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7师说(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7师说(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7师说(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7师说(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17师说(含解析)粤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基础运用层1对下面加点的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B小学而大遗 遗: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学习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道理BB项,遗:遗漏。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DD项,而:均为连词,表顺承。A项,第一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代词,代指“道”。B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语气词。C项,第一个“也”,助词,用在句中,表停顿;第二个“也”,句末语气词,表陈述。3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吾从而师之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C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D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DA、B、C三项全是古今异义。D项中“专攻”不是古今异义。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B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A、B、C三项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为“品德才能”、“小的方面”、“圣人”;D项,名词用作动词,译为“从师学习”。5下列各句与“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不拘于时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而耻学于师D题干中“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句式是状语后置,A项,判断句;B项,“于”表被动,是被动句;C项,之字提宾,宾语前置句;D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本来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哪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D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C“惑”应解释为“糊涂”。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惑而不从师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向”。A项前一句中的“从”,动词,跟随;后一句中的“从”,介词,自。B项前一句中的“乎”,介词,比;后一句中的“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D项前一句中的“则”,连词,却;后一句中的“则”,副词,就是。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文:_(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_答案(1)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2)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君子们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真是令人奇怪啊!9下面是一封推荐信,其中有5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推荐信大学招生办:兹有我校高三(一)班阳光同学,拟参加你校自主招生考试。该生学习成绩显著,综合素质优良。一直荣任我校晨曦文学社社长,热爱文学,爱好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上。希望该生能得到贵大学的垂爱。特此推荐中学2019年3月19日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做题时要关注用语是否符合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身份,是否符合情景需要,谦敬辞使用是否恰当等方面。为表示对该大学的尊重,“你校”应改为“贵校”,“成绩显著”不搭配,应改为“成绩优秀”,“大作”往往表示别人的作品,这里是说自己推荐的学生的文章,用“作品”即可,“垂爱”指上对下赏识爱护,与语境不符。答案“你校”改为“贵校”;“显著”改为“优秀”;“荣任”改为“担任”;“大作”改为“作品”;“垂爱”改为“垂青”。10下面是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曾提出的一种激励模式的示意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的内涵,60个字左右。_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认真读图,应结合文字和箭头,准确理解“激励模式”的结构,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述激励的程序、条件及作用。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示意图答案表述的层次和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答案(示例)用激励来激发努力;如果又有正确的方向和必备的技能,势必产生绩效;而公平地评价绩效,又能使人感到满足,进而形成自觉的努力。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问说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故,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B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C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D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C“然则”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固定词组,断句时不要分开,可先排除A;“者”不会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据此再排除B;“争”的宾语是“以问为耻”,因此“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中间不能断开,再排除D。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B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樵夫。C舜: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称为帝,列入“五帝”。D匹夫:古代指贵族中的男子,亦泛指平民百姓。DD项,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1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君子之学必好问”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它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治学者不能缺少问,二是学与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B作者举孔子、舜等古人的例子,是用来说明“问”是古圣先贤的美德的。C作者认为今人不好问的原因是今人所学的和所喜爱的并不是“古人之学”,如儒家的经学、理学,如果真正是“古人之学”,他们就会好问了。D本文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韩愈师说的影子,因而有明显的抄袭的痕迹。DD项,“抄袭”的说法不妥,应为模仿。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译文:_(2)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不能也。译文:_答案(1)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2)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们问借以破除那些疑问,这就是所说的到有学行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对不如自己的人,向他们问,借以求得一点正确的见解,这就是所说的以高才能向低才能的人问,以道德高知识多向道德低知识少的人问。对同自己水平相等的人,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这就是所说的互相诘问,详细地考察,明确地分辨。古代的人虚心采纳善言善事,不挑选事情地问,不挑选人地问,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因此,狂妄的普通人的话,圣人也采纳它;地位低微的樵夫,古圣先王也询问他;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以他们的大智却注意到浅近平常的意见,不是偶然的谦虚,实在是要从多方面听取有益的意见。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学习有未贯通不理解的地方,却偏偏以为理解,所持的道理有不稳妥的地方,却胡乱地凭主观猜测。像这样,那么终生几乎都没有什么可问的事情了。对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就妒忌他,不愿意向他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就轻视他,认为不值得向他问;对同自己水平相同的人,抱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不甘愿向他问。像这样,就天下几乎没有可以问的人了。什么人都不值得佩服了,什么事都没有可疑的了,这只是自以为是罢了。自以为是,那错误还是小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浅薄却严密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宁愿让学习最终不进步,也不愿意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样危害自己的内心修养,错误可就大了,而陷入这种大错误的人常常占十分之八九。而且不喜爱问的人,是由于不能虚心;不能虚心是由于不诚心实意喜爱学习。也不是不专心用功的缘故,他学习的不是古代儒家学习的东西,他喜爱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爱的东西,不善于问是理所当然的。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也一定会出现一次错误。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