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第3课 新知预习 巧设计 名师课堂 一点通 高频考点 巧解密 创新演练 大冲关 课后习题解答 一 美苏对峙1 背景 1 美国调整对苏政策 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 逐步 软化 苏联 肯尼迪采取 一手抓箭 一手抓橄榄枝 的 2 苏联 提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 实现美苏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赫鲁晓夫 和平战略 2 表现 1 戴维营会谈 形成所谓的 戴维营精神 2 u 2飞机事件 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 柏林墙 由于柏林问题的加剧 苏联在柏林修筑 柏林墙 4 古巴导弹危机 经过 苏联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 引起美国强烈反对 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影响 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 此后 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知识点拨 美苏争霸的原因 1 根本原因是双方都想称霸世界 2 直接原因是扩大本集团的势力范围 3 此外 还有社会制度 意识形态 经济竞赛 军备竞赛 控制盟国和战略要地等方面的矛盾因素 二 从对峙走向缓和1 原因 1 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 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 表现 1 尼克松调整政策 内容 提出 伙伴关系 实力和谈判 的方针 强调 外交 措施 调整全球军事部署 从 中脱身 主动谋求同中国 苏联协调关系 侵越 均势 越战 2 苏联的 缓和 战略 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奉行霸权主义政策 以出兵 为标志 苏联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 3 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 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 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 缓和 推向高潮 阿富汗 核武器 3 缓和下的较量 1 美国 积极推进 策略 向苏联 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 苏联 提出不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特别提醒 美苏在争霸过程中的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 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 实现 利益均沾 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 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和平演变 勃列日涅夫 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的背景是什么 1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地位严重下降 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 苏联借助有利的国际形势 着力提高综合国力 尤其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3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尼克松提出 伙伴关系 实力和谈判 的方针 苏联则开始推行 缓和 战略 美国以 谈判 加强与苏联抗衡 希望通过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制约苏联 苏联则以 缓和 同美国争夺 赢得时间加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 改变美苏战略均势 1 促使尼克松调整美国全球战略的因素有 国内经济增长缓慢 侵越战争遭受严重挫折 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发生古巴导弹危机a b c d 解析 20世纪70年代 尼克松调整美国对外战略 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 所以 排除含 的选项即可 答案 b 二 如何认识美苏争霸的实质和影响 1 实质美苏争霸实际上是在政治 经济 军事 科技等综合国力上的对抗 是美苏推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 推行强权政治 争夺世界霸权 2 影响 1 对美国 在争霸中对外扩张 把世界很多地区纳入势力范围 使美国势力大大增强 在争霸中消耗了大量国力 也使美国经济发展后力不足 2 对苏联 在争霸中 积极发展国力 特别是军事力量 使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使其国际影响大大增强 使苏联国内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社会主义遭受极大挫折 3 对世界 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彼此势均力敌 都不能轻易动武 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 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 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爱因斯坦苦笑着说 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 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 用石块和木棒 这说明 a 爱因斯坦不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b 美苏的战略核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c 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d 美苏间核战争一定会发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 爱因斯坦的意思是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 必将是核战争 而这将把地球摧毁 人类将一无所有 答案 b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60年代初 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 苏联认为 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 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 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 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 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 不会进行军事反击 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 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 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 对此 苏联态度强硬 拒绝美国要求 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 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 导致战争 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 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 但是 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 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 寻求解决方案 最终 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 要求以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 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 回顾 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等 1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 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美苏争霸出现的导弹危机 考查的能力属于基本技能 第 1 问要求学生从所学知识中回答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第 2 问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分析材料 从中筛选出 相对缓和 多种渠道频繁接触 等有效信息 最后进行归纳整理即可 答案 1 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 美国占据优势 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 双方对对方的判断失误 2 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 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 保持接触 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 达成必要的妥协 探究示例 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 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 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材料二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 不论什么地方 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 都与美国安全利益有关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讲话 材料三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 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 拟订全部计划 执行全部决定 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只有在我们的帮助下真正起作用 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 我们才会给予帮助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问题生成 1 结合材料一 二和材料三 说明尼克松的对外政策同战后初期杜鲁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 其原因是什么 2 杜鲁门和尼克松基于自己的外交政策 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行动 3 尼克松的对外政策的改变是否意味着美国放弃了世界霸权政策 请说明理由 探究思路 材料一 二与材料三相比 美国的霸权政策并未改变 改变的只是策略 这是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的本质相同点和具体差异 尝试解答 1 杜鲁门要求美国担负起 领导世界 的全部责任 在全世界到处侵略扩张 而尼克松主张美国有重点地扩张势力 前者主要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扩张 而后者主张转攻为守 原因 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 而尼克松当政时期 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相对下降 2 杜鲁门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 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拒不承认新中国 发动侵朝战争 尼克松 从越南撤军 并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 3 美国并未放弃世界霸权政策 尼克松对外政策的改变只是说明其在争夺世界霸权的策略方面发生改变 即由杜鲁门的进攻型转变为防守型 点击下图片进入 创新演练 大冲关 一 本课测评请从军事方面分析20世纪60 70年代美国在与苏争霸中采取守势的原因 提示 战后美国长期采取的全球扩张政策 特别是60年代开始的长达十几年的侵越战争使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而苏联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产保险考试题及答案
- 济南护理事业编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专护理实操考试题库及答案
- 张家界护理职称考试题库及答案
- 袋鼠科学考试题及答案
- 农牧合作社土地用途监管与使用协议
- 六年级写景作文南京玄武湖800字(7篇)
- 划拨土地买卖协议
- 秋日思念的深情抒情类作文15篇范文
- 技术支持流程标准话流程工具技术响应及时版
- 海口寰岛小升初数学试卷
- 城市更新中装饰工程重点及难点措施
- 惠普尔养障体肺炎诊疗要点解析
- 贷款中介员工培训
- 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全面推进“十五五”现代渔业建设
- 校长标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湖南2025年湖南省省直事业单位第二次集中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费用优惠管理制度
- 守纪律小学生课件教学
- T/ZGSCJXH 1-2019陈年白酒收藏评价指标体系
-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与国际市场竞争研究-洞察阐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