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必修2).ppt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必修2).ppt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必修2).ppt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必修2).ppt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6讲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考点梳理与解读考点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 背景 1 鸦片战争以后 大量传入中国 2 资产阶级 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自由 平等的观念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变迁 3 中国的政治运动对社会生活有影响 解读 1 中山装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 治国理念的影响 又受到西方新式民主理念的影响 2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的趋势是 从封闭到开放 逐渐文明化和走向世界 二 交通 通讯工具的进步1 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1 特点 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铁路 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一定的发展 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 的控制和操纵 地域之间发展的 解读 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是铁路主权问题 2 影响 积极方面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改变了人们的 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消极方面 有利于外国的政治 经济侵略 便利了他们对中国进行 2 通讯工具的发展 1 电报 19世纪70年代 福建巡抚在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世纪初 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 设立无线电报局 2 电话 1875年 架设电话线 开通第一部电话 20世纪初 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 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解读 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为近代交通事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自我校对 西方文化 民主 平等 洋装 中山装 断发易服 繁琐愚昧 列宁装 温饱 西方列强 不平衡 思想观念 经济掠夺 台湾 上海招商局 清政府 解读 报刊对人们生活的主要影响是 影响人们的政治生活 2 影视事业的发展 1 电影事业 1905年 首映成功 电影事业起步 1931年 第一部 电影 歌女红牡丹 诞生 1935年 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 和革命战争题材成为电影主题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电影走向辉煌 2 电视事业 1958年 电视台开始试播 中国电视业诞生 改革开放后 电视逐渐普及 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 3 意义 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阔了人们的 增加了 对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解读 影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其对人们生活的主要影响是满足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3 互联网的兴起 1 兴起 产生于20世纪 年代末 90年代风靡全球 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 特点 互联网同报纸 广播和电视等媒介一样 具有迅速 的功能 被称为 第四媒介 网络媒介可以集文字 图像 声音于一体 还能模拟 效果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度互动 双向传受 3 意义 改变了人们的 方式 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 学习 娱乐方式 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解读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自我校对 外国 进步思想 民报 红旗 主要舆论 定军山 有声 渔光曲 工农生活 北京 视野 信息量 60 1994 传播信息 三维动态 生活 即学即练1 2013 四川 下图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 据此可知 a 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b 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c 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d 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答案c解析a项中 都 的说法过于绝对化 故排除 近代中国仍然恪守 士农工商 的传统等级制度 故b项中 崇高的社会地位 的表述错误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仍处在封闭的状态 传统的风俗习惯仍在农村沿袭 故d项中 广泛认同 的表述错误 c项的表述与图片中的信息相符 故选c项 2 2013 江苏 1909年 京华百二竹枝词 曰 报纸于今最有功 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 不见 中央 有 大同 中央 大同 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这一描述表明 a 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b 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c 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d 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 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中 能教民智渐开通 说明了报纸具有教化功能 故选c项 abd项都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排除 3 2013 浙江 据 中国近代报刊史 时务报 初创时 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 半年后增至7000分 一年后达到13000份 最多时销达17000份 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这一现象说明 a 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b 时务报 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c 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d 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极大 答案c解析 时务报 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 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时务报 销量的增加反映了维新派有效利用报刊开启民智 故选c项 时务报 不是通俗性报刊 a项错误 在 时务报 创办之前国内已经有 申报 b项错误 d项判断材料依据不足 4 2013 山东基本能力 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 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a 新中国成立初期b 大跃进 时期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解析新中国的穿着往往受到经济条件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之前 经济条件和政治因素均影响着人们的衣着 衣服样式和颜色相对单调 改革开放之后 经济得到发展 人们思想得到解放 因此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 故选d项 本讲知识体系 重点知识探究探究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 史料研读 材料照得编结毛辫 向非汉制所遗 自从满清入主 强迫人民为之 现已实行改革 积习自当力除 惟直光复伊始 剪否听民便宜 衣服暂可仍旧 并非必仿泰西 凡我大汉民族 切勿误会惊疑 取缔编结发辫告示 解读 材料反映了政府关于断发的通令 体现了辛亥革命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总结升华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 1 鸦片战争后 西方列强在中国侵略的同时 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 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2 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 中国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 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 3 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 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c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d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答案c解析由图表信息可知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根据傅斯年的理论 由吴虞一个人的资料不能说明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少 故选c项 2 2012 浙江 1862年6月26日 上海新报 一则某商行售卖 外国杂货 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 酸果 洋醋 吕宋烟 白兰地 小面镜仔 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答案c解析从时间看 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刚刚出现 社会经济结构并未出现大的变动 a项不正确 b项与材料无关 当时中国自然经济的存在 外国商品只能是少数富有的人追求时尚的选择 不可能促进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故c项正确 d项错误 3 2012 江苏 1912年3月 南京临时政府令 查前清官厅 视官之高下 有大人 老爷等名称 受之者增惭 施之者失体 光复以后 闻中央地方各官厅 漫不加察 仍沿旧称 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现 同年6月 申报 载 公堂会审之时 被告 就口口声声以老爷 大人相称 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 作为 受之者 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 作为 施之者 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c 作为 受之者 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d 作为 施之者 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后 虽然临时政府颁布法令 禁绝前清老爷 大人等有尊卑等级的称呼 但在实际生活中 很多人包括政府官员依然对旧的称呼习以为常 足见封建等级观念的顽固性 只有d项最符合题意 4 2011 江苏 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a b c d 答案b解析 西式帽 的出现 表明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 广告未宣传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帽式差异体现不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故b项正确 5 2011 天津 某报以 新陈代谢 为题刊文 新内阁成 旧内阁灭 新官制成 旧官制灭 新教育兴 旧教育灭 阳历兴 阴历灭 鞠躬礼兴 跪拜礼灭 文中所说的这些现象应当发生于 a 1898 1900b 1901 1911c 1912 1927d 1928 1937 答案c解析新内阁 新官制 新教育 实行阳历 鞠躬握手 这一系列的新现象都是在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的 故选c项 6 2011 浙江 据地方志记载 民国时期某城市 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 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