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i i t illii i i iii1i iirli i y 17 3 3 1 5 3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 在年一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留 论文作者签名:二塑日期:兰燮 导师签名 日期:、型! ! ! ! :堑 明末吴; 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为代表的才女作家群,她们创作了数量众多、优美动人的诗 词曲等多种形式的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拟从明末特殊的时代背景入手,结合两大家族自身的文化世家特点,分析出 现这种家族性才女作家群的原因,并具体分析她们有代表性的作品,品味她们作品中 女性特有的柔情,感受作品中灵动的美,从中体会她们婉约细腻的心灵,触摸她们的 内心世界。 关键词:沈宜修吴江叶氏三姐妹女性文学创作文学世家晚明文学 作者:栾清照 指导老师:杨旭辉副教授 a b 壁墅坚9 e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o f f e m a l ea tw u j i a n gy e ,s h e n sl i t e r a r yf a m i l i e si nt h ee n do f d a n a s t ym i n g t h e 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o f f e m a l ea tw u j i a n gy e ,s h e n sl i t e r a r y f a m i l i e si nt h ee n do f d a n a s t ym i n g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p r e v i o u sw o m e n sl i t e r a t u r ew a sv e r yq u i e tr e l a t i v et ot h en u m b e ro fm a l e 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 ,t h i ss i t u a t i o nh a dt a k e ng r e a tc h a n g e si nt h ee n do fd a n a s t ym i n g a t t h i st i m et h ew o m e n sl i t e r a t u r ew e r ef l o u r i s h i n g ,as p e c i a lp h e n o m e n o nw a sf a m i l i a l g r o u p sl i t e r a t u r ee m e r g e d ,p a r t i c u l a r l yi nw u j i a n gy e ,s h e nf a m i l y t w ol a r g ef a m i l y a p p e a r e dt os h e ny i x i u ,y ew a n w a n ,y ex i a o w a n ,a n dy ex i a o l u a nw h or e p r e s e n t e do n l y w o m e nw r i t e r s ,t h e yw r o t em a n yg r e a tp o e m s ,c i ,t r a d i t i o n a lc h i n e s eo p e r aa n do t h e r f o r m so f w o r k ,t h e yg a v eo f f s p r i n ga v a l u a b l es p i r i t u a lw e a l t h t h i sa r t i c l ei si n t e n d e dt ob ef r o mt h ee n do fd a n a s t ym i n g 谢t t l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 c o m b i n e d 诵t 1 1t h et w of a m i l i e so w nc u l t u r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a l y s i s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t h a tm a n yf e m a l ep o e t sa p p e a r e di no n ef a m i l yo rt w o a n dc o n c r e t e a n a l y s i st h e i r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w o r k s ,t a s t i n gt h e i rf e m a l e s p e c i f i ct e n d e r n e s so ft h e i rw o r k s , f e e l i n g o fb e a u t yi nt h ew o r k so fo n - t h e - f l y , f e e l i n gt h e i rs u b t l ea n dd e l i c a t eh e a r t , t o u c h i n gt h e i ri n n e rw o r l d k e y w o r d s :s h e n - y i x i u ;t h r e es i s t e r so fw u j i a n gy ef a m i l y ;l i t e r a r yc r e a t i o no ff e m a l e ; l i t e r a r yf a m i l y ;l i t e r a t u r eo ft h ee n do fd