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环境与中国历史形态的水利文化 徐海亮 摘要 人们的水利活动与水利意识 是植根于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 还是单纯地受制于某些社会集团 人物的主观意念 单纯地受制于社会形态 这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必须弄清的原则问题 强调地理环境对中 国传统水利文化的影响 是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研究历史形态水利的必然 本文从研究历史上黄河水利与 流域地理环境演变的关系 中州陂塘灌溉兴衰与环境的关系 以及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特征的有关成果 认 为观念形态的历史水利与地理环境影响紧密关联 黄河的水沙变化 中 下游河道的演变 归根结底是一个地质环境问题 历史时期存在 着两汉 宋金 元明 明清几次水沙振荡和河道躁动期 唐宋以来这一趋势更为显著 明清 尤剧 变异与演化存在宏大的环境背景 相应地 作为中国传统水利中最基本的一个部分 治理黄河 出现过三个理论与实践的高潮 环境演变影响着黄河变迁 已成为 二次环境 作用的黄河变迁 又决定着黄河水利 且由治河延及灌溉与河运工程 这些变化 很大程度 上决定与影响了黄淮农业经济区的农业水利兴衰 历史上中原陂塘水利的兴起与发展变化 依赖于振荡中的气候状况与下垫面的地理条 件 也依赖于土地制度与水土资源开发等人为因素 两汉的北方渠灌水衬向淮汉陂塘水利的 转化 既有深刻的社会 经济原因 也有宏大的自然环境背景 而翟方进与杜预的两次废陂 行动 都有阶段性气候振动因素 唐宋以来 中州陂塘水利逐渐走向衰败 既有传统水利与 商品经济发展的冲突 陂塘水土资源与围垦的矛盾等社会因素 而北宋后气候进一步干燥寒 凉 黄河泛滥 也是陂塘水利在明清衰败的重大原因 多年来 马克思关于东方地理环境与水利文化和皿细亚生产方式的论述在学术界争议不 休 这也是中国水利史中必需认识而又未解决的理论问题 本文从中国历史水利的实情 阐 发对马克思某些论述的精神实质的理解 同时 认为应当从唯物的天人关系 即环境与人类 水利意识的关系 去认识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特征 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由于中国治水的 特定因素 几千年采形成的水利文化是以能动的天人关系为主体的 中国人从谐合自然 特别是征服自然中获取了深邃的自然哲理 社会哲理 从而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实践推动力 黄河水利文化是这一中国传统水利文化的集中代表 一 古代北方水利与地理环境的一些关联 一 黄河流域的环境演变与黄河水利 历史的黄河流域 始终包孕着历史的政治中心 特定条件 卜 的历史 经济 政治地位 把黄河水利文化作为传统水利的典范广延到全中国 社会 经济影晌黄河水利的兴衰 这是 没有疑义的 但为什么汉武瓠子堵口后 用事者争言水利 而且两汉之际出现第一次治河 1 3 3 的理论飞实践高潮 为什么北宋 倾半天下之财力以事河 为何明清出现第三次治河理论 实践高潮 投资最钜飞论著最多 从 环境演变与水沙运行 课题的研究 认为第四纪以来黄土高原侵蚀产沙具多旋回性 全新世侵蚀产沙也遵从于这一总体的自然规律 西汉中期到东汉初期 北宋至金后期 元 明之际 明清时期 黄河下游来沙增多 河床加积 河道演变加剧 河患高发 三次治河高 潮有着深刻广泛的自然环境背景 世人对黄河水沙的半定量表述中 最突出的在汉代 宋代 明清 西汉 河水重浊 号 为一石水而六斗泥 i 还有 泾水一石 其泥数斗 之说 宋代 河流混浊 泥沙相半 2 河防通议 中也有石水 其泥六斗 之说 潘季驯更进一步述及伏秋时 以二升之水 载八升之沙 3 1 贾让时 黎阳河段入汛 河高出民屋 1 1 已部分成了地上河 渤海湾岸 线变迁 反映出前2 世纪中以后 黄河淤泥质来沙加强 至公元1 1 年 岸线推进约2 0 k m 王景治河后 虽然一时水沙畅泄 又有自然湖泽淀淤 但原 水经 述及的漯水入河受阻 沙沟水出现 尾阊段垫淤 仅百余年新河已成悬河 北宋河床更是迅急淤高 横陇河道仅行 水1 0 年 又自下流先淤 