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及应用进展.pdf_第1页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及应用进展.pdf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 9 卷第8 期 2 0 0 7 年8 月 钢铁研究学报 J o u r n a lo fI r o na n dS t e e lR e s e a r c h V 0 1 1 9 ,N o 8 A u g u s t2 0 0 7 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江海涛,唐获,米振莉 ( 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中心,北京1 0 0 0 8 3 ) 摘要:先进的高强度钢在汽车减重、节能、提高安全性、降低排放等方面展现出了广阔的前景,在新一代汽车伙 伴计划、超轻钢车身先进概念车等项目上得到了应用和推广。简述了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板的最新开发和 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汽车钢板;先进高强度钢;开发;应用 中图分类号:T G l 4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 0 0 1 0 9 6 3 ( 2 0 0 7 ) 0 8 一o 0 0 1 一0 6 L a t e s tP r o g r e s si n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A d V a n c e dH i g h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sf o rA u t o m o b i l e s J I A N GH a i t a o , T A N GD i ,M IZ h e n l i ( N a t i o n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o fA d v a n c e dR o 】1 i n gT e c h n 0 1 0 9 y ,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B e 巧i n g ,B e 玎i n g1 0 0 0 8 3 ,C h i n a ) A b s t m c t :A d v a n c e dh i g h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s ( A H S S ) a r ev e r ya t t r a c t i v ef o rt h ea u t o m o t i v ei n d u s t r yw i t ha d v a n t a g e so f l e s s e nw e i g h t , e n e r g ys a v i n g ,s a f e t ya n dr e d u c e de m i s s i o n C u r r e n t l y , a1 a r g ep e r c e n t a g eo fa d v a n c e dh i g h 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sa r eu e di nP N G V ( P a r t n e r s h i pf o raN e wG e n e r a t i o no fV e h i c l e s ) p l a na n dU L S A 昏A V C ( U l t r a L i g h tS t e e lA u t oB o d y A d v a n c e dV e h i c I eC o n c e p t s ) p l a n ,e t c T h eI a t e s tp r o g r e s si nd e v e I o p m e n t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a d v a n c e dh i g h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sf o ra u t o m o b i l e si si n t r o d u c e d K e yw o r d s :a u t o m o b i l es t e e ls h e e t ;a d v a n c e dh i g h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p p l i c a t i o n 新一代汽车的发展趋势是要求节能、降耗、环保 和安全。因此,使用高强和超高强度钢作为汽车用 钢是未来的目标,从而达到汽车的轻型化、安全性等 目的。