y n a s t ym i n g w r i t t e n b y :l u a nq i n g z h a o d i r e c t e db y :y a n gx u h u i 目录 引言 第一章明末吴江叶、沈两大家族女性群体文学创作繁盛的原因 第一节明末社会对女性才德的重新认识 第二节吴江叶、沈两家的家族特色1 2 一、江南文学世家的优良传统1 2 二、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1 4 三、母教的作用1 8 四、两大家族累世联姻2 0 第二章沈宜修与沈氏才女群从的文学创作2 2 第一节沈宜修的诗词作品2 2 一、写景诸作,清新明丽2 3 二、闺阁情怀,婉约动人2 4 三、不变的爱情,多变的感受2 7 四、思亲之词,情真意切2 9 五、伤心悼亡,感人肺腑3l 六、潜心禅佛,寻求解脱3 3 第二节沈宜修与伊人思的编纂3 5 第三节沈氏才女群从创作举隅3 7 一、张倩倩3 7 二、沈静专。3 9 三、周兰秀4 0 四、沈蕙端4 0 五、沈宪英一4 3 六、沈树荣4 5 第三章叶氏三姐妹的文学创作4 8 第一节叶纨纨的文学创作4 8 一、一年四季,愁城为家4 9 二、因愁思隐5 2 三、姊妹之情深似海5 2 第二节叶小纨的文学创作5 5 一、叶小纨的诗词作品5 5 二、鸳鸯梦杂剧5 8 第三节叶小鸾的文学创作6 l 一、春愁秋怨,怅惜流年6 2 二、赞美佳人6 6 三、思念亲人6 8 四、寻道慕仙6 9 五、蕉窗夜记、汾湖石记7 3 余论7 5 参考文献。7 8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 l 后记8 2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引言 自古以来中国文学的百花园中就不乏女性的身影,从 至汉代有班昭、蔡琰( 文姬) ,晋代有左菜、谢道韫,南 代有上官婉儿、薛涛、鱼玄机,宋代有朱淑真、李清照, 人,女性作家可谓代不乏人。尤其是李清照,即使放置在 耀眼的光芒。然而女性作家的总体数量并不多,相对于数量众多的男性文人而言可谓 是寥若晨星。随着晚明时期才女群体的涌现,男女作家比例失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 有所改观。在这一进程中,尤以吴江沈、叶二氏为代表的家族性女性文学群从的诞生, 更是受到了世人的瞩目。毫无疑问,叶绍袁的妻子沈宜修是其中具有桥梁绾结作用的 关键人物。在晚明时期,吴江沈氏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文学世族,其中名声最藉者当数 沈宜修的叔父沈璩,家中的女眷长期浸润在叔伯、夫郎辈的风雅之中,自然也是个个 雅擅诗词。沈氏闺阁、子媳,就先后出现了张倩倩、李玉照、沈宪英、沈华矍、沈智 瑶、沈大荣、沈倩君、沈蕙端等才女,沈宜修自是其中的佼佼者。出阁后的沈宜修, 与其夫叶绍袁相敬如宾,琴瑟和鸣,在夫唱妇随中,使其在出阁前涵养的文学功底更 融摄了叶氏的家族特质。沈、叶两家文学渊源的骈萼连珠,不仅体现在沈宜修夫妇的 唱酬之中,也在沈宣修对儿女的教育和唱和中得到进一步的承续两相结合。其女叶纨 纨、叶小纨、叶小鸾并有文藻,母女之间、姐妹之间更相唱和,诗词俱佳,以致“门 内人人集,闺中个个诗”。 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群体,在她们生活的明末清初很受时人的关 注,毕竟这么多的才女集中到两家也可以说一家是很难得的,恰巧又逢世人推崇女才 的特殊时代,再经由叶绍袁整理编辑的午梦堂十种的推波助澜,一传十,十传百, 使得更多的人熟知并了解吴江沈、叶二族文学才女的创作成就,她们的名声远播四方。 然而随着这些才女的香消玉殒,她们曾经的辉煌也被一同尘封,她们的名字渐渐被人 们淡忘,二十一世纪以前学者对其研究很少,只有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提到 两大家族中的几位才女和相关作品,而且对她们的生平经历都是简略介绍,比较简单。 叶绍袁甲行日注【m 】叶绍袁午梦堂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9 8 :9 8 2 1 引言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倒是海外学者对叶氏姊妹的文学成就给予了一定的关注,1 9 5 9 年,日本学者八木泽 元在东京出版了明代剧作家研究,全书共分九章,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戏曲家叶 小纨。1 9 8 4 年谭正璧的中国女性文学史话出版,该书在“明清曲家”这一章里 有一小节论述叶小纨姐妹及其母,不过内容很简单,简要介绍母女的生平,对鸳鸯 梦稍作介绍,四人的诗词作品各选录- - _ - - 首而已,且有错误或不准确的说法。1 9 8 5 年出版的胡文楷的历代妇女著作考中再次出现了这些才女的身影,书中列举的人 物比较齐全,叶、沈两大家族的才女基本囊括在内,不过关于她们的具体作品并未摘 录,仅仅将其作品集的名字列出,然而这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1 9 9 0 年上海书 店出版了梁乙真的中国妇女文学史纲一书,该书在“元明妇女文学之复兴 一章 专列一节为“明末吴江三沈与叶氏诸女 ,对沈、叶二氏的才女作了相对详细的论述。 虽然在明清时期,午梦堂十种曾有过多种不同的版本,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 早就散佚,今人很难看到,幸而存世者,也都已成为秘府珍藏的罕见典籍。1 9 9 8 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冀勤先生整理校订的午梦堂集,使得往昔秘藏的午梦堂集成 为学者案头的常见书籍,为研究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是故,新世纪以来,吴江沈、 叶二姓的才女逐渐进入到现代学者的研究视野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研究成果。 