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4、5、6章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时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光 声 温度 湿度 物理 生物碱 性外激素 特殊 2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 个体 的正常进行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 种群 生物种群的 离不开信息传递 3 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 信息传递的应用 1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2 对进行控制 生命活动 繁衍 种间 有害动物 判断 1 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 传递方向均为双向的 提示 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 也有单向的 2 鸟类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提示 鸟类鸣叫应属于物理信息 3 草原返青时 绿色 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起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1 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和相对稳定的能力 2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3 调节基础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 功能 自我调节 负反馈调节 4 表现 保持原状 恢复 遭到破坏 保持 越强 抵抗力 网络构建 备考指导 1 近三年的高考中 常结合生态系统的其他功能 食物链 网 等以生态农业为背景考查信息传递的作用 应用及两种稳定性内涵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等 题目多以图解题为主 2 对于本课时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概念的比较 如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与行为信息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与机械防治 物理沉降与化学分解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等 2 掌握稳定性及调节的原理 即稳定性体现在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 稳定性的原因是自我调节能力 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 关注生态热点 如生物多样性锐减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 环境污染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低碳经济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防治与信息传递等 考情播报 3年4考 2012 山东卷t26 安徽卷t30 2011 安徽卷t29 海南卷t21等 1 信息传递 1 范围 2 形式 分为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3 来源 可来自于无机环境 也可来自于生物 4 方向 单向或双向 既可以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也可以从高营养级向低营养级传递 2 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的比较 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1 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 如涉及声音 颜色 温度等物理因素 可判断为物理信息 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 可判断为化学信息 涉及特殊行为 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 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 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 则属于行为信息 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 则属于物理信息 1 2012 合肥联考 据了解 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 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 1左右 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 轰轰 的声音 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 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 则会产生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a 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 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c 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d 对生物进行自然选择 促进生物进化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 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答案 c 考情播报 3年5考 2012 福建卷t3 江苏卷t26 2011 四川卷t31 山东卷t26 2010 新课标全国卷t31等 1 稳定性的调节过程 如图 2 稳定性两个方面的比较 3 稳态的维持性机制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1 净化作用 包括物理沉降 化学分解 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 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2 反馈调节 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反馈调节机制 进而抵抗外界干扰 维持自身稳定 反馈调节的含义 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 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 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反馈调节的方式 正反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两者比较如下 1 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 在某些特殊生态系统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 2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判断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 受到外界干扰 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 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 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 若遭到彻底破坏 则其恢复过程应为恢复力稳定性 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1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 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 反之 抵抗力稳定性强 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 受到相同干扰 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 3 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 x越大 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反之 恢复力稳定性强 4 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这一面积越大 即x与y越大 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除去杂草提高牧草的产量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 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 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 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一般来说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少 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 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除去杂草提高牧草的产量后 其抵抗力稳定性会下降 答案 b 基础实验17探究水族箱 或鱼缸 中群落的演替1 实验原理 1 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 2 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3 生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食物链结构 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 4 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 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有充足的太阳能 当然 生态缸一定要封闭 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 2 实验流程铺垫细沙 注水 注入适量的河水或池塘水 使缸内有陆上与水下之分 放置动植物 根据生物本身的生活习性正确放置适量的生物个体 密封生态缸 用胶带将生态缸口密封 移置生态缸 将生态缸放置在光线良好的散射光下 观察记录 每周定时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存活和水质变化情况 3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设计要求 2 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 观察稳定性 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 水质变化 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极差 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 因此 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 1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 池泥 水藻 植食性小鱼 广口瓶 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缸 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甲缸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 乙缸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 丙缸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 若想维持生态平衡 丙缸不应放在黑暗中 解析 甲缸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缸内消费者数量过多 答案 a 2 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 设计4个密闭 透明的生态缸 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 发现甲缸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注 表示有 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 乙缸中 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 原因是 2 丙缸比甲缸有较多的有机物 原因是 3 丁缸与甲缸相比 氧气含量 原因是 4 根据观测结果 得出结论 解析 据表格分析可知 乙缸无光照 藻类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种群密度下降 丙缸与甲缸相比 少泥沙 分解者很少 无法将该缸中动植物遗体 动物的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丁缸与甲缸相比多小鱼 小鱼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 因此丁缸与甲缸相比 氧气含量低 总结结论的方法 找出该组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归纳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据表格分析甲缸为对照组 乙缸 丙缸 丁缸都为实验组 乙缸与甲缸相比少光 不久稳定性被破坏 说明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 丙缸与甲缸相比少分解者 不久稳定性被破坏 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 丁缸与甲缸相比多小鱼 消费者过多 也造成稳定性被破坏 说明生态缸中动物不能过多 过多会使生产量小于消耗量 造成生态系统崩溃 答案 1 下降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不能生长 2 缺乏泥沙 分解者数量太少 有机物累积不能被分解 3 低 少 消费者较多 消耗较多的氧气 4 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太阳能 生产者 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调节 考向剖析 预计2014年高考中 将会以创建的某生态农业为背景 结合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包括信息传递 及稳定性的原理等知识 题目多以图解题为主 考查考生对信息传递的应用 稳定性的内涵的理解能力及识图能力 试题难度维持在0 45左右 典例透析 2013届铜陵二模 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 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 该湖的主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 crooked湖的生物营养关系示意图 请回答 1 与太湖相比 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 原因是 2 图中所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有 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3 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 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 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 由此可见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物的意义是 4 请在下图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5 现阶段有人想利用crooked湖来大力发展极地淡水养殖 请对这种想法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研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 能量流动中同化量的三个去向 物质循环图解的构建 信息传递的作用及稳定性等 解答过程如下 答案 1 组分少 营养结构简单 2 捕食 竞争枝角类动物分解者 3 被分解者利用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4 5 这样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要保护南极洲的生物多样性 因为要保护南极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 评价正确分析合理即可 1 2012 亳州模拟 农田中存在水稻 螟虫 青蛙三种生物 其生物量的变化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是水稻 乙是螟虫 丙是青蛙b 从第一年到第五年 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 第六年 由于大量捕捉青蛙 三种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d 假如第七年适量喷洒农药 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水稻减产 解析 由不同生物的生物量对比可判断 甲 乙 丙分别为水稻 螟虫 青蛙 由三种生物的生物量变化知 前5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由第六年生物量变化情况可知 青蛙的减少是稻田施用农药的结果 如果青蛙被大量捕杀 会导致螟虫数量快速上升与曲线乙不符 若第七年再施用农药 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减产 答案 c 2 2011 海南高考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其体型必然越大d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 其体型必然越小 解析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 20 故a正确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 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高低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 答案 a 3 2013届青岛模拟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 大约经过一个星期 蟑螂就在人造的 黑夜 时间活动 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 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 答案 a 4 2009 天津高考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 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受气候影响较小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 解析 据图可知 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说明甲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较强 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 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 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 种群类型及数量几乎接近于零 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 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答案 b 5 2010 海南高考 请回答 1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 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 2 分解者通过 和 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 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4 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