2 商胡北流后经2 0 年 又 渐淤积 则河行地上f 2 1 0 6 0 年 分出的二股河东流 经3 0 余年叉 高仰出于屋之上 2 1 小吴北流 计有2 2 个年头过水 开始河势若建瓴就下 后很快淤高 积厚3 5 m 4 渤海海岸线变迁说明 1 0 4 8 年后约有 6 2 个年头行黄 河口三角渊每年淤进3 3 3 m 贾鲁大河 断续行水3 0 0 余年 商邱一带河床 相积厚7 1 0 m 来沙量亦是惊人的 明清黄河则有了大量的档案 专著记载 故道也完整地 存在 从万历间相对固定到咸丰改道 东坝头至云梯关 淤厚8 一1 2 m 西汉末河床颗粒里 中砂 细砂过渡 宋全呈细一 极细沙转化 明清则进一步向粉砂转化 说明了沉积环境变 异 来沙量的相对增多 小北干流三国以来河床年均淤厚1 8 c m 明代以来年均淤厚3 6 9 c m 明清以来泥沙沉积加速 河床变迁加剧 盂津至桃花峪 隋唐以前尚无明显游荡 宋金之后 游荡加剧 河床渐宽 展宽4 0 1 4 0 凡此种种 说明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有过几次振荡 唐 宋以后进入一个 躁动不安时期 来水变幅加剧 来沙量增加 明清则处于其颠峰状态 在 黄河 相对安流 的时期 下游来沙可能较少 滑澶河段西汉初至北宋积厚3 4 m 大部分 系两汉所积 汉唐故道在山东境 一般河床相层3 5 m 7 0 0 年创开马颊河 8 9 3 年河口段 自然改道 说明唐代仍有水沙的脉动 研究将统计的河患决溢频次进行处理 划出河患频繁阶段 认为河患可以表示为多个灰 色子集合的灰系统 即 河患b 迳流子集合w 泥沙子集合g 河床边界子集合d 河 床形态子集合r 人文背景子集合h 构造因素子集合t l 可见河患主要是环境变 异的反映 研究结合风尘 雨土及沙漠演化的研究 认为西汉中 北魏时 唐中叶 特别是 公元1 0 0 0 年以来5 次雨 十频发和公元初 北宋 明清的沙漠化发展 成为新黄 十沉积对黄 十高原的重火冲击 近代的地质环境变化 易造成 卜 游来水来沙的剧烈变异 新黄 十 沉积的 高发 与下游河道变化紧密相关 历史上新黄土粉尘沉积 有过数次强化 唐宋以后 沉积 侵蚀趋重 明清小冰期时最为严重 这就是一卜 游来水来沙与河道变异的最大的宏观环境 背景 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 社会冈素 j l 乎与这些不利的环境冲击 总是以正反馈施加予黄 河系统的 中游水沙变化与中 下游河床变形在时间上的关联 显示了黄河系统的某种时间特征性 在系统的 躁动期 里 下游来水来沙绝对量级的变异 年际与年内变率加大 泥沙颗粒组 成突变 而下游河道则相应地出现剧烈调整 导致河患与变迁频发 吴忱提出 凡是寒冷 干燥的地理环境 古河道就发育 温暖湿润的地理环境 古河道不发育而湖沼发育一 5 在寒冷干燥的宏观环境下 不仅黄河 还有北方其它多沙河流 乃至中纬度其它一些河流 譬 如淮 汉 甚至长江河床演变 也都出现重大变异 如长江1 2 1 镇扬段 在汉代 宋代与明清 气候寒冷 海平面相对较低时期 河道主流向南摆动 北岸砂体淤进 1 6 1 这是否是黄河环 境与变迁的一个参考系统呢 研究从黄河下游决溢事件和人类重大活动中 筛选出 重大河患和变迁事件 3 8 次 这些事件 绝大多数发生在已划出的河患频发段中 也绝大多数发生在气候环境 水沙变化 剧烈时期 其中的公元1 5 年 河汴决坏 1 1 年 河决魏郡 1 0 3 4 年 横陇埽块 1 0 4 8 年 商胡埽决 1 1 2 8 年杜充决河飞 1 1 6 6 1 1 6 8 的李固渡决 1 1 9 4 年原阳光禄河决 1 3 9 1 年黑洋山河决 1 4 8 9 9 4 年北决冲运 北堤形成 1 5 4 6 年分流结束 1 6 0 6 咱7 年归德徐州 段相对固定 1 8 4 3 年中牟大决 1 8 5 5 年铜瓦厢决口改徙 对历史上河的变迁起到控制性作 用 黄河变迁 作为环境变迁的一个结果 对黄淮海平原地理环境起到再塑造作用 这 第 二次 环境作用 改变了大平原的地貌 水系 土壤 也改变了气候 黄淮地区古代的水利 灌溉方式 运河工程的格局从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黄运交会点也从荥阳 到徐州 到淮安 反映出运河的变迁 人类活动在黄河与黄河水利中曾发挥深远作用 但从流域环境演变与黄河水利兴衰的关 联 再次说明了人类在自然界的实际位置 研究黄河史与黄河水利 应当强调与人类活动相 