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才之路 语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教版 必修2 内容提要山水游记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自然景物的客观描绘 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 在记叙游览的同时 或表达物我两忘的喜悦 或抒发时不我待的忧思 或倾诉怀才不遇的愤懑 正所谓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 兰亭集序 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文中记录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抒发了对于生死的感慨 苏轼的 赤壁赋 通过描写月夜之景和主客问答 虽然也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但主旋律却是表达尽情享受山水之乐的豁达乐观的情怀 游褒禅山记 作者是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王安石 文章借游山的感受讲做学问 做事情不可半途而废的道理 并辩证分析了 物 志 力 三者的关系 给人以深刻启迪 第八课兰亭集序 第三单元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 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注释 问边 即出使塞上 属国句 汉代称那些仍旧保留其原有国号的附属国为属国 此句谓经过居延属国 征蓬 用蓬草比喻行旅的漂泊 叫征蓬 萧关二句 萧关 在今甘肃平凉县境 候骑 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 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 燕然 山名 此借指最前线 此二句谓在萧关遇见候骑 得知我军已占领敌人阵地 赏析 王维在张九龄贬官荆州的那一年秋天 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察访军情 在凉州河西节度副大史崔希逸幕中作过一个时期的判官 此诗即写于这次出使期间 作品描写了黄河上游地区的辽阔景象 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对祖国疆域辽阔 国势强盛的喜悦与自豪 当然 诗的前四句展示的边地景象是荒凉的 隐隐约约也流露出诗人那种抑郁苍凉的心情 五 六两句 作者大笔勾勒出一幅阔大壮丽 意境雄浑悲凉的边塞风光图 历来为世人称颂 王国维誉之为 千古壮观 最后两句叙事中充满了诗人对守边壮士的敬仰之情 作者自己的心情也从抑郁孤寂变得慷慨激昂 喜悦豪迈了 给全诗平添了一种积极向上和雄健豪放的特色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b 宣和末 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 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c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 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d 宣和末 高丽入贡使者 所过调夫治舟 骚然烦费 傅言 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 奏贬蕲州安置 解析 欲断句 先明其意 高丽入贡使者 句意不通 排除c d项 由于主语承前省略 可知 宰相 被贬至蕲州安置 的表述错误 排除b项 答案 a 1 了解有关作家的文学常识 了解书序特点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2 学习文中重要的实词 虚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能够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3 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作者的思想 4 一词多义 一 虚词 二 实词 7 走近作者王羲之 303 361 东晋著名书法家 字逸少 琅琊临沂 今山东临沂 人 后迁居会稽山阴 曾任右军参军 会稽内史 故世称王右军 工书法 草 隶 八分 飞白 章 行各体皆精 尤其擅长楷书与行书 他博采众长 推陈出新 一变魏晋以来的朴素书风 创妍美流便的新体 与钟繇并称 钟王 由于他卓越的书法艺术 获得了后世普遍的赞扬 人称 书圣 他书写的 兰亭集序 笔法妍丽劲健 为千古书家之范 被称为 天下第一行书 著有 王右军集 8 了解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 353 三月三日 时任会稽内史 相当于郡太守 的51岁的王羲之 邀集友人谢安 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 作曲水流觞之饮 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 五言诗各一首 事后将诗汇编成集 题名 兰亭集 由王羲之将各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 还作序一篇 记述其事 并抒写内心感触 这就是 兰亭集序 9 开阔视野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 是写在书籍或诗文前边的说明性文字 序言有的是作者或编者写的 有的是别人写的 其内容和作用 是说明编写的情况 目的 阐述某些观点 原则 介绍或评价作品等 内容简明扼要 篇幅一般比较短小 但有的序言为了说明一个问题 论述比较深广 篇幅较长 是一篇完整的论说文 序言从大的方面来讲是属于序跋类文章 它与专用于临别赠言的 赠序 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体 本课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 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一 整体把握第一部分 1 2 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抒发了生之乐的喜悦 表现出一种旷达的心境 为下文抒发死之痛作铺垫 二 自主思悟1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 交代了时间 地点和事由 2 作者笔下的兰亭之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答 作者笔下的兰亭具有素淡 雅致的特点 写山 言其 崇 峻 绘竹 言其 修 写水 言其 清 和 急 这些景物渲染了清幽的气氛 使人心旷神怡 点出兰亭周围的优美环境 3 作者写亭中游宴有什么特点 答 作者所用皆普通词汇 极少用形容词 却把宴会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 