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歌2.doc_第1页
初唐诗歌2.doc_第2页
初唐诗歌2.doc_第3页
初唐诗歌2.doc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隋代文学 v 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v 卢思道代表作:从军行南北文学的合流v 杨素代表作: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v 薛道衡出塞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连旗下鹿塞,叠鼓赂龙庭。苍凉中有勇往向前的气概。与初唐诗歌v 薛道衡昔昔盐名句: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v 随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写出清丽明净的江南风物之美。第二节初唐诗坛v 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 v 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v 1、唐太宗诗v 唐太宗本人就承宫体余风,戏作艳诗。 v 虞世南曾谏道: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而今而后,请不奉诏。太宗很嘉许他的诚恳直言,赐绢五十疋。全唐诗收其诗共九十九首 。v 慨然抚长剑,济世岂邀名。星旗纷电举,日羽肃天行。在昔戎戈动,今来宇宙平(还陕述怀)v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经破薛举战地) v 2、宫廷诗的继承者虞世南v 在陈朝时,就因为“文章婉缛”,“徐陵以为类己”而得名。在隋代就写过应诏嘲司花女等宫体诗。入唐后的作品几乎全是奉和、应诏、侍宴等类作品。 v 五绝咏蝉尚有兴寄,诗云: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v 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三、四两句抓住“流响”进而抒写自己的议论。借颂蝉的“居高声自远”,暗谕自己是有才华的人。暗点能处于高位,是靠才能,而不是靠阿谀奉承。 v 3、绮错婉媚的上官体v 上官仪(?664),做过宫廷侍臣,受到过太宗、高宗的宠信,常替太宗起草诏令,是一个御用文人。他所作的诗全部是奉和应诏之作。在形式上,专门追求辞藻的典丽;在内容上无非是把皇帝、公主奉承歌颂一番。 v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气浮”。“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瑶笙燕始归,金堂露初晞。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v 诗苑类格载他所说“诗有六对”: 一曰正名对,天地日月是也;二曰同类对,花叶草芽是也; 三曰连珠对,萧萧赫赫是也;四曰双声对,黄槐绿柳是也;五曰叠韵对,彷徨放旷是也;六曰双拟对,春树秋池是也。v 4、王绩v 王绩在初唐诗人中市较为独特的一位,他的野望等诗歌,以平淡自然的话语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创造出一种宁静淡泊而又纯朴疏野的意境。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二、“初唐四杰” v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v 四杰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们有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在诗歌的题材、风格、形式上都有新的开拓和贡献。v 四杰诗改革方向v 题材上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举凡离别、怀乡、边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诗;v 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v 风格上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而是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v 形式上王、杨长五律,卢、骆长于七言歌行,改造了宫体诗。v 他们的诗歌创作,代表了矫正宫廷诗风的成就。v 杜甫说: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v 1、王勃(六四九六七六)v 字子安,王通之孙,王绩侄孙,王通之孙。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v 勃六岁能属文,构思无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十卷以摘其失。他与兄王勔、王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杜审言之弟,杜甫族祖)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v 乾封初(666年)在沛王李贤征王府为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 v 作者曾自慨叹说:七岁神童,与颜回早死何益!(感兴奉送王少府序) v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简析:v 首联: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风烟”一词,点出宦游之地一派凄迷,伤别之已微露。v 颔联:散承,以友情来宽释离情。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胸怀大志,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以此来鼓励杜少府,情感细致微妙,诚挚恳切,显得亲切而有信心。