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140车床法兰盘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法兰盘831004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Φ90上下两侧平面夹具设计
法兰盘的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法兰盘(831004型号)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法兰盘(831004)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法兰盘831004加工工艺及钻Ф20的孔夹具设计【工艺装备+优秀+带UG三维图零件图+4张CAD图纸】【03FLP831004】
【带工艺过程工序综合卡片】【word文档包含:40页@正文189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bat
lingjiantu.igs
lingjiantu.stp
ugSANWEI.prt
夹具体.dwg
工艺卡1.dwg
工艺卡2.dwg
工艺卡3.dwg
工艺卡4.dwg
工艺卡5.dwg
正文.doc
正文说明书.doc
毛坯图.dwg
装配图.dwg
零件—法兰盘.dwg
目录
序言1
零件的分析2
(一) 零件的作用2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2
工艺规程设计3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3
(二)基面的选择3
(三)制定工艺路线4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7
(五)确定切屑用量及基本工时9
夹具设计34
第一节 设计要求34
第二节 夹具设计的有关计算34
三 定位误差分析35
心得体会37
参考文献37
致 谢38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基本完成了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参加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该得到下述各方面的锻炼:
1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通过设计夹具的训练,应当获得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加工要求,设计出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且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的能力。
3 加强使用软件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设计,基本上掌握了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机床专用夹具等工艺装备的设计等。并学会了使用和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最重要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现代实际工艺设计问题,巩固和加深了所学到的东西。并在设计过程中,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没有学到的东西。
能够顺利的完成这次课程设计,首先得助于王大承教授和其他老师的悉心指导,还有就是我们小组成员间合理的分工和小组成员们的努力。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对零件加工所用到的设备的基本性能和加工范围缺乏全面的了解,缺乏实际的生产经验,导致在设计中碰到了许多的问题。但在我们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通过请教老师和咨询同学,翻阅资料、查工具书,解决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了解了一些设计工具书的用途,同时,也锻炼了相互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学会包容和让解。及在此,十分感谢王大承教授的细心指导,感谢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刻苦努力,不段提高自己。
本说明书主要是CA6140卧式车床上的法兰盘的有关工艺规程的设计说明,由于本身及小组成员能力水平有限,设计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本说明书主要是CA6140卧式车床上的法兰盘的有关工艺规程的设计说明,由于本身及小组成员能力水平有限,设计存在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恳请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CA6140卧式车床上的法兰盘,为盘类零件,用于卧式车床上。车床的变速箱固定在主轴箱上,靠法兰盘定心。法兰盘内孔与主轴的中间轴承外圆相配,外圆与变速箱体孔相配,以保证主轴三个轴承孔同心,使齿轮正确啮合。
零件是CA6140卧式车床上的法兰盘,它位于车床丝杆的末端,主要作用是标明刻度,实现纵向进给。零件的 Φ100外圆上标有刻度线,用来对齐调节刻度盘上的刻度值,从而能够直接读出所调整的数值;外圆上钻有底部为上部为定位孔,实现精确定位。法兰盘中部 的通孔则给传递力矩的标明通过,本身没有受到多少力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CA6140车床法兰盘共有两组加工的表面。
先分述如下:
1.以mm孔为精基准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一个 的孔及其倒角;一个外圆及其倒角;外圆及其倒角;外圆及其倒角;外圆及其倒角;两端面(分别距离轴为24mm和34mm两端);左端面和Φ90右端面;通孔。
2.以Φ90右端面为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右端面;Φ90左端面;右端面;退刀槽;Φ4和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
(1)左端面与轴形位公差0.03mm。
(2)右端面与轴形位公差0.03mm。
(3)孔轴线与右端面位置公差0.6mm,同时与轴线垂直相交,并且与端洗平面(距离轴线为24mm)垂直。
经过对以上加工表面的分析,我们可先选定粗基准,加工出精基准所在的加工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对其他加工表面进行加工,保证它们的位置精度。
参考文献
[1] 艾兴等编.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7
[2] 王绍俊主编.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11
[3] 机械加工实用手册编写组编写.机械加工实用手册.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4
[4] 徐圣群主编.简明机械加工工艺手册.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91.2第一版
[5] 周风云主编.工程材料及应用(第二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
[6] 孙本绪、熊万武编.机械加工余量手册,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11
[7] 陈望编著.车工实用手册.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8] 蔡在亶编著.金属切削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
[9] 马福昌编.金属切削原理与应用.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
[10] 张耀宸主编.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12
[11] 曾志新主编.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4重印
[12] 王小华主编.机床夹具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13] 陈锦昌等主编.计算机工程制图.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14] 赵家齐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