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十六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改.ppt_第1页
高考历史 第十六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改.ppt_第2页
高考历史 第十六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改.ppt_第3页
高考历史 第十六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改.ppt_第4页
高考历史 第十六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 岳麓版必修3 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近现代史主要文学流派的演变及其特点 1 古典主义文学 17 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它有三 个鲜明的特点 1 艺术上继承文艺复兴的传统 在创作上以古代希腊 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 采用了大量的古典题材 因而有 古典主义 的名称 2 崇尚理性和创作的规范性 追求完美和谐的形式 3 政治上拥护王权 中心在法国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 哀和英国的弥尔顿 2 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19世纪30年代盛行于整个欧洲 它的特点是 反对崇尚理性 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的束缚 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 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拜伦 雪莱和法国的雨果 3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从19世纪30年代起 批判现实主 义成为文学的主要潮流 它的特点 1 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 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 深入 剖析形形色色的社会矛盾 2 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地揭露和批判 同时塑造和 赞扬英雄人物和正面人物的形象 3 爱用长篇小说形式 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巴尔扎克 莫泊桑 英国的狄更斯 哈代 俄国的普希金 果戈理和托尔斯泰等 4 现代主义文学 兴起于19世纪晚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繁荣时期 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 在艺术手法上 往往没有开头 结尾和情节 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 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 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同定的物 没有脉络 颠倒跳跃 多角度 多层次 语言无逻辑 或句法残缺 或以声音替代 晦涩难懂 代表作有贝克特 等待戈多 等 二 20世纪以来的现代主义流派产生的主要表现 影响及 根源 1 表现 1 文学领域 作品打破传统文学的表现手法 故事缺乏完整的情节 甚至缺少常规的开头和结尾 令人难以捉摸 注重人物的描写 但是人物动作无聊 出现一些乏味的对白 2 美术领域 由于心理压力的增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画家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出现了许多的美术流派 他们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采用夸张 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 艺术上更趋向于极端化 3 音乐领域 既有通俗易懂 轻松活泼的流行音乐 又有震耳欲聋 节奏强烈 广泛运用声 光 电技术的爵士乐等 2 影响 1 现代主义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现代人受到心灵的 震撼 2 使人们产生迷惘的心理 更加深入地思考一些问题 剖 析社会的变化 3 根源 1 社会根源 垄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但物质生产是以牺牲一定精神道德为前提的 物质与精神发展的脱节使人们的思想产生矛盾 创伤 2 思想根源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促使人们的认识水平也迅速提高 人们的观念急剧变化 人们开始从更高层次上思考人类的前途 社会问题 道德观念等 出现用抽象思维取代具体感受的思潮 3 政治根源 国际政治上的世界大战 后来的冷战 特别是核恐怖 无疑像定时炸弹一样悬在人们心头 使人们心理危机重重 甚至发生变态 题型突破 史学研究理论型题目 史学研究理论型题目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 选择题型多是以引用某些著名史学家 历史哲学家的话语或者某些关于史学理论研究新趋向的史学话语作为题干 简单地考查史学思想 历史观 历史编纂学 史料学 史学方法论等理解运用 非选择题多是在一道考查主干知识题目中有一问或者两问链接性考查 多是依托历史知识考查史学研究理论的具体运用 其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学理论前沿研究的了解情况以及临场理解较抽象历史理论的能力 典题示例 2012年湖南长沙模拟 李大钊说 历史的真实 有二意义 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记录是正确的 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 前者比较的变动少 后 者则时时变动 这是因为 a 历史学是人文学科 具有不确定性b 历史学家阐述历史 难免有主观因素c 人类知识不断增长 历史观的变化d 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学理论 从材料看 李大钊认为 对过去的事情的记录变动较少 而对这些事件的理解则时时都在变化 这是由于人类知识不断增长 历史观的变化导致的 故选c项 a项与史实不符 b项属于现象 并非实质 材料信息强调 变动 而非 真实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 c 方法点拨 1 注意史学研究型题目的解答思路 1 明确试题考查方向和能力 根据题目题干和解答要求 确定命题的角度和思路 如分清是对史学思想还是历史史观 是史料鉴别运用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 2 解读题干材料 提取关键信息 运用所知史学知识 史学理论 分析各备选项或设问 合理运用技巧作答 2 强化运用必要的史学知识 史学研究方法 史观 1 明确历史学科的特点 历史学科的特点是由它的内容和社会功能决定的 具有史和论的高度统一性 过去性 具体性 阶段特征性 因果性 借鉴性 综合性的特点 2 明确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主要因素 3 注意研究者的立场 如站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立场 上 