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1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2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3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4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等 分析其艺术效果 评价其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诗歌阅读题题目中的对于诗句的赏析也往往与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考查 基本表达方式有叙述 描写 说明 议论 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重点考查描写 抒情两类 并且描写和抒情的技巧与表现手法有交叉重合之处 1 描写 1 描写讲究角度 远景与近景 俯瞰与仰视 考点一表达方式 知识梳理 2 描写讲究方式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3 描写讲究技巧 正侧结合 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 声色结合 明暗结合 点面结合 白描工笔 细节描写等 2 抒情 1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 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 松 竹 梅 菊 柳 山石 溪流 沙漠 古道 边关 落日 夜月 清风 细雨 微草等等 都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作者借 原上草 的顽强抗争 尽情抒发出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叹 2 寓情于景 或物 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 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 喜悦 之情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另如宋祁的 红杏枝头春意闹 张先的 云破月来花弄影 等等 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 以上两种抒情方式均属间接抒情 3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是一种不要任何 附着物 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 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结尾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直接通过登幽州台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 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013 广东 阅读下面的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 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 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 燕子人千里 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 近 卖饧 时 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 不是苏堤 也皱眉 对点演练 注 劳劳 遥远 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 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答 解析先由下片 故乡惟有梦相随 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 思乡之情 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 楼上笛声 迷蒙山水 千里燕子 雨中梨花 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答案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 奠定思乡的情感基调 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 再写眼前之景 燕子觅食 筑巢 雨中梨花 思乡之情 孤苦之愁 油然而生 古人十分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采用比喻 比拟 象征 起兴等手法使描写的事物更为形象生动 采用夸张 衬托 对比 婉曲 设问 反问等手法来突出诗的主旨 采用通感 借代 双关 叠字 对偶 反复等手法使诗中字句更为精巧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 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 而不只是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考点二修辞手法 知识梳理 2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题目 定林 王安石漱甘凉病齿 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 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 仍 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 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 寺院名 位于金陵 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玩 仍 又 对点演练 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答 解析一般而言表现情感的手法很多 在表达方式上有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上有想象 用典等 修辞手法上有比喻 夸张 反问等 就本题而言 先理解第三联的意思 再有针对性地分析作答 切忌不仔细分析诗句 凭想象没针对性地乱答 这首诗即兴即事 信笔写来 展现了作者退归后的生活情形及精神上物我两忘的境界 颈联 但留云对宿 仍值月相寻 写诗人欲留白云对宿 恰好又逢明月相寻 两情相契 其乐融融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 将白云 明月人格化 因此 这里的自然之景 已打上了诗人的烙印 是 人化的自然 尾联 真乐非无寄 悲虫亦好音 突出 真乐 最后两句抒写自己旷达的胸怀 极富理趣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 诗人把 云 和 月 人格化 欲和白云对宿 又逢明月相寻 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表现手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它的含义有广狭之分 广义上的等同于表达技巧 而高考通常在狭义方面使用它 主要包括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抑扬结合 以小见大 联想 想象 象征 衬托 用典 对比等 考点三表现手法 知识梳理 3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题目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 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 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 