为了发展汽车用高强度钢板,促使汽车轻量 化,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了大量的相关汽车轻 量化项目的研究,研究项目的共同点是将汽车质量 降低2 0 4 0 u J 。 双相钢( D P ) 、复相钢( C P ) 、相变诱发塑性钢 ( T R I P ) 和马氏体钢( M A R T ) 等的强度范围为5 0 0 16 0 0M P a ,均具有高的减重潜力、高的碰撞吸收能、 高的成形性和低的平面各向异性等优点,在汽车上 得到了广泛应用,被称为第一代高强度汽车用钢。 目前,阿赛洛等钢铁厂家正在积极开展孪晶诱导塑 性钢( T w I P ) 、具有诱导塑性的轻量化钢( L I P ) 的研 究。室温下,这些钢种的组织为稳定的残余奥氏体。 当施加一定的外部载荷后,由于应变诱导出现了机 械孪晶,会产生大的无颈缩延伸,因而显示出非常优 异的力学性能、高的应变硬化率并具有极高的塑性 ( 6 0 9 0 ) 和较高的强度( 6 0 0 10 0 0M P a ) ,被 称为第二代高强度汽车用钢3 。当前,美国钢铁协 会等单位正在积极发展第三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 ( 图1 ) 。第三代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兼有第一代和 第二代高强度汽车用钢的微观组织特点,并充分利 用晶粒细化、固溶强化、析出强化及位错强化等手段 来提高其强度,通过应变诱导塑性、剪切带诱导塑性 和孪晶诱导塑性等机制来提高塑性及成形性能。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对于优质汽车用钢 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上海宝钢集 作者简介:江海涛( 1 9 7 6 一) ,男,博士后;E m a i l :n w p u j h t y a h o o c n ;修订日期:2 0 0 7 一0 5 2 1 万方数据 钢铁研究学报第1 9 卷 团公司( 简称宝钢) 等企业紧跟汽车工业的发展趋 势,研究和开发了一系列先进汽车用钢板,并取得了 可喜的成绩。表1 示出了近年来宝钢先进汽车板的 研发与应用情况 4 。为了促进我国汽车用钢的进一 步发展,有必要对国内外先进高强度汽车用钢开发 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分析研究。 1双相钢 双相钢是由低碳钢或低碳微合金钢经两相区热 处理或控轧控冷而得到,其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 和马氏体。普通的高强钢是通过控制轧制细化晶 粒,并通过微合金元素的碳氮化物的析出来强化基 图1 汽车用常规钢种和先进高强度钢种的 强度与伸长率的关系 F i g 1S t r e n g t h - d u c t i l i t yr e g i m eo f n V e n t i o 聃l 蛐d a d v a n I e e dh i g hs t r e n g t hs t e e l s 表l 近年来宝钢研发和应用的汽车板 T a b l e1M a i nv a r i e t i 鹤o fa u t o m O b i l es h e e ts t 神l si nB a o s t e e l 品种 抗拉强度M P a级另 2 5 03 4 03 9 04 4 04 9 0 5 4 05 9 06 9 07 8 09 8 011 8 012 7 013 7 014 7 0 冷轧基板与电镀锌板I F ( D D Q s E D D Q )一一 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H S I F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一一一 B H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 H S L A一一一一 一一一 一 D P 一一 一 o 一 一一一一一 T R I P一一一一一一o 一 一 一一 M A R T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oo一一 热镀锌板与纯镀锌板I F ( D D Q s E D D Q ) 一一一一一 一一 一一一 一 H S S I F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B H一一一一一一 一 一 一一一一 H S L A 一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D P一一一o一一一一一一 T R I P 一一一 一一一 o 一一一一一 热轧钢板 H S L A一一一 一 D P 一一一 一一一 o 一一 F + B一一一一一oo一一 C P 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 M A R T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oo 注;商业化;o 正在开发;已开发。 