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开题报告-当代名记者研究----微时代更难成为名记者?_第1页
广播电视学开题报告-当代名记者研究----微时代更难成为名记者?_第2页
广播电视学开题报告-当代名记者研究----微时代更难成为名记者?_第3页
广播电视学开题报告-当代名记者研究----微时代更难成为名记者?_第4页
广播电视学开题报告-当代名记者研究----微时代更难成为名记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纺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当代名记者研究 -微时代更难成为名记者?院系名称传媒学院 专 业广播电视学班 级11202学生姓名张翠翠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1. 课题研究的背景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新闻记者在新的时代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环境。中国新闻史上曾经有一大批名记者,从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黄远生、邵飘萍,到揭露真相、为国为民的范长江、邓拓,再到光彩与专业并存的柴静、闾丘露薇等。名记者的成长与时代息息相关,不得不说“时势造英雄”在此有一定意义。新闻记者必须面临的一个事实就是,在当今时代成为名记者要面临更多的困难。微时代的微信微博给民众了传播信息的平台和机会,使得新闻记者的专业职能受到极大冲击。新媒体的即时性、便利性更是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烈的震荡,传统媒体正在经历了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2. 课题研究的意义从理论来讲,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推动名记者的新闻理念的实践,为我国新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贡献。从实践来看,当代名记者的研究是对记者的一种肯定,有助于树立行业楷模,对新闻界和现实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对行业杰出人物的研究有助于反思新闻格局下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探讨他们的思想与社会变革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传统媒体受到冲击的情况下,如何从名记者身上学习应对危机的品质和方法,给踌躇不定的业内人员和怀有理想的新闻学子一个参考。研究名记者的更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促进更多有能力、有素养的名记者出现。二、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人从2015年11月开始到2016年1月,致力于相关文献的搜集与筛选工作,通过在学之猫图书馆中中文数据库中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读秀资源、超星数字等接触和阅读了期刊论文、报纸杂志、网络资料等文献50多篇,也阅读了相关微信公众号文章,发现当代名记者的研究比较匮乏,研究成果少、研究困难大是名记者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人们对新时代的名记者定义尚难统一,这给当代的名记者研究带来了困难。明星记者和名记者的模糊相关性也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名记者和明星记者的影响力受到媒体的关注,相较于培养名记者,媒体更多的是打造明星记者。国内有许多文献对记者明星化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对名记者的界定,业内也几乎认同梁衡的四条标准。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对一些名记者和明星记者的采访技巧、采访风格的归纳总结,比如以战地报道出名的闾丘露薇,学者的研究较为丰富,实践性研究方法也比较多,对闾丘露薇进行了采访和面谈,武艳珍的且行且思闾丘露薇访谈录、郑宇玫瑰盛开在战场闾丘露薇访谈等都用访谈的方式对闾丘露薇进行了较为直接的研究;王美娥,肖志峰的闾丘露薇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采取了间接的方式对闾丘露薇的新闻专业主义进行了分析;对于争议较多的明星记者柴静,学者的研究方法较多为间接方式,通过对柴静的相关作品进行研究来分析其新闻理想、采访技巧;赵霞的柴静采访风格分析、尹珊珊的从“新闻调查”到“看见”:柴静采访对白的会话研究等剪接分析了柴静现象;此外对央视一些明星记者,学者也有相关采访技巧等研究文献。但是对于一些工作在新闻一线,但是却并不是那么知名的记者的研究就非常少,仅仅有这些记者发表的相关论文。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继续补充三、课题研究的内容提纲题名:当代名记者研究-微时代更难成为名记者?1 序论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研究的背景1.1.2 研究的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2.1 国内研究现状1.2.2 国外研究现状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3.1 研究的思路1.3.2 研究的方法2 名记者的标准2.1 记者的界定2.1.1 信息传播者不等于记者2.1.2 合格记者的基本素养2.2 名记者的界定2.3 名记者的标准2.3.1 有广泛影响的代表作2.3.2 资深记者2.3.3新闻理论修养2.3.4有专著(这个也是标准?)3 国内当代名记者研究案例3.1 柴静3.1.1 柴静的采访技巧3.1.2 柴静的代表作品分析3.1.3柴静的职业品格3.2 中青报曹林3.2.1 曹林的代表作品3.2.2 曹林的采访风格3.2.3 曹林的职业品格3.3 闾丘露薇3.3.1 闾丘露薇战地报道3.3.2 闾丘露薇的微博影响3.3.3 闾丘露薇的新闻理念总结 4 国外当代名记者研究案例4.1迈克华莱士4.1.1华莱士的代表作品4.1.2 华莱士的成功经验4.2.3华莱士的新闻理念4.2沃尔特克朗凯特 美国4.2.1 克朗凯特的行业贡献4.2.2 克朗凯特的成功经验4.2.3 克朗凯特的新闻理念4.3 奥琳埃娜法拉奇(女)意大利4.3.1 法拉奇的代表作品4.3.2 法拉奇的成功经验4.2.3法拉奇的新闻理念总结5 PGC vs UGC(不要用这样的缩写做标题。标题写观点性的话语。)