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 嘉树欲相依 对点演练 注 刘孝绰 481 539 南朝梁文学家 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 文名颇盛 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 仕途数起数伏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 首先从题目看 咏 蝶 二字既道出了诗歌的题材 咏物诗 又说出了表达技巧 托物言志 由咏蝶到言己 再从注释看 作者 文名颇盛 因恃才傲物 而为人所忌恨 仕途数起数伏 可推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 最后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诗歌一至六句都是在写素蝶的活动 六句诗六个画面 在春天里 它们映着温和的阳光 乘着和煦的春风 随蜂儿在青草 花丛间飞舞 时而纷纷飞起 时而又共同飘荡归去 五 六句是一至四句的概括 是说它们每天或出没于花丛之中 或飞舞在绿叶之间 最后写出蝴蝶的期盼 希望这些提供蝴蝶栖息的花草树木能够永远存在 此诗中 诗人一方面借洁白的蝴蝶以表示自己品质的高尚与纯洁 另一方面借蝶之口表示自己在遭受到官场的多次沉浮之后依然对仕官的渴望与追求 联系刘孝绰虽然才华横溢 但一直得不到提拔的遭遇 可知诗中蕴含着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嘉树欲相依 为全诗主旨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 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 沉浮 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即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古代诗歌是非常讲究结构形式的 也就是说诗词的行文脉落以及情感内容是起伏变化的 通常是先写景叙事 后议论抒情 前面的景为后面的抒情或议论作铺垫 而后面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也一定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阐发的常见的结构技巧有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首尾呼应 伏笔照应 层层深入 以景结情 画龙点睛 过渡 铺垫等 考点四结构技巧 知识梳理 4 2014 望江中学第一次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题目 忆秦娥范成大楼阴缺 阑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 一天风露 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 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对点演练 本词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本词的结尾 片时春梦 江南天阔 是虚写闺人美梦团圆 片时 与 天阔 形成短促的时间与遥远的空间的强烈对比 只有在梦中 才能使心灵的缺失得到暂时的弥补 这样更能反衬出女子在现实中的愁思之深 极具感染力 1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 本诗写了某物 请分析作者的情感 3 本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 从全词看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技法一对于表达方式型考题 在提问上大致有如下几种方式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 完成后面题目 小重山 端午舒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 长 空惆怅 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 日星光 离骚 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 树转午阴凉 注 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 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 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 从全词看 空惆怅 和 无人解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思路点拨了解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1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 发展 变化过程 2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 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技法突破 3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 是非 价值 特点 作用等表达意见 4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 好恶 喜怒 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 也有间接抒情 2 答题步骤步骤一 指出诗歌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手法的基本特点 步骤二 结合诗句阐释表现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 简析表现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 表情达意的作用 解析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空惆怅 和 无人解 系直接抒情 具体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结合上下文 尤其是下文 谁复吊沅湘 树转午阴凉 含义不难理解 在这热闹喜庆的节日里 诗人却 空惆怅 与 庆端阳 的热闹形成鲜明的对比 谁复吊沅湘 交代了 空惆怅 的缘由 原来人们忙着过端午 只是一般性地庆祝 而忘却了这个特殊节日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谁还记得那位爱国诗人屈原呢 作者有感而发 直指俗弊 下片直抒情 词人在端午 读罢 离骚 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而那些忙着 庆端阳 的人们 却无人解 其中味 更令人惆怅无比 诗人直抒胸臆 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更加深沉 有力 答案 词人直接抒情 空惆怅 是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 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 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 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词人通过直抒胸臆 情感抒发得更加直接 深沉有力 1 阅读下面的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 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 对点演练 解析在高考中 对描写方式的考查主要和鉴赏形象及表达技巧结合在一起 诗人使用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 动静结合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多种技巧 可以多角度 全方位地表现形象 这首诗四句 