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地图课件 湘教版.ppt_第1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地图课件 湘教版.ppt_第2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地图课件 湘教版.ppt_第3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地图课件 湘教版.ppt_第4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2讲 地图课件 湘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地图 考点互动探究 综合能力提升 基础自主梳理 一 地图的基本要素1 比例尺 1 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 的程度 2 公式 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3 表示方式文字式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数字式 如1 500000 或 线段式 如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缩小 返回目录 2 方向 1 一般地图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2 有指向标的地图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 要按照指向标的指向来判断方向 若指向标箭头指向的是 与之相反的是南方 作指向标的垂线 左西右东 也可以移动地图 使箭头指向正上方 这样又可以运用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的方法了 3 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 方向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北方 东西 返回目录 3 图例和注记在地图上 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符号 叫 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 数字 叫注记 珠穆朗玛峰 和 8844 43m 为注记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文字 返回目录 图例 二 等高线地形图1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海拔和相对高度图2 1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海平面 返回目录 2 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总称为地形 陆地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 高原 山地 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3 等高线和等深线在地图上 把地面上 高度相同的各点联结成线 叫作等高线 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联结成线 叫作等深线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丘陵 海拔 返回目录 4 常见的地形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特征 识别山峰 山脊 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5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 把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的范围 着上不同的颜色 海洋上一般着深浅不同的蓝色 表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 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一般用绿色 黄色 褐色的颜色变化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用浅蓝到深蓝的变化表示海水由 的变化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 起伏状况 浅到深 完善提醒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常用示坡线表示山顶和洼地 表示山顶 表示洼地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 三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 它反映了按等高线地形图上某条直线下切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的状况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 四 地图的正确选用1 根据使用目的 正确选择地图 才能及时 准确地获取有用信息 如在某一陌生城市乘公交 应选用城市交通图 2 根据查找的信息 选择合适比例尺的地图 如查找某地的详细资料 应选择大比例尺地图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 完善提醒 野外观测的通视情况可以通过剖面图来解决 两点之间没有障碍物阻挡 则通视良好 否则不能通视 一般阻挡视野的地形有山峰 山脊和凸坡 第2讲地图 基础自主梳理 返回目录 探究点一比例尺的大小 缩放和应用1 比例尺大小的判断 1 依据比例尺公式判断比例尺是一个分式 且分子是1 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 就看分母的大小 分母越大 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 比例尺越大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依据实际面积大小判断一般情况下 在同一幅地图上 各部位的比例尺大小是一样的 如大比例尺地图和经纬线没有变形的经纬网图 如图2 2甲 但在经纬线变形的图中 不同纬度的比例尺是不同的 如图2 2乙 纬度越低 比例尺越小 纬度越高 比例尺越大 图2 2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两幅图幅相同的地图 比例尺小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大 表示的内容简略 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 表示的内容详细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3 比例尺的缩放 1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 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将1 20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 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1 10000 比例尺变大 2 比例尺缩小 用原比例尺 缩小到的倍数 分数倍 例如将1 120000的比例尺缩小1 4 即比例尺缩小到3 4 缩小后的比例尺应为 比例尺缩小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3 缩放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 原图面积 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放大到原图的2倍 则放大后图幅面积是原图的4倍 比例尺缩小后的图幅面积 原图面积 缩小到的倍数之平方 如将比例尺缩小到原图的1 3 则图幅面积为原图的1 9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4 比例尺中有关距离的计算 1 根据比例尺求距离图2 3甲中 已知该图的比例尺 求a b两点间的直线距离 先用刻度尺量出a b间的图上距离 然后用距离除以比例尺 甲乙图2 3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根据距离求比例尺图2 