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培优教案.doc_第1页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培优教案.doc_第2页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培优教案.doc_第3页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培优教案.doc_第4页
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培优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五人墓碑记培优教案一. 学习重点 1.了解一些词的活用,掌握“之”、“也”、“而”、“发”的不同用法,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2.理解本文围绕“激于义而死”这个主要意思,夹叙夹议,强烈对比、反复论述的写法。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为反抗魏忠贤的迫害,不畏强暴、英勇斗争、慷慨捐躯的事迹及其意义。二. 基础知识 1.张溥(16021641),字天如,号西铭,明末太仓人(今江苏省太仓县)崇祯四年进士。为人崇尚气节,有正义感。因不满宦官魏忠贤专权而组织“复社”,进行政治文学活动,抨击时政。后为魏党余孽所陷致死。著有七录斋诗文全集等。张溥幼年喜好学习。所读的书一定要亲自抄录,抄完朗诵一遍,就烧掉,再抄,象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的书斋起名为“七录斋”。张溥写诗做文章思路敏捷,对四方来求索的人,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所以名高一时。 2.时代背景:明末,以自封“上公”的大宦官魏忠贤为首,与大官僚、大地主一气,结成阉党,专横暴虐,杀戮大臣,欺压人民,无恶不作。以顾宪成为首的一部分正直知识分子,在无锡东林书院聚众讲学,指斥朝政,反对宦官专权,组成东林党,与阉党进行斗争。但是,当时阉党把持朝政、主宰大权。因此,在这场斗争中,东林党,遭到阉党的残酷镇压和迫害。受尽压榨和盘剥的市民群众、工商者坚决站在“东林党”一边,共同与阉党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本文叙述了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当东林党人周顺昌被阉党逮捕时,发生在苏州的一次抗暴斗争。随后,反动当局逮捕了颜佩韦等五人,以“倡乱”的罪名残酷杀害了他们。一年后,魏忠贤畏罪自杀,阉党覆灭, 苏州人民墓葬五人于虎丘山塘魏忠贤的生祠废址(今苏州市山塘街775号),并为之立碑,由张溥撰写了碑记,以示纪念。 3.生字正音:蓼(lio) 旌(jng)湮(yn)皦(jio)敛(lin)赀(z) 缇骑(t j)溷(hn)詈(l)矫(jio)逡(qn)巡 猝(c) 谥(sh)牖(yu) 稷(j) 冏(jing) 4.应掌握的词语解释: 当道:指执掌政权的人,本文中指应天府巡府和苏州知府。 除:清理、整治。 旌:表彰、表扬。 湮没:埋没、磨灭。 声:声张,声扬。 堪:忍受。 詈:骂。 编伍:指民间。 蹈:踏、踩。 矫:假传、假托。 株治:牵连治罪。株:株连,牵连。治:治罪、处治。 猝:突然,立刻。 首领:头和脖子,这里偏指头,代性命。 隶:名词做状语,像奴隶一样。 屈:使屈身,动词的使动用法。三.学习指导问:本文多次使用“之”字,它有哪些意义和用法:答: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1: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结构助词:“的” 例2: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助词:“的” 2.用做代词: 例1: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代词:代“五人” 例2:“为之声义” 代词:代“他们”,指“五人” 3.用做动词:是“到去”的意思 例: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动词:“到去” 4.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之成为短语,在句子中充当各种成分。 例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用在“蓼洲周公”和“被逮”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作介词“当”的宾语 例2: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五人之死”作全句主语 例3:然五人之当刑也 “五人之当刑”作时间状语问:连词“而”在本文中有几种用法?答:1.表示前后词语的并列关系: 例:去今之墓而葬焉 2.表示前后词语的因果关系或承接关系: 例: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3.表示前后词语的修饰与被修饰关系: 例:缇骑按剑而前 4.表示前后词语的转折关系: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表示前后词语或短语的目的关系: 例: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问:“也”是个语气词,在文中表示哪些种语气?答:1.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例: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2.用于句末,表判断: 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3.用在句中,表示语气的停顿: 例: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问:“发”字在文中有哪些用法? 答:“发”本义是把箭射出去,本文多次使用各有不同的意思: 1.