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夏商西周青铜器鉴定 1 总目录 一部分夏代二部分商代三部分西周 2 一部分 夏代 夏代是我国青铜文明的开端 考古资料表明现代已经出现了成熟的青铜器 3 一 从时代背景及铜质上鉴定1 兵器青铜器在夏代率先发展起来 2 夏代青铜器已是真正意义上的青铜器 3 铜 锡 铅三种元素比例配备恰当 其他的杂质很少 4 二 从造型上鉴定1 生产工具有刀 凿 锥 锛 鱼钩等 2 兵器有戈 戚 镞等 3 酒器有爵 乐器有鈴 装饰品有镶嵌绿松石的圆铜牌 4 夏代青铜器造型主要是以武器和一些实用器为主 5 镶嵌十字纹钺夏晚 6 三 从青铜爵上鉴定1 夏爵多数为光素无纹 个别有一些简单纹饰 乳丁 连珠 弦纹 2 个体细长 器壁较薄 束腰 平底 锥形底较细 流较长 没有柱 3 单薄 但显得精神 有挺拨感 7 二里头文化偃师县文化馆藏 8 束腰爵夏晚 乳丁纹斝夏晚 9 四 从铭文和浇铸上鉴定1 夏代青铜器都无铭文 2 陶范法浇铸 戈 刀等铜器用单范铸成 3 爵等铜器则以内外范合铸的方式铸成 4 铸造方便造型为主 10 二里头文化河南商丘天津市历史博物馆藏 乳丁纹管流爵夏晚 11 六 从范线和垫片上鉴定1 需要合范的器物 范线容易看出来 2 垫片上的痕迹很难以打磨掉 3 夏代铜器上很难观察到垫片 单范铸造的铜器上无垫片 12 七 从内范和外范的结合以及铜器表面上鉴定1 合范浇铸的器物上表现出厚薄不均的现象 单范浇铸的完全没有这种现象 2 夏代青铜器表面虽然比较粗糙 但没有气孔或者缩孔的现象 13 雷纹鼎夏晚 14 八 从重量和声音上鉴定1 作伪铜器比真器要重 2 真器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或锈蚀 减轻重量 3 真器声音不如现代伪器清脆 15 九 从收藏和尺寸的角度上鉴定1 数量少 没有被历代的作伪者所仿制 伪品基本没有 2 多收藏于博物馆中 3 测量各部位的长 宽 高以及弧度等方面的数据与被鉴定物对照 16 十 从作伪上鉴定1 排除铭文作伪的可能性 2 夏铜器少 不可能找到原件去拼凑改造 3 夏代铜器造伪有两种 一是有本伪造 相似度高 一是无本伪造 随意杜撰和相近时代的器物造型为本 17 十一 从功能上鉴定1 功能较为简单 目的主要是为了实用 2 造型基于人们的需要而生产 3 夏代缺乏成熟的青铜礼器 18 十二 从锈蚀上鉴定1 生粉状锈 特点是由一点或多点开始 使铜器锈成粉状 2 严重的能穿孔 然后以这个点为中心 不断地扩散 19 十三 从造型之间和纹饰之间鉴定1 没有造型完全相同的青铜器 2 一范一器的铸造方式 决定了纹饰也不尽相同 3 纹饰笔道之间的总有微小区别 20 十四 从铸范种类和工艺上鉴定1 夏代除了陶范铸造铜器外 还有石范铸造的现象 2 合金成分含量不稳定 胎体都很薄 技术原因 3 纹饰很少 意识上的问题 21 二部分 商代 1 出现了众多的新造型 大量 明尊卑 别上下 用于区分等级与权力的青铜礼器出现了 2 许多青铜礼器同时兼具食器和盛器的功能 3 商代青铜器的地位 决定了商代青铜器多被历代作伪者所仿 22 分裆鼎 主要在商代和西周早期流行 西周中期以后就消失了 兽面纹分裆鼎商代晚期 23 一 从时代大背景上鉴定商代疆域扩张 各地铜器的中原因素很浓 北方地区相似 南方地区具有中原风格 人面纹方鼎商代中晚期 三星堆铜铃 24 二 从造型上鉴定1 造型有鼎 斝 簋 鬲 爵 尊 觚 戈 镞 斧 锛 壶 卣 觶 角 觥 方彝 盘 方缶等 2 造型异常丰富 鉴定过程中要注意 3 造型以礼器 兵器为主 工具类为辅 还有水器 25 4 食器和酒器被包含到了礼器中 5 酒器的组合是用来区别等级与地位的标志 变形兽面纹觚商早 兽面纹爵商中 26 三 从铸造上鉴定造型十分复杂 需要多次合范 陶范铸造步骤 27 28 29 30 斝范封口 31 32 四 从垫片和内范与外范的结合上鉴定1 商代普遍使用垫片技术 打磨仔细 时有藏于锈蚀下 2 内外范结合很好 少出现器壁厚薄不均的现象 33 五 