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同步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同步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同步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同步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同步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 据广州日报持续两周的强降雨 使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成为泽国 同时该国南部却遭遇40 的高温 澳大利亚在 水深火热 中迎来2011年 澳昆士兰州的部分地区受洪灾影响最为严重 造成了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20多万民众被迫转移 尝试探究 当洪水来了 我们该怎么办 提示 当洪水袭来时 不要慌乱 服从指挥 发生险情及时报告 注意保护水源地 不要到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等 了解防洪准备事项家庭防震避震方法掌握洪水应急措施和洪水中的救助要点避震应急措施和震后自救与互救的方法应用 运用所学洪水和地震的应对方法 加强应急演练 一是学认真学习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和 知识 二是听经常注意收听国家或地方政府以及主管自然灾害部门发布的 信息 三是备根据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情况 作好 的各种行动准备和物资 技术准备 四是 注意观察和研究周围的自然现象 五是报即一旦发生某种异常的自然现象 应尽快向有关部门报告 一 面对自然灾害的做法 减灾 自然灾害 个人 家庭 察 六是 自然灾害一旦发生 要组织大家和个人自卫 七是避自然灾害一旦发生 要组织大家进行避灾 八是断切断可能导致次生灾害的 等灾源 九是救要学习一定的医救知识 准备一些必备药品 在灾害期间 及时 和 十是 为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经济损失 要充分利用社会的防灾 洪水袭来时 不要慌乱 服从安排 地转移人员和财产 发生险情要 报告 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抢险救灾 二 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1 2 抗 电 火 煤气 自救 救治他人 保 保险 有序 及时 洪水即将来临时 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 转移 在室外要避开招引 的地方 洪水猛涨时 可先躲到屋顶 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 被洪水围困时要尽可能收集用来发出 的物品 汛期尽量不要到容易发生山洪的景区旅游 更不要在危岩和不稳定的巨石下避洪 尤其不能在 逗留 洪水袭来时 要注意保护 严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学会如何抢救 者 3 4 5 6 7 高处 雷电 求救信号 山谷 水源地 溺水 地震发生时 不同的地方 不同的情况 就采取 的应对方法 保障安全的关键 1 是要切断 气源 防止火灾发生2 是要远离 窄小胡同 高压线 变压器 陡山坡 河岸边3 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做出敏捷反应 三 应对地震灾害的正确方法 不同 电源 高大建筑物 教材p94 图4 16应按医生叮嘱服用防疫药品 提示 洪水灾害期间会出现多种常见病 首先要预防霍乱 伤寒 痢疾等肠道传染病 其次要预防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 如鼠媒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 再次还要预防寄生虫病 如血吸虫病 虫媒传染病 如疟疾 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常见皮肤病 浸渍性皮炎 虫咬性皮炎 尾蚴性皮炎 所以从预防和治疗的角度要在医生的叮嘱下服用防疫药品 问题 1 洪灾后 怎样做好水资源的保护 2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我们应该怎样防范 2013年5月2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了解到 近日 气象部门启动2013年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工作 计划新增1000个县的暴雨诱发中小河流洪水 山洪和泥石流 滑坡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普查 实地调查以及普查数据录入上报工作 省级气象部门将开展各省中小河流和山洪沟地理信息系统 gis 提取 气象部门还将修改完善 全国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应对洪涝灾害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面对洪水灾害 应怎样应对 暑假到了 光明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 来到我省 山东省 某山区 经过一天的考察 按预定计划 需搭帐篷宿营 现有a b c d四个宿营地点 见下图 可供选择 依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选择 地宿营最合适 其理由是 例证1 答案c 夏季易发洪水 a地离河边太近 有危险 b地处于谷口 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 有危险 d地处于陡崖之下 可能有落石或崩塌 有危险 c地避开了山谷 洪水 和陡崖 落石或崩塌 到河边距离适中 相对安全 读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练习1 1 该图反映的是 救助措施 其救助措施主要包括 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 2 a属于救助措施 中的 的方式 另外常见的方式还有 3 b和c均属于救助措施中的 其中b属于主要方法中 c属于 4 同地震的救助相比 洪水中的救助 主要是在 进行 其中 更为重要 解析从图中的信息提示可以看出 此图反映的是洪水救助措施 此措施主要包括两部分 即 一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二是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 