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 .ppt_第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 .ppt_第2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 .ppt_第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 .ppt_第4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件 新人教版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左图是易倒伏 抗病的水稻 右图是抗倒伏 不抗病的水稻 如何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病的水稻呢 1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 掌握f2代中各种基因型 表现型所占比例 3 运用分离定律解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问题 2 实验分析 提出问题 1 亲本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为种子的颜色 即黄色和绿色 种子的形状 即圆粒和皱粒 2 f1全为黄色圆粒 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 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 f2中粒色的分离比为 粒形的分离比为3 1 表明豌豆的粒色和粒形的遗传都遵循 4 f2有四种性状表现 其中黄皱 绿圆是不同于两亲本的性状重新组合类型 表明 是自由的 随机的 3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作出假设 1 遗传因子决定性状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 r控制 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 y控制 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2 f1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中 yyrr产生一种yr配子 yyrr产生一种yr配子 两种配子结合后 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表现为 3 f1配子的产生 遗传因子的行为 f1在产生配子时 每对遗传因子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 yr 4 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 受精时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有 种结合方式 f2性状表现及比例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4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实验验证 1 实验方法 2 理论预期 f1 yyrr 产生4种配子 分别是yr yr yr yr 隐性纯合子 yyrr 只产生一种配子yr 测交后代有4种类型 黄色圆粒 yyrr 绿色圆粒 yyrr 黄色皱粒 yyrr 绿色皱粒 yyrr 5 作用 1 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2 测定f1 的组成 3 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遗传因子 思维拓展 1 孟德尔两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 若亲本为黄色皱粒纯合子和绿色圆粒纯合子 则所得f2的表现型有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重组类型中的黄色圆粒占f2的9 16 绿色皱粒占1 16 2 若黄色圆粒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 比例为1 1 说明黄色圆粒基因型为yyrr或yyrr 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图解 2 f2代的分析统计 1 豌豆子叶的黄色 y 圆粒种子 r 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 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 9 3 3 1b 3 1 3 1c 1 1 1 1d 2 2 1 1 解析 根据图中两对性状遗传的分离比可知 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 yyrr 因此 杂交后代中 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 其中yyrr占2 3 yyrr占1 3 进行测交时 黄色圆粒豌豆产生的配子类型比例为yr yr yr yr 2 2 1 1 因此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2 2 1 1 答案 d 1 发生时间 形成 时 2 内容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 决定同一性状的 彼此分离 决定 自由组合 思维拓展 等位基因分离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相同基因分开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时期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 自由组合定律的适用条件 1 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 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 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2 细胞学基础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3 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题方法 1 思路 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 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 如aabb 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 aa aa bb bb 2 由子代表现型推导亲代的基因型 3 自由组合定律常用解题技巧 根据后代分离比解题 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 不同基因型之间交配 后代在性状上往往有一些规律性的分离比 如杂种f1 一对杂合基因 有显隐性关系 自交 后代分离比为3 1 测交比是1 1 亲本之一为显性纯合子 其后代只有显性性状的个体等 利用这些规律性的分离比是解自由组合题目的技巧之一 运用隐性纯合突破法解题 隐性性状的个体可直接写出其基因型 显性性状可写出部分基因型 再结合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 能够推出亲代的基因型 4 乘法法则在自由组合题中的应用自由组合定律以分离定律为基础 因而可以用分离定律的知识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 配子类型的问题如 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aabbcc 2 2 2 8种 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如 aabbcc与aabbcc杂交过程中 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 aabbcc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 8种配子 aabbcc 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的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因而aabbcc与aabbcc配子间有8 4 32种结合方式 基因型类型的问题如aabbcc与aabbcc杂交 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看每对基因的传递情况 aa aa 后代有3种基因型 1aa 2aa 1aa bb bb 后代有2种基因型 1bb 1bb cc cc 后代有3种基因型 1cc 2cc 1cc 因而aabbcc aabbcc 后代中有3 2 3 18种基因型 表现型类型的问题如aabbcc aabbcc 其杂交后代可能有多少种表现型 先看每对基因杂交后代的表现型 aa aa 后代有2种表现型 bb bb 后代有2种表现型 cc cc 后代有2种表现型 所以aabbcc aabbcc 后代中有2 2 2 8种表现型 2 已知a与b b与c 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基因型分别为aabbcc 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 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 正确的是 a 表现型有8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 16b 表现型有4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 16c 表现型有8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 8d 表现型有8种 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 16 答案 d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分析 1 正确地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 由 的研究顺序 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再研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 3 应用 分析结果 4 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运用 进行研究 2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909年 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 遗传因子 命名为基因 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1 表现型 生物个体 如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2 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双眼皮基因型为dd或dd 单眼皮的基因型为dd 3 等位基因 位于 上的 控制 的基因 1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1 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 