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4 是日也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这句话是对天气的描写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上 惠风和畅 正是对 暮春之初 天气的具体描写 启下 由 天 气 而及下文的 宇宙 又由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而及 俯仰一世 这些地方都可见作者行文勾连过渡之绵密 5 本文的第1 2自然段概述了什么内容 作者为什么会有 信可乐 的感受 第1 2自然段记叙了集会的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由 此地有崇山峻岭 引出四周环境及场面的铺叙 最后由 是日也 领起描写游人的心境 抒发了集会的 快乐 心情 三 深入探究1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有何特征 与作者的情有何联系 文章写兰亭景物有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景色突出 淡雅 的特征 三月的江南 绿树成阴 鲜花吐艳 但在作者笔下 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 只有山 水 林 竹 天 风而已 看山 言其 崇 峻 而舍其青翠 绘竹 言其 修 而舍其绿 写水 言其 清 而舍其碧 叙气候 亦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 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 东晋之时 玄学盛行 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是到自然中去 并认真观察思考 不只是怡情养性 还可以 明理 和 悟道 2 从第1自然段用词简约 格调淡雅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性格 两晋时期 骈俪藻饰之风盛行 而 兰亭集序 则别开生面 它的语言或骈或散 散则错落有致 骈则整齐优美 骈散间行 各得其长 且不尚华丽辞藻 不重典故堆砌 文笔洗练 自然有致 如第1自然段里用词 无论是摹山范水 还是描竹画树 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程度 真可谓 惜墨如金 想那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该有多少鲜花吐芳 姹紫嫣红开遍 而此文作者之笔却紧锁浓香艳颜 些许不流注笔端 进入作者视角者 只在于山 水 林 竹 天 风而已 就是写那翠绿欲滴的树林 竹子 也只言其 茂 言其 修 而弃其绿 弃其碧 弃其翠 极力造成一种素淡 雅致的格调 兰亭宴集 可以说是良辰美景之中的赏心乐事 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从不过分表露 笔端的兴奋字眼从不轻易滑落 只在结尾处以 信可乐也 四字表出 但仍保持着笔势之从容沉稳 可见文字格调的淡雅 正是作者思想性格的体现 3 如此高雅的盛会为什么没有音乐 古代 像王羲之他们这样有权有势的文人的大型聚会照常是必须有音乐的 甚至有歌舞相伴 然而这次兰亭盛会真的 无丝竹管弦之盛 这似乎与他们这些相聚者的身份不相称 依当时王羲之的身份 地位 无论配备多么豪华的乐队都是可以办到的 那为什么没有 丝竹管弦 呢 原因是这里美妙的情景不需要音乐 这里的山不但高峻 而且有 茂林修竹 赋予它盎然生气 这里的水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足以显示出这些流水的神采飞动 可以想象在这优美的环境中 清波之上 一只只盛满美酒的羽觞漂来 人们胸中一阵阵畅叙怀抱的话语飘出 与大自然中各种动听的声音相合 不是一首绝美的音乐吗 作者与众人都被这大自然的美陶醉了 此情此景人为的管弦之声不是显得太多余了吗 4 关于天气情况的描写为什么不放在对聚会地的环境介绍之时 而偏要放在参加人员 活动内容介绍之后 第1自然段先写了宴集的时令 地点 缘由 与会人员 兰亭地理环境及景物 接下来写宴集的活动内容 天气情况 最后写宴集的感受 看上去这似乎不合一般的写作习惯 通常情况应把 天气情况 放在地理环境及景物的描述过程中 可本文却放在了宴集的活动内容介绍和宴集感受之间 作者之所以如此处理 其目的是要借用天气起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上文的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以及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如果是处在阴云密布的天气中便会失去靓丽的风采 而人们 流觞曲水 畅叙幽情 如果不是在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的环境中 也很难使心情如此欣快 这是承上 就其启下而言 由 天 气 而及于下文之 宇宙 显得紧密而自然 2 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修禊契约修葺锲而不舍b 聘任伶俜凭添游目骋怀c 蝉噪燥热穿凿戒骄戒躁d 流觞河殇墒情觥筹交错 答案 b 凭添 应为 平添 4 下列句中 之 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不知老之将至a 感慨系之矣b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c 及其所之既倦d 若水之归下也 答案 d d和例句都是用在主谓结构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a代词 b结构助词 的 c 动词 5 下列各句中 喻 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不能喻之于怀b 请以战喻c 故作书以喻意d 言语不通而心喻 答案 a d 明白 b 比喻 打比方 c 表达 说明 6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b 悟言一室之内c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d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答案 c a 趣 趋 b 悟 晤 d 景 影 8 对下列句子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 中的 癸丑 是用干支纪年 b 修禊事也 禊 一种祭礼 c 引以为流觞曲水 觞 是酒杯 流觞 就是把酒杯浮在水面上流动 作为一种游戏 d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中的 丝竹管弦 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指各种乐器 答案 c 流觞 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 从上游放出 循曲水而下 流到谁的面前 谁就取来饮酒 9 对第1 2自然段内容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段文字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 