体,而双相钢是在纯净的铁素体晶界或晶内弥散分 布着较硬的马氏体相,因此其强度与韧性得到了很 好的协调 5 6 。双相钢的强度主要由硬的马氏体相 的比例来决定,其变化范围为5 3 0 。拉伸力学 性能特点是:应力一应变曲线呈光滑的拱形,无屈 服点延伸;具有高的加工硬化速率,尤其是初始加 工硬化速率;低的屈服强度和高的抗拉强度,成形 后构件具有高的压溃抗力、抗撞击吸收能和高的疲 劳强度;大的均匀的伸长率和总伸长率。 双相钢是兼有高强度和良好成形性的理想汽车 用钢板,在P N G V ( P a r t n e r s h 岫f o raN e w ( 沁n e r a t i o no f V e h i c l e s ) 项目中,D P 钢用量为1 6 2 2 5k g ,占车体总 质量的7 4 3 3 | 。D P 6 0 0 、D P 7 8 0 和D P I0 0 0 钢种 适合于生产汽车的结构件和安全部件,如纵梁、横梁 和强化件。D P 4 5 0 和D P 5 0 0 钢种可用于外露件,且 比标准钢种的抗凹陷能力高2 0 ,具有1 5 的减重 潜力。目前,阿赛洛能够提供D P 5 8 0 、D P 7 5 0 等级别 的热轧双相钢板,D P 4 5 0 、D P 5 0 0 、D P 6 0 0 、D P 7 8 0 和 D P 9 8 0 等级别的冷轧及镀锌钢板。新日铁冷轧双相 钢板供货级别覆盖了4 9 0 12 7 0M P a 的7 个级别, 其中D P 4 9 0 、D P 5 4 0 、D P 5 9 0 、D P 7 8 0 、D P 9 8 0 和 D P I l 8 0 共6 个级别可供电镀锌钢板,D P 5 9 0 、 万方数据 第8 期江海涛等: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D P 7 8 0 、D P 9 8 0 这3 个级别可供热镀锌钢板 7 。蒂 森也能够提供5 0 0M P a 和6 0 0M P a 这2 个级别的 热浸镀锌、合金化镀锌和电镀锌钢板。J F E 公司成 功开发了7 8 0M P a 和9 8 0M P a 级别的合金化热镀 锌双相钢,M i t t a l 公司也成功生产了合金化热镀锌 双相钢D P 5 9 0 、D P 7 8 0 、D P 9 8 0 和热浸镀锌双相钢 D P 6 0 0 、D P 7 8 0 8 | 。 2 相变诱发塑性钢 相变诱发塑性钢是指钢中存在多相组织的钢。 这些相通常为铁素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和马氏 体。在形变过程中,稳定存在的残余奥氏体向马氏 体转变时引起了相变强化和塑性增长,为此残余奥 氏体必须有足够的稳定性,以实现渐进式转变,一方 面强化基体,另一方面提高均匀的伸长率,达到强度 和塑性同步增加的目标 9 。T R I P 钢的性能范围为: 屈服强度3 4 0 8 6 0M P a ,抗拉强度6 1 0 10 8 0 M P a ,伸长率2 2 3 7 。 近年来,T R I P 钢的发展迅速。T R I P 钢主要用 来制作汽车的挡板、底盘部件、车轮轮辋和车门冲击 梁等。此外,T R I P 钢板可作为热镀锌和Z n N i 电镀 锌的基板,以生产高强度、高塑性、高拉深胀形性以 及高耐腐蚀性的镀锌板。韩国浦项已成功开发出 8 0 0M P a 和10 0 0M P a 级的T R I P 钢,钢板的成形 性能非常好,可以加工成复杂形状的汽车部件。目 前,他们正着手开发12 0 0M P a 级的T R I P 钢。在 日本,三菱汽车公司与新日铁、住友金属及神户制钢 等合作开发出汽车底盘零件用T R I P 高强度钢板, 在其新车型中已有8 0 余种底盘零件用T R I P 钢板 制造。阿塞洛T R I P 钢包括T R I P 6 0 0 、T R I P 7 0 0 、 T R I P 8 0 0 和T R I P l0 0 0 共4 个冷轧品种和1 个 ( T R I P 8 0 0 ) 热轧品种 7 。该类钢用于汽车的座椅结 构件、横梁、纵梁、中后强化件、挡板和防护强化件 等。宝钢采用连续退火生产的T R I P 6 0 0 钢板已经 商业化,该钢板具有高的伸长率和高的咒值。这些 性能特点使其可以替代软钢冲压零件。目前,宝钢 正在进行T R I P 8 0 0 等钢种的研究开发。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高硅含量的T R I P 钢与低 合金高强度钢相比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和抗拉强度, 其成分系列有:C M n S i N V ,C - M n _ S i T i 和C _ M n _ S i N b 等。但硅含量高将导致带钢表面产生红色氧 化皮以及热镀锌性能变差等缺点。近年来,一些研 究者开始侧重于用其它元素( 如铝、磷等) 部分取代 硅,以降低钢中的硅含量,改善涂镀性能,并通过添 加铌、钒、钛及钼等元素来提高T R I P 钢的强 度m 12 | 。