站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立场上等 4 辨清研究的方法 角度不同 5 提高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6 注意时代的局限性等 3 注意史学研究运用辩证唯物史观 整体史观 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社会史观 生态史观等多种史观等分析思考历史问题和历史现象 4 注意史学研究的科学性 真实性 公正性 变式训练1 2012年安徽名校高三联考 我国古代史学家在研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 得出了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的模糊结论 近代以来 受西方影响 率先打破这 一懵懂历史观的是 a 毛泽东提出的 双百 方针b 李鸿章 张之洞等的洋务思想c 李大钊 陈独秀等的社会主义思想d 严复 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解析 选d 严复 梁启超等的维新思想指出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没有体现 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选择d项 变式训练2 徐中约教授提出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 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 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 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 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 民族国家 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b 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c 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d 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 解析 选c 从材料看 作者认为 近代中国历史是 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 故a b两项表述正确 从中国 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可知d项表述正确 c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 故选c项 史学范式 多元史观范式 新课改以来 新课标地区的高考逐渐从文明史观 现代化史观 全球史观 革命史观 社会史观 辩证唯物史观等多元史观角度命制试题 考查学生以多元化视角认识历史事物的能力 试题命制中以文明史观为命题着眼点 从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角度出发 将中国放到世界大背景下考查 体现中国与世界文明交融与碰撞的特点 多种史观命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时有出现 充分体现了历史的借鉴功能和社会教化功能 观点认识 1 要处理好多元史观的关系 几种史观都着眼于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是相互联系和包容的 文明史观更具有宏观性 着眼于人类的整个发展过程 而现代化理论和全球史观主要着眼于近现代史 强调的是1500年以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兴起和工业文明向全球扩散的历史 是文明史范式的一个特定阶段 因此 我们在运用新的史观时应注意针对性 应把三种史观有机结合而不是对立 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 2 多元史观来解读历史 是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 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3 运用新观点 新视角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三种史学范式各有侧重 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建构知识体系 应用举例 2012年广东韶关二模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迄今为止 现代人类社会大致经历了三次大转变 按照日本京都史学派的奠基人宫崎市定的研究 中国的 唐宋之变 是人类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最为重要的标志 也揭开了现代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转变和大转型的序幕 第二次和第三次大转型分别为西方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的兴起 胡鞍钢 王绍光 周建明 韩毓海合著 韩毓海执笔 人间正道 材料二的均衡结构 材料三 李世民设计的 管理结构 是一种 三权分立 宋代统治者是 重商主义 者 太祖赵匡胤曾经 表示 应 多积金 市田宅以遗子孙 歌儿舞女以享天年 至神宗时 居然令众 政事之先 理财为急 朝廷的价值取向与16世纪的欧洲皇室相当类似 材料二 三均摘自穆晓军著 财经简史 人类财经文明的演进和经验 1 据材料二 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运用政治 经济 文化 方面的史实论证唐宋的 现代 大转型 2 用史实分析15至18世纪促使西方崛起的原因 3 社会主义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概括 指出其在20世纪的俄国和中国的实践结果 4 你认为宫崎市定是采用何种史学范式立论的 试说明 理由 答案 1 政治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三衙 体现了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经济 土地买卖 商品经济的发展 广告的出现 货币经济的普及 货币的虚拟化 纸币的出现 促使市场经济的发达 焦炭冶铁技术的突破和迅猛发展 造船与瓷器生产技术的突破 标志着第一次现代能源和制造业革命 陶瓷之路开辟 一个由中国带动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开始形成 文化 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制度 开放了社会等级 儒家思想更专注于个人化思想性 民间文化发达 文艺复兴全面昌盛 三大发明定型和外传 推动欧洲社会的转型 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民主制度的逐步建立 为西方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 思想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思想的不断解放 为西方崛起扫除了思想障碍 科技 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推动了西方的崛起 3 俄国 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 因斯大林模式僵化长期得不到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