都达到了简而不能再简的地步 真可谓惜墨如金 b 作者先交代修禊的时间 地点和与会者 又描写了当地的自然风光 c 兰亭宴是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 作者把内心的喜悦之情充分地表露出来 d 对这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谓素淡雅致 极尽神韵 表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答案 c 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没有充分表露 只在笔外以 信可乐也 四字表出 保持着笔势之从容 沉稳 注 常扌从 chu ng 即商容 老子的前辈 老子 姓李名耳 字伯阳 谥曰 聃 著书 老子 是我国古代道家之祖 亡 w 通 无 柔 柔软的意思 刚 刚硬的意思 嘻 表赞叹 是已 这就对了 已 同 矣 2 下列 然 字表示 肯定答复 意思的是 a 老子曰 然 b 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c 然则何时而乐耶d 欣然前往 答案 a b c当 这样 讲 d是词尾 的样子 3 与 齿之亡也 中 之 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 子知之乎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 何陋之有 答案 ac ac是在用主谓结构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b是代词 d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4 天下事已尽矣 何以复语子哉 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a 天下的事已说完了 我没有什么说的了 b 天下的事已到了尽头 我又有什么告诉你的呢 c 天下的事都包容在里边了 我凭什么还要告诉你 d 天下的事都包容在里边了 我还有什么话向你说呢 答案 d 译文 常扌从 张开自己的口给老子看 说 我的舌头还存在吗 老子说 还存在 我的牙齿还存在吗 老子说 不存在了 常扌从说 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老子回答说 那舌头的存在 难道不是因为它本身是柔软的吗 牙齿的不能存留 难道不是因为它本身是刚硬的吗 常扌从赞叹地说 好 这就对了 天下的事都包容在里边了 我还有什么话向你说呢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一 整体把握第二部分 3 4 写宴集以后的感慨 是虚写 这部分则以一 悲 字为基调 二 自主思悟1 如何理解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中的 俯仰 二字 答 俯仰 二字在上文已见 这里用了它们的含义 表示过得很快 这里包含着人怎样在人世间度过一生的问题 由此引发作者的感慨 2 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 有什么作用 答 作者是想写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相同的一面 即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将至 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不免感慨横生 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 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 人总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 也就是留恋有生之乐 为下文阐述自己的观点埋下伏笔 3 作者由乐转悲 看似突兀 却又顺理成章 为什么 答 作者由眼前相聚的欢乐 推想到天下友朋相聚的情境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情随事迁 喜欢的会不再喜欢 拥有的会不再拥有 团聚的终要离散 幸福也会破灭 进而想到生命短暂 深切感悟到 再坚强的生命终要死亡 生命短促 自然规律不可逆转 由生离到死别 自然乐极而生悲 令人痛心 在这个古今人共同面临的无奈面前 作者由乐而痛的情感变化应是十分正常的 4 如何理解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答 作者认为生就是生 活着能享受乐趣 死是死 死后一切皆无 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 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同样 长寿与短命也不可相提并论 此句是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 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三 深入探究1 第4自然段中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怎样一步步推进的 第一步 从古人遗留下来的文章看到 古人也为人生变化而兴叹生悲 这和今人为人生的变化兴叹生悲完全相同 甚至比今人还要伤感 这使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开解 第二步 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必和古 今人一样 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的陈迹 未来之人也必像古 今人一样 临前人之文而感叹 如此无情的变迁再次引起作者的感叹 第三步 作者点出此序的主旨 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 此次宴集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 以免湮没不彰 同时也使将来之人了解我心中的感触 2 理清思路 思考本文抒情为什么先乐后悲 本文共四个自然段 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第1 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 叙述兰亭宴集的情况 写了宴集的时间 地点 相聚的缘由 参加人员 周围的环境 宴会的活动内容 当天天气等 是实写 以一 乐 字为基调 第3 4自然段是第二部分 主要写宴集后的感慨 是虚写 这部分则以一 悲 字为基调 这种写法符合人们的心理变化规律 大家难得一聚 是快事 乐事 但有聚就有散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种聚散两依依的情景本来已使人感慨万端 再由此想到人生无常 生死相隔 怎不使人悲从中来 3 王羲之面对美景 先是快乐 继而悲痛 还想到了死亡 这是不是有些消极悲观 怎么评价这种思想 文章对兰亭集会的叙述和描写 表现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对美好事物易逝 