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1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2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3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4页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第3课 应用创新演练 基础随堂巩固 知能综合提升 把握热点考向 理解核心要点 识记基础知识 1 了解清末 新政 和 预备立宪 的内容 2 掌握辛亥革命的条件以及成果 3 理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4 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一 挽救专制统治的 预备立宪 1 清末 新政 1 目的 对外取媚洋人 对内 挽救清朝危局 维持 2 内容 改革官制 裁撤闲散衙门 添设 改革兵制 扩练 改革学制 废 设 奖 以法保护和奖励 笼络人心 专制统治 新机构 新军 科举 学堂 留学 工商业 3 评价 有一定进步意义 未能跳出 中体西用 的窠臼 没有涉及的变革 实施过程中 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 使人民不断反抗 日益高涨 2 预备立宪 1 目的 遏制蓬勃发展的 政治制度 革命运动 革命形势 2 概况 预备立宪 资政院 钦定宪法大纲 责任内阁 3 结果 预备立宪成为骗局 促使分化 部分人倾向 的集权 引起汉官的离心 清朝专制统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 二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 思想传播 1 人物 章炳麟 邹容等 2 活动 发表文章著作 声讨清政府对外卖国 对内的罪恶 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推翻清王朝 建立国家 立宪派 革命 陈天华 专制 民主共和 皇族内阁 2 组织建立 1 团体 华兴会 日知会 2 政党 成立 1905年 在日本东京成立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 性质 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 3 三民主义 1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2 内容 民族 民权 民生 光复会 中国同盟会 创立民国 革命政党 民主共和国 4 形势发展 1 革命党人与保皇派论战 维护和发展了三民主义理论 推进了思想的传播 2 革命党发动一系列起义 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5 革命高潮 1 1911年10月10日 爆发 2 1912年1月1日 宣告成立 3 1912年2月12日 清帝宣布退位 统治结束 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 清王朝 1912年2月13日 孙中山认为 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内 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 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 南北统一 袁君之力实多 孙中山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中华民国已经建立 在袁世凯的软硬兼施下 清帝退位 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 三 列强对辛亥革命的干涉1 原因列强担心其在华的实际利益受威胁 2 表现 1 调集军队 准备武装干涉中国革命 2 武昌起义后在 严守中立 的伪装下 扶植 3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 列强采取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和等手段 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帮袁世凯夺权 袁世 凯 经济封锁 3 结果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 2 功绩 推翻了清王朝 结束了封建帝制 创建了中华民国 使深入人心 众多的志士仁人显示了可贵的斗争精神 3 局限 没有完成的任务 民主共和观念 反帝反封建 从实力上讲 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 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 而偌大的清帝国 不亡于洪 杨 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 何哉 1 上述局面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什么 提示 1 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 2 最大功绩 推翻清王朝 结束封建帝制 创建了中华民国 一 如何认识清末 新政 1 目的推行 新政 是为了取悦于列强 列强要求清政府有所振作 以便能承担起代理人的职责 同时也是为了安抚统治阶级的内部各派系 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2 影响客观上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队伍也得以壮大 国外的资产阶级新思想也大量涌入 这都进一步加速了清朝反动统治的瓦解 加之 新政 过程中大量增加捐税使阶级对抗加剧 也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3 性质清末 新政 是由清政府主持和领导的一场带有近代化性质的全面改革运动 它开始于1901年1月 到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为止 前后共持续了十多年 4 地位是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 中的一次 其历史地位可与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并列 二 如何正确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之处 1 成功之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并制定了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它还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 失败之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它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 认识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派按照西方的模式设计了一套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 并为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但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中国 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 始终要把中国置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 再加上中国资产阶级又具有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无力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在这样的条件下 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老路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教训 辛亥革命的成败 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密切相关 把握本问题 可以进一步深化对民族资产阶级特点的理解 可以进一步理解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例 2011 海南高考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且瑞士为行使直接民权底国家 法则为间接民权国家 全世界中行使直接底民权 以瑞士为第一 民权发达已臻极则 国内的政治及民族底结合与美国大致相同 真是我们一极好底先例 我们抱三民主义的革命党 又与各国的革命党不同 查美国既离英国独立 完全是为民权主义 不是民族主义 法国大革命却又是抱民权主义合民生主义的 他们两国的民权革命业已成功 但法国的民生主义却是失败 所以他们两国目前完全是要讲民生主义了 美 法的民族 民权两个主义可称成功 而社会问 题没有解决 亦就在此伏着个革命底导火线 回头再看我们中国底现状 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我们党人革命数十年 只可说达到半个民族主义 他人底民族 民权均达目的 我们则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 这个即是与美 法不同之点 又是俄国底劳农政府 或曰苏维埃政府 乃注重民生主义 而无民族主义的意味 至民权一层 乃其附属品而已 此亦与吾人不同 孙中山 三民主义大旨 探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指出孙中山对美 法民主政治的看法及其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借鉴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民族主义 民生主义的关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知识的理解和比较分析能力 第 1 问综合材料信息概括孙中山对美法民族政治的看法 并从三民主义的民族 民权和民生三方面的内容分别进行比较异同 对西方民主的借鉴可以结合中华民国的建立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的相关史实来分析 第 2 问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的结论总结作答即可 注意逻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