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06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1页
丰台区2006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2页
丰台区2006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3页
丰台区2006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4页
丰台区2006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丰台区 2006 年初三统一练习二语文试卷 第 I 卷(机读卷 共 14 分) 第 I 卷均为选择题,一道大题,共 7 道小题。 一、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端祥 不能自已 高官厚禄 几次三番 B. 跨越 力争上游 旁逸斜出 自立更生 C. 踊跃 挑拨离间 万籁俱寂 无精打采 D. 依赖 意想不到 因地治宜 巧夺天工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屈 服 不 屈 不挠 B. 精 致 错落有 致 C. 缓 和 政通人 和 D. 琐 屑 不 屑 置辩 4. 依次填入句中方括号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1)罗荣桓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生命弥留之际,他多次( )家人:“不要搞特殊”,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 ( 2)人们聚集在证券营业部( )地注视大盘的涨跌,有的神情凝重,有的喜形于色。 ( 3)人民需要幽默,不光是为了笑,还在于它能以( )的手段来美化人们的灵魂。 ( 4)天际仿佛涌起两道海浪,还可以见到好像是建筑物似的东西在浪里出没,虚无缥缈,( ),宛如仙境一般。 A. 叮嘱 目不暇接 潜移默化 层出不穷 B. 嘱咐 目不暇接 潜滋暗长 变幻莫测 C. 叮嘱 目不转睛 潜移默化 变幻莫测 D. 嘱咐 目不转睛 潜滋暗长 层出不穷 5. 依次填入横线的语句,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泛读是一种很有用的快速阅读法 。 _ ( 1)在一定时间内要阅读大量的书却无暇细读时,可用泛读法。 ( 2)要想具有广博的知识,请学会泛读吧! ( 3)泛读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扩大知识面。 ( 4)阅读与自己专业的联系不太紧密,但又有一定帮助的书,可用泛读法。 A. ( 3)( 1)( 4)( 2) B. ( 1)( 4)( 3)( 2) C. ( 1)( 3)( 4)( 2) D. ( 4)( 1)( 3)( 2) 6.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是( ) A. 我们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修改:“加强”改为“完 善” B. 我们来到这举世闻名的博物馆,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无不使人感到自豪。 修改:“无不”改为“非常”。 C. 在信息时间,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修改:有“有效信息”后加“的能力”。 D. 面对持续低迷的彩电市场,长虹电器厂大幅度率先降价销售,成为彩电市场的最大赢家。 修改:把“率先”调到“大幅度”前。 7. 下列作家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 ( 1)杜牧 ( 2)王维 ( 3)陆游 ( 4)岑参 ( 5)夜雨寄北 ( 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7)春望 ( 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A. ( 2)( 3)( 5)( 6) B. ( 3)( 4)( 7)( 8) C. ( 1)( 2)( 5)( 8) D. ( 1)( 4)( 6)( 7) 第 II 卷(非机读卷 共 106 分) 二、默写(共 6 分) 8.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 _, _。 9. 使至塞上中画面开阔、气象雄伟,被人们赞为“千古奇观”的名句是 _, _。 10.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_。 _隔江犹唱后庭花。 三、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阅读愚公移山(选段),完成 11�;14 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人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 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1. 