新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女性文学的关注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一热潮中,吴江的叶、 沈两大家族才女群亦受到人们的注视。2 0 0 0 年邓红梅的女性词史出版,该书将 女性词坛的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具体为:女性词的试蕾唐五代北宋词坛和南宋词 坛;女性词的辫萎金元至明嘉靖词坛;女性词的初放万历以后词坛;花影迷 离的清代前期词坛;万花为春的清代中期词坛;花事将阑的清代后期词坛;花残春去 的清末词坛;篇终振响的秋瑾词。将女性词的发展过程比作花朵盛开至凋谢的过程, 对女性文学尤其是女性词的研究帮助很大,其中在女性词的初放期万历以后词坛 这一章中,作者将吴江沈氏家族词单独列为一节论述,重点论述了沈宜修、叶纨纨和 叶小鸾的词,说明作者注意到这两大家族的女性群体在女性词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 2 0 0 0 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历代才女传记丛书,其中有一本风冷乱红 凋叶氏三姐妹传,该书具体论述了叶氏家族的文化世家背景,对叶氏三姐妹的 生平创作作了详细说明,对研究两大家族女性文学创作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 息。2 0 0 2 年张仲谋的明词史出版,该书也将吴江叶、沈家族的女性创作单列一 章讲述,也说明了她们受到了学者的重视,学者承认她们在明代词坛拥有重要地位和 2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引 言 作用。2 0 0 8 年赵雪沛的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一书出版,该书采用上下编体例。 上编为综论,从整体角度对明末清初女词人的文学活动与创作成就作大概的梳理与分 析,论述了当时女词人的唱和交游,介绍了女性词的两大创作主体一名妓与闺秀, 并对女性词的题材特征及艺术风貌作了深入讨论。下编为词家论,是对明末清初女词 人的个体研究。共三章,其中有一章专门论述吴江母女词人沈宜修、叶纨纨与叶 小鸾,另外两章分别论述徐灿、朱中楣与顾贞立。在明清众多女性词人中将沈宜修母 女词人单独选出不惜浓墨论述,可见她们在学者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至于该方面的研究论文,则更是不胜枚举,其中较有代表的有:姜光斗 的文学成就、彭娟午梦堂作家群的文学成就 等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 “午梦堂 女作家群的文学成就。陈书录“德、才、色 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 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 ,从女性主体意识的复苏,思 想解放的角度来论述叶氏才女群取得卓特创作成就的原因。还有些学者从文学与社会 生活的关系( 尤其是江南文学世族的联姻) 等角度等来看待晚明才女现象,如:吴碧 丽的文学与生活的融合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日常生活与文学活动;李 真瑜的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 和文学世家的联姻与文学的发展 以明清时期吴江叶、沈两家为例 ;郝丽霞的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及成 因、吴江叶、沈两大家族的联姻与文学创作以及吴江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 等多篇论文。也有些学者从现代叙事学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如:秦晓红、刘秀丽 男性话语关照下的女性叙事从( 午梦堂集) 看晚明上层家族对儒家话语权威的 超越 即是其中一例。沉寂很久的两大家族才女们的有关传说及诗文作品重新受到 了人们的瞩目。 然而仍然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她们中有些人的生平至今仍不清楚, 姜光斗午梦堂集的文学成就【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1 ,1 7 ( 2 ) :5 8 - 6 3 国彭娟午梦堂作家群的文学成就【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 0 0 6 ,6 ( 4 ) :9 8 1 0 1 o 陈书录“德、才、色”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一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j 】南京师 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1 ( 5 ) :1 3 2 1 3 7 回吴碧丽文学与生活的融合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日常生活与文学活动【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 0 0 6 ,3 2 ( 5 ) :4 6 5 0 西李真瑜略论明清吴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明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1 ,1 3 ( 4 8 ) :5 9 - 6 3 o 李真瑜文学世家的联姻与文学的发展以明清时期吴江叶、沈两家为例【j 】中州学刊,2 0 0 3 ( 2 ) :6 0 - 6 3 o 郝丽霞吴江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学意识【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 