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栏目链接 课标要求 导学一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影响 栏目链接 课堂导学 材料一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 必须结束大陆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971年7月5日 材料二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 特里尔在 毛泽东传 中说 从某种角度看 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 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结束了 日本赶忙拥抱北京 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材料三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 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 栏目链接 问题 1 依据材料一 材料二 简要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提示 1 原因 材料一表明中美关系改善是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结果 材料二表明中美关系改善是应对苏联威胁等共同利益的需要 问题 2 依据材料二 材料三 分析中美关系的对中国的影响 提示 2 影响 材料二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有利于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推动了中日关系改善 有利于缓解苏联对中国的压力 材料三反映了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国对外开放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导学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外交特点 栏目链接 材料一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 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邓小平材料二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 永不称霸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邓小平 在武昌 深圳 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三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 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文选 栏目链接 问题 1 综合上述材料 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并说明具体表现 提示 1 特点 材料一表明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表明中国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 表现 奉行不结盟政策 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 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 倡导成立并推动上海合作组织 致力于地区稳定与发展 问题 2 材料体现的外交思想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 经济的哪些特征 提示 2 特征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化趋势加强 栏目链接 课堂总结 一 20世纪70年代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和影响 1 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表明二战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遏制战略的失败 使美国不得不重新考虑对华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态势变化迫使美国调整在亚洲的争霸战略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美国企图利用中苏矛盾 在亚洲收缩力量 集中对抗苏联 在经济方面 美国谋求打开中美关系的僵局 利用中国的广阔市场 以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 栏目链接 中国为了自身发展需要也希望改善中美关系 第一 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安全受到苏联的严重威胁 第二 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也有利于中国拓展外交空间 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 综上所述 中美两国在共同的国家利益的要求下 双方逐步放弃长期以来的对峙 开始了改善关系的历程 2 影响 对中国 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对国际 有利于中美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缓和了世界紧张的局势 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的作用 栏目链接 1 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设外部条件作为首要目标 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致力于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 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 坚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最高原则 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 为此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 无敌国 外交 3 树立中国的和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