人生短暂的感慨 暗含了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留恋 对庄子 一死生 齐彭殇 的批判 明确地表明了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生命虽短 但要活得积极有意义 他自己的一生也正验证了这一点 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书法遗产 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因此 从全文来看 王羲之在深沉的感慨中抒发了对人生的眷恋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积极向上的 四 概括主旨 兰亭集序 通过对宴游之乐的渲染 铺陈引发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抒写了乐生痛死这个人所共有的感情 彻底否定了老庄 一死生 齐彭殇 的虚无主义的人生态度 从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 死生亦大矣 表达了一种积极处世的人生态度 五 鉴赏艺术1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 叙有中情 以情说理 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 着重写一 乐 字 由乐而转入沉思 引出第二段的 痛 字 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 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 最后以一 悲 字作结 情感色彩迥乎不同 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2 情景结合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 淡雅 的特征 三月的江南 山水之间 绿树成荫 鲜花吐艳 但在作者笔下 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 唯山 水 林 竹 天 风而已 看山 言其 崇 峻 而舍其青 绘竹 言其 修 而舍其绿 写水 言其 清 而舍其碧 叙气候 亦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 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 东晋之时 玄学盛行 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 不仅 目遇 而且 神游 到自然中去 并认真观察思考 不只是怡情养性 还可以 明理 和 悟道 3 清新质朴 自然流畅的语言 东晋时期 骈俪藻饰之风盛行 而本文则别开生面 它的语言散则错落有致 骈则整齐优美 骈散间行 各得其长 且不尚华丽辞藻 不重典故堆砌 文笔洗练 自然有致 写景 如以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写山 以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写水 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 渲染了清幽的气氛 使人心旷神怡 叙事 如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一觞一咏 亦足以畅叙幽情 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 所用皆普通词语 极少用形容词 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 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抒情 如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 即在回忆往事时 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 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 临文嗟悼 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 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 应当看到 作者的文笔如此洗练并非有意而为 而是句句顺乎自然 出自真情 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 有这种自然清新的风格 也是本文能够流传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 随堂练习1 下列词语中 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暮春激湍倦怠流觥曲水b 修禊管弦烦燥放浪形骸c 感慨兴致俯仰情随事迁d 晴朗虚诞幽情游目聘怀 答案 c a 觥 觞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污水操作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缆索式起重机司机Q2证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 青岛版(2024)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一模)湘潭市202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车辆防冲撞课件
- 煤焦油应用质量检验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精密加工设备故障排除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呼吸系统中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黑龙江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含答案
- 缝制机械环保回收工艺考核试卷及答案
- 中介拍卖合同协议书范本
- DB34T 5137-2025电化学储能液冷系统设计技术要求
- 旧房拆除重建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电力电容器行业市场经营管理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儿童维生素A、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解读课件
- 中医院医疗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考核方案
- 防爆知识培训教学课件
- 食品工业生产流程规范
- 衡阳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
- 血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