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x_第1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x_第2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x_第3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x_第4页
区域经济与城市规划委托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政府委托课题的一般研究方法探讨现在很多专业的老师、博士们都在给地方政府做委托课题,这也算是一件很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式。地方政府咨询和企业咨询的差别还是很大的。这种课题一般被称为“横向课题”。我们的专业与此密切相关,这些年做了很多类似的课题,主要就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空间规划的相关课题,自己有些感想,写出来和同行们讨论讨论。不谈专业知识,纯讨论方法。1、委托课题的学术价值在高校里面,虽然大家都在做横向课题。但从“价值观”上来看,很多人心里还是觉得做横向课题属于“不务正业”、“揽私活”。国外的高校一般是没有这种横向课题可做的,研究项目都是比较严肃的资助型研究,跟“纵向课题”比较接近。不过,横向课题也有它的优点。个人觉得有两点,第一是可以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广泛接触大量第一手信息。纵向课题的调研往往比较困难,因为地方政府没有利益在里面,他们没动力来帮助研究者提供各种信息。横向课题地方政府自己掏钱,搞出来的成果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调研上往往会给予大力支持。所以,每一个横向课题,都是研究地方政府实际情况的一个好机会,接触到很多公开渠道接触不到或者很难获得的信息,也是一次和地方政府官员们畅所欲言的好机会。第二是横向课题的条条框框比较少,是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想法的好机会。这第二条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门槛比较低、开题审查几乎没有,最后的审查也不严格,有些人就喜欢胡搞,整一些没用的材料堆积,说一些空洞无物的废话,把钱拿到手就算了事。这是很糟糕的。我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也经常听到地方政府官员的这种抱怨。这种态度是一定要不得的。不要说学术态度,就是做人的基本态度也不能这样。拿了人家的钱,能力如何先不说,起码要认真办事,尽自己最大所能替人家解决实际问题。有了这种态度,由于没有很多规范性的限制,比如文献综述、数学模型、参考文献这些东西。可以放开了想、放开了写作、放开了说想法提意见。很多新的东西就可以在这中间被发现。课题结束以后,这些新材料、新思想可以好好综合综合,再来以符合学术规范的方式加以提炼,写成学术文章发表。所以,横向课题做好了,对研究地方政府问题的学者来说,是一个学术创新的好机会。2.做课题的基本态度我认识一位在研究区域和城市方面比较德高望重的老师,他的做法我很赞同:不管钱多钱少,委托者来头大小,关键看这个课题有没有新意,以此来判断值不值得做。因为他名气大,找他做课题的应接不暇。省级课题都接不过来,地市级就更不用说了。但省市级的课题,往往会被他拒绝,反而一些西部小县城的跑来找到他,他却很乐意接。因为这些偏僻的地方的问题,正是被深入研究得比较少,他自己也很感兴趣的方向。有一次我们跟西部某个市做了一个课题,对方很满意。做完之后不久,那个市的市长调到旁边一个市当书记了,回头又来找我们再做一个该市的经济发展研究。我们最后就没有做,因为那两个市情况比较接近,而且研究的内容、委托方的要求都差不多,没有什么新东西,所以干脆不做。我自己主持做课题的时候,也一直坚持跟团队里面的人说:不管委托方怎么要求,我们首先是努力帮人家解决问题,但如果要求比较低,自己也不要马虎大意,心里坚持一个标准:你负责的这一摊,把它研究好了,将来课题结束了以后,这个部分经过整理可以弄成一篇文章在比较好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不管什么课题,都朝着这个方向做,这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由于地方委托课题有可能有保密的要求,因此发论文必须经过委托方同意并审核。