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和平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和平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和平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和平区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平区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 I 卷(基础题)、第 II 卷(综合题)和第 III 卷(作文题)三部分。 第 I 卷(基础题 共 1 大题共 25 分) 一 . (本大题共 11 小题, 1�;8 题每题 2 分, 9�;11 题每题 3 分,共 25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庖官( po) 佯装( xing) 恃才放旷( sh) B. 绰刀( cho) 拈弓( zhn) 徇私枉法( xn) C. 存殁( m) 乡宦( hun) 相时而动( xing) D. 排揎( xun) 桑梓( z) 恪遵功令( k) 2.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教训初看似乎是无足轻重的小小际遇而已,事实上却是我一生写作生活的转捩点。(转捩点:转折点。) B. 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有文采。) C. 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吹毛求疵:这里指细致到烦琐的抽象、挑剔的地步。) D. 桐树花开紫艳,叶片广大,不可与其他花木等而视之。(等而视之 :在等待之后再看。) 3.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农村工作指导员将对农村工作实行全面指导,帮助村里 一支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帮助清理一条发展经济的好路子,帮助 一套村级规范运行的制度,协调 一批突出问题,记好一本农村工作指导员民情日记,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调研文章。 A. 建设 健全 解决 B. 培训 健全 处分 C. 培训 修订 处分 D. 建设 修订 解答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 人叹为观止。 B. 托尔斯泰的作品不会放过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同样也能全面关注社会变革的现实。 C. 十六岁是人生的花季,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 D. 好的书需要多读,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让你觉得开卷有益。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李老师教了 3 年语文,已经积蓄了不少教学经验。 B. 刚上完课,王老师就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浓厚的印象。 C.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校庆,到处校园里充满欢歌笑语。 D. 从上学那天起,他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6. 下列句子运用 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从形色,动作上写出海燕矫健勇敢的雄姿。) B.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运用谐音双关和比喻,揭示了四大家族中薛家的财富和奢侈生活。) C. “梨花一枝春带雨”一语,写其寂寞之状,凄婉动人,无与伦比。 (运用的引用的修辞手法,传达出作者对梨花的真切内心感受。) D. 他们两位老朋友谈天说地,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不必要的旁听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尴尬心 情。) 7.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 , ,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算完成它的生命过程。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 。 A. 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B. 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C. 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 样 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D. 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 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和老年一样 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8. 下面诗句中表达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的一项是( ) A.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B.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C.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D.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阅读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片段,选出 9�;11 题的正确答案。 雨村听了也叹道:“这也是 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上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路头,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 �;�;且不要议论他人,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听见老爷补升此任,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王二公。”雨村道: “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正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自是正 理,但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说的 ”大丈夫相时而动 ”,又说: ”趋吉避凶者为君子 ”,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头,半日说道:“依你怎么着?”门子道:“小人已想了个很好的主意在此: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 �;�;凶犯自然是拿不来的小的在暗中调停小人暗中嘱咐拐子,令其实招;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 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压服得口声才好。”二人计议已定。 9. 下列各句中的“是”字与其他三句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 B. 若果聚合了,倒是件美事。 C. 岂可因私枉法,是实不忍为的。 D. 老爷说的自是正理。 10. “ �;�;且不要议论他人”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话题转换 C. 表示意思递进 D. 表示声音延长 11.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表明贾雨村的心理活动是( ) A. 优柔寡断,既想报效朝廷起用之恩,又怕惹恼举荐自己为官的贾府、王府。 B. 口是心非,一派官腔,心中主意已定,还要遮上“清正”的面纱,不露破绽。 C. 不忍心为私利加害百胜, 表明他尚未丧尽天良。 D. 事关重大,怕处理不好会断送自己的前途,表现他胆小怕事的性格。 第 II 卷(综合题 共 3 大题 共 45 分) 二 . (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根据原文将下面 12�;14 题中的诗文的句子补充完整。( 10 分) 12. 长风万里送秋雁,以此可以酣高楼。 ,中间小谢又清发。 , 。 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3. 生亦我所欲, , ; 死亦我所恶, , 。 14. 马毛带雪汗气蒸, ,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 西门伫献捷。(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15. 古代诗人如苏轼、辛弃疾、陆游、岳飞等,在诗词中都曾表达过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怀 �;�;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为国立功。请任选其中两位诗人分别写出一组表达这种情怀的名句,并在括号内写出作者。不要求写全诗,只要求意思相对完整( 2 分) ( ) ( )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12 分) 甲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广家世世受射。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 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矣。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乙 帝 置酒雒阳南宫,上 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 之外,吾不如子房 。填 国家,抚百姓,给饷馈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兵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 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丞说服。 注释: 帝:指汉高祖刘邦。 上:尊指刘邦。 子房: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 填:通“镇”。 饷馈:军饷。 范增:项羽的谋士。 16.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4 分) ( 1)广家世世受射( ) ( 2)因复更射之( ) ( 3)因以与之( ) ( 4)此所以为我禽也( ) 17.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4 分) ( 1)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译文: ( 2)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译文: 18. 从甲文的文字看,李广是一个 ;从乙文的文字看,刘邦是一个 。( 2 分) 19. 仔细阅读乙文并思考文中的对话,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下面的问题。( 2 分) 刘邦得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项羽失天下的主要原因是 三 . (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5 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 海伦凯勒 ( 1)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 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去惦念它。于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2)有的时候,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某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多好啊!这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 3)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 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想到健康的幸福。 ( 4)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一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快乐。 ( 5)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领会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 ( 6)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 眼人对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有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世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 方便 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 更多的意义 。 ( 7)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 8)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从你眼前升起 ,你又将如何度过这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20. 第段中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 2 分) “这”指 “这样”指 21. 作者在第( 2)段中说“如果认为岁月还很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那么,“我们的每一天”应如何度过才有意义,才能“更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呢?”(请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名言回答)。( 2 分) 22. 在第( 3)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改成“盲”或“瞎”好不好?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 分) 23. 第( 5)段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回答“我”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么?( 2 分) 24. 第( 6)段画线句子中“方便”的含义是 ;( 2 分)“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 。( 2 分) 25. 在第( 7)段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从这一“假设”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意图。请简要谈谈你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3 分) 四 . (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 分) 26. 请仿照“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有关词语,所填词语要和横线前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3 分) 他是一条河流, ; 他是一只雄鹰, ; 他是一轮红日, 。 27. 下面两则材料,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 3 分) 据某报调查, 15�;45 岁这个年龄阶段,有近 60%的人不知道 2006 年 5 月 14 日是什么节日。当知道这天是“母亲节”时,在访问中,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也不是特别在乎,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还有部分人认为,这天是外国节日,我们没有必要去记住它,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据调查统计,约有 57%的中 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答: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建议: 第 III 卷(作文题 共 1 大题 共 50 分) 五 . (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 分) 28. 作文( 50 分) 一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关键的只有几步,一定要走好。请以“关键的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 题目自拟。 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不少于 600 字。 和平区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 C 2. D 3. A 4. B(“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用在此与语境不合。) 5. D 6. D 7. A 8. C 9. C 10. B 11. B 12. 蓬莱文章建安骨;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举杯销愁愁更愁 13.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4.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15.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6. 传授 于是 赐予 同“擒”,抓住 17. ( 1)(他)执法宽大,不苛待部下,士兵因此心甘情愿地为他效劳。( 2)安定国家,安抚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