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拿出”(引申义)2.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表现,显露 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生,兴起 4.发其志士之悲哉 抒发 5.剪发杜门 读f :头发问:文中有哪些古今异义的词语,其词义是什么?答:1.“其疾病而死”: 文言文中,“疾”和“病”都有病的意思,但又有差别,“疾”常指一般的病,“病”则指很重的病。二者连用时往往指病得很重。 2.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这个“行为”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行为”,是两个词,“行”指品行、道德,“为”是动词,作为,成为。 3.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私人”指党羽、亲信 4.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颜色”指的是脸色 5.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非常”指不同寻常 6.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文言文中,“首”指头,“领”指脖子,这里偏指头,代性命。问:全篇的思路是什么?(列简表表示) 答:首先要明确一个基本点。本文叙事乃为议论张本。第一、二段为全文之“纲”,以下五段为“目”。具体地说,墓碑记之作源于建墓,故先叙建墓,后叙苏州市民暴动及五人当刑,这是倒叙之法,此其一;其二,建墓的目的是“旌其所为”,故先赞“五人之皦皦”,后议“五人之力”。“纲”举“目”张之后,再水到渠成地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即“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至于贤士大夫,既“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又“请于当道”为五人建墓,功不可泯,故附其姓名于文末,以示褒扬。据上所述,可将全文思路列简表如下(括号内数字表示段落)(1) 叙建墓由来 (3)叙苏州市民暴动经过(承上文“激于义” ) 为下文三、四段打下伏笔 (4)叙五人之当刑(为下文“蹈死不顾”打下 伏笔 )(2)赞五人之皦皦 (5)论五人之力(承上文“独五人之皦皦” ) 为下文五、六段打下伏笔 (6)论五人之死(卒章显志) 附笔:(7)贤士大夫姓名四.巩固提高(一)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五人墓碑记主要是记述了反抗阉党的斗争,抒发了对“激于义而死”的五个人的崇敬之情。B震川文集七录斋集惜抱轩诗文集都是以斋名命名的文集。C归有光,明代散文大家,他的成就在于上承汉唐宋文,下启明清散文,有着重要的传承作用。D病梅馆记石钟山记的写法有相同之处,都采用了叙议结合的形式,而登泰山记则描景绘形,没有议论性段落,给人以特有的美感。(二)选出加点词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B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C凡人不病则不畏惧D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三)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复前行,欲穷其林(四)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余始循以入B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C敛赀财以送其行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五)“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C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D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六)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剪发杜门 杜: 视五人之死 视: 忠义暴于朝廷 暴: 加其土封 土封: 2.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词,与“安能屈豪杰之流”中的“屈”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受上赏B既来之,则安之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木直中绳, 以为轮3.下列四句中的“之”字,与“佯狂不知所之者”中的“之”字讲法相同的一句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人皆得以隶使之C非常之谋难于猝发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4.翻译下列句子: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译文: 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译文: 5.填充.(按课文原文填写)在本段中,作者把“高爵显位”之人的“辱人贱行”与“ ”的五人作比,突出五人之忠烈的重大意义;又把假设的“ ”与现在的“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作对比,突出五人荣于身后的显耀。 (七)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问题:顺昌好为德于乡,有冤抑及郡中大利害,辄为所司陈说;以故士民德顺昌甚。及闻逮者至,众咸愤怒,号冤者塞道。