互联系的自然环境历史作用 二 中州陂糖水利的兴衰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陂塘水利作为楚文化农田水利的特征之一 春秋时在淮汉流域大发展 与黄河流域渠引 灌溉比较 陂塘水利型式利用了亚热带气候以及下垫面地貌 土壤 水文条件 司马为掩的 改革 曾 规偃潴 7 1 予陂池水利以重要地位 楚人作期思陂 芍陂 是早期中州陂塘水 利的典型 当时正处于春秋温暖湿润期 秦汉时淮汉陂塘水利迅速发展 台湾学者黄跃能在 中国古代农业水利研究 中 认为汉武帝大事渠水水利 屯边 用兵 造成财政危机 转 而发展陂水水利 而农业经济区的扩展 重农抑商引导私家豪族财力的农业投向 黄河下游 人1 2 1 发展迁移 也是淮汉陂塘大发展的原因 8 但一个基本情况不能忽视 即与春秋战国 相比 西汉以来中国北方的气温一直在下降 中州气候转为干燥寒凉 北方多沙河流的水文 变幅加火 来沙簧增加 可引水量减小 对引水灌溉不利 淮汉陂塘水利的优势 在这种环 1 3 5 境因素冲击下 相对发挥出来 西汉末翟方进为相 废汝南鸿隙陂 多数有关述及 皆指责翟方进贪占陂田而罢鸿隙 口人类的水利方针与兴废活动 无论正确与否 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 反映 从西汉土地制度 人口发展 财政经济 假民公田 以维持小农经济角度分析 废 陂是入与人 人与土 地 土 地 与水 资源 冲突发展的结果 9 1 而废陂的环境背景是 关 东数水 陂溢为害 1 0 1 秦汉时 汝南陂塘大发展 而黄淮地区自武帝末年至公元前7 年 共发生十场大水特大水 记载如 颖川 汝南 水流杀人 汝 颖 诸川漂涌 翟氏居相时 灾害并臻 公元前1 2 年 关东大水 水灾达5 0 郡国 l 从雨洪灾情看 鸿隙陂被奏淮废弃 很可能就在这一次特大水之后 古陂塘工程多是 环湖而堤之 或顺 坡势拦截 拦水建筑标准并不太高 在偏湿润阶段连年洪涝 动辄漫溢决坏 长藤结瓜形式 的鸿隙陂 反成了宣泄洪水 排除内涝的障碍 作为权宜之计 是可能决坏陂堤的 从其它 研究看 1 2 前1 2 年至公元1 6 年偏湿 年降水量平均偏多5 成 而1 7 至2 6 年偏于 降雨 平均偏少1 5 废陂归恶之言 是在翟义起兵反王莽 翟氏汝南祖坟被扒 夷灭三族 后 特别是 王莽时常枯早7 才兴盛起来的 曹魏淮颖屯田水利 多为兵 t 与招揽流民所作 急功近利 排灌不分 大引大灌 十分 粗放 屯田之初 曾对休养生息 用兵东吴起到较大作用 到西晋初 气候转为寒凉多雨 豫州涝渍严重 大蓄大引 也导致次生盐碱化 社预面对社会经济的新形势 一司马氏大贵 族 豪族力并公田 屯田 军事水利组织不符合生产生产力发展需要 也不适应于郡县政权 制的恢复 提出 今者水灾东南特剧 非但五谷不收 居业并损 下田所在停淤 高地皆多 虢糟 陂多则士薄水浅 潦不下润 宜大坏兖 豫州诸陂 随其所归而宣导之 f 1 3 这是2 7 7 年之事 从 晋书 五行志 所记 2 6 8 年 青 徐 兖 豫四州大水 2 6 9 年青徐兖州大水 2 7 1 年黄河 伊洛沁大溢 徐州大水 2 7 6 年河南郡魏郡暴水 2 7 7 年七 月司 冀 兖 豫 郡国二十大水 十月 青徐兖豫四州又大水 社预并非危言耸听 气 候的这一次振荡直接导致了淮颖陂塘水利的废滞 唐宋时陂塘水利因受社会经济因素的冲击 未能恢复到两汉地位 却在类似曹魏的 边 关水利 一一塘泊中得到了弥补 塘泊称之水利 除军事功能外 也有灌溉之利 宋人在华 北平原筑堰6 0 0 里 又借易水 徐河等蓄引 全新世中期以来 河北平原的古湖泊群一直处 于萎缩中 黄河淤积并分割这些湖沼洼地群 唐代相对温暖湿润 洼地群得到丰沛降水补给 湖泊也相对发育 北宋黄河再北流入渤海 也给消长中的塘泊 今白洋淀 文安洼 补充了水 源 从文献 1 2 成果 可知中原地区在9 2 3 1 1 2 6 年经历了数次于湿波动 其中偏干阶段小计 有1 3 2 年 降水累积偏少6 4 9 偏湿阶段小计仅有7 2 年 但降水累积偏多8 8 0 所以 从五代到北宋 区域性降水对华北地表水的补给是偏多的 北宋后中国北方气候进一步干燥寒凉 加上黄泛淤积 中州天然湖泽人量消亡 陂塘水 利也难摆脱天然 劫数 对南陴l 汝南陂塘水利研究说明 除了隆庆 万历以来 农村商 3 6 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大型灌溉工程在瓦解之中这一人文条件之外 明清小冰期恶劣的气候也 是淮汉陂塘水利彻底走下坡路 