v 颈联:千古名句,历来为人所称引,由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点化而来,但比曹植原句更为工整、凝炼、深沉、精警,以宽阔的胸怀提出对人生离别的态度,一洗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v 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奋进的时代气息。此后,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诗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高适别董大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与此一脉相承。v 尾联:由上联的豪情勉励转为柔情开导,语气委婉,感情深挚,结出不必伤别之意。此联也化用曹植“忧思成疾疹,毋乃儿女仁”一联,但更显旷达。v 江淹别贼中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v 旧题李陵与苏武诗: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侧,悢悢不能辞。v 曹植送白马王彪:心悲动我神,弃置勿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情分)日亲。何必同衾帱(床帐),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疢(chen热病),无乃(未免是)儿女仁(情爱)。 v 王勃山中讲析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v 首句长江悲已滞,着一悲字,点出当时的悲哀心情。长江点出地点,滞字写到悲因。 v 第二句,进而写盼归的心情。 v 三、四两句转为写景 v 这首诗以情出景,以景衬情,层层迭进,倍倍加重,可谓是已入妙境的佳作。 v 郑振铎先生曾满怀激情地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对王勃诗给后来诗歌的贡献作出了高度的评价。v 2、骆宾王诗v 骆宾王,义乌人(今浙江义乌)。约生于贞观十二年(638)左右。少善属文,七岁即能赋诗,相传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踏清波就是他七岁时所作。尤妙于五言,所作帝京篇,当时就认为绝唱,但落魄无行,好与博徒为伍。v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武后,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草檄,流传甚广。武后初读檄文,但嬉笑,读至一杯黄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很惊异地问:谁为之?左右告以宾王所作,后责问: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逃去,不知所终,或说被杀。 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v 骆宾王在狱咏蝉讲析v 古人咏蝉诗举隅v 梁诗人褚澐说它饮露非表清,轻身易知足。v 北周卢思道说它轻身蔽数叶,哀鸣抢一枝。 v 虞世南就赞扬它的品德: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v 卢照邻在赋得含风蝉中说:独有危冠意,还怜衰鬓同,借蝉自况。v 写作背景: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以侍御史之职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v 在狱咏蝉内容简析v 首联:是点题。两句第一句扣蝉字,第二句点出狱字。第一句是因蝉起兴,又是实写当前景物。他序中云:余禁所禁垣西,是法曹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正可与这句诗参读。第二句写作者内心情绪,闻蝉声而侵客思。两句一句写蝉,一句写己,正好点出在狱咏蝉的题目。 v 颔联:写南冠客闻蝉而愁思生。两句以玄鬓和白头相对,起到了对比反衬的作用。 诗无虞世南声高声自远的自鸣清高之感受。v 颈联:写蝉的艰苦,比喻自己的处境。因而这两句表面说蝉,实则抒怀;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物与己合而为一。露重难飞,比受谗之深而含冤莫白;风遏响沉,喻积毁之多而辨辞难达。 v 作者在此诗序中说: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v 因蝉居高饮洁而点出借物喻己之意,表露心迹,说明自己虽获罪在狱,其实是清白无辜的。 v 骆宾王作于同时有幽絷书情通简知己诗和萤火赋,都有自鸣冤痛,希望昭雪之意,可参读。v 与李商隐咏蝉对比分析:本已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v 首联:从清高二字着笔:食风饮露,自然难饱,既然难饱,何必费声!v 颔联:从对比着笔,一方是凄怨欲绝,一方是残忍无情。可与杜甫的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新安吏)同是批判社会之冷酷。v 颈联:自嘲浪迹天涯,行如漂梗。卢思道听鸣蝉亦有故乡已超忽,空庭正芜没句,可参读。 v 末联:自抒高洁。v 虽同以蝉自喻,主题侧重点不同,骆身系囹圄,故多怨恨、表白、辩屈之语;李属仕途潦倒,故多凄凉悲哀之语。骆乃一介囚徒,怨恨之情,未免外露,如末句即露筋骨处;李乃竞争中受害者,悲哀之情微婉出之,故李诗更蕴藉含蓄。v 在狱咏蝉诗以蝉自喻,用比兴手法寄托了自己的悲愤心情。v 清人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v 3、杨炯诗歌v 杨炯:(650695?),华阴人(陕西华阴县)。幼聪敏、博学,善属文。年十一举神童,授校书郎。永隆二年(六八一),炯与宋之问同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时,坐从祖弟神让犯逆,左迁梓州(四川三台)司法参军。秩满迁盈川(今四川筠连)令。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杀。卒于武后长寿二年(六九三年)后。v 张说评他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旧唐书杨炯传),现存炯诗三十三首。