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3卷第3期 2 0 1 4年 5月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t a i y u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vo 1 1 3 n o 3 ma v 2 01 4 文学 论苏轼审美理论的三个经典命题 吴建民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苏徐州2 2 1 1 1 6 摘 要 关 键 词 文章编号 身与竹化 成竹于胸 空且静 是苏轼审美理论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三个基本命题 身与竹化 作为审美体验论命题 是审美体验的最高境界 成竹于胸 作为审关意象论命题 揭示了审美意象的 基本特征 空且静 作为审美心态论命题 强调空静心态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性 苏轼的这三个美学 命题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切实的应用价值 苏轼 审美理论 命题 1 6 7 2 2 0 3 5 2 0 1 4 0 3 0 0 6 9 0 4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2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古代美学理论家善于运用命题作为表述思 想观点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 因而 命题 也就成 了中国古代美学的基 本构成 因素 并且在古代审美 理论的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命题 本是一 个逻辑学概念 是指 表达判断的句子 一说凡 陈述句所表达 的意义为命题 被断定 了的命题为判 断 也有对命题和判断不作 区别 把判 断叫做命题 的 l l l 3 这表明 命题的基本形式是 判断 的句子 是一种 表达判断 的语言形式 也可以是一种单 纯的 判断 是 对某种道理 观 点 的 判 断 或 陈 述 按照 命题 的这种特点 中国古代美学中存在 着大量的理论命题 诸如 大象无形 淡然无极而 众美从之 充 实之谓美 立象尽 意 澄怀 味 像 心师造化 神用象通 象外之象 无 画 处皆成妙境 文已尽而意有余 等都是古代美学的 重要命题 苏轼作 为古代重要 的美学家 提 出了一 系列影响深远 的审美理论命题 如 妙在画外 无 意于佳乃佳 不能不为之为工 神与物交 随 物赋形 似淡 而实美 等 而在苏轼 的审美理论 中 身与竹化 成竹于胸 空且静 三个经典命 题意义尤为重要 影响格外深远 不但对于古代的审 美理论具有重要 的建构作用 而且对于当代 的审美 创造仍然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 一 身与竹化 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造离不开审美体验 苏轼提 出的 身与竹 化 说就是一个审美体验理论命题 其 内涵本义是指 创作主体在艺术构思阶段对审美对象展开深刻的体 验 达到主体完全对象化 的审美境界 此命题 出 自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 与 可 画竹 时 见 竹 不 见 人 岂独 不 见 人 嗒然遗其 身 其身与竹化 无穷出清 新 庄周世无有 谁知此凝神 苏轼所说的 身与竹化 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 审美主体 对象化 现象 也就是艺术家与审美对象 消除了物我之界限 从 而实现 了主客一体 创作主体 化 为审美对象 进入了物我不分 天人合一 的审美 状 态 身与竹化 这种审美体验方式具有极其强大的 功能 主要表现为能够使审美主体超越 自我 消除物 我之界分 对 审美对象进行最 充分 的审美感受和展 开最透彻 的审美体验 从而对 对象 的内在精神和审 美意蕴作最彻底的把握 在审美创作过程中 物我之界分是艺术家面i临 的一大难题 因为这种界分使审美主体难以真正理 解审美对象 难 以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世界 也就难 收稿 日期 2 0 1 4一o 1 1 7 作者简介 吴建民 1 9 5 5一 男 安徽亳州人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博士 7 0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 3卷 以创作出出神人化之作 中国古人认 为 自然万物 各具其性 一花一草都是一个气韵生动 的世界 艺术 家只有消除物我之距离 打破物我界分之鸿沟 潜入 审美对象气韵生动的内部世界 才能创作 出精美之 作 身与竹化 正是 沟通艺术 家与审美对 象 的桥 梁 当审美主体 化 为对象时 便进入 了主客不分 的 审美状态 主体遗忘 自我而驰人对象 的内部世界 从 而能对对象作最深刻 的把握 文与可画竹 