實施,這種不知所措的感覺好恐佈。群龍無首 剛開始開行動研究會議時,不免有些壓力,覺得很心虛,常常不知會議要如何進行,要說些什麼,感覺上似乎缺少了一個主導者,一群人每週定期聚會認真地討論著這個行動研究的主要目標與策略,有時目標太遠大,難以達成,有時策略有問題無法達成目標,大夥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大夥都知道該有個主持人,但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誰也不敢主動接下這重任,所以總有一小段時間是沒有效率、漫無邊際的閒聊、話家常,接著才是分享各班的問題、解決策略等。開始時雖然有時覺得大家在分享各班的問題或解決策略好像已偏離主題,但不破壞氣氛的前題之下,我們仍然鄉愿的進行著,還好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大家也漸漸的明白應就訂定的目標去討論,不要再偏離主題了。策略施行不一研究題目確定了,指導教授也找到了。這個研究小組有四個班級,九位老師,在討論過程中,發現各班關於說話禮儀的問題都不同。例如鵝組及葉組老師都覺得插嘴及說話大聲,對教學造成較大的困擾;樹組老師覺得班上孩子說髒話,造成不良的學習與模仿,應趕緊改善;象組老師覺得點心及午餐時孩子特別吵鬧,不專心進食延宕進食時間,影響教學的進行。所以我們在歸納各班的問題時發現問題太多了,相形之下策略也很多。以至於許多策略的施行都缺乏一致的延續性,例如前一週探討問題一、下週又討論問題二,所發現的問題並沒有認真去執行,討論出來的策略沒有留下詳細紀錄,以至於策略缺乏延續性無疾而終,因此指導教授針對我們的問題提出建議,希望老師可以將施行的情況或沒有施行的原因都一一作成紀錄,如此方可於下次討論時提出作為改進的依據。困難一:班務煩雜 其實,經過老師明白的點醒了以後,我們也很想將觀察紀錄寫得詳盡,只是每天等待我們去做的工作,不是只有行動研究這一項而已啊。學前教育沒有標準課本、既定主題,課程的設計、蒐集資料、教材的準備、寫觀察紀錄分享家長、有時蒐集的教材不敷使用還得自行研發教材、各項通知單了即時性的原故都自己繕打、每週的書籍借閱活動、每日的點心盛裝.再加上義工媽媽沒空來打菜的日子,上課上到11點多,還要飛奔下樓打菜、削水果帶學生吃飯像打仗般,盯著學生不准挑三揀四的、不准偷偷將好吃的食物丟棄在桌子底下,有時到了中午老師們已疲憊不堪,但孩子們的精力好像都用不盡似的,老師還是得持續抗戰,好不容易安撫到每個學生都進入甜甜的午睡夢鄉,老師們可以休息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常常索性就不休息了繼續工作。而孩子起床後又是另外一場戰爭的開始,兩個老師分工分發點心與幫女生們綁頭髮,接著是吃完點心後例行的環境整理與緊湊的放學時間。能夠好好地坐在電腦桌前記東西的時間實在是有限。再加上幼稚園的孩子年紀小,老師需花較多的精力妥善照顧他們,尿尿、便便、吐了、或是和同學吵架打架有所爭執.都不會自己處理,而處理這些瑣碎事情也常花去好多時間。 事實上在沒有作行動研究以前,全天班的我們就常把工作帶回家做(例如:獎卡的製作、書香獎狀的設計製作以及孩子學習紀錄表的撰寫),因為若不把這些較花時間的工作放到晚上或是假日,就無法維持平日正常的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只希望能像教授說的一樣,慢慢習慣做觀察紀錄,久而久之花費的時間用來越來越少並更有效率。我們真的真的很有心要把行動研究的各項工作做好,只是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只能告訴自己盡自己的最大力量,這個問題在會議中也被提出了好幾次,解決的方法不外乎是相互安慰、彼此給予心靈上的支持,然後繼續做下去。!困難二:記錄工作效率差 有了題目、目標後,接著就是收集資料了。