3乙中 已知a b间实地距离为30千米 求该图的比例尺 先用刻度尺量出a b间图上距离 然后除以30千米即可 注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要统一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5 比例尺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应用 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比例尺表示的两点间实地距离 是两地之间的水平距离 不考虑两地之间地势的高低起伏 2 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越大 坡度越陡 比例尺越小 坡度越缓 3 若等高线疏密 比例尺 图幅面积相同 等高距越大 坡度越陡 等高距越小 坡度越缓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例1读图2 4 完成 1 2 题 a b 图2 4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下列有关 a b 两图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比例尺图 b 大于图 a b 图 a 为地图 图 b 为景观图c 两图图幅相等 图 b 表示的范围大d 图 b 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 下列关于图 a 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汽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 与农业实验区相距约580千米b 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 其方向大致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c 比例尺表示方式与图 b 相同d 若比例尺放大1倍 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c 2 b 解析 第 1 题 图 b 比例尺换算成数字式为1 18000 其后项大于图 a 比例尺的后项 15000 故图 b 比例尺比图 a 的小 两图图幅相等 图 b 表示的范围大 两图均为地图 注记指的是地图上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文字 数字 动物形象不属于注记 第 2 题 读图可知 沿公路从汽车站到农业实验区 先是顺着指向标的指向向北 然后垂直指向标向东 b项正确 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 汽车站与学校相距只有几百米 与农业实验区相距也是只有几百米 图 a 的比例尺为数字式 图 b 的比例尺为线段式 比例尺放大1倍 放大到原图的2倍 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 增大到原图的4倍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探究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判断地形类型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 等高线稀疏 广阔平坦 高原 海拔高度大 一般在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 而顶部明显稀疏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较稀疏 弯折部分和缓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 相对高度大 等高线密集 河谷横剖面呈 v 字形 盆地 周围高 中间低 四周有山岭环绕 内部等高线比较稀疏 周围比较密集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判断地形部位 局部地貌形态 图2 5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山顶 等高线闭合 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 洼地 等高线闭合 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低地部分 陡崖 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3 判断高低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大小按 大于小值 小于大值 的法则读出数据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 大于大值 小于小值 的法则 如图2 6 单位 米 中a处海拔为300 400米 b处海拔为100 200米 图2 6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陡崖高度的判断 若有一个由n条等高线重叠 等高距为h米的陡崖 其高度h的计算公式为 n 1 h h n 1 h 如图2 7中陡崖a的高度h为 3 1 100 h 3 1 100 即200 米 h 400 米 图2 7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4 判断陡缓在同一等高线图上 等高线越密 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稀 坡度越缓 等高线间隔均匀 上下坡度一致 是均匀坡 等高线下密上疏 为凸形坡 等高线下疏上密 为凹形坡 图2 8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 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 河流流速大 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 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2 判断气候特征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 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 6 山地应考虑迎风坡 背风坡和阳坡 阴坡的区别 盆地 谷地易出现逆温 造成大气污染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3 地形与登山线路 野外宿营地的选择登山线路宜选择等高线稀疏 地形坡度相对较小的地方 野外宿营地应选择在平整的高地 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 不要在山谷 陡崖和沟谷底部扎营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4 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例2图2 9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 1 2 题 图2 9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q地的海拔可能为 a 90米b 230米c 340米d 420米 2 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 260米b 310米c 360米d 410米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d 2 c 解析 第 1 题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规律 可知海拔580米山峰附近的等高线海拔为500米 结合图中河流流向 判断湖泊 瀑布 桥梁等两侧的等高线海拔为300米 q点西侧的等高线海拔为400米 q点的海拔在400 500米之间 d项符合 第 2 题 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桥梁在瀑布的下游 桥梁两侧的河岸海拔在200 228米之间 与山峰的高差在352 380米之间 c项在此区间内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探究点三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1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图2 