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吉林省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吉林省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吉林省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吉林省2009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 2009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 分) 请在下面的田字格中端正地书写名句和对联。(第 1-7 题每句 1 分,第 8 题 2分,书写 1 分) 1、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2、,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3、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4、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6、杜甫望岳中的“,”两句诗气势磅礴,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实现理想的雄心壮志。 7、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寓豁达于心中,寄希望于未来的哲理性诗句是:“,。” 8、今年 5 月 12 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学校设立了“心愿墙”,许多同学用对联的形式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美好祝愿。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政通人和,共助汶川重建; 下联:,。 二、阅读( 48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5 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9、本文作者是 时期著名的文学家。( 1 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 1)春和 景 明 ( 2) 薄 暮冥冥 1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2 分) 12、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 的情有什么不同?( 2 分) 13、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3 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 分) 范仲淹读书 范文正公读书南都学舍,煮粟二升,做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啖之。留守有子居学,归告其父,以公厨室馈( 1),公置之,既而悉已败矣 。 留守子曰:“大人闻公清苦,遗以食物,而不下筯( 2),得非以相浼为罪乎( 3)?”公谢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啖此粥也!” (选自郑瑄昨非庵日纂) 【注释】( 1)以公厨室馈:让官府厨房做好饭菜送给范仲淹。( 2)筯:筷子。( 3)得非以相浼为罪乎:难道认为我们送你好饭菜是错误的吗? 14、文中“归告其父”中“归”的意思是: ( 1 分)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 2 分) 16、本文表现了范仲淹哪些优秀品质?(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28 分)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最忆母亲裹粽时 赵宁生 童年时期,物质贫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为了过好端午节,父母还是竭力张罗。糯米、赤豆是平时舍不得吃的,特地留着专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从市场上买一些红枣、猪肉等作馅。粽叶是宽幅的芦叶,只要到附近菜场采购即行。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亲的一双手上。我们常围着观看母亲包扎,全家沉浸在温馨、热闹、欢乐之 中。 母亲包粽子胸有成竹,心灵手巧,既快又稳。先将粽叶浸洗,用开水烫柔,然后淘米,把浸过水的赤豆、红枣与浸过酱油的猪肉块,混入糯米中。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从外形看,这恰似旧社会妇女裹小脚,故俗称“小脚粽”。有时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珑,很像一件民间工艺品。末了,母亲还会给我们包上一串串小三角形粽,逗得我们欢呼雀跃,急等煮熟尝新。 根据母亲的操作经验,包粽子第一选料要好,米粒不可有霉变,肉块尤须新鲜;第 二包扎松紧要适中,不能“散包”或“爆腰”(中间涨开);第三火候要到位。将粽子放入锅内浸没水中,用旺火烧熟,再用文火小煮,关火后再焖。若晚上烧煮的话,焖一夜也无妨。次日早晨开锅,这粽子必定润滑爽口,浓香诱人。 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一股股的粽香,扑鼻而来,一次次、一年年地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记忆最深的是,我去学校住读时,在我简单的行李中,经常放着一包粽子,那是母亲临时包好的,给我在路上或到校时吃的。有时还添加两块糕点,为取谐音“高中”。在母亲 的心目中,当然是“高中状元”吧。世上的母亲都是这样,无时不在祝愿自己的儿女们。 父亲为我念书 方竹 2006 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白天,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电脑前浏览,还强迫自己写点文章,转移对我的忧虑。吃过晚饭后,按从前习惯,他照例坐客厅沙发上看书,可那段时间,只垂头枯坐在点亮的落地灯边,一任时间滴答滴答走过,我在这 边屋里,能听到满屋鸦雀无声。有时,他蹒跚地来我屋里看看,拖鞋擦着地板,脚步很重,见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灯,可我躺在暗中感觉很安全,总让父亲快把灯关上,每次他都叹口气,无奈地关上灯。过了一分钟左右,方听见他踉踉跄跄的脚步声转回客厅。 我静养了几天后心情稍稍好转,想起那两天有朋友送来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正是父亲久闻其名一直想看的。我想看他看了没有,就下了床,低头来到客厅。睁开右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放在茶几上,父亲垂头呆坐在那,显然没有看。我叫了他一声,他的头猛一抬,见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说 :“你起来啦?来,坐,坐。” 我坐到他旁边,指着那本纪实文学说:“阿爸,你现在有劲么?能给我念念书么?正好你也没看。” 父亲兴奋地说:“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他当即打开书:“来,咱们从第一章念。” 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 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 没想到几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亲念书了。客厅静悄悄,夜沉沉,父亲真切厚实的声音随着每个晚上,一点一滴贯注进我心中。 有一天他说:“每晚吃完饭,想到我们还能在一起读半个小时书,就觉得生活还有点意思。” “你累吗?” “不累,不累!” 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那些日子,我家别人在哪,一点没印象(住院时我的丈夫倒是一直陪着我,我是指出院后),只知道在我最灰心绝望时(担心眼睛能否复明),只有父亲与我呼吸与共。