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2.2.1 名师微课堂 读懂一首诗需要“五步”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2.2.1 名师微课堂 读懂一首诗需要“五步”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2.2.1 名师微课堂 读懂一首诗需要“五步”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2.2.1 名师微课堂 读懂一首诗需要“五步”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专题2.2.1 名师微课堂 读懂一首诗需要“五步”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看题目 二看作者 三看注释和诗前小序 考点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节读懂一首诗需要 五步 四看意象 第二章撷取诗苑奇葩 赏评词坛精华 古代诗歌鉴赏 五抓情感 1 2014 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 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 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 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 莫笑侬 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 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 居士 指文人雅士 山瓢 天然粗陋的酒器 1 园花经雨百般红 与 乔木峥嵘明月中 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 请作简要分析 答 2 诗中 陈居士 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答 1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两句诗描写了不同的景色 也就是诗歌所描写的意象 实际上都是在为诗歌营造某种意境 园花经雨百般红 是写园里的花经雨水清洗后显得更为娇艳 主要是表现其色彩的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 一句中 峥嵘 有 深邃 深远 的意思 明月掩映于高峻挺拔的树木中 显得更加深邃而幽远 2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 喝酒喝到大醉三日 站在亭角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 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 烦恼时喝酒大睡 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从陈居士喜爱饮酒 可显出其性格中的洒脱 亭角寻诗 和 推户寻诗 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解析 答案 1 艳丽 清幽 园花经雨百般红 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 一场雨后 园中姹紫嫣红 色彩艳丽 乔木峥嵘明月中 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 明月高照 树木高耸峭拔 意境清幽 2 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 爱把山瓢莫笑侬 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 醒来推户寻诗去 白天寻诗 夜晚寻诗 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 2013 高考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 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 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 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 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 山中独不眠 1 三四两句中的 烟 有哪些特点 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答 2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 不眠 的原因 答 答案 1 三四两句中的 烟 有两个特点 一是色白 一是具有动态 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 第四句以 流 字描写山岚之动态 形象生动 2 诗人不眠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喜爱山中夜景 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 第五句 开门惜夜景 惜 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 二是思家 最后两句中 无家客 独 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 古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最高的一个层次 也是学生平时学习和考试的难点 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解读诗词的意境 探寻诗词的主题呢 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有些诗歌 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 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 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1 题目是诗词的眼睛 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 地点 事件和主旨等 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题中的 冬至 表时间 邯郸 表地点 且与 冬至 点明了特定的背景 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 这才 思家 思家 揭示了此诗的主旨 2 看题目明确诗歌类别 古典诗歌大致分为 咏史怀古诗 咏物言志诗 羁旅思乡诗 赠友送别诗 边塞征战诗 山水田园诗 爱情闺怨诗 看作者 文如其人 诗言志 任何一个诗人 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 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 他 她 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 每首诗歌的问世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都和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密切相关 因此 不妨抓住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 生活经历及其作品主要风格来鉴赏 知人 了解作者的思想 经历及创作风格如 陶渊明 淡泊名利 诗风恬淡 杜甫 忧国忧民 诗风沉郁 李白 傲岸不群 诗风潇洒 辛弃疾 陆游 文天祥 国难当头 忧心如焚 慷慨悲壮 论世 了解时代背景 相关社会生活 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 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 唐诗题材丰富多彩 有希望建立军功的 反映边塞生活的 描绘山水田园的 也有献诗以求引荐的 离别思乡的 到唐末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战乱频繁 生灵涂炭 文人悯之 于是悯农诗又兴起 总之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 北宋诗重义理 南宋诗重抒爱国情 南宋偏安江南 中原沦于敌手 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 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 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 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看注释和诗前小序1 一些古诗词前面有一个不长的 序 或交代了创作的年代 或交代创作的缘由 或交代了创作的经过 或交代了创作的背景 它对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是至关重要的 鉴赏时不能忽视 2 如果诗词后面附有注释 一定要仔细审读 因为有的也提供背景材料 有的解释词语 帮助解读诗词 甚至有的还暗示题目的答案 杳杳寒山道寒山杳杳寒山道 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 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 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 岁岁不知春 注 寒山 唐贞观时代的诗僧 出身于官宦人家 多次投考不第 被迫出家 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 享年一百多岁 问题 试分析这首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分析 诗歌前七句渲染了环境的幽冷孤寂 岁岁不知春 表明作者不关心春去秋来 结合注释 知道作者是有名的唐朝诗僧 僧人一般远离尘世 超脱世俗 因此基本可以推断全诗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 不问世事的思想感情 看意象在诗歌中 常常有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特定的情趣和意味 它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和体验 也就是说 某些意象某些情感具有对应规律 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突破口 以熟知的诗词意象为突破点 柳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柳永 雨霖铃 柳 留 二字谐音 经常暗喻离别 柳 多种于檐前屋后 常作故乡的象征 柳丝 思 飘忽不定 常作遣愁的凭借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李白 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欲问吴江别来意 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 李昌曹宅夜饮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松是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愿君学长松 慎勿作桃李 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刘桢 赠从弟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欲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陈毅 青松 莲有 出污泥而不染 的特征坚贞 高洁品格的象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 鸳鸯 指恩爱的夫妇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人卢照邻 长安古意 丁香 指愁思或情结 自从南浦别 愁见丁香结 唐人牛峤 感恩多 例 暮春回故山草堂钱起谷山春残黄鸟稀 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 不改清阴待我归 问题 试简析 幽竹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 反衬出幽竹的可贵 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环境所屈 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 抓情感读懂一首诗 要特别注意抓住诗歌表达或透露诗人思想感情的字眼 主旨句 结句 这是鉴赏诗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 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 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 宋神宗元丰五年 秦观应礼部试 落第罢归 赋 画堂春 无奈 恨 直接表达感情 憔悴 独 无语 亦极富感情色彩 再结合注释可知表达了伤春惜春彷徨失落的思想感情 自主体验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旅宿杜牧旅馆无良伴 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 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 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 门系钓鱼船 联系全诗的情感 简析尾联的寓意 答 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 尾联勾勒了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 融情于景 借景抒情 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 解析 答案 用沧江美景 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 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题目 望夫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