5.1 PGC面临的时代挑战5.1.1 追求速度忽视质量5.1.2 专业主义的缺失5.1.3 未能提升自己应对新挑战5.2 UGC的优缺点5.2.1 内容混杂,真假难辨5.2.2 专业程度低5.2.3 情绪化表达5.2.4 UGC给记者带来的机遇和挑战5.3 PGC vs UGC的启示5.3.1 微时代成名的利弊5.3.2 记者的全能化5.3.3 学习前辈经验,结合时代特色5.3.4如何扬长避短5.3.5新闻理想的坚守6 总结结构本身没多大问题,但是3和4的那些案例直接做章节不太好,前人研究的多,没新意;而且这二章也可以合并,没必要国内国外的。我建议将论文两钟改法:1改成微时代记者的素养的主题。不要什么名记者。二三四章都可以去掉,重新规划结构。2.研究 名记者,一个或两个就可以了,扎实做历史研究,就不要写柴静华莱士之类大家研究比较多。你自己考虑下。四、课题的研究方式、方法与步骤1. 研究方式本课题主要是采取间接研究的方式,在确立主题后搜索资料、阅读文献,分析研究了一些关于名记者研究的资料,并通过分析总结出一些名记者的新闻理念,结合新的时代背景,为未来的潜力名记者提供建议。2. 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定性研究、文献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进行定性推断、系统辩证的思索,并结合案例分析而形成。总的来说,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应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名记者在新时代的界定、当代名记者的理念和实践经验,对新时期成为名记者的途径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未来者有指导意义。 3.研究步骤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8日,确定选题,搜集相关资料,筛选阅读文献,撰写开题报告,拟订写作大纲达到二级标题,打印后交指导教师;2016年1月9日至2月20日,修订开题报告与写作大纲,经指导教师同意后开始初稿撰写; 2016年2月28日前,完成论文初稿,并添加封面、目录、脚注、参考文献,打印后交指导老师修改;2016年3月1日至3月31日,依据指导老师初稿修改意见,补充搜集2015年最新文献资料,完成论文二稿,并交指导老师修改;2016年4月1日至4月30日,依据指导老师二稿修改意见,补充搜集2015年最新文献资料,完成论文三稿,并交指导老师修改;2016年5月1日至5月19日,依据指导教师三稿修改意见,完成论文定稿,并添加中英文内容提要、关键词、致谢和附件等,整体打印检查后交指导老师;2016年5月20日,论文答辩稿最后定稿,经指导教师同意后,打印答辩稿、成绩评定记录表、课题申请书等一式2份交指导教师;2016年5月20日后,制作PPT答辩演示稿和答辩文稿,参加论文公开答辩;2016年5月底至6月初,根据论文公开答辩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最后修订,按学校规定要求和顺序,加入任务书、开题报告等文件,经指导老师审定同意后,打印并装订,交院系存档(含电子光盘版)。五、课题研究的预期价值1. 课题研究预期目标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研究当代名记者,思考微时代成为名记者的难度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对名记者的界定有困难,名记者的研究成果较少;新时期名记者的成长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促进更多名记者的出现,需要对这些挑战提出应对措施。通过上述研究,试图取得以下新的研究进展:其一,试图分析当代名记者的时代背景,找到如何利用时代的优点,规避时代给记者带来的风险;其二,试图总结一些名记者的新闻理念,以期树立行业标杆,对后来者有所启迪;其三,分析在面临种种挑战的微时代,如何成为名记者2. 课题理论创新程度目前关于当代名记者研究的文献资料不是很齐全,尤其是结合时代背景对名记者的研究更为匮乏。网络的发展给记者生存带来了一定困阻,记者成名之路也更加举步维艰。在这样的时代关口研究名记者,对新闻业的发展和怀有新闻理想的人们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业受到冲击,但是新闻永远不会被打垮。如何在新的时机下成为名记者,对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学子都有指导意义。3. 课题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对当代名记者的研究总结出成为名记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并结合新的时代环境探讨环境对名记者养成的影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不少记者的职业热情受到了打击,甚至出现了大批媒体人转型、出走的现象。在这样一个看似不利于职业发展的新时期做出对记者职业的思考,有利于仍然坚守新闻理想的新闻人更加清楚的面对职业挑战,也有利于满怀新闻理想的新闻学子理性分析,慎重选择。六、参考文献1 孙少晶.从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透视新时期名记者成功因素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01):89-97.2 吴廷俊.名记者的界定与认定J新闻记者,2008(12):14-16.3 陈栋;王丽明. 捍卫社会 记录历史 表达人民 新闻人肩负的崇高职责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吴廷俊教授J新闻与写作2005(04)4 陈媛媛.“置身事外”抑或“全情投入”以闾丘露薇和柴静的采访方式为例J青年记者,2013(26)5王美娥; 肖志峰.闾丘露薇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J新闻爱好者,2006(4)6 曹晨.我国记者型主持人风格成因探究J暨南学报,2013(06)7 张涛甫.新闻转场与表达空间之变以柴静为例J新闻记者,2015(04)8 柴静.掘地三尺挖出湿漉漉的新闻新闻调查记者柴静访谈J新闻大学,2009(04)9王夕;程莉.柴静雾霾调查引发的争议J北京科技报,2015(03):02110 沈维梅.透视“新闻民工”现象J新闻爱好者,2008(08)11 方甜为什么难出名记者J新闻传播, 2013(12):245-24612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3 (4) 13 董岩,丁洪亮. 名记者的四条标准J. 新闻与写作,2009,08:64.14 金石. 浅议中国当代名记者研究的难点与对策J. 新闻界,2010,05:37-38.15 张琼. 当代记者角色形象研究D.河南大学,2009.16 王迪. 关于名记者的研究综述J. 新闻世界,2015,09:167-168.17 何青. 论我国当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