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高中地理《1.2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课件 鲁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一 人口迁移 概念 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 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三个评判标准 空间位移 居住地变更 时间限度 通常以是否超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的界线作为判断标准 居住地变更 人口迁移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省际迁移 省内迁移 跨市 县迁移 市 县内迁移 方向 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方向 特点和原因 食物或耕地丰富地区 规模小 距离短 原始人群受天然食物吸引 农业社会主要因为土地开垦 逃避灾荒 战乱 宗教迫害等 旧大陆 流向 新大陆 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欧洲由迁出地变成迁入地 拉美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 北美 大洋州仍属于迁入地 距离变长 规模变大 定居移民减少 迁移形式多样 航海技术的进步 新航线和新大陆的发现 资本主义的发展 殖民主义的扩张 政治 重新划定边界 战争 经济 劳动力供需变化 新兴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环境 自然灾害 大型工程建设 在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自然条件的影响在减弱 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但自然条件仍然是基础因素 欧洲 美洲 非洲 美洲 中 日 印 东南亚 帝国主义招工 旧大陆 新大陆 已开发国 未开发国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外籍工人 西亚南欧 西欧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形式多样化定居移民减少 概念 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 学习 旅游 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 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二 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强度取决于经济 文化发展水平 人口流动 国内人口流动 主要为外籍劳工 国际人口流动 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 民工流 农村到城市 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 四川 广西 山东 安徽 浙江等 广东 上海 北京等 自发流动 务工和经商 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城乡收入差距大 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政策 提供大量劳动力 缓解了城市部分行业劳动力供需矛盾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 增加城市的收入促进了城市周边地区的农 牧 渔和副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方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为城乡思想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发展 增加了城市公交 卫生 教育 环保 工商 税务 计划生育等方面的压力 城市的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引发社会问题 三 人口移动的动因 案例一 闯关东 与 燕南飞 案例二美国的人口移动 1 自古以来 山东人 闯关东 的原因主要包括 1 人口激增 人地矛盾的加剧 明朝中期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 人均耕地减少 加之土地兼并严重 导致山东等人口稠密地区的农民纷纷迁至当时人口稀少的东北地区开荒种地 2 农业歉收 导致饥荒加剧 鸦片战争前后 中原地区灾害频繁 灾民纷纷迁往辽东 1936年华北大水灾及其后连年灾荒 使山东移民纷纷流往东北地区 并在1940年前后形成1928年大饥荒以来的又一次人口迁移高峰期 3 清朝东北地区多皇家禁地 迫于人口压力 光绪年同全面开禁 接纳大批关内移民 人口迅速增加 新中国成立初期 加强边疆建设政策鼓励下 仍有少部分山东农民措传统路线迁移到东北 2 改革开放以来 人口迁移出现 雁南飞 即大批山东人返乡 其主要原因 1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 成为经济展较快的省份 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 农民收入也大幅度增加 由人口净迁出省变为了净迁人省 2 移民自身受到迁返故地的潜在意识和亲情 乡情吸引 经济因素 自然灾害因素 政策因素 经济因素 情感因素 人口迁入地 人口迁出地 人口移动方向 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 美国国内出现过四次人口迁移的高潮 第一次是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的人口大规模西移第二次发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由于农业危机 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有新资源 新兴工业的 阳光地带 20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还出现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 战争 自然灾害 环境质量的改善 新资源地的开发 新工业区的建立 工业化和城市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 气候 淡水 土壤 矿产资源 2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 经济布局的改变 交通和通讯 文化教育 家庭和婚姻 3 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 战争 政治变革 政治迫害 4 其他因素 性别与年龄 生态环境等 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是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 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距离 国家政策 文化背景等也有重要影响 四 人口移动的效应 双重性 人口移动的效应包括环境效应和社会经济效应 第一 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明显地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 美 加 澳 以色列 新西兰 波斯弯产油国 科威特 阿联酋 卡塔尔等 第二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调整劳动力供求比例 大脑流失 劳工的侨汇 节省了大笔培养教育费用 智力和资本的流动 第三 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