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3课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 儒学的困境 1 东汉末年 儒学的被严重削弱 2 魏晋时期 道教和的广泛传播直接冲击着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预习导学梳理 知识 点拨 一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权威性 佛教 儒家 2 儒学复兴运动 1 唐代和李翱提出复兴儒学 其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 北宋士大夫推崇 之旨 批评唐代政治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 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3 研习的社会风气形成 理学孕育而生 韩愈 尊王攘夷 纲常伦理 儒经义理 深层点拨佛教 道教的兴盛一方面给儒学带来危机 另一方面也给儒学的新生提供了动力和借鉴 二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 基础奠定 1 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 为 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 邵雍重新排列 的六十四卦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 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 严格区分了天 道 性 心等概念 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开创了理学中的 一派 理 周易 张载 气学 2 形成 程颢 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其核心是 形成了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天理 仁 深层点拨理学仍是儒学 是儒学融合佛 道思想而进行的自我完善 成为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理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儒学与时俱进的特点 也证明了儒学强大的生命力 三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 理论体系 1 理比气更根本 的理气关系论 2 以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 实践的修养论 3 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4 以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道的价值内涵是 三纲五常 理先于气 本体论 仁 道统论 2 著作 将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 集为 四书 并为之注解 从此 四书 成为的经典 3 影响 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影响了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对维护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理学 专制主义 深层点拨程朱理学的核心是 理 或 天理 程朱理学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本原的 理 建立起理学体系 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 父子 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四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 陆九渊 的开创者 1 核心思想是 意思是本心即天理 2 发明本心 即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 理 3 物欲 和 意见 是人心之弊 应扫除 心学 心即理也 2 王守仁 心学的集大成者 1 灵明 是人的心 就是天理 本心 良知 2 个人修养的最高境界是 3 强调 来防止伪善流行 3 意义 心学的出现 标志着重建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灵明 致良知 知行合一 儒家信仰 深层点拨王守仁的思想核心是 致良知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 就是理 人天生具有良知 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不必外求 只要克服私欲 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课堂讲义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与原因 1 理学兴起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1 魏晋南北朝时佛教 道教盛行 信徒众多 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2 隋朝 儒 道 佛三教合一 3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 4 儒家学者试图复兴儒学 2 北宋理学兴起的社会原因有哪些 1 政治上 北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统治者要求通过调整统治思想 以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和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 2 经济上 农业 手工业得到迅速恢复和大规模发展 推动了科学文化的进步 3 思想上 是北宋初期思想解放的产物 探问题材料右图为明朝丁云鹏的 三教图 图中的三人从右至左分别是老子 释迦牟尼 孔子 三人集于一图之中 正在辩经论道 画面中 释氏坐于菩提树下 成为画面的主体 老子坐于蒲草之上 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明 丁云鹏绘 三教图 1 图片反映的潮流是 三教合一 2 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 儒 佛 道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隋朝 儒学家提出 三教合一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教方法列表区分儒学两次融合与发展 主题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1 程朱理学的内涵有哪些 1 天理 是万物的本原 先理后物 2 伦理道德 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3 存天理 灭人欲 4 格物致知 贯通明理 从而达到明德之善的目的 2 陆王心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1 南宋的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提出了 心即理也 的重要命题 主张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代的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宣扬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 的命题 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 强调 知行合一 表明心学系统理论建立 探问题材料一朱熹说 所谓天理 复是何物 仁 义 礼 智岂不是天理 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妻 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 天理人欲 不容并立 天理存则人欲亡 人欲胜则天理灭 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 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之良知是为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然而致良知者 圣人也 勉然而致之者 贤人也 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 愚不肖者也 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 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1 材料一反映了朱熹的什么基本主张 朱熹提出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 主张 三纲五常即天理 天理 和 人欲 是根本对立的 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 顺乎天理 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2 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 答案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 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 3 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 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 据所学知识 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 答案 不同点 材料一要求苦学 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 材料二则要求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 共同点 理是万物的本原 注重个人修养 宣扬传统儒学思想 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 维护伦理纲常 教方法歌诀记忆二程和朱熹思想 二程 的思想 天理是本原 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 理学代代传 注 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朱熹的思想 三纲五常是天理 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 