但我们要朝这个标准努力,这是不变的。这个要求,就是高校做课题,跟咨询公司做课题最大的区别。不能搞流水线作业。3、调研前的准备课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调研。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坐在学校里面查资料、查数据,不可能搞出什么有意义的东西出来。实地调查是核心。实地调研之前,团队成员必须做好充分的细致的准备。调研花费很大,五六个人去五六天,吃住路费就是很多钱,而且关键是时间紧、任务重,五六天要跑很多部门,逐一访谈,要做调查问卷,有时候还要挨个区县乡镇的去跑。一般主要的调研只有一次机会,地方政府也只提供一次配合,后来补充调研的就只能一两个人去具体了解一些个别信息。所以,调研之前,有几个事情必须先做扎实。第一、相关资料的搜集一般会分配给团队里面的每个人,各自负责搜集某一部分的资料。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搜集资料的人自己不认真看,以完成数量任务为原则,送上来一大堆。看起来很多,但大部分是未经筛选的垃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要求每个搜集资料的人必须先自己看,先筛选,把一些没用的垃圾文章筛掉。交上来给大家看的材料,搜集者必须自己写一两句话,简要说明这份材料有何价值,为什么值得看?如果全文有一部分属于垃圾,有一部分还有点新意,那就说明哪个部分值得看。第二、向委托方要资料,把能要到的都先要过来最好不要到了地方上再要,因为调研时间紧张,能在调研之前要到的最好先要到。拿过来先看,这样对调研的时候问问题也有好处。第三、资料的分发研读要做到所有资料人手一份。全部复印分发。电子版的资料最好也打印出来。现在高校里面打字复印很便宜,双面复印每面才几分钱一页,每人两千页的材料,五六个人算下来也就不到1000块钱。看起来很多,但如果只有一份,能省下来几百块钱,可彼此之间借阅很麻烦。一般人都没有积极性去借来借去,最后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只看自己手里有的那些东西。如果调研之前不能充分阅读吸收各种资料,对调研成果、整个课题最后的成果质量都影响极大。所以这个“冤枉钱”一点也不浪费,花的很值。第四、资料研读的考核由于现在大家都很忙,不管老师学生,手里总有一大堆事而在做,上课、考试、出国、出书所以如果在有些方面能偷懒就偷懒,这是人之常情。个人自己的事务如何处理我不管,只要参与课题就得把这个课题做好。所以文献研读不能作为一般的任务,发下去就完了。还得有必要的考核机制。这种考核一般分两块一块是地方政府提供的反应地方实际情况的材料。这是纯客观的内容,这就直接用客观题来考。全部用单项选择题,比如:某市推出的解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就业的政策,在就业培训上享受与(?)相同的政策?A、下岗职工B、待业青年C、40、50失业人员D、本市户籍居民几十道题目,也不要求很高的分数,总之是要求认真看过一遍,有个大概印象,几十道题一路选下来,能够及格了,说明这些材料是读过的,就可以。这是基本功。另一块是与研究内容相关的已有的研究成果。这一块主要就采用开会讨论的方法,让大家发表意见和看法,从讨论中即可看出对文献研读的认真程度。相当于面试。考核成绩要匿名公布,给参与者制造一点压力。表现好的给予奖励。表现太差的,分配的任务就会减少,或者分配不怎么重要的部分,最后的劳务报酬也要少一些,实在不行的就安排负责跑腿干一些杂务,不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一般这种情况很少,因为团队成员都是找的比较能干、比较放心的,留着这个奖惩措施,是为了给大家保留压力,督促其认真研读材料,不要偷懒。第五、开会讨论基本的研究思路课题的主持者一般来说,比团队成员的学术地位要高一些,在这个方面见解也要高明一点。但是,如果完全由主持者提出研究思路,然后分配给团队成员来负责,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个人的思路总是有限的,而且团队成员没有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硬性发派给他们一段提纲让他们负责写作,调动不起他们的积极性。