正在研发的成分体系有C M n - A l S i P N b ,C _ M n - A l S i N b ,C - M n S i N b M o 和C - M n A l S i P T i 等( 图2 ) 13 | 。 图2 冷轧T R I P 钢板的力学性能 F i g 2 M e c h a n i lp m p e r t i 鹤O fc o l dr o I l e dT R I Ps t l s 3复相钢 复相钢的组织与T R I P 钢类似,其主要组织是 细小的铁素体和高比例的硬相( 马氏体、贝氏体) ,含 有铌、钛等元素 14 | 。通过马氏体和贝氏体以及析出 强化的复合作用,C P 钢的强度可达8 0 0 1o o o 脚a , 具有较高的吸收能和扩孑L 性能,特别适合于汽车的 车门防撞杆、保险杠和B 立柱等安全零件。 依靠合金成分设计、微合金化、控轧控冷技术和 连续退火技术,热轧和冷轧高强度带钢可以得到不 同的组织,如铁素体+ 贝氏体双相组织、铁素体+ 马 氏体双相组织、铁素体+ 贝氏体+ 残余奥氏体复相 组织和马氏体组织,钢的强度可从5 0 0M P a 提高到 10 0 0M P a 以上,甚至可以达到12 0 0M P a 。如蒂森 公司开发的热轧高强度带钢C P 8 0 0 和C P l 0 0 0 的抗 拉强度分别为8 0 0M P a 和1o o oM P a 级,厚度最薄 可以达到1 8m m 。复相钢基本上是在M n _ C r _ S i 合 金成分体系的基础上,依靠钛、铌、钒元素微合金化 产生的晶粒细化效应和析出强化效应,结合适当的 卷取工艺而生产的。蒂森公司生产的C P _ W 1 0 0 0 钢 连铸坯的典型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为:Co 1 4 , S io 6 0 ,M n1 7 5 ,T i0 1 5 ,C rO 3 5 ,M o0 1 0 。实践 表明,由于钢中的微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在非再结晶 区控轧时的变形抗力增加,导致轧机负荷变大。在 控轧控冷过程中,钛元素对加热温度和卷取温度很 敏感。板坯加热温度和轧后卷取温度的波动容易导 致卷板性能,如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出现非常明显 的波动 15 | 。浦项的热轧C P 9 8 0 钢和冷轧C P l l 8 0 和 万方数据 钢铁研究学报第1 9 卷 C P l 4 7 0 钢已经商业化 7 。宝钢利用钒钛微合金化 技术,在20 5 0m m 热连轧机组上成功开发出抗拉强 度为11 5 0M P a 级的热轧复相钢B 11 5 0G J ,带钢厚度 为2 5 7 Om m 。3 0m m 厚卷板轧态下的典型力学 性能为:屈服强度8 2 5M P a ,抗拉强度11 6 5 a ,伸 长率1 4 16 | 。 对于冷轧高强度结构钢,可以在连续退火过程 中通过复相热处理工艺获得不同组织体积比率的铁 素体+ 贝氏体+ 马氏体复相组织。这种冷轧复相钢 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与常规淬火马氏体钢相 比,在强度相同的条件下,有较高的韧性及塑性,因 此在汽车工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4马氏体钢 马氏体钢的生产是通过高温奥氏体组织快速淬 火转变为板条马氏体组织,可通过热轧、冷轧、连续退 火或成形后退火来实现,其最高强度可达16 0 0M P a , 是目前商业化高强度钢板中强度级别最高的钢种。 因此,当生产板状产品时,由于受成形性的限制,只 能用滚压成形生产或冲压形状简单的零件,主要用 于成形要求不高的车门防撞杆等零件以代替管状零 件,降低制造成本 17 | 。 热冲压成形钢( M n B 钢) 是新日本钢铁株式 会社和阿塞勒共同开发的一种超高强度马氏体钢。 典型M n B 钢种2 2 M n B 5 是利用钛和硼微合金化的 方法,通过热成形后急冷获得高的成形度和极高的强 度( 图3 ) 18 | 。具体的热成形方法 1 9 2 妇为:钢板一加热 ( 8 8 0 9 5 0 ) 一冲压( 在冲压机模具内实现淬火处 理) 一抛丸处理( 去除氧化铁皮) 一成品( 15 0 0M P a ) 。 整个热冲压成形过程需要1 5 2 5s 。为解决钢板热 加工易生成氧化铁皮的问题,一般需要在超高强度 钢板表面进行镀铝处理。超高强度M n B 钢板主要用 图3 热成形过程中2 2 M n B 5 钢的性能变化示意图 F i g 3C h a n g 酷i np r o p e r t i 鹤d u r i n gh o tf b 珊i n go f2 2 M n B 5 来制作防撞零件,如车门防撞杆、保险杠加强梁、A 柱、B 柱和门框加强梁等。目前,超高强度M n B 钢 板在欧美和日本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已经开始使用, 如新型G o l fV 车有5 个零部件用M n B 钢制成,最 新的第六代P a s s a t 车型有9 个这样的部件。宝钢正 着手M n B 钢的开发和热成形技术的研究。 