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 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百日维新的失败 1 历史背景 1 守旧势力对变法的阻挠和破坏 解除了支持新政的 的职务 任命亲信 为直隶总督 控制京津地区 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大多对新政的抵制 2 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化和表面化 3 的告密 4 英 日等列强袖手旁观 1 1 慈禧太后翁同龢荣禄 3 袁世凯 4 美 2 失败的标志 3 失败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势力过于弱小 而 十分强大 2 主观原因 维新派既缺乏坚强的 又脱离广大 寄希望于没有掌握实权的 对 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4 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 道路走不通的 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漫长而坎坷 2 戊戌政变3 1 资产阶级维新派封建顽固势力 2 组织领导人民群众 光绪帝帝国主义列强4 改良主义 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1 是一场 运动 维新派以变法图强 为目标 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 是资产阶级 的初步尝试 维新派试图实行资产阶级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3 是近代中国一次 的潮流 为近代 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4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成为 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1 政治改革救亡图存2 变革社会制度君主立宪制3 思想解放思想启蒙4 中华文明 1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 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 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 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 戊戌变法突破了洋务运动技术层面上的范畴 开始向制度层面迈进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上了一个台阶 戊戌变法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 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 发展资本主义 奔走呼号 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起了重要作用 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 主张兴民权 对封建思想文进行抨击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使相当一部分人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 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2 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 1 学习本课内容 一方面要通过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得出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另一方面 要通过戊戌变法的深远影响 体会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 分析戊戌变法的目的 性质和对其进行评价 要放在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中 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产阶级的属性及斗争的要求放在一起综合分析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布衣改制 事大骇人 故不如与之先王 既不惊人 自可避祸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大学士刚毅曾于慈禧面前 伏地痛哭 指责维新变法 当戊戌五 六月间 皇上言改革 举朝言改革 民间言改革 而彼独悍然曰 吾誓不改革 表示 痛心疾首于新政 必尽罢之而后快 大学士徐桐甚至无耻地宣称 宁可亡国 不可变法 朱贤枚 慈禧扼杀戊戌变法的前后 1 根据材料一 指出康有为依托古人宣传改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 指出顽固势力对维新变法的态度 结合变法的具体内容 简要说明他们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3 指出维新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了康有为维新主张的特点 顽固势力反对变法的原因以及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题目难度不大 结合材料和所学回答即可 答案 1 减少改革的阻力 2 持反对态度 因为变法采取精简机构 裁减冗员 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八股取士等措施 触及顽固势力的利益 因此 他们反对变法 其他表述 言之成理亦可 3 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 封建势力十分强大 维新变法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朝廷在全国推行由小学 中学至大学的 与国际接轨的近代三级体制 到1909年 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 外人办的 字林西报 说从此之后 读报开始成为中国人的 习惯 天演论 力学课编 地质学原理 国富论 法意 论法的精神 等 西艺 和 西政 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华文明史 第四卷 材料二据统计 1860 1890年 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 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 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19倍 石油产量猛增200多倍 在此期间 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 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试结合1861年改革的内容分析其原因 3 概括两国改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共同作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和俄国的1861年改革 两次对于中国和俄国的近代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 不能不看题目要求泛泛而谈 答案 1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推动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西学广泛传播 2 说明 俄国工业迅速发展 原因 1861年改革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废除农奴制 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市场 购买份地的赎金提供了发展的资金 3 共同作用 都推动了本国近代化进程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1 戊戌六君子 之一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这里的 贼 指的是 a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b 帝国主义侵华势力c 慈禧太后d 李鸿章解析 材料的中心内容是戊戌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镇压 答案 a 2 新政发展经济的政策 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 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 承办山西的矿务 铁路 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 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 开设纺纱 织布厂 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同时 在该厂附近分设轧花 榨油两厂 山西的近代工业开始起步 以上材料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 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 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 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依题干史料分析可知 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 答案 a 3 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 维新变法运动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 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b 举办商会 农会等民间团体c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d 改革财政 编制预算决算解析 在 百日维新 的内容中 并未涉及实行君主立宪等内容 因而a项错误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 除设立中小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之外 其余措施皆被废除 由此可排除b d两项 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在于思想启蒙 促进了中国人民思想的解放 c项正确 答案 c 4 有人说 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 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 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 早就带来了 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 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 未来的中国 b 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 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 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是导致改革失败的原因 a c两项未能体现作者的意图 d项理解错误 改革应该谨慎 但作者批判康有为过于谨慎的性格 故选b项 答案 b 5 壮飞 谭嗣同号 不复飞矣 康 有为安有为哉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上述说法反映出的历史事实表明 a 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b 改良和革命都能推动社会进步c 革命比改良更能有效改造中国政治d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完成历史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