下面各组词语中“面”字与“面山而居”中的“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面不改色 B. 面目可憎 C. 面面俱到 D. 面授机宜 12. 解释选段中划线的词语。 ( 1) 惩 山北之塞: _ ( 2) 指 通豫南: _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翻译: _ _ (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翻译: _ _ 14. 根据选文,概括出愚公移山有哪些困难。 答: _ _ 四、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月是乡村明,完成 15�;18 题( 12 分) 月是乡村明 月是乡村的风景。 你说。 真的,乡村的月很白很圆,就像一个醇厚的梦。你小小的陋室如积水空明,屋外的树枝投影入户,犹如随波交横的藻荇。 你我临窗望月,思接千载,心驰八荒,许多吟哦明月的诗词曲赋都涌上心头。 天籁之音如风,是响在天际还是在耳畔难 辨分明。悠悠时空,绵绵岁月,因为一轮明月当空,仿佛就是窗外山水的凝固和浓缩。田野朦胧,村舍隐约,树影憧憧,水光溶溶,萤火点点,烛光盏盏好一幅深幽空阔安详静穆的水墨画卷。 那月儿就是戳盖在这幅画卷上的新亮印章。 多美的夜啊!我陶醉在月营造的境界,就要融入画中了,成为一团色彩,竟忘了自己来的使命。 月华柔和清凉,沁透我的肌肤,流入我的血脉,溢我满心的芬芳。 你说: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怡适?如果没有月,夜能这么富有灵性?月是美的,但没有寂静山水映衬,清辉就会默然失色;没有澹远的夜空做背景,皎洁就难突现。月和乡 村浑然一体。 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你周身泛动月晕。 我知道都市的霓虹彩灯中难寻月的面容,都市的喧嚣嘈杂声里难觅这般诗意的夜。我也知道月孤寂清寒不会有辉煌,因为月的光泽源自太阳的照耀,这是常识。 但你说,世上万物都是自然的造化,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运行轨道,得其所就和谐,和谐就能焕发自身蕴蓄的美;而错位了,乱序了,本色就会湮灭,就只能显露丑陋。月何必要争辉煌,月的神韵风采就在“静”中涵纳和舒放。选择就是放弃,有所得就有所失,月与人不都如此吗? 你是离不开这小小的陋室了,这偏远的乡村的水和空气把你滋养得明净玉洁, 像月一样。 我觉悟到, 我的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我烦躁的心被月光澄清了,就理解你了。人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我把月光收藏在心里,也把对你的祝福挂在心上。 今晚,我又一次念起你:窗外的月依旧那样皎好吗?你守着那方土地,耕耘播种,已是桃李满天下了,常常让我心生羡慕。 普天之下,月儿无数,可莹清明洁的月就数乡村了。 月是乡村的魂魄啊! 选自教师博览 2000 年 12 期 15. 请写出本文的基本内容。( 100 字以内) _ 16. 文中画线句子“我的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其中“错误”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是“美丽”的? “错误”指的是 _ _ “美丽”是说 _ _ 17. 第三段中作者以“随波交横的 藻荇”比喻 _ _。 18. 文章最后一句与文章开头一句只有两个字不同,你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答: _ 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8 分) 历史需要年代,犹如人体需要骨骼。历史是一门“时间”的科学,史学工作者把判定研究对象的年代作为研究工作首要的、最基本环节,目的是防止出现祖孙颠倒的现象,确保历史面貌得到真实反映。 中国有着五千年文明史。夏商周三代在我国古代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可是我国古代确切的年代,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 841 年。 A此前的夏商两代和西周前期,只有王世而无年代。 B C为了改变 这种状况 ,从汉代起我国历史学者就不断探索,对三代年代进行研究。可是这个 问题涉及领域很广,研究者受资料与手段等限制,有关看法难成共识。 D 1996 年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是“九五”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以多学科协作方式,对一个历史难题进行攻关的科研项目。“工程”组织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 200 余人,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目的是建立起公元前 841 年以前的三代年代框架,使中国的历史纪年向前推进一大段。 经过四年努力,“工程”实现了这一目标。 2000 年公布了三代年代表,还排出了商代武丁以后、西周共和七年 以前请王世的大部分王年,将历史纪年上推到公元前 2070 年,在年代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且证明了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它对我国科学,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9. 