每句构成一幅相对独立的画面 合起来又组成一幅更有意境的画面 后两句一写 宿鹭 一写 跳鱼 一用 静 一用 鸣 动静结合 答案诗人对景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白鹭蜷曲着身子 恬静地宿在月照下的沙滩 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 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1 本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请简要分析 2 本诗 词 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说明 3 这首诗 词或散曲 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作赏析 4 本诗在表达情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技法二对于修辞手法型考题 在提问方式上大致有以下几种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题目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 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 亦作 二水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 思路点拨 1 了解常见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能够根据诗句作出准确判断 即判断修辞手法时应有理有据 不可无中生有 技法突破 2 答题步骤步骤一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 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 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解析 本诗题干问得比较直接 只要明白诗歌的内容即可准确作答 本诗属咏怀诗 字里行间隐寓着伤时的感慨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 点明了凤去台空 六朝繁华 一去不返 三 四句就 凤凰台 进一步发挥 东吴 东晋的一代风流也进入坟墓 灰飞烟灭 五 六句写大自然的壮美 最后两句 面向唐都长安的现实 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 自身报国无门 十分沉痛 这两句诗寄寓着诗人深情 长安是朝廷的所在 日 即帝王 浮云喻指帝王身边奸佞 结句寄寓爱君之忱 抒发忧国伤时的怀抱 意旨尤为深远 答案 本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将君王比作太阳 将朝中奸佞比作浮云 总为浮云能蔽日 一句 形象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忧奸邪为非作歹 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 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 2 阅读下面这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 王寂秋后亭皋 木叶稀 霜前关塞雁南归 晓云散去山腰瘦 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 久忘机 沙鸥相对不惊飞 柳溪父老应怜我 荒却溪南旧钓矶 对点演练 注 亭皋 水边的平地 忘机 消除机心 机心 巧诈之心 沙鸥相对不惊飞 白居易诗云 有喜鹊频语 无机鸥不惊 晓云散去山腰瘦 宿雨来时水面肥 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答 解析赏析诗句的妙处 可从诗句选景 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 炼字等方面切入 结合题目 可抓住 写山水的妙处 这个切入点 分析它使用的修辞手法 比拟 散去 之 瘦 暗写 晓云 弥漫时的阔 肥 暗写雨前水面的窄 这种曲笔要细心把握 答案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 晓云散去山腰瘦 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 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 宿雨来时水面肥 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 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1 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 本诗某句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3 某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技法三对于表现手法型考题 在提问方式上大致有以下几种 典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 完成后面题目 武夷山中谢枋得 十年 无梦得还家 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 谢枋得 宋末信州 今属江西 人 曾力抗元军 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 绝食而死 十年 宋德祐元年 1275 诗人抗元失败 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 家破人亡 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最后一句中 梅花 在此何意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作用 1 思路点拨 1 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 联系背景材料作答 表现手法往往与作者情感联系在一起 因此 对于有些诗歌要通过背景材料才能读懂表现手法的作用 3 欣赏诗歌不能离开诗歌整体 最后不要忘了在赏析表现手法时 要在关键处点明作者的情感态度 技法突破 2 答题步骤步骤一 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步骤二 结合诗句说明诗中是如何使用这种表现手法的 步骤三 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解析 理解这首诗可以从注释入手 此诗作于南宋亡后 谢枋得隐居在武夷山中 但国破家亡的哀痛始终不能忘记 眼见祖国河山沦入敌手 反抗的呼声早已沉寂 诗人深深感到天地之间是那样的凄清寂寞 孤苦无依 整首诗在表达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的同时 也表现了诗人孤傲不群 坚贞自励的情怀 用严寒 抗冰雪的梅花来激励自己 表示要永远坚持民族气节 决不向敌人屈膝 本题如没能对 梅花 作具体分析只能得0分 如答 本诗梅花指的是冰雪中傲放的梅花 只能得1分 因为分析不够完整 如答 本诗梅花指的是冰雪中傲放的梅花 象征着诗人的高洁不屈的品格 可得2分 但还缺少分析手法的作用 本题的3分是这样安排的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 表达效果1分 答案 本诗梅花指的是冰雪中傲放的梅花 象征着诗人高洁不屈的品格和坚贞自励的情怀 几生修得到梅花 很好地表现了诗人对这种品格的不懈追求以及永远要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3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 其七十九 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 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 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 起 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 