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docx_第1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docx_第2页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起重机运 行 的 任 何 时 刻 , 操 作 人 员 可 以 切换到手动运行状态 , 进行手动操纵 。 在程序运行 的 任 何 时 刻 , 如 果 操 作 人 员 按 下了 “急停 ”按 钮 , 起 重机 将 停止 运行 。此时 , 只 有操作人员按下 “启动 ”按钮后 , 并且重新选择自动运行 (当 “自动 /手动 ”开关停留在自动运行 位时 ) , 只有操作人员按下 “程序运行 ”按钮后 , 起重机重新开始自动运行过程 。在起重机运 行 时 , 如 果 起 重 机 触 动 了 安 全 保 护装置 , 起升机构的上 (下 ) 极限开关 、大 (小 )车机构的行程限位开关等时 , 起重机 将停 止相 应 机构相应方向的运行 。起重机上还设 置有 失压 保 护 、漏电 保护 、相位 保 护 、过 流保 护 、过 热 保 护 等功能 , 相应保护装置未在图 4、图 5中标出 。图 6 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程序原理流程图作地 邮者 : 陈明涛址 :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苏州分院 编 : 215128发出后续的运行指令 , 控制起重机完成下 一阶 段的动作 。在起重机自动运行时 , 如果操作人员按下了收稿日期 : 2008 - 05 - 05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机械厂李正涛由于客运专线时速达到 200 350 km / h, 对行驶路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现有的客运专 线其 桥 梁的累计长度占了线路总长的 1 /4 1 /3。移动模 架造桥机 (以下简称造桥机 ) 是用于铁路客运专 线 32 m 整孔箱梁现浇施工的专用设备 , 是为了适 应铁路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 , 根据客运专线 32 m双线整孔箱梁的设计和施工特点研制 、制造的 。造桥 机 基 本 结 构 分 为 承 重 主 梁 、导 梁 、前 支 腿 、后支腿 、纵移 辅 助支 腿 、挑 梁和 吊 臂 、吊 杆 、外 侧模架 、底模架 、底模 、外侧模板 、拆装式内模 、 爬梯及走道结构 、液压 及电 气 系统 等几 部分 , 构 成一个完整的承载结构体系 。该机具 有结 构受 力 明确 、适应能 力 强 、功 能 完 备 、机 械 化 程 度 高 等优点 。同 时 , 稍 加 调 整 即 可 进 行 铁 路 客 运 专 线2416 m 双线整孔箱梁的现浇施工 。造桥机示意图 见图 1 , 模架工作状态示意见图 2 , 前支腿断面及 模架开启过孔示意见图 3。1 基本结构造桥机浇注出的主梁横断面为单箱单室断面 ,梁高 3109 m , 箱梁顶板宽 1314 m , 双向横坡 2 % 。 腹板 斜 做 , 翼 缘 板 上 设 挡 碴 墙 。箱 梁 端 部 顶 板 、底板及斜腹板渐变加厚 , 支 座 部位 有横 隔 板 。该2 主要技术参数一次现浇片质量约 900 t起重运输机械 2009 ( 1 ) 61 图 1 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桥机总图11主梁 21导梁 31前支腿41后支腿 51纵移辅助支腿箱梁张拉完 毕 , 拆 除 墩 顶 散 模 及 墩 顶 处 侧 模 对拉设施 ; 拆除吊杆 , 拆 除底 模及 侧 模纵 横向 连 接螺栓 , 拆除模架横向 对接 螺 栓 ; 辅 助支 腿液 压 缸伸出与桥面顶紧 , 后支腿液压缸收 回脱 空并 吊 挂前移至指定位置 ; 辅助支腿及前支 腿支 承液 压 缸收回脱空 , 整机下降 0118 m; 底模架横移开启 并临时锁定 , 准备第 1次前移过孔 。( 2 ) 步骤 2启动造 桥 机 纵 移 机 构 , 整 机 前 移 10 m 后 停 止 ; 造桥机后支腿液压缸伸出与主梁 转换 支点 牛 腿顶紧 , 解除前支腿与 墩顶 间 锁定 ; 后支 腿液 压缸伸出顶升 011 m , 前支腿脱空 , 准备吊挂前移 。 ( 3 ) 步骤 3 辅助支腿与桥面竖向 预应 力筋 或 桥面 预留 吊杆孔锁定 ; 前支腿脱空后吊挂前移至 前墩 顶指 定 位置安装 , 并将立柱与 墩顶 临 时斜 拉杆 张紧 , 立柱与墩顶预埋件间锁 定 , 经 检 查确 认无 误后 , 后 支腿液压缸收回 , 准备第 2 次前移过孔 。( 4 ) 步骤 4启动造桥机纵移机构 , 整机前移 2217 m 后到 位 ; 横移关闭底模架 , 连接左右模架间连接螺栓 ;前后支腿液压缸顶升 0118 m 至 工 作状 态并 锁 定 ; 安装吊杆并调整 , 模板 测量 并 调整 , 拆除 前支 腿 立柱临时斜拉杆 ; 绑扎 底板 、腹板 钢 筋及 预应 力 筋 ; 安装拆装式内模完 毕 ; 绑 扎顶 板 钢筋 及预 应 力筋 ; 浇注箱梁混凝土 并养 生 ; 混 凝 土养 生至 张拉强度 , 进行预应力张拉作业 。图 2 模架工作状态示意11吊臂 21吊杆 31外侧模架 41底模架51底模 61外侧模板 71拆装式内模图 3 前支腿断面及模架开启过孔示意施工梁长整机自重 单件最大质量 整机纵移速度 整机功率工作时支点最大支反力3216 m、 2416 m约 450 t20 t015 m /m in50 kw约 560 t6215 m 18185 m 511 m约 11 d /孔r 2 000 m2 % 、 2 %整机外形尺寸平均施工速度 曲线半径纵坡 、横坡4 主要特点( 1 ) 采用 造 桥 机 能 自 行 完 成 支 腿 过 孔 移 位 ,无须地面其他辅助起重机设备 , 机械化程度高 , 操3 移动模架施工步骤( 1 ) 步骤 1 62 起重运输机械 2009 ( 1) 1994-2014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一种双向输送装置的研制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孙占刚承德汇成输送机有限公司王锋杰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黄华贵件质量较大 , 在结构设计中考虑传动 与受 力相 分离的原则 , 使输送装置 更好 地 灵活 运转 。图 2 为 双向输送装 置 的 结 构 , 由 上 输 送 臂 、滚 轮 、随 动 齿轮 、中间输送臂 、固定齿轮 、固定装置 (底座 ) 等组成 。上输送臂和底 座设 滚 轮行 进滚 道 , 为 滚轮提供约束 。在上输送臂和中间输送 臂上 同时 设 齿条 , 通过随动齿轮和固定齿轮为上 输送 臂及 中 间输送臂提供动力 。1 双向输送装置的应用图 1所示为 用 于烘 干零 件 的立 体库 , 立体 库 由若干仓组成 , 码垛机在零 件 库的 中间 行 走 , 在 码垛机上安装有升降装置 , 当码垛机运行 到图 示 位置时 , 通过升降装置的调 整 , 使 双 向输 送装 置 对准零 件 的 仓 位 ; 通 过 控 制 输 送 电 机 的 正 反 转 , 即可把零件输送到前后仓位 。图 2 双向输送装置结构11上输送臂 21滚轮 31随动齿轮41中间输送臂 51固定齿轮 61固定装置双向输送装 置 的传 动原 理 如图 3 所 示 1 。在机架上安装固定齿轮 , 驱动安装在中 间输 送臂 上 的随动齿条运动 。在中间输送臂上安 装有 随动 齿轮 , 一方面随动齿轮驱动安装在上输送臂上的上齿条 , 使上齿条相对随动齿条运动 ; 另一方面 , 随动 齿轮与固定齿条相啮合 , 为随动齿轮提供约束 。因 此 , 上齿条相对固定齿条是倍增运动 , 即当随动齿 条运动 1 800 mm 时 , 上齿条运动 3 600 mm。图 4为双向 输 送装 置的 结 构剖 面图 , 固定 齿图 1 立体库图11立体库 21零件 31码垛机41双向输送装置2 双向输送装置的组成 、传动原理及结构双向输送装 置 采用 齿轮 齿 条传 动 , 运 用齿 轮 齿条双层输出回退的原理到达预定目标 。由于 零作简单 , 安全可靠 ;( 2 ) 主梁两侧挑梁顶部设置防雨 、防晒顶棚 , 能保证造桥机全天候工作 , 以提高造桥机 总体 工 作效率 , 确保总工期的要求 ;( 3 ) 主梁及模架采用对称设计原理 , 只需调换前导梁及辅助支腿安 装位置就能满足双向施工 的要求 ;( 4 ) 主梁及支腿结构无须改造即能满足 32 m起重运输机械 2009 ( 1 )整孔节段拼装箱梁架设工艺 , 综合利用率高 。参 考 文 献123gb50017 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起重机设计手册 1北京 : 中国铁道出版社钢结构设计手 册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