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 2 表现型相同 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 由于表现型在受基因型控制的同时 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因此 基因型 环境条件 表现型 基因型相同 在环境条件也相同的情况下 表现型一定相同 2 与等位基因有关的概念 1 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y y r r 2 基因型为yy或yy的个体 纯合子 其所存在的成对的基因为相同的基因 不是等位基因 3 y与r y与r y与r y与r均称为非等位基因 3 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 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 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a 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 然后再研究多对性状的遗传规律b 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c 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 做了大量的实验d 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解析 选项a b d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选项c不能说明成功的原因 因为无目的 无意义的大量实验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 结果却一无所获 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答案 c 2011 高考海南卷 假定五对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则杂交组合aabbccddee aabbccddee产生的子代中 有一对等位基因杂合 四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所占的比率是 a 1 32b 1 16c 1 8d 1 4 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 等位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由于亲本组合中dd dd杂交后代中一定是杂合子 则子代中符合要求的个体其他四对基因都是纯合子 1 2 1 2 1 2 1 2 1 16 答案 b 方法技巧 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 自由组合 关系时 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下表 以上规律可用下图帮助理解 答案 c 2010 安徽高考 南瓜的扁盘形 圆形 长圆形三种瓜形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a a和b b 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将2株圆形南瓜植株进行杂交 f1收获的全是扁盘形南瓜 f1自交 f2获得137株扁盘形 89株圆形 15株长圆形南瓜 据此推断 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 a aabb和aabbb aabb和aabbc aabb和aabbd aabb和aabb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 f2扁盘形南瓜基因型为a b 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 bb或aab 长圆形南瓜基因型为aabb 各表现型比例约为9 6 1 此性状分离比是由aabb自交后代的9 3 3 1分离比衍生而来的 故f1基因型为aabb 所以亲代圆形南瓜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和aabb 答案 c 2 2011 长沙高一检测 设玉米子粒有色是独立遗传的三对基因控制的结果 基因型为a c r 的子粒为有色 其余基因型的子粒均无色 某有色子粒植株与以下三个纯合品系分别杂交 获得下列结果 1 与aaccrr品系杂交 获得50 有色子粒 2 与aaccrr品系杂交 获得25 有色子粒 3 与aaccrr品系杂交 获得50 有色子粒 该有色子粒的基因型是 a aaccrrb aaccrrc aaccrrd aaccrr答案 d 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 1 f1 四种表现型 比例9 3 3 1证明符合 2 f1 双隐性 测交 四种表现型 比例为1 1 1 1证明符合 2010 福建卷 已知桃树中 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 由等位基因d d控制 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 由等位基因h h控制 蟠桃对圆桃为显性 下表是桃树两个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 1 根据组别 的结果 可判断桃树树体的显性性状为 2 甲组的两个亲本基因型分别为 3 根据甲组的杂交结果可判断 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理由是 如果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则甲组的杂交后代应出现 种表现型 比例应为 4 桃树的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 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即hh个体无法存活 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 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 分析比较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如果子代 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如果子代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解析 1 根据组别乙可知 乔化与乔化的桃树杂交的后代出现了矮化桃树 所以乔化为显性 2 根据表现型先写出亲本不完整的基因型是d h 和ddhh 因为后代出现了矮化桃树和圆桃桃树 所以亲本为ddhh和ddhh 3 甲组的亲本为ddhh和ddhh 如果这两对性状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1 1 1 1 而表格中的甲组的后代只有乔化蟠桃和矮化圆桃 且性状分离比约为1 1 所以ddhh只能产生dh和dh两种配子 故这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不满足自由组合定律 4 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hh hh自交后如果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正常的蟠桃 圆桃 3 1 则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反之如果出现蟠桃 圆桃 2 1 则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答案 1 乙乔化 2 ddhh ddhh 3 41 1 1 1 4 蟠桃 hh 自交 蟠桃与蟠桃杂交 表现型为蟠桃和圆桃 比例为2 1 表现为蟠桃和圆桃 比例为3 1 1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b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c 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d f2中有16种组合 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解析 孟德尔对f2中两种性状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解释是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其中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这样 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 数量比接近1 1 1 1 配子随机结合 则f2中有16种组合 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答案 c 2 2011 雷州模拟 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 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 但有1500粒为皱粒 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a yyrr yyrrb yyrr yyrrc yyrr yyrrd yyrr yyrr 解析 只看粒色性状 两黄色品种杂交子代全为黄色 可知两黄色品种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另一方可为yy也可为yy 只看粒形性状 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 则双亲均为杂合子rr 所以两个亲本可能为yyrr yyrr或yyrr yyrr 答案 d 3 在豚鼠中 黑色 c 对白色 c 是显性 毛皮粗糙 r 对毛皮光滑 r 是显性 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a 黑光 白光 18黑光 16白光b 黑光 白粗 25黑粗c 黑粗 白粗 15黑粗 7黑光 16白粗 3白光d 黑粗 白光 10黑粗 9黑光 8白粗 11白光答案 d 4 黄色皱粒 yyrr 与绿色圆粒 yyrr 豌豆杂交 f1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a 4种 1 1 1 1b 3种 1 2 1c 2种 1 1d 4种 3 1 3 1 解析 单独分析每对基因 yy与yy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 即yy yy 1 1 rr与rr的f1基因型种类是2种 即rr rr 1 1 故yyrr与yyrr杂交得f1的基因型种类是2 2 4种 比例为 1 1 1 1 1 1 1 1 答案 a 5 2011 泰安市期末 雕鸮 鹰类 的下列性状分别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其中有一对基因具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 显性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 已知绿色条纹雕鸮与黄色无纹雕鸮交配 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无纹 比例为1 1 当f1的绿色无纹雕鸮彼此交配时 其后代 f2 表现型及比例均为绿色无纹 黄色无纹 绿色条纹 黄色条纹 6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