5 孪晶诱导塑性钢 孪晶诱导塑性钢在室温下其组织为奥氏体,在 变形过程中将发生机械孪晶并诱导塑性( 即T W I P 效应) ,从而保证了其优良的塑性。T W I P 钢的锰含 量极高,其基本成分( 质量分数,) 为M n2 5 ,A l3 , S i3 。据报道,该钢在室温下具有9 2 的总变形率 和6 5 0M P a 的抗拉强度,吸收能高于传统高强度深 冲钢的2 倍,冲击韧性值在实验温度很宽的区间一 1 9 6 4 0 0 ,甚至更大区间内都有很高的值 3 。 采用F e - M n - C 合金系统,通过调整成分和工艺 参数,可获得抗拉强度为6 0 0 14 0 0M P a 的高延性 T W I P 钢 z2 | 。北京科技大学对T W I P 钢的成分设 计和生产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F e 一1 5 M n - 3 S i 一3 A l 和F e 一2 0 M n - 3 S i 一3 A 1 钢室温下具有3 0 6 4 的总伸长率和8 3 0 10 7 5M P a 的抗拉强度。 F 2 5 M n _ 3 S i _ 3 A 1 和F e - 3 0 M n - 3 S i - 3 A 1 钢具有7 0 8 2 的总伸长率和6 3 7 6 5 0M P a 的抗拉强度 2 。 当锰的质量分数低于2 5 时,该钢的组织是由铁素 体、残余奥氏体、a “。马氏体、e n 。马氏体组成,变形过 程中,残余奥氏体和。马氏体发生了形变诱导相 变,从而促使应力及塑性增加,使该钢具有高的强度 和塑性。当锰的质量分数超过2 5 时,该钢冷轧退 火后的室温组织为奥氏体,并伴有少量的片状退火 孪晶,拉伸后晶粒内部产生了大量的机械孪晶,通过 孪晶界阻碍位错的移动和滑移变形从而诱导塑性,使 基体具有很高的延伸性 2 “。不过,对于钢中退火孪晶 与机械孪晶的取向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阿塞洛和蒂森共同合作开发出了具有T W I P 效 应的X I P T M 高锰系列钢种。对X I P l 0 0 0 、D C 0 6 和 T R I P 8 0 0 钢的成形性能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图4 。 与D C 0 6 和T R I P 8 0 0 钢相比,X - I P l 0 0 0 钢具有更好 的成形性能。此外,x - I P l o o o 钢因其加工硬化率高, 故而具有很强的能量吸收能力,所以该钢种是非常 有前途的汽车用结构材料 25 | 。目前,法国、中国等国 家正在进行该钢种的生产技术开发,预计在3 5 年 内将用于汽车零部件。但是,T w I P 钢的冶炼、连铸 万方数据 第8 期江海涛等: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制 型 州 图4x - I P l O 、D C 0 6 和T R I P 8 0 0 钢 ( 板厚1 2m m ) 的F L C 图 F i 晷4F L C0 fX - I P l 0 0 0a n dD C 0 6 柚dT R I P 8 0 0s t e e I s 【t h i c k n e s s = 1 2 0m m ) 工艺,钢材的延迟断裂、切口敏感性以及可涂镀性能 都是防碍此钢得到广泛应用的生产技术难题。 目前,钢厂和研究机构正在研究新一代T W I P 钢F e M n A l 钢,也称为T R I P L E X 钢口8 | 。F e M n A l 钢不显现T R I P 和T W I P 效应,加工变形时,位错滑 移形成剪切带,产生高塑性,即剪切带诱导塑性( S I P 效应) 。到目前为止,还未对该钢种的焊接性能进 行过检测,但其在汽车上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 6 淬火配分钢 近几年,J G S p e e r 等心6 2 8 1 提出了一种新工 艺淬火配分( Q u e n c h i n ga n dP a r t i t i o n i n g Q P ) 。此工艺可用来生产富碳残余奥氏体钢种,即 Q 邝霜;尹显东 汽车用双相钢板的开发与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6(05) 2.Aranda L G;Chaste I Y;Pascual J F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 of Hot Stamping of Quenchable Steels 2002 3.张志勤;何立波;高真凤 国外先进钢铁公司汽车板品种综述期刊论文-武钢技术 2005(06) 4.Rocha R O;Melo T M F;Pereloma E V Microstructural Eevolution at the Initial Sstages of Continuous Annealing of Cold Rolled Dual-Phase Steel外文期刊 2005(391) 5.马鸣图;吴宝榕 双相钢-物理和力学冶金 1988 6.Wang L;Feng W;Liu X The Application of Nb to Automobile Sheet Steels in Baosteel 2005 7.