0 0 5 ,7 ( 4 ) :4 - 8 郝丽霞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及成因【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3 ,2 6 ( 6 ) :4 9 5 4 郝丽霞吴江叶、沈两大家族的联姻与文学创作f 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4 ,3 ( 1 ) :7 0 7 5 秦晓红,刘秀丽男性话语关照下的女性叙事从午梦堂集看晚明上层家族对儒家话语权威的超越【j 】船山 学刊,2 0 0 6 ( 3 ) :17 8 18 0 引言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关于叶小鸾死亡的原因也众说纷纭,为什么会出现这两个家族性的才女作家群? 有些 人的作品已散失很多,今人难得再见有些问题我们无法寻根究底,但有些问题通 过精心研究,我们是可以弄清的,对于她们存世的作品,我们应该认真研读,因为从 中我们可以体会才女的喜怒哀乐,欣赏她们的绝世才华,真正走近她们,倾听她们的 心声。 本文拟通过文本细读,具体分析吴江沈、叶二姓才女们的代表作品,品味其中所 蕴蓄的女性特有的柔情,触摸她们委婉细腻的内心世界,感受其独有的灵动之美。进 而结合晚明时期思想文化和社会心态的背景,结合两大家族自身的文化世家特点,探 讨家族性才女作家群在短时间之内迅速崛起、并取得突出文学成就的原因。 4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 女性群体文学创作繁盛的原因 第一节明末社会对女性才德的重新认识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家族的女性创作在一向被男性主导的文学史上大放异彩,这 两个典型个案的出现绝非偶然,因为任何一个家族、一个具体的作家都不能脱离社会 而生存,其思想观念的形成无疑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必然,因而,就这个意义上来 说,研究以晚明吴江沈、叶闺阁才女群为代表的独特文学景观时,自然不能忽略晚明 时期的社会、思想的背景和发展大势。 随着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瓦解,商品经济日益显示出无限生机与活力,到了明代 中后期,商品经济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了,东南沿海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得到全 面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此相应的,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深刻的变 化。“好货好色 的观念在明中叶李梦阳等人那里开始复苏,又经过王学左派的推动, 至晚明蔚为风气。如王阳明的“心学”和李贽的“童心说 使人们束缚已久的心灵得 到解放,作为王学后进之一的李贽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对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提出全面 批判的人物,他不仅以“童心说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而且以私奔司马 相如的卓文君为“善择佳偶”。李贽对人欲表示充分的肯定,反复论说追求物质享受、 好货好色、为自身谋利益是人的天性,是合理的要求,他还不遗余力的抨击禁欲主义、 假道学,对妇女李贽也持比较平等的态度。王学后进中,李贽是谈论女性问题并与女 性接触较多的人,据焚书卷二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记载,有人曾对李贽说 “妇人见短,不堪学道”,李贽作答书道: 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 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设使女子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 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 孟子梁惠王下【m 】金良年孟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3 5 5 第一章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汗,不敢出声矣 李贽认为妇女的所谓“短见”,是因为她们的生活受到限制的结果,假使她们能 同男子一样自由生活,不受世俗礼教限制,她们则可让男子“羞愧流汗 。晚明革新 思想的主将袁宏道一面高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大旗,一面鼓吹“目极世间 之色”圆。这些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给被沉闷的礼教充斥的明代社会注入了鲜活的汁液, 被封建礼教禁锢已久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女性亦是这一思想的受益者,它 们为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契机。 明代思想文化领域的解放掀起了关于女性才德观的争论。 事实上女性才德之辩并非始于明代,早在汉代即有,以后各个时代从未停止。汉 代班昭女诫一书有言:“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 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 班昭强调妇德对女子的重要性,表现出重德轻才的倾向, 但她并不是说女子不能有才,她自己即是世所罕见的才女,为其兄长班固续成汉书。 