从铜器的表面和范线上鉴定1 表面精细 均净 绝对没有气孔 缩孔 砂眼等现象 2 商代铜器基本上都有范线 多被打磨掉 不是十分清晰 3 合范处仔细寻找 没有范线肯定是伪器 34 斝的芯痕和范线 35 斝的范线 36 六 从造型之间和纹饰之间鉴定1 商代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件青铜器 2 纹饰之间互不相同 相似 但不相同 细微处着手 37 商代早中期杜岭方鼎 商晚期鹿方鼎 38 七 从陶范种类上鉴定延续石范铸造青铜器小件和不复杂器物的传统 八 从铜铁合铸上鉴定1 商代晚期存在着铜铁合铸的现象 2 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这类青铜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 39 九 从铭文上鉴定1 商代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都很少 2 早期有铭文的青铜器很少 几乎没有 3 商后期一般只有一至两个字 三个字的也常见 司母戊 字数最多的有42字 40 4 并非越靠近商代后期的铜器上的铭文就一定比前期多 5 商铜器上的铭文较为精细 6 解决铭文上的辨伪问题 关键还是要了解商代的社会历史大背景 从字意上入手 41 42 7 现刻伪铭文的几种情况 1 整器皆伪 2 真器伪铭 3 伪器真铭 4 真铭增刻伪铭 5 镶嵌伪铭 6 腐蚀法 43 十 从功能上鉴定1 主要为青铜礼器的功能 2 贵族墓葬当中出土 3 商代青铜器的等级制度主要是通过酒具来体现的 44 4 用拥有青铜器数量来表示等级 5 打仗用的兵器 6 工具类铜器 有发展 但不是主流 工具和农具类比夏代有衰落的迹象 45 十一 从纹饰上鉴定1 商代纹饰复杂 2 早期较为粗放 简略 3 中后期纹饰布局于整个青铜器之上 兽面纹变得张扬而不呈带状分布 以回纹作地 纹饰上再刻纹饰 46 4 通体施纹 纹饰极其繁缛 布局讲究对称和平衡感 庄严肃穆 5 新的纹饰种类 龙纹 风鸟纹 象纹 云雷纹等 6 商代晚期的纹饰以夸张 神秘 抽象 满饰 对称 平衡等为特征 纹饰线条曲折 流畅 有力 47 云雷纹 兽面纹 饕餮 48 云雷纹 几何纹 49 十二 从重量上鉴定1 与夏代相比 商代青铜器显得大 重 2 商代的青铜器一般都很重 但没有前期和后期的越来越重的演变关系 3 商代青铜器除了以纹饰 造型取胜外 还以重量来取胜 50 司母戊方鼎875公斤商代晚期 51 妇好三联甗138 2千克 52 十三 从地域特征上鉴定1 郑州商城遗址 商早中期 的铜器 硕大 以酒器为主 2 安阳殷墟遗址 商后期 礼器居多 铜器厚重 农具和工具出土较多 53 3 盘龙城遗址 商前期 的铜器主要为礼器 兵器 农具以及少量工具 4 江西清江商代遗址的铜器 地方性特征明显 地方性的铜器 四川三星堆 江西新干 湖南宁乡 54 立象兽面纹铜铙宁乡商晚期 商晚期象纹铙宁乡 55 地域特征铜器的鉴定 1 从造型的丰富程度上鉴定 造型基本相似 但有多与少之分 须仔细区分 2 从造型的地域性特征上鉴定 造型和名称是相同的 但是 具体的造型和纹饰上差别很大 56 3 从纹饰上鉴定 中原地区 特别是商统治区域 饕餮纹 乳丁纹居多 而其他地区的铜器在纹饰上则相对显得有些凌乱 4 从地域特征上鉴定 地域特征上的特点是以商代最中心的区域的青铜器为标准向四周扩散 随着区域的扩大影响逐渐减少 57 十四 从铜镜上鉴定1 商代发现的铜镜都没有什么梨形小孔 2 多出土于高级贵族墓葬 3 造型多为圆形 很薄 4 纹饰异常复杂 58 5 以兽纹为主 6 布局较满 7 讲究对称与整体的平衡感 8 商代铜镜的纹饰意境幽深 以射线状车轮形状纹饰为主要特征 乳丁纹和一些植物的纹饰都十分流行 59 9 商镜以纹饰取胜 也有素面铜镜 但数量很少 商代铜镜的数量本身就很少 10 商代铜镜的大小多在5 6厘米 很少见到超出这个尺寸的铜镜 11 钮多为圆钮 弓形钮常见 商朝铜镜殷墟妇好墓 