时 就完 全沉浸于审美对象之中 将 自己的感情 精神 生命 完全化人对象 竹之生命亦我之生命 我之生命亦竹 之生命 艺术家在这种物我一体 的 竹化 状态 中 游 心于物 从而对竹之品格 竹之精神有了最彻底 的了 解 这是创作 清新 无穷作品的前提条件 由于 身与竹化 这种审美体验方式能够使艺术 家彻底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意蕴 因而对 于审美创 造来说具有普遍的意义 是古今艺术家进行审美创 造的重要手段 苏轼之后很多艺术家和理论家都强 调这种审美体验方法的重要性 如陈师道 后 山诗 话 记载包鼎画虎时的情形云 宣城包鼎画虎 扫溉 一 室 屏人声 塞门涂牖 穴室取 明 一饮斗酒 脱衣 踞地 卧起行顾 自视真虎也 复饮斗酒 取笔一挥 意尽而去 不待成也 罗大经 鹤林玉露 记载巢无 疑画草虫云 某 自少时 取草虫笼而观之 穷昼夜不 厌 又恐其神之不完也 复就草地之 间观之 于是 始得其天 方其落笔之际 不知我之 为草虫耶 草虫 之为我也 所谓 卧起行顾 自视真虎 不知我之 为草虫耶 草虫之为我 就是 身与竹化 的审美体 验状态 不但绘画创作需要 竹化 式审美体验 小说创 作也如此 金圣叹评 水浒传 人物塑造时说 耐庵 于三寸之笔 一幅之纸之 间 实亲动心而为淫妇 亲 动心而为偷儿 既已动心 则均矣 3 j 3 h 亲动心而 为淫妇 而为偷儿 是施耐庵通过设身处地的体 验 把 自己想象为淫妇 偷儿等作 品中的人物 忘掉 了自己的本来性格 也就是将 自己对象化 了 此 时 作家与笔下 的人物融合为一体 作家以对象的思想 去思考 以对象的说话方式去说话 以对象的行动方 式去行动 因而能把人物写得真实可信 金圣叹说 的 均 也就是 竹化 状态 这是作家对笔下人物展 开的最深刻体验 也是将人物写活的奥秘所在 高 尔基也极类似地谈到过作家的这种 竹化 式审美体 验的心理活动特点 文学家的工作或许比一个专门 学者 例如一个动物学家的工作更 困难些 科学工 作者研究公羊时 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 但 是文学家则不然 他虽慷慨 却必须想象 自己是个吝 啬鬼 他虽毫无私心 却必须想象 自己是个贪婪 的守 财奴 他虽意志薄弱 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 个意志坚强的人 有才能的文学家正是依靠这种十 分发达的想象力 才能常常取得这样的效果 他所描 写的人物在读者面前要比创造他们 的作者本人 出色 和鲜 明得多 心理上也和谐完整得多 l 4 l 3 作 家把 自己想象成公羊 吝啬鬼和守财奴 也正是 亲动心 进行 竹化 式审美体验 身与竹化 作为审美体验方式 要求艺术家在 创作时必须专注凝神 审美注意力高度集中 苏轼 认为 艺术家要想 身与竹化 不但必须做 到 见竹 不见人 忘物 而且必须做到 嗒然遗其身 忘我 这样 艺术家就能专注于对审美对象 的思考 将审美对象置于大脑皮层的兴奋 中心 利用负诱 导 规律的作用 抑制大脑皮层周围神经区域 的兴奋 使 注意力从周围其他事物上移开 而全部投 向审美 对 象 从而在 忘物 忘我 的状态 中 进入 身与竹 化 的审美境界 二 成竹于胸 与 审美意象 艺术家将构思成熟的审美意象形诸作 品是审美 创造过程中最重要 的任务 因而 审美 意象是 审美 创造的关键因素 苏轼提出的 成竹于胸 说就是一 个审美意象论命题 其内涵本义是指艺术家在创作 过程中 通过想象 联想 虚构等艺术思维活动对 审 美对象进行艺术加工而形成 审美意象 此命题出 自 苏轼 文与可画贫笃谷偃竹记 一文 今 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叶叶而累之 岂复有 竹乎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 中 执笔熟视 乃 见其所欲画者 急起从之 振笔直遂 以追其 所 见 如 兔起 鹘落 少纵 则逝 矣 苏轼此论阐释了审美意象的重要性及其基本特 点 苏轼认为 节节而为之 叶叶而累之 的画家是 画不 出成功 的作 品的 因为这种 画家在创作 时没有 成熟的审美意象 苏轼批评 节节而为之 叶叶而累 之 的创作态度就是强调审美意象 的重要性 而不是 要求画家必须一笔而将竹子画出来 有学者认为苏 轼反对 节节而为之 就是要求画家必须一笔画出竹 子 这样画竹只能画出一条棍子 其实这是对苏轼 的 误解 苏轼所说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是说画家 只有 先得成竹于胸 中 才能画出成功的作品 而不 是要求画家必须一笔将竹子画出来 胸中成竹 也就是艺术家构思成熟的竹之审美 第 3期 吴建民 论苏轼审美理论的三个经典命题 7 1 意象 它本源于现实之竹 是艺术家通过对现实之竹 的深刻观察而获得大量竹之表象后 再通过对这些 表象剪接 组合 加工 处 理而形成 的具 有审美价值 和艺术特征 的竹之意象 因此 审美 意象是艺术家 审美创造 的结 晶 蕴含着艺术家 的审美态度 和理想 也是艺术家创作 的关键所在 艺术家创作就是想方 设法将 胸中成竹 表现出来 苏轼此论揭示 了审美意象 的基本特点 主要有 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 观念存在性 艺术家 胸 中 的 成竹 实 际是一种观念性存在 或者说是艺术家 的 意 中之 象 它存在于艺术家的观念意识 中 