汉末至六朝,人们对女性的才有所重视,如曹操因爱惜蔡琰之才,特别花重金将其从 匈奴赎回,而蔡琰先适卫仲道,不久守寡,复被匈奴所掳,归汉后再嫁董氏,时人对 此也并无太多讥议。六朝时的才女谢道韫、左芬、鲍令晖等均以诗才名扬天下,至于 她们的妇德已不是被关注的焦点。及至唐代,以才称盛的女性多为歌伎女冠,如被誉 为“扫眉才子 的薛涛,女冠鱼玄机和李冶等。其才虽然能让男子汗颜,然而因为她 们的特殊身份,使得世人认为女性有才往往无行,所以后来很多卫道士全盘否定妇才, 认为才妨碍了德。宋代程朱理学盛行,“存天理,灭人欲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等观念深入人心,对女性的德要求甚高,相形之下对其才就比较忽视了。宋元两代 除了魏夫人、李清照、朱淑真、管道舁几位才名为世所重外,绝大多数女性未能在文 学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世人对才情相当的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评价也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宋代对德的重视,李清照因后期词中渗透了家国兴亡之感因而受到较高的赞 誉,而朱淑真因其词仅仅是怨妇的闺中愁叹,虽然才情不减李清照终因“缺德 而受 袁宏道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注f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1 8 7 圆袁宏道钱伯城袁宏道集笺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2 0 5 母陈东原中国妇女生活史【m j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9 8 :5 2 函参见程颢? 程颐遗书卷二十二下【m 】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3 0 1 6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第一章 到较低的评价。即便是压倒须眉的李清照也因有改嫁之嫌,加之前期不少作品中大 胆地流露出对美好爱情生活的渴望,这些都是对传统的伦理规范的冲击,因而李清照 也遭到了少数人的强烈不满,如王灼虽然赞赏她的才华,承认她在词史上不可替代的 地位,但对其批评也极为尖刻,他在碧鸡漫志中评论说:“易安居士若本朝 妇人,当推文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阊巷荒淫之语, 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家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籍也。刀真是绝世才华也要囿于传 统伦理的制约,可见宋代理学何其盛行,思想控制何等严酷。 到了明朝,一方面不少开明的文士开始欣赏女性的才华,并将它提高到与德同等 的地位。如王端淑通经史,擅文翰,“父季翁常抚而怜爱之日:身有八男,不易一女”。 冒褒注日:“按山阴王家郎具有凤毛,季翁情钟贤女,遂损誉儿之癖。” 由此可见身 为父亲的王思任对身怀高才的女儿钟爱特甚。其他还有很多贤明人士对女才持赞赏态 度,他们主动教育家中的女儿诗词方面的才能,有的还请一些塾师来教育其女儿,如 著名才女王端淑和黄嫒介都曾做过名门望族的闺塾师。发展到后来,有识父母不仅关 注女儿的诗词才能,还教育女儿其它方面的才能,诸如绘画、书法、音乐,因而这时 期的才女不乏多才多艺者。 就在女子舞文弄墨成为时代风尚,一时才女辈出,作品流布的时候,引起了一些 思想陈腐者的恐慌,他们担心妇才之盛行势必会导致妇德之凋敝,出于所谓“捍卫风 化”的考虑,他们纷纷拒绝、指责妇才。周亮工之父就曾对此忧心忡忡: 列女、闺范诸书,近日罕见;淫词丽语,触目而是,故宁可使人 称其无才,不可使人称其无德。 在文中,他明确提出妇德居于首位,为了不伤妇德,宁可其无才,这与“女子无 才便是德”的迂腐之见并无二致。殊不知女子之才并不妨德,也不害德,很多才女在 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作出令男子低眉的烈事,她们的“德”一点也不比无才之人差。 然而时代毕竟还未完全发展,持此论调之人岂止周亮工之父一人。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王灼碧鸡漫志、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等皆载李清 照曾改嫁,但明清学者多持异说,俞正燮易安居士事辑力证其未改嫁,目前学术界对此仍有争议。 雪陈维崧妇人集【m 】虫天子香艳丛书一集:卷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4 :1 0 6 转引自赵雪沛明末清初女词人 研究 m i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2 2 。周亮工因树屋书:影 m j 续修四库全书:清康熙六年( 1 6 6 7 ) 刻本l1 3 4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2 8 0 7 第一章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明代最高统治阶层历来重视女性之德,因而女教在明代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 视。据明史皇后传载,高皇后勤于内治,暇时讲求古训,曾辑列女传,并 在后宫教诸子妇。成祖徐皇后即是受教者,并因高后之教,于永乐二年( 1 4 0 5 ) 作成 内训,万历年间,神宗命儒臣王相笺注内训,并为之作序,颁布天下,与班昭 女诫、唐宋若昭女论语、王相母刘氏女范捷录合刻为“女四书 ,成为女 学的教科书。虽然此时的女教旨在教导女子忠孝节义、贤良恭顺,客观上却让女子赢 得了一定的受教育机会。