60 十五 从青铜鬲上鉴定1 鬲为炊煮食物的器物 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 2 袋形腹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扩大受火面积 3 商代晚期 器体由高变低 袋腹退化 两耳与三足相称 有精美的花纹 功能改变 由炊煮器向盛器过度 61 4 商代中期青铜鬲形成与早起不同的特征 1 复杂的纹饰开始出现 饕餮纹极为常见 2 袋状腹有缩小的趋势 3 纹饰所居部位开始多了起来 几乎占满全器的纹饰很多 但也有一些保持传统的纹饰部位 62 兽面纹鬲商代晚期 63 5 商代晚期器 造型变得矮小了 但造型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改变 足部逐渐由锥状变成了柱状足 齐妇鬲商代晚期 64 6 青铜鬲的纹饰 早期以连珠纹 弦纹和简单的云雷纹为主 这些纹饰在青铜鬲上的位置是在紧接口沿的下部 7 商代中期 纹饰主要以兽面纹为主 整个纹饰显得很大 从口沿下部开始直至袋状足处 8 商代晚期青铜鬲的纹饰继续向着繁缛方向发展 65 三部分 西周 一 从整个时代大背景上鉴定周王朝的一切都是在商代的基础上发展的 所以不管是政治 经济 还是文化方面都在继续商的传统 但这种继承不是一味的继承 而是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有所改变 66 利簋西周有铭文32字目前确知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67 利簋上32字铭文记述武王伐商的全过程 68 二 从造型上鉴定1 西周铜器造型是中国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食器最为丰富的 2 新造型大量涌现 旧的器物造型呈灭亡的趋势 爵在西周初有一些 但已不怎么流行 至晚期多为明器 69 3 器物造型的细部特征与商代有较大的区别 簋在西周出现了方簋和圆簋 4 明器以节省材料为主要目的 比实用器小 壁薄 重量轻 多数盖和整器连在一起 无底 70 三 从范线上鉴定1 总体上西周时期的铜器采用多次合范铸成 范线较为密集 但基本打磨掉了 仔细察看隐秘处 如在鼎的耳部内侧大多都会找到范线 71 隐蔽处找范线 72 四 从垫片和工艺上鉴定1 西周铜器的垫片较范线容易看到 因为垫片的铜质和青铜器的铜质有相异之处 2 从表面看 没有任何杂质 打磨十分仔细 3 造型圆润 四棱器不多 纹饰线条流畅 挺拨有力 73 五 铜铁合铸上鉴定1 商晚和西周早中期 铜铁合铸器所使用的铁都是陨铁 2 人工冶铁与铜合铸成器的时代至迟在西周晚期技术上已经成熟 河南三门西周晚期虢国墓出土玉茎铜芯柄铁剑 为铜铁合铸的典型器物 是人工冶铁 74 六 从陶范种类上鉴定除陶范法冶铸外 还延续了夏商食器用石范法铸造青铜小件和不复杂器物的传统 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 存在着器形和纹饰之间相同的现象等 75 七 从纹饰上鉴定1 纹饰还是按照为礼器服务的思想在不断发展 商代的许多纹饰在西周时期仍然在使用 2 纹饰种类繁多 主要流行环带纹 窃曲纹 重环纹 垂鳞纹 波曲纹 风鸟纹等 3 商代和西周早起的兽面纹及其变形的纹饰 在西周中期以后逐渐被淘汰 76 环带纹 重环纹 风鸟纹 77 4 布局方法上还出现了几种纹饰并存局面 如窃曲纹 5 西周时期纹饰注重主次纹饰的应用 6 西周时期的纹饰已经有了连续性的雏形 晚期的一些纹饰上面经常表现出一些相互交连的纹饰呈带状出现在青铜器的显著位置 如重环纹 78 八 从整体上鉴定1 铜器较为工整 特别是重要的青铜礼器 晚期也有制作不严谨的 2 西周青铜器锈蚀很少有布满全器的 而是有的地方是绿锈 有的地方则裸露出铜质本色 一般呈土黄色 79 故宫藏宋宣和三年仿西周尊 80 九 从青铜鼎上鉴定1 铸造变形的青铜鼎变形的幅度一般较小 