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v 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旅战争之事。但该诗在形式上是一首较成熟的王言律诗。 v 前四句叙事,后四句写景抒情。首联:是说:报警的烽火照耀西京,壮士的内心不能平静。 v 颔联:是说朝廷调兵遣将,将军奉命出师,强劲的骑兵包围了敌方重镇。v 颈联:又转作环境描写:长风急雪,旗色为之昏暗,而战鼓频敲,其声不绝于耳。 v 尾联:回应首联发端,述怀明志。 v 这首诗自始至终都英气勃勃,豪情四溢,在陈、隋遗风弥漫的初唐诗坛,是难得的作品。此外,杨炯的紫骝马、卢照邻的紫骝马、骆宾王的宿温城望军营都是激昂慷慨的边塞诗。 v 4、卢照邻诗歌v 卢照邻(约生于太宗贞观九年即635年),字升之,范阳人。十岁从学于曹宪、王义方,调邓王府典签,王有书十三车,照邻披览,略能记忆,王甚爱重之,向人说:此即寡人相如也。后调新都尉,因染风疾(风痹症,一说即麻风)辞官。住太白山中,服丹中毒,手足残废。后居阳翟县茨山(今河南禹县北),自号幽忧子。曾作五悲文、释疾文自述所苦。终于不堪疾病折磨,自投颖水而死,时间在睿宗文明元年(六八四)以后。 v 卢照邻长安古意简介v 这首诗作者托古咏今,写汉代长安上层社会统治者的骄横奢淫的生活和穷居著书的文士相对照,从繁华的景象的渲染中,大胆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横暴和侈靡以及他们内部互相倾轧的真实情况。古意是六朝以来诗歌中常见的标题。 全诗分四部分v 第一部分(长安大道连狭斜娼妇盘龙金屈膝):共句,写长安车马、宫阙、第宅的繁华富丽,中间插叙了贵族舞女们的生活。v 第二部分(御史府中乌夜啼燕歌赵舞为君开):以娼妓为中心,写王孙公子、侠客、军官等各色人物荒淫逸乐的夜生活。v 第三部分(“别有豪华称将相”“即今惟见青松在”):这十二句写权臣互相倾轧,得意者骄横一时。v 第四部分(全诗最后四句):以穷居著书的杨雄和上文所写各种豪华人物作对照,结束全篇。v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v 闻一多说:“他是宫体诗中一个破天荒的大转变。一手挽住了衰老了的颓废,教给了他如何回到健全的欲望;一手又指给他欲望的幻灭。不要问卢照邻如何成功,只看庾信是如何失败的。庾信对宫体诗的态度是一味矫正,仿佛是要以非宫体诗代替宫体诗。反之,卢只要以更有力的宫体诗救宫体诗,他所争的是有力没有力,不是宫体不宫体。”三、杜审言与 “沈宋” v 杜审言在五律方面的成就超过了杨炯,使五律的创作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胡应麟诗薮说:“初唐无七言律,五律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倡。”他的合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生动的写出了早春的气息,这也是它最有名的五律。v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高宗、武则天时期的宫庭诗人。v 其主要贡献:总结了六朝以来的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进一步将趋于成熟的律诗形式固定下来,最终确立律诗的形式。v 他们的作品格律形式完整,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v 新唐书宋之问传:“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全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谓苏武李陵也。”v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沈之独不见为成熟的七律,宋之度大庾岭为成熟的五律。v 1、沈佺期的独不见讲析 庐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楼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v 这是七律创作初期的作品,所以对仗还十分工整,但艺术上是很成功的。明代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推为唐七律中第一。 v 诗中的卢家少妇是泛指。从南北朝以来,卢家是山东士族的高门。乐府河中之水歌云: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几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子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诗意取此。 v 首联:写独居环境。妙处在海燕双栖四字,比喻过去夫妇之间的美满幸福的生活。v 颔联:回忆别离的情景,写分别之久。v 颈联:虽然分写两地,但都是从少妇的感受出发。 v 尾联:以景衬情,相思已经使人难堪,那里还禁得住明月的扰乱! v 这首诗描写少妇的别离相思,作者以海燕双栖起兴,从环境气氛的渲染中,表现出思妇孤独的心情。象这类作品在沈氏集中是不多见的。 v 2、宋之问诗讲析v 之问两经流放,终至被杀,身世尤苦于佺期,故所作更多悲憾的声韵。惟长篇较少,五律为多。如:v 度嶺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乌,泪尽北枝花(度大庾嶺)v 故园长在目,魂去不须招(早发韵州)v 谁言望乡国,流涕失芳菲(早入清远峡)v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新年作)v 宋之问渡汉江简析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v 这是作者流放期间的一首记行述感之作。语言自然,感情真挚。题为渡汉江,诗中却从未提到一个渡字。 v 首句岭外音书断,写久客岭外,家书断绝。第二句经冬复历春,进一层说出断绝之时日已有二年。 末二句:近乡二字,暗点渡江,怯,畏缩也。怯字下得好,点出渡江以后近乡时徘徊不敢前的情形。 v 可与杜甫诗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参读。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v 1、陈子昂生平v 陈子昂(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附近)人。