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客厅里,从一 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 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静静的,甚至是从悲中一点点滋生出来的,现在想想,即使那样不幸的日子,因为有父亲在,也令人回味无穷。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 分) ( 1) 粽 子( ) ( 2)沉 浸 ( ) ( 3) 蹒 跚( ) ( 4) 聆 听( ) 1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 1)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 垂涎欲滴 , 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 ( 2)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 束手无策 。 19、最忆母亲裹粽时所提到的端午节,今年已经被我国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除了包粽子,请再写出一种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2 分) 20、最忆母亲裹粽时中作者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在过端午节时,母亲却把粽子“裹”得宛如一件“民间艺术品”。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4 分) 21、父亲为我念书中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情?( 4 分) 22、父亲为我念书中“客 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 分) 23、最忆母亲裹粽时中的动作描写和父亲为我念书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 ,分析动作或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分) ( 1)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 ( 2)“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24、“裹粽子”、“念书”虽然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但两位作者却终身难忘。请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出一件最难忘的小事,并结合其中最感动你的细节,谈谈切身感受。( 6 分) (三)名著阅读( 5 分) 25、今年 4 月 23 日,温家宝总理在参加第 14 个“世界读书日”活动时说:“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们在初中阶段阅读过很多这样的名著,请从中选一部“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的名著,写出书名、作者以及名著所带给你的阅读感受。( 5 分) ( 1)书名: ( 2)作者: ( 3)阅读感受: 三、写作( 60) 26、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 1) 题目: 假如初三不再补课 作文( 2) 阅读下面材料,选择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个 14 岁男孩每天几乎不变的生活: 早上 5 点 30 分起床,先烧两壶开水,晾成温水,灌到暖壶里(留着奶奶白天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脸、打针、吃药,接着做好早饭、午饭(留着奶奶白天吃),收拾好碗筷后,才去上学。下午放学后,一溜儿小跑回家,伺候奶奶吃饭、洗脚、擦洗身子、端屎端尿 - - -之后才开始做作业,一直忙到晚上 10 点多。 这是一个令人几乎难以置信的故事: 他出生 8 个月后,母亲离婚离开了家,接着父亲出去打工也离开了家,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 5 岁那年,奶奶又得了糖尿病合并症,双目失明。从那时起,这个男孩用柔弱的肩膀,艰难地挑起生活的担子, 9 年如一日地照顾身患重病的奶奶,书写了一篇大孝至爱的感人传奇。 这个男孩叫马鹏飞,是辽宁省沈阳市 147 中学初一学生,曾先后被评为“沈阳市感动校园十佳好少年”“辽宁省道德小模范”“ 2008 年度全国十大真情人物”。 小鹏飞说:“我就是奶奶的大树,奶奶就靠着我来乘凉。”“在学校有朋友,有老师,挺好;回家可以照顾奶奶,可以学习,也挺幸福的。”小鹏飞在日记里写道:要努力学习,将来以最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治好奶奶的病,让奶奶过上最幸福的生活,回报那些帮助过我的热心人,尽全力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摘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 作文要求: ( 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 2)文体不限。 ( 3)不少于 500 字。 ( 4)文中出 现的地名、校名、人名,请用“ #”代替。 吉林省 2009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阅卷教师请注意: 一、阅卷前务必认真研究试卷并讨论评阅说明,以减少评阅误差。 二、学生答卷时出现的错字、别字,每个扣 0.5 分,在所在题内扣,扣完该题分数为止。同一个错字、别字反复出现,不重复扣分。 一、积累与运用( 12 分) 评阅说明: 第 1 7 题每句 1 分,第 8 题 2 分;错诗文、多字、漏字不得分;能端正地书写1 分。 1.在河之洲 2.采菊东篱下 3.蜡炬成灰泪发始干 4.断肠人在天涯 5.一鼓作气 6.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8.宽对即可。(共 2 分,内容、形式各 1 分) 示例:( 1)百废俱兴 齐迎巴蜀繁荣 ( 2)国泰民安 同庆祖国华诞 二、阅读( 48 分) 评阅说明: 阅读试题除第 9 题、第 17 题及第 21 题第一问外,均为开放性试题,下面所给答案均为参考答案。对于学生的答案,在意思对的基础上,要考虑语言表达;即使意思与参考答案不完全相符,但是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对于有新意、有创见的答案,要 给满分。其中第 10 题、第 14 题文言词语解释意思相近即可,不一定严格按照参考答案评阅。 (一)文言文阅读( 15 分) (甲) (10 分 ) 9、北宋(宋)( 1 分) 10、( 1)日光 ( 2)迫近(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11、围绕“湖水接着远山,吞吐长江,浩瀚宽阔,无边无际”回答即可,可以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 2 分) 12、第三段描写了阴雨晦暗的景象,表现了悲凉的心情;第四段描写了晴朗明丽的景象,表现了欣喜的心情。(共 2 分) 13、围绕“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 可。( 3 分) (乙)( 5 分) 14、返回或回家( 1 分) 15、范仲淹读书时甘于食粥的清苦生活,拒绝留守赠送的好饭菜。( 2 分) 16、围绕甘于吃苦,不贪图享乐,努力磨炼自己的意志等”回答即可。(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 28 分) 17、( 1) zng ( 2) jn ( 3) pn ( 4) lng (共 2 分,每小题0.5 分) 18、( 1)在这里指孩子们嘴馋、急切盼望吃到粽子的情态。 ( 2)在这里指父亲想为儿女分担病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共 2 分,每小题 1 分) 19、屈原;“赛龙舟、插艾篙、 挂香囊、挂葫芦、系彩线、喝雄黄酒、赛诗等”活动,写出一种即可。(共 2 分) 20、围绕“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富有生活情趣等”回答即可。( 4 分) 21、插叙;围绕“回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念书”回答即可。( 4 分) 22、围绕“父亲的读书声改变了我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