朱熹思想内外传 主题三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与影响1 宋明理学对儒学的新发展 新 在哪里 理 是程朱理学的核心 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则 也指人类社会的原则 既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 也是天理在人间的具体表现 这就把儒家传统的 天人合一 思想 用 天人一理 的形式表达出来 天 的主体地位也被 理 取代了 2 宋明理学的影响是什么 1 理学的形成 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 并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2 理学用 三纲五常 维系专制统治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产生了消极影响 3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 品德 讲求以理统情 自我节制 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探问题阅读不同时期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的观点 材料一程颐 天下只是一个理 万物皆是理 朱熹 存天理 灭人欲 材料二朱熹 一事不穷 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 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三王守仁 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1 材料一中的 理 指什么 他们认为 天理 与 人欲 是什么关系 答案 理 指儒家伦理道德 是对立关系 2 材料二和材料三中 朱 王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异 答案朱熹主张 格物致知 既通过实践 学习明事理 王守仁主张 致良知 即通过自我反思 回复良知 天理就在心中 教方法图示法整体把握宋明时期儒学发展 当堂检测巩固 应用 反馈 1 泰山名胜之一的红门宫左侧是弥勒院 右侧是元君洞 中间是孔子登临处 这反映出 a 道教 佛教对儒家的巨大冲击b 儒家正统地位的动摇c 儒家自身的衰落d 三教合一局面 1 2 3 4 5 6 当堂检测巩固 应用 反馈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 红门宫左 右 中分别是佛教 道教 儒家的象征 反映的是三教合一的局面 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 2 3 4 5 6 2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宋代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对张载的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 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 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 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 1 2 3 4 5 6 解析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服务的 但同时它继承了儒家的 仁 的思想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同时反映了理学家关注国计民生的一面 答案c 1 2 3 4 5 6 3 眼珠子 鼻孔子 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 胡后生 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1 2 3 4 5 6 解析本题通过对联的形式提供一个新情景 实际上考查朱熹理学与孔子学说之间的关系 通过 眼珠子 鼻孔子 反映出他们之间的继承关系 通过朱子高于孔子反映出他们之间的发展关系 答案b 1 2 3 4 5 6 4 天地虽大 但有一念向善 心存良知 虽凡夫俗子 皆可为圣贤 极力宣扬并践行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 程颐b 朱熹c 李贽d 王守仁解析材料强调人只要心存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 这是王守仁心学观点 1 2 3 4 5 6 d 5 程朱理学和王守仁 心学 的共同点是 a 理气一体 理先气后b 心外无物 心即理也c 纲常伦纪 即为天理d 内心反省 以致良知解析程朱理学和王守仁 心学 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以消除人们的私欲 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所以c项为两者的共同点 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 b d两项是王守仁心学的主张 1 2 3 4 5 6 c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 其不可遗也 行五常 正三纲 得人伦之大体 儒有焉 绝圣弃知 守雌保弱 道有焉 自因克果 反弃归真 俾千态万态 复乎心性 释有焉 宋 智圆 1 2 3 4 5 6 材料二朱熹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 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 其纪之为五常 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三王守仁 夫人者 天地之心 天地万物 本吾一体者也 生民之困苦荼毒 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 不知吾身之疾痛 无是非之心者也 是非之心 不虑而知 不学而能 所谓良知也 1 2 3 4 5 6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了儒学发展的什么特点 解析要扣住 儒有焉 释有焉 道有焉 等关键信息 答案儒学吸收佛道思想 形成了新儒学体系 理学 1 2 3 4 5 6 2 材料二反映了朱熹怎样的主张 材料三反映了王守仁怎样的思想主张 解析由材料中的 三纲 五常 理 万物 心 良知 等信息概括其主张 答案 三纲五常 即是天理 天理就在心中 要克服私欲以 致良知 1 2 3 4 5 6 3 结合两则材料 分析朱熹 王守仁的思想为什么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解析从他们的主张目的与统治者要求的关系分析 答案 三纲五常 的伦理观念 以及克服私欲 恢复良知的说教有利于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 1 2 3 4 5 6 教材问题解答答疑 释惑 应用 学习思考1 p13 老聃是中国人 为什么石介说他 自胡来入我中国 提示石介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一些儒家学者有意将在文化渊源上原本属于中原的道家之学及道教归于与中原文化有本质区别的蛮夷文化的范畴之内 以贬低道家文化 进一步抬高儒学的地位 2 p14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 孔颜之乐 提示 孔颜之乐 是指孔子和颜回以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为乐 也就是 天理 的核心 仁 其实质是借孔子 颜回的权威 重塑传统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地位 以复兴儒学 3 p15 朱熹的理学思想 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 伪学 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为什么 提示朱熹认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 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 提出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 而且干预政治的关键是 正君心 他的这些观点不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接受 所以被斥为 伪学 但是理学主张 存天理 灭人欲 压抑人们的自然欲求 消磨人们的反抗意识和不满情绪 用三纲五常作为道德标准 维系专制统治 从根本上说他的思想更加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所以后来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 4 p16 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 王守仁 的这种观点 提示他肯定了文化对于人心影响深远的事实 肯定了精神力量的作用 尽管他在某种意义上夸大了这种作用 但是他的忧虑又是有道理的 实际上 在任何历史时期 都不能否定和轻视文化的作用 自我测评 p17 概括比较朱熹和王守仁对待人生修养的不同点 提示朱熹主张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首都精神文明汇报
- 员工培训财务制度
- 2025至2030中国天然调味料载体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二甲医院特需门诊建设与管理
- 危险化学物品培训
- 三进教学工作汇报
- 离婚协议女方不忠情况下的财产分割与精神抚慰金合同
- 网络游戏IP授权合同:游戏版权授权与运营协议
- 离婚协议无效确认及子女抚养权变更执行异议起诉书
- 2025至2030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社会工作员考试(社会工作基础知识)综合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 沥青混凝土面层和沥青碎砾石面层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新城
- 2025年肇庆市怀集县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烟草专卖行业招聘面试技巧与模拟题解答
- 灭火器年度检测维修标准
- 书桌劳动课件
- 2025年福建省综合性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供油船管理办法
- 2026届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实验中学中考冲刺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麻精药品管理课件
- 2025年秋期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