在收集資料這一部份,觀察紀錄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沒有誠實的觀察記錄,在上課中隨著日復一日的過去,常常就忘記自己還在做研究,就算有觀察到孩子的行為,而沒記錄下來,一陣子也就忘得一乾二淨了,未來資料不齊實在很難去做分析。雖然老師們都知道這個道理,知道要努力地去做記錄甚至可以用錄音、錄影等作輔助。但老師們覺得每次好像都得花好多的時間去記錄,然後再用電腦一個字一個字的打出來,所耗費的時間真的很多效率真的很差。 有的老師也提到常常忘記自己在做研究,有時是為了要記錄,所以特別針對說話禮儀這部分與孩子聊,然後再記錄下來,有時候覺得孩子鬥鬥嘴無所謂,但是因為在做說話禮儀這部分的行動研究嘛!所以只好硬著頭皮處理完,然後再將這個特殊事件寫下來。 指導老師與我們開會時,協助我們澄清一部分的觀念。記錄應該誠實記錄,也要把行動研究目標隨時放在心上,把行動研究與生活做結合,這樣就不會那麼累,像處理孩子吵架部分,如果你覺得不理他們是個較好的方法,你就照著你的方法去處理,別忘了忽略也是一個策略,還有記得觀察孩子後續發展,然後做觀察記錄及省思,這樣才知道這個策略可行性及效果呀!老師們常談到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誠實觀察記錄,且將行動研究與日常生活做結合這部分的問題,真的說還是比做容易,真的實施起來還是讓老師們都很頭痛呢!困難三:記錄資料無法分析 後來指導老師比忙較少與我們聚會,我們希望每次有個討論重點,並認真的去實施大家討論出來的策略,記錄孩子的各種回應與改變等等,並希望借由會議記錄將大家每次討論的重點記錄下來,也容易讓每個人看到記錄時,喚起上次討論的重點,如期的交出每個人的資料,所以我們試著在第五次會議的時候,將開會內容全程錄音下來,再由紀錄者作詳實的統整,也因此到後期的會議中,我們的會議紀錄才逐漸完整、豐富起來,大家也將前次討論到的記錄重點記錄下來,回到各班級時就針對討論重點做觀察,並將觀察記錄資料附在會議記錄之後。而我們也自認為這樣的記錄與省思就已足夠!就這樣一直記錄到上學期的學期末(但不諱言的這期間還常因班務或學校的特別活動沒有確實記錄)。後來,四月份時才從指導老師口中得知這樣的記錄不足以分析,因為一方面是我們的記錄都沒什麼延續性。一方面是指導老師覺得我們觀察的實例,老師用了太多的形容詞在裡面,這些形容詞很多是主觀的假設。 指導老師說看自己的策略實行適不適當,好或不或,好在哪?不好在哪?再做自我省思。這樣的過程是一直延續的,可是從我們的記錄裡,都是片斷記錄,未來要分析資料很難。尤其我們做的行為上的記錄,這個部分記錄的延續性很重要。 而觀察上老師們很主觀的加了自己的註解,例如:很害怕老師的責備,這害怕是老師的詮釋,這有可能是老師覺得他害怕,可是別人可能不覺得他叫害怕,我 們所謂的觀察是一五一十,對觀察要很客觀,而不要加入太多主觀的成分。 在這過程中指導老師再一次提醒我們針對自己的觀察做省思和覆檢,一部分是很客觀的觀察,一部分是你自己看觀察時有哪些看法和註解,就把它寫在省思部份,再談到分析,這樣在做資料分析時才會讓人信服的。真所謂從未蓋過高樓就不知打地基的重要,我想這些我們沒有清楚記錄下來的細資料,就好像地基般,是將來分析推論的基石啊!這下子大家開始像熱鍋上的螞蟻,學期就要結束了,這下子資料怎麼辦?指導老師告訴如果在裋時間內沒有成效就是沒有成效 ,真實面對自己。問題是否解決了,不是為了做行動研究而做行動研究。甚至大膽一點去對施行這個行動研究做批判也可以,如果你覺得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要做這個行動研究、我覺得這個行動研究對我一點意義都沒有,分享時都可以說,重點在於如果你們都不講,你們永遠都是這樣子。這些話好震撼喔!其實也有老師覺得這個行動研究好像只是配合學校要交的報告一般,趕緊把資料整理好就沒事了,並沒有認真去思考此行動研究對自己教學有什麼幫助因此,當然就顯得不積極去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