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单位负反馈单位设计校正.doc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单位负反馈单位设计校正.doc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单位负反馈单位设计校正.doc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单位负反馈单位设计校正.doc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单位负反馈单位设计校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 目: 单位负反馈单位设计校正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 级: 电子信息1142班 姓 名: XXXX 学 号: 28 指导教师: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1设计内容11.2设计目的11.3设计要求1第二章 系统的分析32.1原系统的分析32.2 超前校正系统42.3 滞后校正系统分析6第三章 系统滞后超前分析93.1系统滞后超前校正93.2校正系统的实现方式11第四章 总结14参考文献15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第一章 绪论1.1设计内容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用串联校正的频率域方法对系统进行串联校正设计,使系统满足如下动态及静态性指标:(1)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时,谐波输入的稳态误差;(2)系统校正后,相位裕量:;在幅值穿越频率之前不允许有;(3)对的扰动信号,输出衰减到。1.2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3)、理解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等参数的含义。1.3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以下6个部分:1) 分析设计要求,说明串联校正的设计思路(滞后校正,超前校正或滞后-超前校正);2) 详细设计(包括的图形有:串联校正结构图,校正前系统的Bode图,校正装置的Bode图,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3) MATLAB编程代码及运行结果(包括图形、运算结果);4) 校正实现的电路图及实验结果(校正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图);5) 三种校正方法及装置的比较;6) 总结(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学习体会与收获对本次课程设计的认识等内容).第二章 系统的分析2.1原系统的分析由在单位斜坡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易得开环传递函数增益K=100;系统的稳态误差E(s)= ,当1,r(t)=sint 时,H(j)1所以当 1时,由E(s)= 即1时,(j)69 ,当 1 L()20lg69=36.78db当的扰动信号,输出衰减到即当2f=120时,L()G(j)1/249 L()20lg1/249=47.92dB;已知开环传递函数,用matlab软件画出其bode图Matlab代码如下 num=100;den=conv(0.1 1 0,0.01 1);mag,phase,w=bode(num,den);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gridsubplot(212);semilogx(w,phase);grid; %gm增益裕度 ,pm相位裕度, wcg相角穿越频率 ,wcp幅值穿越频率gm,pm,weg,wep=margin(mag,phase,w)其bode图为图2-1 bode图经过matlab计算得增益裕度 gm = 1.1025相位裕度 pm = 1.6090相角穿越频率 weg =31.6228幅值穿越频率 wep = 30.1165pm 45所以系统需要校正2.2 超前校正系统 为使系统的 相位裕度满足要求引入串联超前校正在校正后系统的剪切频率处的超前相位角为60故在校正后系统剪切频率处处,校正网络的增益应为10lg(1/)=11.44dB校正后剪切频率=61.1校正网络两个交接频率分别为经过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用matlab画出此开环传递函数的bode图,在matlab输入如下代码num=100/16.39 100;den=conv(0.1 1 0,conv(0.01 1,1/227.7 1);mag,phase,w=bode(num,den);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gridsubplot(212);semilogx(w,phase);grid;%gm增益裕度 ,pm相位裕度, wcg相角穿越频率 ,wcp幅值穿越频率gm,pm,weg,wep=margin(mag,phase,w)其bode图为图2-2bode图运行结果为:增益裕度 gm = 4.8879相位裕度 pm = 41.8711相角穿越频率 weg =143.8086幅值穿越频率 wep =53.6340由于要求校正后45 ,经过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只有41.8711;而且当 120=276.8时 系统的开环增益为-33.5,大于47.92dB,如果要相位裕度满足要求,只有再增加角,但是增加,会使得系统对高频噪声更加敏感,进而使得L()增加,即系统在120的L()增加,与系统条件2f=120时L()20lg1/249=47.92d不符,所以系统不能用超前相位校正2.3 滞后校正系统分析计算为校正系统中相频特性中对应于相角裕度的=55由于=18090arctan arctan0.01=55即arctan +arctan0.01=35在matlab中输入syms w solve(arctan(0.1*w)+arctan(0.01*w)=7*pi/36 )解得w=6.13当=6.13时,令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增益为20lg,从而求得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系数,由于未校正系统在1的开环增益为20lg100;所以有100/6.13=16.3选定于是,滞后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为用matlab画出此传递函数的bode图代码为num=100/1.5325 100;den=conv(0.1 1 0,conv(0.01 1,1/0.094 1);mag,phase,w=bode(num,den);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gridsubplot(212);semilogx(w,phase);grid; %gm增益裕度 ,pm相位裕度, wcg相角穿越频率 ,wcp幅值穿越频率gm,pm,weg,wep=margin(mag,phase,w)运行bode图为图2-3bode图运行结果增益裕度 gm = 4.8879相位裕度 pm = 41.8711相角穿越频率 weg =143.8086幅值穿越频率 wep =53.6340分析:经过滞后校正后系统的相位裕度为41.8711,没有达到系统所要求的相位裕度角的要求,而且当1时,L()=21.2dB,不满足系统L()36.78的要求,想要继续增大相位裕度,只有再增加,但是增加会压低系统在低频段的L(),与题目要求1,L()36.78想冲突所以串联滞后校正不符合系统的要求第三章 系统滞后超前分析3.1系统滞后超前校正因为传递函数在=10的时候,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从20dB/dec 的斜率变成-40dB/dec,所以求得10,又因为系统对高频段有抑制作用,即校正系统后,系统在100之后任能保持60dB/dec的斜率,所以剪切频率在10和100之间选择,又因为原系统的的剪切频率为31.62所以取=21;相应的L()+20lg=7.959+6.444=14.4dB求得=5.24,,为了方便计算,以及系统在在中频段的带宽更长,取为6此时相应的系统已校正系统的频率特性为根据上式,利用相角裕度的指标确定网络参数已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为用matlab解得=6.27s6s于是校正网络和已校正系统的传递函数分别为图3-1用matlab画出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Matlab代码如下num=conv(100/10 100,1/6 1);den=conv(0.1 1 0,conv(0.01 1,conv(1/60 1,1 1);mag,phase,w=bode(num,den);subplot(211);semilogx(w,20*log10(mag);gridsubplot(212);semilogx(w,phase);grid; %gm增益裕度 ,pm相位裕度, wcg相角穿越频率 ,wcp幅值穿越频率gm,pm,weg,wep=margin(mag,phase,w)运行结果为增益裕度 gm =8.3680相位裕度 pm =48.3042相角穿越频率 weg =72.0435幅值穿越频率 wep =16.7787相位裕度满足要求.当1时,L()36.9dB;当120时,L()55dB;系统高频段低频段都满足题目要求3.2校正系统的实现方式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图3-24 校正系统前后系统的阶跃响应的比较在matlab中输入numg=100deng=conv(0.1 1 0,0.01 1);numh=1;denh=1;num,den=feedback(numg,deng,numh,denh,-1);printsys(num,den)step(num,den);grid得到图3-3超调量 %=92.6峰值时间tp=1.93s系统调节时间为ts=9.98s经过调整后系统的的阶跃响应为图3-4超调量 %=26.5峰值时间tp=0.167系统调节时间为ts=0.425比较两图得知系统无论是快速性还是稳定性都有很大的提高.第四章 总结每一个课程设计都是一个挑战! 这次的课程设计也不例外。虽然我们以前学了一点MATLAB,不少课本上也有提到过 MATLAB,但是我们还是不怎么熟练,通过这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让我更好地学会了如何去使用这个软件。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在课堂上掌握的也不是很好,所以这次课程设计对于我来说真是难度不小啊。在很多人眼中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或许是一种煎熬,这是可以理解的,在这三周当中,我们不仅要完成这个课程设计,而且要重新学好MATLAB与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以便今后的学习。 对于MATLAB 的学习,我们先从以前教材中翻看相关的内容,因为这些书上讲的比较精简易懂,看完之后便对MATLAB 有了更深地了解和懂得了一些简单编程,接下来我再去图书馆借相关的书籍进行借鉴和参考,当要用什么功能时,就在书上翻看相应部分的内容,这样MATLAB就应用起来了。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设计,我不仅更加深入的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而且通过实践,了解了自动控制原理校正系统的基本方法.校正设计时候,在试取值时需要对校正原理有较好的理解才能取出合适的参数,期间我也不是一次就成功,选了几次才选出比较合适的参数。每一次课程设计都会学到不少东西,这次当然也不例外。不但对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巩固了,也加强了MATL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