所以,研究思路我个人觉得最好是要经过集体讨论,让所有人都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互相启发,最后形成一个思路。也是一个让整个团队成员充分理解的过程,大家可以统一基本思想,整个课题最后的研究成果看起来才比较连贯,配合得比较好。调研之前的研究思路,是一个粗略的大纲,要根据调研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更改。但一定要带着基本思路去调查,不然去了面对众多纷繁复杂的信息,可能会一片混乱。有了基本的研究思路以后,再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喜好做一个初步分工,让参与者有一个 关注点,在调研的时候每个人可以适当关注自己负责的部分。最后是和委托方商议制定调研计划。4、调研调研中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礼仪和人际交往的准则,这是基本的,无需细说。第一、调研会议的组织最好的方案是开小会,不要开大会。对于需要访谈的人员,不要一下子全部通知到会。这样会耽误大家的时间,而且访谈者在那么多人中间,说话也容易紧张。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一屋子都是同僚,很多话不方便说,甚至不敢说。所以最好是一个一个来。先提前通知:有这么一个事,大概什么时间会进来谈话。访谈对象先在办公室或者别的什么地方等着,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一个人谈完了,到了时间了再电话通知下一个过来。这样聊起来比较放得开,也更容易了解真实情况。书面上的汇报材料,我们提前都看过了,要反复提醒访谈对象,不要照着提前准备的稿子念。说话的口气要委婉客气,但是态度要坚持,反复说,不断提一些问题让他回答,一直说到对方放下稿子为止。不然听稿子就是在浪费时间。第二、访谈要低调,要引导对方多说问题说话的时候,既要说明自己希望了解的问题,关键还要强调自己的学者身份。因为受地方政府委托,委托方为了在调研中取得各个部门的配合,总会打一个旗号,说是某某领导十分重视之类的话。比如,县政府委托的课题,一般政府办或党委办有人出面陪同,有时候甚至会有级别更高的官员。一下去,就说:“这是书记亲自布置的任务,要解决什么什么问题,意义重大” 云云。这样,下面的工作人员往往会有一种“汇报”心里,跟领导讲话必须十分慎重。所以,访谈一开始,先要说清楚:我们是学者,是来了解问题的,如果有什么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把它反映到高级领导那里,但是不会对个人的话做出评价或者直接引用,主要是提供信息和建议来解决问题。尽量多说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困难,不必担心说错话等等有时候还要来一点“利益引诱”:你们把问题说严重一点、充分一点,我们写报告就可以多反应一点,多强调给你们这个部门解决困难,将来对你们有好处。如果全是成绩,我们就提不出问题,也没办法给你们争取好政策访谈的时候可以时不时的拉拉家常,说点大家都关心的经济社会热点比如房价物价之类的,谈着谈着就放开了。第三、访谈对象级别的问题调研者往往有一种心理:接待者的级别越高,说明我越受重视,自我感觉也就越好。其实这些年调研的感受是:接待的级别比较高的,往往难以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倒是普通的一线工作人员,从他们口中可以听到很多很有价值的信息。这一点,调研之前最好就跟委托方说清楚:去下级部门调研,不要要求下级部门的一把手、二把手来接待,最好安排在地方或某部门工作时间很长的一线人员来。这句话很重要。因为陪同者往往会比较重视下级部门接待的级别。比如县政府办副主任陪同我们去镇里调研,一把手不来接待,派个办事员出来,我们倒无所谓,该副主任反而会不高兴,觉得自己被慢待了。但他不会直接说,而是拿我们说事:“北京来的专家非常辛苦,你们接待工作不到位”云云。所以要提前打好招呼,先跟陪同者沟通好。最好的人选是在某个部门工作了十年二十年的老人,对本部门的相关信息了解得很充分,他们经验很丰富,但由于年龄原因,晋升没有什么希望了,也不怕得罪人说错话,什么问题都能娓娓道来,把它从头到尾理清楚,这是最难得的。有些部门,一把手是从别的岗位调过来不久,一问三不知,还跟我们打官腔。这种调研基本上就是在浪费时间。