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 A B C D中最恰当的位置分别是(在括号中填字母) ( 1)这种状况不能不说是个重大缺憾。( ) ( 2)三代年代成了两千年来的一大历史疑案。( ) 20. 选文第 3 段“ 这种状况 ”指怎样的状况? 答: _ _ 21. 从全文看,“多学科协作”具有怎样的“优势”? 答: _ _ (三)阅读重奖“活雷锋”的困惑,完成 22�;25 题( 10 分) 重奖“活雷锋”的困惑 “不能让学雷锋的人吃亏”。这话每逢三月,总会听得到,近一两年尤甚。原因恐怕有二:一是热诚学雷锋者,其行为特征比较一致,就是付出与获得不成比例,付出多,而获得少,甚至根本没有获得;二是社会生活中求富逐利的多了,有人以为,如再不对学雷锋活动“刺激”一下,这个活动便要衰竭下去。于是,用钱物重奖“学雷锋”的倡言,便每每见于传媒。 学雷锋吃不吃亏?记得 60 年代这项活动刚兴起时,就有人把学雷锋的人称为“傻子”。但那阵子有个说法,叫“傻得光荣”。也确有其理,“傻子”们多了,自能以德 化人。待唤起越来越多的人都来“傻”时,那么,由美德构成的社会氛围也就逐渐形成了。所以,作为个人,在实践高尚道德的过程中,倘全身心的真诚投入、奉献或吃“亏”,乃是不可免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要是在做出一种道德选择时,总是想着功利上的“亏”与“便宜”,那实际上就已经失去了精神依托。这样又何必去学雷锋呢? 如今,好像不少事儿都在与市场经济中的“交换原则”相联系。主张重奖“活雷锋”者,所持之论正源于此。思想建设,固然要以经济为基础,但二者又毕竟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中间是不大好简单去划等号的。企业的行为基准是赚钱(当 然必须合法,搞伪劣产品不在此列),这是十分正常的。可倘若把这道理推之天下,那么,“一切向钱看”不就应该正名了么?有一种说法甚至认为,只有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学雷锋活动,才会激励出更多的“活雷锋”来。这种主张,说穿了,无非是把金钱作为维系我们社会的惟一纽带,当成人世间最有魔力的价值尺度。居然连学雷锋活动也得靠金钱来激励,这难道不叫人悲哀吗? 倘使有那么一天,在摄影灯的强光照耀下,表彰大会会场奏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乐曲,一群学雷锋的标兵乐滋滋地上台领得厚厚的一摞钞票(或是一张支票)时,会不会正是学雷锋 活动的终结呢? 现在已是炎炎夏日,“学雷锋的季节”好像已过了,唠叨上几句,不知道赶得上赶不上“末班车”? 22. 请写出作者所批驳的论点。( 16 字以内) _ 23. 第 1 段中“每逢”“总会”“尤甚”等词语,强调了某种意思,请把这个意思写出来。 答: _ _ 24. 在作者看来,学雷锋的意义是什么?“重奖活雷锋”这种认识的思想实质是什么? 答: _ _ 25. 你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意思? 答: _ _ 五、作文( 60 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 1)题目:我爱 _ 要求: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 如:“北京的四季”“我家”“美丽的校园”等。 ( 2)题目: 2008,你好! 【试题答案】 丰台区 2006 年初三模拟练习(二) 语文试 卷评分参考 第 I 卷(机读卷 共 14 分) 一、(共 14 分。每小题 2 分) 1. D 2. C 3. A 4. C 5. B 6. B 7. C 第 II 卷(非机读卷 共 46 分) 二、(共 6 分) 8.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9.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10.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三、文言文阅读(共 10 分) 11. ( 2 分) D 12. ( 2 分)( 1)苦于( 2)通“直” 13. ( 2 分)译文见各自所用教参。 ( 1)“诸”“尾”必须正确译出。 ( 2)“易”“反”必须正确译出。 14. ( 4 分) 两座山 既高( 1 分)且大( 1 分),而愚公年龄大(劳力少)( 1 分);运送土石路途遥远( 1 分) (若答“挖山工具简陋”不得分,不扣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 15�;18 题( 12 分) 15. ( 3 分) 答案示例:年轻时,“我”曾劝“你”(一位乡村教师)到城里去工作(以上 1 分),然而“你”认为人生在世“都有自己存在的空间和运行轨道”,坚持在乡村当一名教师(以上 1 分)。到老年“你”已是“桃李满天下了”( 1 分)。 16. ( 4 分) 错误指的是“我”劝说“你”离开偏远乡村,去城里发展(工作)。(以上 2 分) “ 我”发现了一个纯洁无私的“你”,领悟到“你”的选择的高尚。(以上 2 分) (意思对即可。) 17. ( 2 分) 投入屋内的树影。(若答“树影”给 1 分;答“树枝”不得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