这些女教书不仅教育女子作为一个贤妇必备的品格,有时也 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思想,如女范捷录有云:“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非夫 德以达才,才以成德德本而才末,故理之宜然,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不 仅如此,“妇人之明识,诚可谓知人免难,保家国而助夫子者欤”。虽然她提出德本 才末,但她也承认才可以成德,才并非败德之因由,恰恰相反,女子若具才识,更可 “保家国、“助夫子 ,才于妇女是有益无害。明代女性在接受这类教科书教化的同 时,亦会受到类似思想的熏陶,潜意识中也会有一种对才的向往和追求。而且女子在 读书识字以后,统治者便再也无法限制她们的阅读视野,除了“女四书”这类的女学 教科书,她们可能会涉猎范围更多内容更广的书籍,诸如诗词歌赋、戏剧小说。汤显 祖的牡丹亭于万历二十六年( 1 5 9 8 ) 完稿,书刚面世,很快受到广大读者的瞩目, “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书初出时,文人学士案头 无不置一册。 这些广大读者中也包括许多闺阁女子,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 即是一个明证。西厢记、牡丹亭这类作品揭示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所具有的真 性情,肯定了男女之情的合理性,尤其是牡丹亭对情的歌颂:“情不知所起,一 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这些充满真情的作品触动了女性内心最柔软、最敏感之处,从而引发了一些颇具才 华的女性的诗情。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统治者为了使女性恪守妇道而颁布一 些女学教科书,却在一定层度上唤起了她们内心深处对真情的追求,继而引发她们对 “才”的追求,这与他们极力宣扬的“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初衷可谓背道而驰。其结 果是就在这一时期有不少女子创作了诗词作品而且比较流行。 女四书- 卷t i m 清光绪十八年( 1 8 9 2 ) 善成堂刊本 。沈德潜:万历野获编,卷- - 干i 词曲“填词名手”,页6 8 7 。 雪林以宁:( 还魂记) 题序,陈同、谈则、钱宜: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卷首。 。汤显祖:牡丹亭题词。 8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第一章 在思想文化领域大解放和才德观激烈争论的影响下,明末女性创作大量涌现,而 江南地区的女性创作尤为兴盛。这与江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经济富庶有关,更重要 的原因是江南自古文人荟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那些文化世家鉴于他们自身 所具有的文化气质,他们往往希冀家中的妻女姐妹也能知书识礼、吟诗诵词,可做文 化上的知音和教育后代的良母,因此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女子创作显得异常热闹。 屠隆是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其妻杨氏、女儿屠瑶瑟、儿媳沈天孙俱能诗。沈 天孙字七襄,宁国人,状元懋学第三女,适屠隆长子金枢。屠瑶瑟字湘灵,适士人黄 振古,生而秀淑,好书史,长于诗。王映然女史称其句中有意,字中有情,绝无女士 累。沈天孙嫁到屠家之后,与屠瑶瑟经常论诗,“征事纳书,分题授简,一时称为盛 事 ,屠瑶瑟和沈天孙姑嫂皆赋年短促,屠隆将其作品合刻为留香草。 苏州的陆卿子和徐嫒是这时期女性中较有影响之人,陆卿子与丈夫赵凡夫皆性 喜淡泊,结庐山中,吟咏无间。陆卿子在山中接待了很多女子,并诗歌酬唱。徐媛也 与陆卿子庚和,相互褒赞。徐嫒的影响比陆卿子更大一些,她的丈夫范允临积极传播 其作品,使其作品广为流传,如董斯张徐姊范夫人诗序所云:“( 徐媛) 每拈一题, 夫子辄疾书之流出人间,高下传写,虑无不各有一通也者。一著有络纬吟十二卷。 金坛人王朗字仲英,自称羼提道人,又曰无生子。学博王彦泓女,无锡秦松龄 继母。曾撰羼提阁诗集,江南通志著录;撰断肠草,然脂集著录;撰 古香亭词,众香词著录。妇人集言:“学博以香奁体盛传吴下,朗亦生而 夙悟,诗歌书画,靡不精工,尤长小词,为古今绝调。生平著撰甚多,兵火以来, 便成遗失。圆 钱塘人田玉燕,字双飞,博士田艺蘅女,徐懋升妻。然脂集和众香词分 别著录其撰写的玉树楼草和谢堂词。 长洲孝廉吴康侯女吴琪字蕊仙,又字佛眉,撰香谷焚馀草、锁香庵词、吴 蕊仙诗选和吴蕊仙诗辑本。又与周琼合刻有比玉新声,黄嫒介为序。妇人 集云:“蕊仙才情新婉,当其得意,居然刘令娴矣。 吴绡字素公,一字冰仙,又字片霞,长洲人,吴水苍女,常熟许瑶妻。撰有啸 。鄞县志,转引自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m j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1 1 2 圆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m i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8 6 雪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9 3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f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1 0 4 9 第一章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雪庵诗集初集三卷、啸雪庵二集及吴冰仙诗。吴冰仙诗是清初刊本,梁 溪邹斯漪所刻,诗嫒八名家选之一,前有邹斯漪小引。