而受压变形的变形幅度则要大一些 2 铸造变形的青铜鼎只是局部有变形 但受压变形则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所表现 如腹部和口沿部变形的同时耳部也有变形 81 3 从鼎的功能上鉴定 特别是西周后期礼器地位衰落以后 鼎功能的转换 4 鼎的铜质材料应为最好的铜质 器壁较厚等 82 毛公鼎西周晚期 大克鼎西周后期 83 5 列鼎制度 天子九鼎 诸侯七鼎 大夫五鼎 元士三鼎 越级使用列鼎的现象应该是在西周晚期以后 多半是春秋器 而在春秋以后则很少有使用列鼎的现象 84 十 从青铜簋上鉴定1 从分期上鉴定 1 西周早期青铜簋即已普遍使用 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鼎 簋 鬲相互配套组合使用 天子九鼎 八簋 八鬲 诸侯七鼎 六簋 六鬲 2 西周末期鼎 簋 鬲组合使用的制度在中下层的奴隶主当中已不能实行 礼制奔溃 财力不足 观念改变 85 2 从造型及纹饰上鉴定 1 西周早期方簋的造型十分复杂 圆簋的造型明显没有方簋的造型复杂 2 方簋有的有耳有的无耳 而圆簋基本上都有耳 3 圆簋的纹饰与方簋相比 纹饰有向疏朗化发展的趋势 86 方座簋西周早期 圆簋西周早期 87 4 西周中后期的青铜簋大多数是圆簋 而切造型趋向固定化 5 方簋的尺寸明显大于圆簋 特别是在通高上 是圆簋的两倍还要多 西周晚期 圆簋的尺寸有所上升 3 从明器簋上鉴定 88 圆簋西周中期 89 清末民国仿西周青铜簋 90 十一 从重量特征上来鉴定1 西周时期青铜器的重量与商代相比变得轻了 一般商代青铜器重量都在80千克以上 2 西周青铜器的造型变小了 而且是全面地变小 3 西周明器粗制滥造 器壁很薄 相当的轻 91 虢季子白盘西周 92 散氏盘西周晚期 93 十二 从铜镜上鉴定1 西周铜镜多见素面镜 有纹饰者极少 2 造型多为圆形 3 钮多橄榄形 4 图案以兽面纹为主 94 5 制作粗糙 6 钮多圆形 7 钮多弓形 8 做工粗糙者多 9 一些铜镜略微有变形 95 西周 雌雄蟠蛇纹铜镜 96 十三 从青铜鬲上鉴定1 从功能上鉴定 由商代的酒器觚 斝 尊组合变为食器鼎 簋 鬲组合 2 造型上 商代青铜鬲一般都有耳 至西周出现了无耳的青铜鬲 形成有耳和无耳青铜鬲共同发展的局面 3 有继续向低矮发展的趋势 从商代的大型向小型发展 97 4 耳部特征 早期多数为立耳 稍向两边撇 中期出现无耳鬲 也有立耳器和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转让小汽车合同范本
- 加盟店铺转让合同协议书
- 公司员工合同培训协议书
- 赔偿协议书集合5篇合同
- 劳务工资付款协议书范本
- 保姆安全合同协议书范本
- 卖矿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
- 借钱账本如何写合同范本
- 劳务合同代偿协议书范本
- 个人项目合作协议合同书
- 2025年湖南湘西自治州州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幼儿园安全责任书及后勤管理制度
- 消防车辆事故课件
- 2026届四川省宜宾市普通高中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型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课件
- 剑阁县普安镇污水处理厂扩容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商务楼宇管理办法
- 肺炎护理试题填空及答案
- 社用手机管理办法
- 心电监护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 学校食堂各种检查记录表格表册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