既不 同于现实 之竹 也不同于作品中的竹之形象 它介于现实之竹 与作品之竹之间 是对现实之竹的艺术抽象和审美 化 是作品之竹的根本依据 也是审美创造的关键 因 素 艺术创造就是将这种观念性存在转化为物质性 存在 使之成为具体可见的作品意象 第二 整体形象性 胸中成竹 又是一种整体 的形象性存在 它是艺术家对竹之表象加工而成 的 竹之审美意象 是画面完整清晰的意 中之 象 艺 术家可以 执笔熟视 具有 一种 可 视性 它不 同 于抽象的意义或概念 因此 成竹于胸 不 同于 意 在笔先 因为 意 具有更抽象的性质 缺乏完整 清 晰的形象性和可视性 艺术家对于构思成 熟的审美 意象往往 可视 当然 这种 可视 不 是视 之 以 目 而是 视 之 以心 刘 勰说 创 作 是 窥 意 象 而 运 斤 即是此意 第三 瞬时易变性 由于艺术家胸 中的 成竹 仍是一种观念性存在 只存在于艺术家 的大脑皮层 上 因而往往容易消失和变化 苏轼说 少纵则逝 就是强调审美意象具有瞬时性 不稳定性 可变性等 特点 刘 勰 曾说 意 翻空而 易奇 舛 也 是此 意 这一特点要求艺术家一旦在胸 中形成 了 成竹 构 思出了成熟的审美意象 就应不失时机地抓紧创作 否则 审美意象就可能消失 再也无法出现 三 空且静 与审美创 造心态 审美创造是艺术家的心理活动 适 宜的审美心 理状态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基础 也是创造成功作品 的基本保障 空且静 就是苏轼提出的审美创造心 态论命题 这一命题出自 苏轼的 送参寥师 一诗 欲令诗语妙 无厌空且静 静故 了群动 空 故 纳 万境 这几句诗精辟地论述了诗人 的审美心态 与诗歌 创作的关系 揭示了 空静 这种审美心态对 于创作 的重要性 以及原因所 在 苏轼认 为 诗人要想创作 出 妙 的 诗语 就必 须具备 空且静 的心理状 态 所谓 空且静 其内涵本义是指艺术家虚空宁 静 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 由 空 与 静 二 因 素构成 空 是诗人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 消除内 在情绪 干扰后 的 自由轻松 淡 泊纯洁 的心理状 态 静 是 诗 人 安 宁平 静 清 闲无 忧 的 心 理 状 态 空 使诗人无累而轻松 静 使 诗人安宁而闲适 心空而能静 由空而静 空是基础和前 提 先空而后 静 无空亦无静 因为心不空 心亦无法静 苏轼之前 空且静 已不乏论述 早在先秦就 已经产生了 虚静 说 老子 庄子 管子 苟子等人都 有论述 但都是从哲学或心理学的层面上展开探讨 至魏晋南北朝 陆机 刘勰等理论家将 虚静 说引入 文学理论 要求作家创作时要 收视反听 j 2 因为 陶钧文思 贵在虚静 j 4 9 唐代 皎然有 意 静神 王 佳句纵横 7 之说 但是 苏轼之前的理论家只 是强调 虚静 心态对于 文思 的重要性 而为何重 要 原因何在 心理机制是什 么 则鲜有人论 述 苏轼吸收前人的思想成果 不但指出了 空静 心态 对于艺术创造的重要性 而且分析了这种心态有利 于艺术创造的心理机制 从而丰富和发展 了古代审 美心态理论 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 就是苏轼对 空静 心态有利于艺术创造之心理机制 的揭示 静故 了 群动 是说艺术家心静 才能 了群动 也就是说艺 术家只有以宁静之心 才能把握 控制 驾驭艺术创 造过程中的 群动 所谓 群动 就是指艺术家在 创造过程中种种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 艺术家在创 作时 其心理是一种 群动 状态 各种审美感情 景 物场面 都涌现在 艺术家 的心境之 中 艺术家要 控 制 驾驭种种 审美感情 景物场 面的变化 使 之向艺 术家所需要 的方 向发展 就必须 以静 制动 艺术家 心 静 就能对各种审美对象的变化了然于心 变动 不居的审美对象就能为诗人所支配 空故纳万境 即艺术家心空 才能容纳万境 也就是说 艺术 家只有 以虚空开阔之一 t2 才能将种种 景物场面 审美对象纳入 自己的心灵 在审美创造 过程中 艺术家必须展开对种种景物场面 审美对象 的描写 因此 纳万境 是艺术创造不可或缺 的基本 条件 艺术家之心若无 纳万境 亦无法进行艺术创 造 而 纳万境 之前提是艺术家之心必须空灵开 阔 7 2 太 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社会科学版 第 1 3卷 四 苏轼审美理论经典命题的当代价值 苏轼 的上述三个审美理论命题以其深刻的理论 内涵和切实 的应用性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审 美理论 对于古代的艺术创作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由于这些命题蕴含着深刻 的规律性 因而在 当代仍 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 身与竹化 仍是 当代艺术家进行审美创 造时不可 或缺的审美体 验方式 古代 艺术家通 过 竹化 式审美体验而把握对象的精神意蕴 当代艺 术家同样能够通过 竹化 式审美体验而把握对象的 意蕴精神 也就是说 身与竹化 作 为最深刻的审 美体验方式 无论是对于古代艺术家和当代艺术家 