o 乌程县志:“温伯生妻吴氏,名闺贞,进士吴士铨女。年十_ - l i p 能诗,与从父 孟呖舅氏臧懋循倡和。又工文善书,赋性娴雅。 撰吴节孝诗文前集八卷后集八 卷。o 李因,字今是,又字今生,号是庵,又号龛山逸史,会稽人,海宁光禄卿葛徵奇 妾。撰有明心录、竹笑轩吟草一卷续草一卷,吟草诗一百五十六首,续草 诗一百零七首。 昆山人李璧字德玉,号介庵,适周氏,有介庵集,陆卿子为序。 长洲人沈素瑛,徵士沈周女,吴江诸生史永龄妻。钱舞丹日:“素瑛,素承家学, 既擅丹青,复工吟咏。”撰有香奁集。 宫闺氏籍艺文考略:“沈琼莲字莹中,湖州人。孝宗妃。聪慧善属文,尝试守 宫谕,惟沈文最佳。孝庙悦,擢为第一。给事禁中,为女学士。今吴兴人呼为女阁 老。”玉镜阳秋云:“贵妃寄兄送弟二律,舅鬃唐人早朝,而微全冉弱。宫词十 章,高闲雅丽,不落绮靡,故有女士之风。撰女阁老集。 钱塘人成岫字云友,众香词言其“少伟敏,涉略书传,通六艺,手谈齿句, 门茗弹丝,无不精妙。然性爱云间董宗伯书法画意,临摹多年。每一着笔,即可乱真。 今妩媚而失苍劲者,皆云友作也。云友归董之后,琴瑟静御,俱谱入意中缘传 奇。有慧香馆集。”o 吴江人周慧贞字挹芬,撰有剩玉篇,周琼撰有借红亭词。 这一时期青楼女子的创作亦很兴盛,宫闺氏籍艺文考略日:“王微,字修微, 小字王冠,自号草衣道人,广陵妓,先归茅元仪,后归许都誉卿。”陈继儒题修微 草云:“修微诗类薛涛,词类李易安,无类粉黛儿,即须眉男子,皆当愧煞。 然脂集著录其撰的宛在篇、名山记;图书集成闺嫒典闺藻著录其樾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1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f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i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f m l 上海:上海古籍h 版社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9 8 5 : 9 8 5 : 9 8 5 : 9 8 5 : 9 8 5 : 9 8 5 : 9 8 5 : l o 0 5 0 6 0 8 1 0 1 6 1 8 2 0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第一章 馆诗;众香词著录其浮山亭草;昆山胡氏书目著录其未焚稿选。 仅金陵一地的妓女创作就十分活跃,徐惊鸿字飞卿,后为尼,号慧月,撰有秋 水词。 朔朝霞字曙光,终为女道士,撰有红于词。 郝文珠字昭文,金陵朱市妓, 露书云:“能文章,工诗,下笔顷刻数百言,尤工书法。撰有夜光词。与 郝文珠并称的另一金陵名妓张如玉撰有楚屿集、谢尘集和鹤间词,宫闺氏 籍艺文考略言:“张如玉,金陵旧院妓。以从假母姓,又称马楚屿。精熟文选、 唐音,善小楷八分书及绘事,耽吟咏。 亘史日t “曲中诸姬多倩笔于人,惟如 玉不倩人,自成名家,即倩人乌能及如玉者。王百毂言:金陵才人,惟郝文珠、马楚 屿二人而已。 崔嫣然字重文,小字媚儿,宫闺氏籍艺文考略言其“性耽图史, 工诗。潘之恒云:嫣然1 :3 占挥毫,丽藻横溢。m 撰幻影阁集。 这一时期最著名的青楼女子当属柳如是。柳如是,本姓杨,名云娟,又名爱,字 影怜,复更名隐,字蘼芜,后改今名,字如是,白号我闻居士,又号河东君。初在松 江时,与陈子龙、宋征舆、宋征璧兄弟、李待问及李雯诸名士相游,声名日噪。其间 曾与陈子龙相恋并赋同居,不久困于现实条件而被迫分离,后归虞山钱宗伯谦益。著 有戊寅草、湖上草、河东君尺牍、我闻室鸳鸯楼词、古今名嫒诗词选等。 宫闺氏籍艺文考略载林雪云:“如是尺牍,艳过六朝,情深班蔡。 神释堂脞语 云:“河东诗早岁耽奇,多沦荒杂,戊寅一编,遣韵缀辞,率不过诘。最佳如剑 术行、懊侬词诸篇,不经剪截,初不易上口也。然每遇警策,辄有雷电砰增刀剑 撞击之势,亦鬟笄之异致矣! 后来多传近体,七言乃至独绝。诚如陈思所云:神 光离合,乍阴乍阳者也。拟古如台馆易嵯峨,珠玉会萧瑟;读之尤令人悲悚。尺牍含 咀英华,有六朝江鲍遗风。mo 母女诗人、姐妹诗人的创作本时期亦很突出。如王风娴与张引元、张引庆,秀水 沈纫兰与黄淑德、黄双蕙是著名的母女诗人。姊妹诗人有桐城方孟式、方维仪,嘉兴 西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8 8 雪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m i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1 4 7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i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1 4 9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1 5 1 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1 5 8 西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f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1 5 6 田参见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m i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5 :4 3 0 赵雪沛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0 0 8 :2 9 7 的。而江南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经济富庶,这里人文荟萃,文人墨客云集,众多文人 经常诗词唱和,他们隔三差五约会到某家聚会,期间少不了吟诗作画、诗酒唱和。这 些文人的子女偶尔也会参与其中,吟些诗作些画,他们耳濡目染,文学修养自然不会 太差,而更多的文人则是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他们或是亲自教授子女,或是替 他们请专门的老师,其结果便是逐渐形成了文化世家,家族中的绝大多数人均有不凡 的造诣。