10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如何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首先 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 如山峰 鞍部 陡崖等 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 其次 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 如起点 终点 最高点 最低点 转折点等 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 再次 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 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3 通视问题观测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阻挡 即为通视良好 有时 由于山峰 山岭 山脊 凸形坡等阻挡了视线 造成不通视 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 作过观测点和目标物的地形剖面图 在地形剖面图上将两点用直线相连 不穿过剖面线 则两点之间相互通视 如图2 11的等高线地形图中 单位 米 se之间通视 而sf之间不通视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图2 11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4 区域地形剖面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1 仔细阅读图例 比例尺 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 剖面线的方向 经纬线位置 注记及图示说明 2 根据剖面图上的地势起伏状况 对应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 相对高度 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 3 确定剖面线所在的大洲 大洋 国家或地区位置 判断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及其大致经纬度 4 确定地形剖面图所表示的地区后 将地形剖面图所显示的地势起伏 海拔 地貌类型及地形特征等与该地区的地形进行对照 判断地形区的名称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5 根据该地形剖面图所示位置及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 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 自然带类型等与该剖面图密切相关的各种地理事象 通过读图观察 空间想象 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例3 2013 天津卷 某中学地理小组对图2 12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 回答 1 2 题 图2 12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在同学们绘制的地形剖面图中 依据图2 13甲 乙两处连线绘制的是 图2 13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当地政府计划将图2 13中a b c 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该地应选在 a a处b b处c c处d d处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c 2 a 解析 第 1 题 本题考查地形剖面图的知识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 甲地海拔为400 500米 乙地海拔为300 400米 由甲地向乙地 地势变化趋势是先降低 再增高 再降低 再增高 故c项正确 第 2 题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根据题干材料 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 因此要临近河流分布 图中a位于山谷中 最容易发育成河流 b c位于山坡 d位于山脊 河流不易发育 因此水源不足 故a项正确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例4图2 14是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 回答 1 2 题 图2 14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下列有关甲 乙 丙 丁四点的视线范围 叙述正确的是 a 甲 乙可以互望b 乙 丙可以互望c 乙 丁可以互望d 甲 丙可以互望 2 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当地法规规定 河道200米范围内为水源保护区 且地面坡度 坡度 两地高差 水平距离 大于40 以上的地区为崩塌危险区 不能开发 有一位牧民希望寻找一处理想的场所建牧场 在符合法规的同时欣赏牧场朝阳 则该牧场可能位于 a 甲b 乙c 丙d 丁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a 2 a 解析 第 1 题 图中显示甲 乙之间为一个海拔相对较低的区域 两地之间没有障碍 故可以互望 可借助画地形剖面图的方法来判读 第 2 题 依据题意 距离河道200米之内不能建牧场 则可排除丙地 地面坡度大于40 以上的区域不准开发 可排除丁地 能欣赏朝阳 要求牧场地势要西高东低 乙地东侧有山脊 不符合条件 甲地地势西高东低 符合要求 故选a项 考点互动探究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典图判读1等值线图的判读技巧典例精析 2013 四川卷 图2 15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 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 回答 1 2 题 图2 15 综合能力提升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1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 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 a 鞍部b 山谷c 山脊d 山顶 2 图示区域内东 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 a 156米b 178米c 220米d 255米 综合能力提升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综合能力提升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方法技巧1 了解等值线的一般特征 1 同线等值 同一条等值线上 该地理要素的数值处处相等 2 等值线一般不相交 不重叠 但陡崖处重叠 3 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 相邻的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相等 特别注明的除外 在鞍部 两条相邻等值线间的差值为0 4 等值线封闭处 某一局部地区 是地理要素极大或极小值地区 一般称为某某中心 如低压中心 高温中心等 综合能力提升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2 掌握等值线图判读的方法技巧 1 判断等值线图 首先要明确该图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是等高 深 线 等压线 等温线 等降水量线 等ph值线 等地租线 还是教材中未有的等太阳高度线 等气温年较差线 等潜水位线 等时线等 2 判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等高线的延伸方向表示地形走向 3 判读数值的变化趋势 以确定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或者在某一方向上的数值递变规律 综合能力提升 第2讲地图 返回目录 4 判断等值线的疏密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