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 怆悢 使心伤 对点演练 注 商风 秋风 怆悢 li n 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以 凤凰 象征诗人自己 借写 凤凰 的遭遇抒发自己的哀伤与无奈 具有强烈的生命孤独感 诗人曾有建功立业 报效国家的志向 却身仕乱朝 处境艰难 不得不处世谨慎 反映在诗歌中则表现为运用这种托物言志或象征手法表达思想 从而形成了若即若离 隐晦曲折的表达特点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 或 比兴 象征 的手法 以凤凰自喻 或 象征诗人自己 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 或 报国无门 的悲伤情怀 1 请自选角度 赏析某一句 2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 赏析某句 3 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 4 这首词以某句作结 有何妙处 技法四对于结构技巧型考题 在提问方式上大致有以下几种 典例4 2013 南京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辛弃疾风前欲劝春光住 春在城南芳草路 未随流落水边花 且作飘零泥上絮 镜中已觉星星误 人不负春春自负 梦回人远许多愁 只在梨花风雨处 请简析下阕后两句的妙处 1 思路点拨古人非常讲究构思 往往由一个词或一句话构成全诗的线索 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思想 抓住了线索往往就可以以小见大 把握全诗 还要把握内容的转换 梳理内容的层次 理清思路 进而体味诗词的构思之妙 借助线索从整体上把握全诗的内容 然后从情感 内容 表达方式的角度概括出每一句或每一联诗句的内容特征 并思考其在全诗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最后前后勾连 自然领会出作品的构思之妙 技法突破 2 答题步骤第一步 指明行文构思的技巧 第二步 阐述内容的转换 景情的关联 第三步 概述这种结构技巧的效果 及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解析 下阕抒情 哀叹年华逝去 壮志难酬 空负青春 但词人梦中仍不忘杀敌报国 只是梦醒时分 唯见风雨梨花 凄迷孤寂 又添许多新愁而已 末两句以景结情 耐人寻味 答案 以 梨花风雨 象征了作者的命运处境 将许多愁都凝聚在风雨中的梨花之上 貌似超脱 实则沉痛 以景作结 耐人寻味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 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 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对点演练 注 周邦彦 1056 1121 字美成 号清真居士 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 寒声 指秋声 如风声 落叶声 虫鸣声等 雁 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从上 下两阕的首句看 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说明 答 解析解答本题可遵循以下思路 线索是指什么 诗词中往往以什么为线索 往往从哪些地方去寻找线索 题干中有什么暗示 线索的作用具体指什么 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 上阕写的情景 发生在日间 渐向暝 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 已经推移至更深 人去 夜寂静时 1 掌握常见类型 熟记常用术语表达技巧鉴赏题是失分较严重的一类考题 除客观因素外 主观上考生相关知识的匮乏 甚至不明白 表达技巧 究竟从何思考回答是导致丢分的重要原因 因此 做好相关知识积累和储备工作 熟悉相关的答题角度和术语应是解答这类题的前提和关键 如何鉴赏古诗词的表达技巧 知识梳理 应该说 古诗词表达技巧种类繁多 角度多样 应认真归纳分类 熟悉掌握 2 立足诗词整体 联系思想内容近年来的古诗词考查题目虽然在具体语句上进行探究 但局部分析必须建立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 特别要明白的是 表达技巧只是形式上的讲究 一定的艺术形式都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的 只有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 才能更好地体会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3 密切联系课文 引入源头活水古诗的数量可谓恒河沙数 我们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对其 大面积 鉴赏 因此 精心选择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重点赏析 应是我们高三古诗鉴赏备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在选择此类诗歌的时候 不应忽视教材中那些经典性的课文诗歌 它们应该成为我们的首选对象 其实 古诗中一些重要的表达技巧类型在教材中几乎都能看到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最为常见 其他类型也并不鲜见 如李清照 声声慢 中的 直抒胸臆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杜甫 登岳阳楼 中的 对比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王维 山居秋暝 中的 以动衬静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姜夔 扬州慢 中的 比拟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李煜 虞美人 中的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苏轼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中的 烘托 上片写大江 写江山如画 写豪杰 写乱石穿空 旨在为下片写周瑜功业 刘禹锡 石头城 的 借古讽今 等 不一而足 鉴赏时我们可把它们作为 样板 诗歌加以细心体会 精心揣摩 当然 我们还可在此基础上再做进一步的工作 把教材中那些表达技巧相同的诗歌 钩连 在一起鉴赏 如 石头城 和同样采用了 借古讽今 手法的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等篇目 山居秋暝 和一样采用了 动静结合 手法的 李凭箜篌引 等篇目 也可从课文诗歌联系到课外诗歌 如杜甫的 旅夜书怀 采用了 以乐景写哀情 手法 而苏轼的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等一些课外篇目也同样采用了这种手法 我们就可以把它们 合并同类项 这种 钩连 课内联系课外 通过对同类表达技巧在不同诗歌中运用情况的分析和了解的赏析方法 可以使我们的复习工作取得 小投入 而 大产值 的效果 4 审清题目要求 寻求答题启示前面说过 表达技巧丰富多彩 设题角度五花八门 因此必须从题目中寻求答题的切入口 以免答非所问 牛头不对马嘴 有的题目 小角度 设题 切入点 较小 考查的针对性强 题干要求中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 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 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哪个角度鉴赏 答题时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表达技巧知识 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 有的题目 大角度 设题 切入点 较大 设题往往 泛泛而谈 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 出现在题干中的要求通常是 表达效果如何 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等较为宽泛笼统的说法 