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课件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与孟子 我所了解的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被尊为 圣人 和 亚圣 他们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甚至远及日本 朝鲜 欧洲等地 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让我们走近这两位先哲 让他们思想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 孔子和孟子的生平 圣人孔子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 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 失掉了贵族的地位 史记 称 孔子贫且贱 孔子自己也说 吾少也贱 故能多鄙事 论语 子罕 据 史记 孔子世家 记载 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 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 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 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 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 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 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 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为字 纥为名 是鲁国出名的勇士 叔梁纥 音he 先娶施氏 生九女而无一子 其妾生一子孟皮 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 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 像尼丘山 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 然后怀下孔子 故起名为丘 字仲尼 仲为第二的意思 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 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 叔梁纥病逝 之后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 孔子十五岁立志学习 先后做过吹鼓手 仓库和牧场管理员 小司空 掌管工程 及司寇 掌管刑法 曾拜老子为师 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 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晚年收徒讲学 并著书立说 编修整理了 诗 书 礼 乐 周易 春秋 等书 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孔府 亚圣孟子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名轲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他幼年丧父 家庭贫困 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被尊奉为 亚圣 孔子和孟子作为凡人的一面 孔子并不像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所吹捧 所神化的那样 是什么不食人间烟火的 文宣王 大成至圣先师 等等 他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现实社会中的人 他赞美颜回安于贫困 又汲汲于追求富贵 甚至奔走于权贵之门 国君召唤他 他等不及驾好车马 就赶快跑了去 孔子对他的学生很严厉 批评起来不讲情面 他批评 宰予昼寝 说 朽木不可雕也 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 公冶长 而有时对他的学生也很亲切孔子为人 有时很豪放 他说他自己是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 的人 可是有时又很拘谨 循规蹈矩不敢超越古代的礼仪一步 他走进朝廷的门 那种谨慎的样子 好像自己没有容身之地一般 孔子不懂农业生产 也鄙视劳动 孔子也有被难倒的时候 并非 万事通 两小儿辩日 从上面这些事实看来 孔子并不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超人 更不是先天的圣人 而是一个有感情 有性格 有抱负 又有世俗心理的现实的人 孟子也非天生的圣人 他也有过性格不稳定的幼年 能成为 亚圣 多得力于他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 她含辛茹苦坚守志节 抚育儿子 从慎始 励志 敦品 勉学以至于约礼 成金 数十年如一日 毫不放松 既成就了孟子 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 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 孟母就十分注意对他的培养 只要周围的环境对他的成长有不好的影响 孟母就会立即搬家 起初 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住在一所公墓的附近 孟子看见人家哭哭啼啼埋葬死人 他也学着玩 孟母心想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 就立刻搬家 他们母子搬到了集市的附近 孟子看见商人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 他又学着玩 孟母又在心里想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 就连忙又搬家 最后 孟母和孟子搬到了学堂的附近 这时 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 孟母这才在心里高兴地说 这里才是适合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 断织督学 做事必须要有恒心 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 但也有一般幼童的贪玩 一天 孟子竟逃学到外面玩了半天 儿子回家时 孟母不声不响拿起剪刀将织成的锦绢拦腰剪成两段 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 孟母说道 你的废学 就像我剪断织绢 一个君子学以成名 你今天不读书 今后永远就只做一些萦萦苟苟的小事 孟母用 断织 来警喻 辍学 指出做事半途而废 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这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 留下了鲜明印象 从此孜孜汲汲 日夜勤学不息 孔子和孟子作为圣人体现出的思想光辉 寓学于乐 让我们用游戏的方式体会他们的不平凡 看故事猜成语明事理学做人 孔子在齐国 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韶乐 谓其 尽善矣 又尽美也 极动听优美 而后大受感动 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 吃肉也没有味道了 尽善尽美 形容做事情力求完美 毫无缺陷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 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 弟子木讷小心 一言不发 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 很不高兴 怨道 你为什么不说 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 乐而忘忧的学者啊 发愤忘食 形容学习努力 工作勤奋 孔子的弟子子路 为人刚勇 一日在孔家弹瑟 瑟声中带有杀气 犯了孔子的大忌 仁 孔子自然不喜欢 又不便发作 就不满道 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 但尚未能进入内室 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登堂入室 表示学业已达一定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 孟子便解释说 比如说 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 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一天 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 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 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又少 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 我一离开 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 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 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 品质好起来呢 一暴 p 十寒 比喻做事不坚持 无恒心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 孟子说 听到这消息 我喜欢得睡不着觉 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 乐正子很有能力吗 有智慧有远见吗 见闻广博吗 孟子说 不是 公孙丑问 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着呢 孟子回答说 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 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 听不進别人的意见 说 喔喔 你说的我早就知道了 喔喔 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 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 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 想治理好国家 能办得到吗 读名言悟至理获启发利于行 f 为人要光明磊落 2 己所不欲 匆施于人 c 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 3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a 善于向别人学习 4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1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5 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8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e 对人要守诚信 b 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h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 d 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 g 