第四,对普通居民的访谈以上是在政府内部或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对普通人的调研,难度比较大。如果是上级政府布置任务,下级部门负责找人来跟我们谈。很有可能找来的都是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的亲戚朋友。这不是说下级部门想要欺上瞒下,因为我们是调查情况,不负有政绩考察的责任和权利。主要是下级部门图方便,这些人叫着也方便,当然更不会把跟政府对着干的人请过来和我们谈话。所以这种访谈就意义不大了。我们要了解实际问题,就得自己去找。由于人生地不熟,没有地方政府的配合,这种深入的访谈难度极大。如果随便去敲门或者街上找人聊天,往往会遭到拒绝,即使不拒绝,对方也不会说很多心里话出来。目前,摸索出来的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找当地的在校学生帮忙。调研出发之前,就找一个当地的大学(如果有的话)或者专科学校(基本都有)的BBS上去发帖子或者通过同学关系等等。招聘几个“调研员”,对我们的研究课题感兴趣,最好专业相关或者以前做过一些相关的事情的,先联系好,算是兼职工作,给发一点工资。然后我们去调研的时候找几个人由这几个调研员带着下去访谈了解,跟他们的亲戚朋友说话了解。这样比较能深入了解普通居民的实际情况。目前主要是这个办法还比较可行,如果有同行在这方面有心得,还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请多多指教!我的邮箱第五,调查问卷的发放在调研工作中,难度最大的事情就是发调查问卷。发问卷看起来比访谈简单,不需要多说话多动脑筋,设计好了调查问卷,找人填就好了。填好以后,问卷的录入、统计,用SPSS基本都能搞定了。做出来的东西还带着数学模型、图表公式走,看起来很专业很能唬人。问卷的制作属于基本研究方法,从理论到实务都有一整套很成熟的东西,就不多说了。问题还是在发放方式上。首先,如果把问卷交给委托方去代发,返回来的东西一定是一堆垃圾。现在地方政府对这种发调查问卷已经习以为常了,形成了一套应付的方法。比如我们发给政府办,政府办安排下去,发到各个乡镇区,基层的工作人员根本不去发放,而是找来几个人呼啦呼啦一通瞎填就给交上来,算是完成任务了。这种东西是一点用也没有的。第二是委托给调查公司。情况差不多。调查公司也是流水线作业,发给调查员下去做,调查员一般也是临时招聘的,他们不会长期养着一批发问卷的人。这些临时招聘的人,也只负责拿钱,不太可能很认真的去发放,象征性的上街区发几份,最后完不成任务了,也是自己拿着笔开填,顺便还把我们给被调查者的礼品或者钱给私吞了。交上来的东西,也没啥用,收费还高。第三是我们自己在当地学校招聘调研员,让他们去发放。这种质量能稍微好一点,但也有一部分甚至大部分是废卷。也就比交给调查公司稍微好一点点。第四是作为委托方的地方政府派人,带着我们团队的人下去发。这样情况又能稍微好一点,能盯着,保证问卷是一个人一个人填写的。但政府找的人代表性很差。比如我们去调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现状,他们直接就把政府招聘的保安叫来一群,一块填。还有就是社区里面没事干的老头老太太来填写。这些都没有多少代表性。这个问题让人非常头痛。目前找不到什么好办法。比较有效一点的,是让团队成员跟着从本地招聘的学生调研员一块去发,这样可以比较有效的避免作弊。但团队成员有限,能发放的数量也比较少。基本上就和访谈同时进行。所以,一般现在我的做法是优先保证质量,数量上能发多少发多少。核心是流程控制,保证从发出到回收这个过程不出现调查人员作弊的情况。一般就几十份不到一百份。有比较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朋友,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也请多多指教。我的邮箱第六、和委托方的深入沟通这是整个项目过程中都需要做的。不过关键有两次:调研前和调研后,双方都要坐下来仔细讨论。调研之前,通过沟通明确委托方的需求和要求。调研后,在离开调研地之前,需要用一个半天的时间,和委托方实际负责人深入的讨论研究思路和调研成果,作为后续课题写作的重要基础。这种小会讨论,就可以放开了说,无所顾忌。5.调研后的课题写作调研回来以后,首先开会讨论,对调研以前形成的研究思路进行修改和完善。第一,分工,草拟提纲和部分草稿通过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