例如苏州的顾氏、吴氏和文氏家族均是典型的文化世家、名门望族。 顾氏在苏州是源远流长、枝繁叶茂、代有英贤的大族。东汉三国时,顾陆朱张四 姓已并称名家。顾氏累世簪缨、人才辈出、文采风流、照耀吴中。苏州见于记载的最 早私家园林就是东晋顾辟疆园,池馆林泉之胜,当时号称吴中第一。在著述、刻书、 收藏等方面,名家迭出,明清更盛,康熙帝誉顾家是“江南第一读书人家”,顾沅艺 海楼,顾文彬、鹤逸祖孙的过云楼收藏之精,先后称东南之最。顾氏对乡邦文献尤有 贡献,如吴郡文编、吴门表隐、清嘉录、桐桥倚棹录、丹午笔记等都是 1 2 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第一章 顾姓编撰。 吴姓号称“天下第一世家 ,因史记列吴太伯世家于世家之首,太伯三让天 下、宁可远奔荆蛮的事迹,为历代所推崇。而在苏州来说,太伯雍还被认为是开创吴 国、把黄河流域先进文化带到荆蛮之地的人,其后裔吴氏应是定居吴中最早、历史最 久的一个氏族。明清两代苏州吴姓状元就有四人,是唐代归姓五状元以后最多的一姓, 明代状元一人是吴宽( 1 4 3 5 1 5 0 4 ) ,先世自元末居于天赐庄。他1 2 岁就成秀才, 3 4 岁中举人,成化八年( 1 4 7 2 ) 连中会元、状元,以后两任太子的老师,入东阁掌 管起草诰旨,官至礼部尚书。生平好济人之困,风义为人称颂。他还是有名的书法家、 藏书家。宅第在乐桥西尚书里( 今怡园一带) ,里名即因吴宽而得。吴宽父孟融在天 赐庄建东庄,广6 0 亩,长子夷,中书舍人。清代苏州吴姓状元是吴廷琛、吴钟骏、 吴信中,其中吴廷琛、吴钟骏叔侄状元更是传为佳话。 苏州文氏家族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世家,明代中期的文徵明是家族中出色的一员, 他的父亲文林、叔父文森等都是文人,文徵明秉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具有很高的文 学修养,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徐祯卿后来又加入了李梦 阳、何景明为首的文学团体,成为“前七子 之一,“吴中四才子刀与“前七子 的 基本方向非常一致:反宋儒理学、要求人性解放、重视“古文辞”自身的价值,文徵 明的朋友祝、唐、徐三人,均是狂傲不羁之人,他们以强烈的个性精神与社会势力对 抗,追求自由生活,蔑视社会规范,三人的作品多次表达了这种安于癫狂和尖锐的姿 态,祝允明有祝子罪知录,唐寅有“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之宣言, 文徵明虽然没有他的朋友那样张扬,但他是一个外忠厚、内自由的人,他能和他们成 为好朋友说明他始终不失赤子之心,是真性情之人。这也表现了当时社会出现了整体 性的骚动,是思想文化领域解放的先兆。文徵明不仅文学修养了得,更使他名垂青史 的是他的书画,在中国画史上,他同沈周、唐寅、仇英一起,共创了吴门画派,被后 人合称为“明四家 ,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文氏家族其后代不乏人,家族中的许多人都善于书画,如文彭、文嘉、文伯仁、 文傲等。文彭( 1 4 9 8 1 5 7 3 年) ,字寿承,号三桥,他是文征明的长子。文彭在我 国艺术史上有着特殊的贡献,其一是继承父业,善真、行、草书,尤工草隶。其二开 圆张学群苏州名门望族【m 】扬州:广陵书社,2 0 0 6 :1 。张学群苏州名门望族【m 】扬州:广陵书社,2 0 0 6 :1 2 6 - 1 2 9 1 3 第一章明末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的女性文学创作 了书画篆刻史之先河。文彭以前的书法家不治印,从文彭开始,集书法与治印于一身。 明末清初的文人周亮工印人传称:“论印一道,自国博开之,后人奉为金科玉律。 自文彭始,书法家兼篆刻家者代有人出,朱印进入白纸黑字的书法之中,具有新颖独 特的艺术效果。文彭的篆刻,一直享有极高的声誉,文彭逾越宋元印风而直追秦汉的 创作道路,影响着以后许多印人,从而形成了篆刻艺术史上的第一个流派“三桥 派”( 或称“吴门派) ,为篆刻艺术的流派史揭开了精彩的序幕。 文震孟、文震亨兄弟俩亦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是著名的文人学士,造园艺术家。 文震孟是天启二年( 1 6 2 2 ) 的状元,按惯例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后官至礼部 尚书、东阁大学士( 即宰相)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奥迪汽车租赁协议7篇
- 销售合同软件产品代理销售合同2篇
- 保证机构会员协议7篇
- 新解读《GB-T 31074-2014科技平台 数据元设计与管理》
- 关于水泥包工合同范本
- 餐馆保安用工合同范本
- 房车出行采购合同范本
- 球队解约合同范本
- 代理销售白酒合同范本
- 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 DB41T 1419-2017 振动拌和骨架密实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 《进一步规范管理燃煤自备电厂工作方案》发改体改〔2021〕1624号
- 重庆抗战历史文化概述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MOOC 知识创新与学术规范-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附听力原文及答案解析)
- 移动公司个人求职简历模板
- 燃气巡线员专业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
- 小学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 《高一数学开学第一课:学好高中数学》课件
- 红帽认证管理员RHCSA(习题卷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