至开读日,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诸生文震亨、杨廷枢、王节、刘羽翰等前谒一鹭及巡按御史徐吉,请以民情上闻。旗尉厉声骂曰:“东厂逮人,鼠辈敢尔!”大呼:“囚安在?”手掷锒铛于地,声琅然。众益愤,曰:“始吾以为天子命,乃东厂耶!”蜂拥大呼,势如山崩。旗尉东西窜,众纵横殴击,毙一人,余负重伤,窬垣走。一鹭飞章告变。东厂刺事者言吴人尽反,谋断水道,劫漕舟。忠贤大惧。已而一鹭言缚得倡乱者颜佩韦、马杰、沈扬、杨念如、周文元等,乱已定,忠贤乃安。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 1.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的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顺昌好为德于乡 以故士民德顺昌甚请以民情上闻 始吾以为天子命A和相同,和也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D和不同,和也不同 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与“蜂拥大呼”的“蜂”字不同的一句是(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C赢粮而景从D以旌其所为 3.下列四句与“囚安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 大王来何操C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D. 不然,籍何以至此 4.翻译下列句子:不期而集者数万人,咸执香为周吏部乞命译文: 然自是缇骑不出国门矣译文: 5.文中有两处写百姓愤怒,各自的原因是什么?答: (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公闻(许)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远,卿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公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公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曰:“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公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今袁氏辎重有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抄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大破之,尽燔其粮谷宝货。1.下面对有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中还写了子远、袁绍等人。B文中的“公”是对尊长或平辈的尊称。C文中的“公”就是指曹操。D文中的“卿”是古时对臣下或朋友的爱称。2.下面每组中加点词的解释都正确的是( )ABCD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袁氏军盛,何以待之?向言戏之耳。 袁绍的军队很蛮横,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呢? A 刚才只不过开玩笑罢了! 袁绍的军队力量很强大,怎么才能对付它呢? B 刚才说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袁绍的军队士气正旺盛,怎么样去对付它呢? C (我)一向说话爱开玩笑。 袁绍的军队力量强大,用什么办法来对付它呢? D 刚才说的不过是开开玩笑罢了。4.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其实可一月,为之奈何?A粮食其实只能支持一个月,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呢?B那实际情况是粮食只能支持一个月,对这件事该怎么办呢?C那实际上粮食只能坚持用一个月,为此该怎么对付呢?D粮食其实只能坚持用一个月了,为此该怎么对付呢?5.下面对许攸所出计策内容的概括,准确的一项是( )A许攸针对曹军孤守待援,粮草将尽的危急情况,建议用轻装部队夜袭乌巢,烧毁袁军全部给养,从而解除了曹军的危境。B许攸针对曹军孤军缺粮的不利情况,建议用轻装部队夜袭乌巢,烧毁袁军辎重,夺得粮草,从而解除了曹军的危境。C许攸针对曹军孤军缺粮的不利情况,建议用轻装部队夜袭乌巢,烧毁袁军全部给养,从而导致袁军的失败。D许攸针对曹军孤守无援,粮草将尽的危急情况,建议用轻装部队夜袭乌巢,烧毁袁军辎重,夺取粮草,从而导致袁军的失败。五.自我反馈(一)解析:震川文集是以号命名的。答案:B(二)解析:B项为名词“重病”。其他三项均为动词;A项“使成病态”;C、D两项为“生病”。答案:B(三)解析:B项为困窘,处境艰难。其他三项意为“穷尽”“完结”,动词。答案:B(四)解析:A项中的“以”表修饰,连接状语与中心语。其他几项均为连词,可译为“来”。答案:A(五)解析:C项“之”是代词,代“东谷”。其他几项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答案:C (六): 1. 杜:闭 视:比,比照 暴:显露 土封:指坟墓 2.C(A、B、D三句中的“闻”、“安”、“輮”都是使动用法,与题干中的“屈”的用法一致,C句中的“王”是名词动化。故选C) 3.D(题干所给的一句话中的“之”字是动词,当“割”讲,下面的四句话中应选D项,而A、B、C三项中A项中的“之”是助词,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中的“之”字是代词代“五人”。C项中的“之”字是助词,所以选取D项) 4. 让这五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活到老。 所有的四方有志之士经过这里没有不跪拜而流泪的,这实在是百代难得的机遇呀。 5.第一个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