唐荻;米振莉;陈雨来 国外新型汽车用钢的技术要求及研究开发现状期刊论文-钢铁 2005(06) 8.Horvath C D;Fekete J R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Increased Usage of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s in Automobile Applications 2004 9.Speer J G;Matlock D K;De Cooman B C Carbon Partitioning Into Austenite After Martensite Transformation外文期刊 2003 10.Speer J G;Rizzo F C;Matlock D K The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Process:Background and Recent Pprogress 2005 11.Matlock D K;Br(a)igam V E;Speer J G Application of the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Hildenbrand A;Bouzekri M A Super High Strength Fe-Mn Austenitic Steel With Excellent Formability for Automobile Application 2005 13.Vercammen S;Blanpain B;Decooman B C Cold Rolling Behaviour of an Austenitic Fe-30Mn-3Al-3Si TWIP- Steel:the Iimportance of Deformation Twinning外文期刊 2004(52) 14.米振莉;唐荻;严玲 高强度高塑性TWIP钢的开发研究期刊论文-钢铁 2005(01) 15.Grassel O;Kruger L;Frommeyer G High Strength Fe-Mn-(Al,Si) TRIP/TWIP Steels Development- Properties-Application外文期刊 2000(16) 16.景财年;王作成;韩福涛 相变诱发塑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金属热处理 2005(02) 17.小嵨啓逹 汽车部件用薄钢板的热处理强化技术 2006(03) 18.谭志耀 超高强度钢板热冲压成型基础研究学位论文 2006 19.Kiese J New Lightweight Steels for Automobile ApplicationsPotential and Risk 2005 20.陆匠心;王利 高强度汽车钢板的生产与使用期刊论文-汽车工艺与材料 2004(02) 21.江来珠;陆匠心;唐文军 热轧1 150 MPa级超高强度复相钢的开发会议论文 2005 22.朱铮 汽车用高强度钢板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期刊论文-钢铁 2000(11) 23.Thomas H;Andreas N Effect of Alloying Elem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ot-Rrolled Multiphase Steels 2004 24.Krizan D;Antonnisen J;DeCooman B C Retained Austenite Stability in the Cold Rolled CMnAlSiP Micro-Alloyed TRIP Steels 2004 25.Zhang Y H;Ma Y L;Kang Y L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TRIP Steels Produced Using TSCR Process期刊论文-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2006(05) 26.Wang X D;Huang B X;Rong Y H Mechanical and Transformation Behaviors of a C-Mn-Si-Al-Cr TRIP Steel Under Stress期刊论文-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6(05) 27.Li Z;Wu D;Liu J Effects of Austempering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ot Rolled Si-Mn TRIP Steels期刊论文-武汉工业大学学报 2006(03) 28.王利;杨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