此类题目鉴赏难度较大 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 所以答案的不确定因素很大 要解决这些问题 平时复习要注重对高考题目进行分析和探究 归纳高考设题的特点 答案的模式 切入的方式 语言的组织等 5 找准典型特色 突出分析重点重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题目标明的具体范围 抓住这一范围 不能泛化内容 随意鉴赏 二是抓住重要的 典型的 最具代表性的表达技巧 不求面面俱到 但只要看准就要抓住关键深入挖掘分析 当然 如没有确切把握 可集中谈自己认为最重要的 也不要忘记多写几条可能正确的方面 以免 漏了要点 丢了分数 典例 阅读下面两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这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手法 现场典例 考生答案 失分缘由 一是对艺术手法把握不准 二是答题思路不明确 缺少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 满分要点 两诗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 白诗先写柳自身之美 再写环境之差 李诗先写春日得意 再写秋日零落 显然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本题为6分 赋分较高 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写出具体手法 还要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参考答案 这两首诗都运用于托物言志和对比的艺术手法 白诗托 西角荒园 的春柳发人才不得其用之慨 李诗托清秋之柳发迟暮之叹 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 李诗以春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一 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的本质是 喻 往往 喻 中有 代 借代的本质是 代 即直接把借体作为主体的替代 不存在 喻 的成分 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 借代则不能 规范完善 二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 把自己所要抒发的情感 表达的思想寄寓景物之中 并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通过描写景物来表明心迹 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 借景抒情的 情 指热爱 愤怒 赞美 快乐 悲伤等感情 托物言志的 志 指情操 爱好 愿望 要求等人生态度 借景抒情一般要借众多景物来抒情 托物言志一般是聚焦于一个主体事物之中 三 衬托和对比衬托是利用事物间相近或对立的元素 用一些事物作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对比是把两个对立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对立面进行对照 突出事物特点 二者的区别主要是 衬托有主有次 对比不分主次 衬托主体未必出现 对比主体双双出现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对比与反衬有时不易区分 高考评分时往往都算对 四 渲染和烘托渲染旨在通过对环境 人物的行为 心理等作多方面的描写 形容 修饰 来突出形象 表现中心 烘托则有意避开正面描写 而从侧面着意刻画 以使所要表现的人 物 事鲜明突出 收到 烘云托月 的艺术效果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 烘托属于侧面描写 这是它们最本质的区别 行者见罗敷 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 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 汉乐府 陌上桑 这里没有直接描写罗敷的美貌 但罗敷之美通过行者 少年 耕锄者的反应得到了有力的表现 这样的侧面描写就是烘托 五 虚和实四种类型的虚和实结合的现象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当前之景为实 已逝之景为虚 当前之景为实 设想未来之景是虚 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 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客观之景为实 梦境 仙境 誓愿为虚 如 柳永 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这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 弱柳扶晓风 残月挂枝头 这是虚写 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 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 惟有青青草色齐 本诗第三 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答 对点演练 答案对比 暴雨过后 昔日绚丽似锦的桃花 李花经受不住暴雨袭击的考验 已经零落殆尽 而惟有青草 不仅未被摧毁 反而翠绿欲滴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诗人通过雨后桃花 李花与青草的对比 烘托出青草的顽强生命力 1 阅读下面一首词 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本意王夫之 斜月横 疏星炯 不道秋宵真永 声缓缓 滴泠泠 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 幽虫絮 薄酒何曾得醉 天下事 少年心 分明点点深 考点针对练 注 王夫之 明崇祯十五年举人 明亡 举兵抗清 后退居石船山 著述以终 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答 答案借景抒情 全词借 更漏 抒怀 通过斜月疏星 漏声清缓 秋叶坠落 秋虫絮语渲染清冷气氛 引出长夜难眠 薄酒不醉之叹 进而感怀家国身世 更觉情意深挚 含蕴不尽 或 以景衬情 环境描写以声衬静 再以环境的寂静反衬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2 阅读下面这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碧寻宴上有怀知己曹邺荻花芦叶满溪流 一簇笙歌在水楼 金管曲长人尽醉 玉簪恩重独生愁 女萝 力弱难逢地 桐树心孤易感秋 莫怪当欢却惆帐 全家欲上五湖 舟 注 女萝 一种蔓生植物 五湖 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功成之后游于五湖 诗的颔联和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答案颔联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 诗人用众人的享乐和君王的恩宠反衬自己的忧愁 颈联用了融情于景 或拟人 的表现手法 诗人用女萝的力弱来反映自己的身不由己 用梧桐的心孤来折射内心的伤感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 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 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 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 粉黛临窗懒 梁广 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蝴蝶宿深枝 注 莫愁 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 姓卢 名莫愁 貌美如仙 爱好歌舞 梁广 古代因善画海棠而出名的画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