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 孔子名言 孟子名言 1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2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3 尽信书不如无书 4 不以规矩 不成方圆 5 仁者无敌 6 君子不怨天 不尤人 7 爱人者 人恒爱之 敬人者 人恒敬之 8 养心莫善于寡欲 a 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 c 不要对书本知识不加分析 d 每个人都有同情心 b 仁爱的人所向无敌 e 做人要有忧患意识 f 爱别人 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 g 凡事要有规则约束 h 不将责任推给别人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孔子62岁时 曾这样形容自己 发愤忘食 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个年头 历尽艰辛 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 还险些丧命 但孔子并不灰心 仍然乐观向上 坚持自己的理想 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 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他多才多艺 知识渊博 在当时是出了名的 几乎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 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为 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 我学不厌 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 谁有知识 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 他就拜谁为师 因此说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孔子品格 安贫乐道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 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 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 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 只求维护道 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 富与贵 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 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 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孔子品格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 又主张直道而行 他曾说 吾之于人也 谁毁谁誉 如有所誉者 其有所试矣 斯民也 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史记 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 临别时老子赠言曰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 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发人之恶者也 为人子者毋以有己 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 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 就是看问题太深刻 讲话太尖锐 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 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 富有同情心 乐于助人 待人真诚 宽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恶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等等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孔子品格 孔子和孟子的影响 孔子和 论语 论语 的成书约在战国之初 由弟子门人所集 今本 论语 共二十篇 书中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 政治 学术 教育思想等等 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最集中 最重要的文献 儒家的主要经典 南宋理学家朱熹将 大学 中庸 与 论语 孟子 合编为 四书 其中 论语 被列于首位 元明清六百年间 四书 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论语 的影响 论语 对日本 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据统计 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 论语 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 创业者 的涩泽荣一 1840 1931 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 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 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 欧洲传教士将 论语 首次传到西方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还有被马克思称 现代政治经济学始祖 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 对孔子的思想 人格都十分崇拜 直到现在 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 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 所以说 论语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 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 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 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 即儒家学派 七十二贤人 中 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 以口才著称的宰予 以政事著称的仲由 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 仁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 仁 仁 最简单的表述就是 爱人 即对人尊重和同情 它是统摄 义 礼 忠 恕 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政治理论 德治 与 正名 孔子提出 德治 的治国主张 认为统治者应 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 他把 仁 扩充到政治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 他还提出 正名 的主张 认为上起天子 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 并由此提出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的人伦观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天命观 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主张 敬鬼神而远之 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 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 孔子更注重人事 强调人的主观努力 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 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 他提出 因材施教 重视启发式教育 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 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 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 文 行 忠 信 四目 并以 诗 书 礼 乐 等内容教导学生 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 智 体 美的均衡发展 孔庙 孔林 孔庙 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 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 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名轲 邹 今山东邹县 人 他幼年丧父 家庭贫困 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 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 后来退居讲学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被尊奉为 亚圣 孟子 孟子 孟子 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五代后蜀时 孟子 开始列入 经书 南宋朱熹编 四书 时列入了 孟子 元 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 孟子 中有许多长篇大论 气势磅礴 议论尖锐 机智而雄辩 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孟子的思想 性善学说 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 孟子认为 人都有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 仁 义 礼 智的萌芽和根本 他认为 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 那就是 自暴 自弃 自贼 孟子的思想 仁政 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 仁 的思想 从其性善论出发 提出了 仁政 王道 的政治学说 仁政 就是国君能够 与民同乐 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 仁政 学说 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 即民本思想 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 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 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孟子的思想 理想人格 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