乃至消亡的原因 南阳盆地陂塘水利与稻作密切关联 襄阳 汉水结冰 1 5 1 6 世纪初叶 记载有5 年次 1 7 世纪2 旷 9 0 年代 记载7 年次 1 9 世纪 3 0 年代至世纪末 记载达6 年次 与全国小冰期大致同步 明清小冰期曾直接影响了苏南 广东的稻谷生产 势必威胁到南阳盆地 南阳稻作极不景气 渐为旱作所代替 陂塘水利也 随之衰败 中州古来就有堰水种稻的传统 但南阳与许吕 汝宁许多州县 后来在气温回暖 时 竟然不知何为水稻种植 相继从江南诸省雇来农民指导筑陂堰水 道光间马仁陂有民谣 只因稞于楚蛮子 始解挖渠栽稻秧 1 4 1 水利资源开发的传统 农作技术 竟随小冰期 寒 潮 而去了 二 中国传统水利的特征与地理环境 多年来 人们在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去认识中国古代水利时 常常引用 明确规定每年府县派官员督察溉田 岁终 缘其功以为考课 其二 它与封建社会区域性经济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联 中国近代第一个试图用马克思学 说去解释中国水利史的人是冀朝鼎 他提出了 基本经济区 的概念 2 2 1 他阐发的正是马 克思关于东方水利的观念 从他的分析中 区域水利随着基本经济区的兴衰 转移而变动 在某种意义上 也是这种区域水利的兴衰 反过来又影响着基本经济区的形成 发展 衰败 转移 水利区域是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依赖于一定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环境一一特别是 气候与水系 流域环境的水利发展区域 其三 它是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的水利 它从属于货币投向购置地产的传统 目的为发 展产品经济 而西方南 北欧 些典型的历史水利 以及清末以来中国的一些商品化水利则 不同 发展水利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 其资金的积累与由来 决不单靠中央集权的国家财政 拨款 而可能来自于社会 来自于民间 来自于金融组织 来自于国际资本 当然也来自于 社会化的国家机构 它与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是对立的关系 如河套清末垦务水利中情廷与 王同春的冲突 其四 在中国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传统水利 构成了一种特型的水利文 化 治水者治国 从禹王开始 治水与治政始终是联在一起的 大规模渠灌体系取代井田制 的沟泄工程 反映了土地制度变革 秦汉以后 水利机构官僚机器化 而防洪 水利组织往 往是军事化 准军事化的 汛兵 屯田兵就是一种型式 频繁的水利活动 升华出传统水利 特具有的文化意识 易 的思想体系 最充分地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 水 的关联f 2 3 1 老子认为 上 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甚 故几于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 之能胜 水性已人格化 哲理化了 孔子认为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由水象 将人的心理与自然勾通 夫水者 君予比德焉 水义与伦理道德相 通 苟子认为 水则载舟 水则复舟 道出千古不灭的政理 管子 认为 水者 地之 血气 如筋脉之流通者也 是以圣人之化世也 其解在水 故水一则人心正 水清划 民心易 从自然环境角度 从社会哲理谈到水的深刻喻义 尚书 禹贡 从九州向黄河中 1 4 1 心的贡赋水道 反映出神圣的大一统思想 召公谏周厉王 防民之口甚 防川 水又以政 治文化形式体现出来 先秦时期丰富 深邃的水文化之例 是举不胜举的 这些思想 是延 续了二干多年 以至在当代仍在发挥作用的深入人心的文化教义 也是 天人合一 的自然 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到西汉末 