他乃富家子,年十八未知书,与博徒游,后入乡校,苦节读书,经史百家无不诵览,尤善属文。v 高宗末(六八三年?),入京举进士,摔琴邀名。v 高宗死,他上书讨论山陵的地址,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应对慷慨,遂擢麟台正字。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v 先后两度横槊塞外。一次是垂拱二年(),他高唱“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的豪歌,随乔知之北征金徽州都督仆固始,但其结果是“纵横未得意”,“负剑空叹息”,被挂累系狱。 一次是武则天的堂侄建安王武攸宜率军东征契丹,子昂又以幕府参谋的身份从戎。 v 2、陈子昂的理论主张v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咏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v 在该序中,陈子昂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主张恢复汉魏风骨和风雅比兴美刺的兴寄传统,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学风范。此序成为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v 3、陈子昂诗歌v 陈子昂的诗歌创作。陈子昂重要的诗歌有感遇(三十八首、)蓟丘览古、登幽州台歌等诗,充满着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与片面追求藻饰的齐梁诗风彻底划清了界限,成为盛唐之音行将到来的序曲。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讲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v 背景:v 卢藏用陈氏别传:因登蓟北楼,感昔乐生(毅)燕昭之事,赋诗数首,乃泣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见古人,独怆然而涕下。时人莫不知也。v 三十五岁这年,他为武攸宜的军事参谋,该诗写于这个时期。v 简释:v 该诗题为登幽州台歌,却无一字写登临。v 无来无去,无首无尾,诗人胸中包罗广阔,笔下弃尽町畦(唐诗小札)v 首句囊括诗人之前的全部历史。三皇五帝,孔子乐毅,秦皇汉武,全部在历史长河中消逝了。作者借以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 v 次句展开了一幅广阔画图。一条向两头无限伸展的历史的曲线,表现了时间的无限性,表达岁月无穷,而生命有限的巨大孤独感。v 三句表现了空间的无限性。写天地辽阔,反衬出人的渺小,于是悲愤、孤独便弥漫在浩浩空间。v 末句极为感伤。在这时间与空间交错纵横,无限延长的巨大框架中,诗人又感到了做为某一个具体人生的渺小与短暂。 v 此诗没有藻饰和刻画,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为背景,高耸起一个伟大而孤独激愤的诗人形象,意境沧凉浑茫。v 资料:v 楚辞远游:惟天地之无穷矣,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v 辛弃疾: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v 燕昭王简析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v v 首二句写登高怀古v 次二句写:在向黄金台的遥望中,只看到丘陵上长满了乔木,但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v 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表面为览古归营,实际也暗含了归隐之意v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概。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v 主题:v 诗咏兰若,托物寓意,诗借芳草摇落,美人迟暮的悒郁情怀,从而将自己政治失意、壮志未酬,美好理想未能实现的苦闷心情含蓄地表达出来。反映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无处施展自己才智的悲哀和苦闷。v 简释:v 首四句写兰若丽质之长成,欣欣向荣,空绝群芳。首二句写兰若的枝繁叶茂。三四两句继写兰若压倒众芳的秀色v 后四句写秋风一起,尽皆零落之状,兴衰对比,极是鲜明。v 该诗用传统的托物寓意手法,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v 资料:v 沈德潜说感遇是感于心,困于遇,犹庄子之寓言也,与感知遇之意自别。(唐诗别裁卷一注)v 离骚云: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v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芷。v 朝饮栏之坠落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v 经过九十余年的发展,初唐诗歌在题材范围的扩大、体物写景技巧的成熟、声律的完善和风骨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已为唐诗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而刘希夷和张若虚的歌行体则为诗歌意境的创造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张若虚今存诗两首,单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唐诗大家的地位。这首诗将诗情、画意与对宇宙奥秘、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剔透的诗境。类似的诗境创造,也体现在刘希夷的诗中。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为盛唐诗歌的到来作了艺术上的准备。v 春江花月夜讲析v 张若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