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7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7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7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7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基础课时案37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课时案3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 2016备考 最新考纲1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2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 信息的种类 特点 来源及实例 连一连 2 信息传递的作用 1 个体 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 种群 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 群落和生态系统 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 3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 提高的产量 2 对进行控制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生物种群的繁衍 种间关系 生态系统的稳定 农产品或畜产品 有害动物 深度思考 观察信息传递的模型 请思考 填写横线内容 1 信息的来源 2 信息传递的范围 存在于生态系统的 之间 包括 和 之间 与 之间的信息传递 3 信息传递特点 提示 1 生物或无机环境 2 各种成分生物生物生物无机环境 3 双向传递 二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 生态系统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的能力 2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此能力 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 自我调节 越强 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 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的 负反馈调节 有限 4 稳定性的两个方面 保持 恢复 保持原状 恢复原状 复杂 越高 简单 越高 相反 差 同时 5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1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 2 实施相应的投入 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干扰 物质 能量 内部结构与功能 6 判断正误 1 抵抗力稳定性弱的生态系统 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很强 2 农田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但其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3 荒漠生态系统 其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较弱 4 一个完善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任何的物质补给 就能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 5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是最常见的一种反馈 负反馈则很少见 6 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一定高于农田生态系统 7 与自然池塘相比 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8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 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 答案 1 2 3 4 5 6 7 8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典例引领 典例 海南高考卷 某种植物上栖息着一定数量的甲 乙两种昆虫和蜘蛛 甲 乙两种昆虫均以该植物为食 蜘蛛以乙昆虫为食 甲昆虫在白天活动 乙昆虫在夜晚活动 甲昆虫采食该种植物的叶片后 植物会释放出挥发性的物质x x既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也能驱赶乙昆虫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上述现象中 x分别在 之间进行传递 2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分别是 和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所利用的信息种类是 3 若在上述植物上施用人工合成的物质x 短期内该植物上甲昆虫天敌和乙昆虫天敌数量的变化是 解析植物释放的物质x可以在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之间传递 影响甲昆虫活动的信息有两大来源 无机环境和生物 影响乙昆虫活动的信息种类是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蜘蛛在蜘蛛网上捕食乙昆虫是通过感知蛛网的震动来实现的 属于物理信息 物质x可吸引甲昆虫的天敌 所以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能驱赶乙昆虫 使乙昆虫减少 所以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 答案 1 植物与甲昆虫的天敌 植物与乙昆虫 2 无机环境生物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物理信息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 甲昆虫天敌数量增加 乙昆虫天敌数量减少思维发散上述实例表明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哪方面的功能 提示该实例表明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重要作用 比较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跟进题组 1 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 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 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 大约经过一个星期 蟑螂就在人造的 黑夜 时间活动 尽管实际上是白天 这个实验说明 a 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 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 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白天 黑夜的变化是光的变化 光属于物理信息 答案a 2 2014 江苏泰州期末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 则甲 乙 丙三图可依次表示 a 能量流动 碳的循环 信息传递b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 碳的循环c 碳的循环 能量流动 信息传递d 信息传递 能量流动 碳的循环 解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具有循环往返 全球性的特点 在生物群落内是单向的 图甲可表示碳的循环 在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图乙可表示能量的流动 而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不论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生物与生物之间都是双向的 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答案c 巧判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类型 1 涉及声音 颜色 植物形状 磁力 温度 湿度这些信号 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 耳朵 眼或植物光敏色素 叶 芽等感觉上述信息 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2 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 如性外激素等 这一特点 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3 凡涉及 肢体语言 者均属行为信息 4 若在影响视线的环境中 如深山密林 生物间多依靠 声音 这种物理形式传递信息 5 若在噪音嘈杂的环境 如洪水瀑布旁 生物多以 肢体语言 这种 行为 信息交流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典例引领 典例1 天津理综卷 5 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 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 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 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 b c d 解析据图可知 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 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 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 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因此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比乙复杂 新物种的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物种产生 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 种群类型数量几乎接近于零 而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状态 所以可确定乙在s点后经历了次生演替过程 答案b 思维发散 1 抵抗力稳定性很低的生态系统 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很高吗 2 草原生态系统与农田生态系统 谁的稳定性更高 提示 1 不一定 如荒漠地区及苔原地区生态系统 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 结构简单 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2 就抵抗力稳定性而言 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 就恢复力稳定性而言 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高 典例2 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 图b为某湖泊的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反映的是正反馈调节方式b 图b反映的是负反馈调节方式c 图a调节方式是该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图b调节方式会使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多 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解析图a反映的是负反馈调节 图b反映的是正反馈调节 此类调节方式可能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 生态系统偏离稳态 答案c 1 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关系 2 反馈调节的种类 3 剖析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1 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 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 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 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 反之 抵抗力稳定性强 3 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 x越大 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反之 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 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 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 这一面积越大 即x与y越大 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跟进题组 1 下图曲线 代表抵抗力稳定性 曲线 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一片被毁森林在恢复过程中 稳定性的变化是 解析被毁森林在恢复过程中 群落结构趋于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上升 恢复力稳定性逐渐降低 答案c 2 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受到干扰之前 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 在受到干扰后 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 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 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 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d s3所代表的面积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