朝野对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 谈的特别多 并不完全是社会因素所致 前 文所说西汉末洪涝 在谷永传中也有反映 建始元年以来二十载间 群灾大异 交错锋起 多于春秋所书 汉哀帝策兔孔光飞师丹 谈到 朕既不明 灾异重仍 日月无光 山河崩 决 五星失行 间者阴阳不调 寒暑失常 变异娄臻 山崩地震 河决泉涌 流杀人民 决非简单的 天人感应 也不是言辞夸张 的的确确 汉代后期各种自然灾害频甚 灾异 群发 治水在这一时期特别引起关注 不是偶然的 近年来 对明清小冰期的灾害异常有较 多的研究 历史上还有一个类似的两汉宇宙期 即公元前2 0 0 年至公元2 0 0 年的地象 天象 气象异常期 震灾 海浸 冰川 山崩地裂 特大水旱 河患 蝗灾 大风飞大雪严寒 瘟 疫都有异常出现 2 4 不能忽视环境变迁的重大冲击振动 对水利活动 意识的作用 诚然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 天人关系的水利观 灾异观 不能不穿插 天人感应 的狭隘迷信倾 向 从水利文化角度 人与自然的关系集中地有三种倾向 消极无为 人与自然协调融合 人定胜天 古代从大禹治水获得的精神力量是深远的 人们承认自然环境的巨大作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但在水利历史中 人们最崇尚的仍旧是通过自身奋斗可以战胜水旱 灾害 可以去控制黄河 他们这样去想 也这样去作了 从 天问 到 农政全书 中的 人 能胜天 都体现了这一思想 从自然哲学观到社会哲学观 人们从治水中获取了巨大的社 会实践的信心 中国传统水利文化曾经是繁盛绚丽的 在春秋战国 在秦汉 唐宋 明清 伴随传统水 利 也产生了与之对立的商品经济萌芽 运河 出乎封建统治意料之外地 促进了商品经济 与市民意识的发展 从 清明上河图 与 东京梦粱录 中 不难看到水文化与商品经济的 神秘联蒂 但传统水利文化毕竟在中原衰落了 代之以江浙 两湖 珠江水文化 作为传统 水文化起源和宗祖的中原 既有永恒的优越感 难以抑制的中心感 又不能不有一种失落感 在这种矛盾的文化心态中 人们不会忘记 水在古代中国成了 图腾 水是受到自然崇拜 的 从而也产生了治水的社会崇拜 龙 的图腾是否就有水文化的含义昵 而谁认真地在孤 傲与失落之余 去体察过大自然这伟大的造物主 在传统水利文化兴衰中扮演过的角色昵 1 4 2 参考文献 l 汉书 沟洫志 2 宋史 河渠志 3 河防一览 河议辨惑 4 徐海亮 历史上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商业店铺租赁合同范本
- 中国银行玉林市容县2025秋招笔试经济学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盐城市亭湖区2025秋招英文面试20问及高分答案
- 工商银行保定市高碑店市2025秋招笔试数量关系题专练及答案
- 邮储银行晋中市太谷区2025秋招笔试会计学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昌都市芒康县2025秋招笔试计算机基础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银川市灵武市2025秋招英文面试20问及高分答案
- 邮储银行松原市长岭县2025秋招笔试银行特色知识专练及答案
- 中国银行四平市铁西区2025秋招笔试英语选词填空题专练50题及答案
- 邮储银行昆明市西山区2025秋招半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答案
- 员工积分制度考核范本
- 口腔护士述职报告
-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 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方向理论考试考点
- 高三物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
- 医院保洁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46+A+clear+conscience+讲义
- 中北大学简介
- GB/T 5656-2008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