b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做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 答案 1 洪水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向落水者抛救生圈向落水者抛救生衣或划船 游泳去救人 3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科学地控水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4 洪水发生过程中互救 应对洪水灾害的措施 续表 特别提醒 1 洪水袭来时 可用下列方法自救 2 洪水袭来时 可用下列方法进行互换 四川安县桑枣中学 是一所初级中学 校长叶志平 从2005年开始 每学期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 地震发生后 全校师生 2200多名学生 上百名老师 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 全部冲到操场 以班级为组织站好 用时1分36秒 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 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 而学生和老师无一伤亡 应对地震灾害 根据以上材料 分析探究 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灾前准备 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是自然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 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和灾中应急行动图 回答 1 2 题 例证2 图一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 图二灾中应急行动图 1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从图一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a cb dc ed f 2 图二显示 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 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自然灾害的种类 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储备基地的位置a b c d 1 2 答案 1 c 2 c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 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 因而有关避震 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 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地震自救和互救方法 完成 1 2 题 1 关于避震的叙述 正确的是 无论何种情况 都应该 躲 在室内 躲避 时 应降低重心 保护好头部 眼睛 掩住口鼻 在行驶的汽车内 应立即下车 地震多发区的居民应做好应急预案 并准备一个避难袋a b c d 练习2 2 关于震后自救与互救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地震对人的伤害主要是倒塌的建筑物对人的埋压和砸伤 所以学会处理外伤的基本方法是必要的b 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 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援救c 当人被压埋在废墟下时 要用毛巾 衣袖等捂住口鼻以防窒息d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 要有生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 挑战生命极限答案 1 d 2 b 一 保障安全的关键 二 不同场所的避震方法 方法技巧 图示法理解避震方法 三 震后自救与互救 教材p92活动提示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当地易发生灾害的逃生方法和常发生的火灾 车祸等突发灾难的逃生方法 教材p94活动提示 不正确 中小学生在洪灾中属于弱势群体 抗灾的能力 经验都不足 应以转移为主 而不应以抗灾为主 参与抢险活动 正确 室内进水前 及时拉断电源 可避免触电 火灾事故 为灾后重返 建 或营救工作扫清了障碍 正确 在室外站在地势较高处 可避开洪水 手持锐利的金属物品在混乱中易伤人也伤己 且容易招引雷电 不正确 用绳子或被单等将身体与烟囱 树木等固定物相连 洪水猛涨时 无法迅速调整自己的位置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也不利于营救 若烟囱 树木被冲倒或冲走 本人也会遭受灭顶之灾 因此在洪水猛涨时 不要固定位置 而要躲到屋顶 大树或附近高地暂避 正确 洪水围困时 用手电筒 哨子 旗帜 鲜艳的衣服发出求救信号 不正确 洪水峰高量大 水位急剧上涨 水情凶险 即使水性好的人也不可游泳逃生 最好借助船只 木筏等 不正确 山谷中的旅游路线往往是山洪流动的路线 不正确 沿泥石流运动的方向躲避 恰好被泥石流冲走或掩埋 应立即沿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逃离 教材p95活动提示 1 不正确 床板和桌子的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比如防止电灯掉落伤人等 但它们在地震中又是危险性最大的地方 床板的最大缺点是平面面积大而支撑力不够 平面面积越大 被落物击中的概率就越高 危险性就越大 它反倒变成了最容易置人于死地的地方 随着现代家具的兴起 桌子结构更加小巧轻薄 卧床底下更无自由空间 均不具备应急的条件 不正确 以防因停电困于电梯内或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正确 各种地质灾害既具有各自形成 发展 致灾的规律 各灾害之间以及它们与其他因素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 地震发生容易导致陡崖处岩石崩裂破碎产生滑坡和滚 石 同时在一些地区由于山体中断裂发育 岩石破碎 风化严重 暴雨集中 地震活动可使泥石流灾害突发 2 地震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