都具有同样的功能 原因在于 身与竹化 体现 了审 美体验的基本规律 这种基本规律对于古代艺术家 和当代艺术家来说具有同样的适用性 当代人的艺 术创造不可能违背这些基本规律而进行 当代艺术 家 其身与竹化 同样能够创造 出 无穷出清新 的 优秀作品 其次 成竹于胸 作为审美意象论命题 强调审 美意象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对于当代人来说 同 样极其重要 因为 当代人在艺术创造活动 中 也 必 须 先得成竹于胸中 节节而为之 叶叶而累之 也是 当代人所不可取的 必先得成竹于胸 中 体现 了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 无论是古代艺术家还是当 代艺术家 在创作时都必须恪守这一规律 苏轼所 揭示的审美意象的基本特点 即观念存在性 整体形 象性 瞬时易变性 仍适用于阐释当代 的审美意象理 论 其三 欲令诗语妙 无厌空且静 这一命题强调 空静 心态对于审美创造的重要性 此论在今天具 有更为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因为 空静 之心有利于 艺术创造 古今皆然 空且静 的审美心态同样能够 使当代人创作 出 诗语妙 的作 品 另一方面 当代 社会发展迅猛 物质经济尤为发达 当代人培养 空 且静 的审美心态尤为艰难 因此 苏轼的这一命题 在今天愈显珍贵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 员会 辞海 m 上海 上海辞 书出版社 1 9 8 0 2 唐萌 论 知音 篇理论命题 的类型 内涵及 当代意 义 j 徐 州 工程学院学报 2 0 1 1 4 3 清 金 圣叹 金 圣叹 全集 二 m 南京 江苏 古籍 出版 社 1 9 8 5 4 高尔基 论 文学 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7 8 5 梁 刘勰 著 范文澜 注 文心雕龙 注 m 北京 人 民文学 出版 社 1 9 5 8 6 晋 陆机 撰 张少康 集释 文赋集释 m 上海 上海古籍 出版 社 1 9 8 4 7 唐 皎然 著 李壮鹰 校注 诗式校注 m 济南 齐鲁书 社 1 9 8 6 责任编辑张琴 on thr e e cl a s s i c a l to p i c s i n s u s h i s ae s t he t i c the o r y wu j i a n mi n 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j i a n g s u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x u z h o u 2 2 1 1 1 6 c h i n a abs t r ac t t he b o d y me r g e s wi t h t h o u g ht s o r d e r l y c o n fid e n c e a n d t r a n q ui l i t y wi t h o u t d i s t r a c t i ng t h o ug h t s a r e t h r e e mo s t p r o f o u n d t o p i c s i n s u s h i s a e s t h e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押题模拟及完整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白莲河水库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题型汇编及答案详解(典优)
- 智能楼宇与设施管理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区第五小学分校塔拉壕小学招聘1人笔试备考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包及参考答案详解(新)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及一套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强化训练题型汇编含完整答案详解【全优】
- 考点攻克公务员考试《常识》同步练习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白酒生产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店面劳动合同范本:超市收银员专项协议
- 《树之歌》课件 小学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 展会联合承办协议书范本
- 2025-2026冀人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5设备担保抵押借款合同
- 早教托育合伙人合同协议
- 轮胎印痕分析与运用课件
- 库房温湿度记录表
- 10KV电力安全工器具试验报告
- (精选word)英语四线格(a4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