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标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一 欧洲人的欧洲 1 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 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 2 主要过程 1 1951年4月 等六国建立了 2 1958年 也称西欧经济共同体 和 又称为原子能联营 成立 预习导学梳理 知识 点拨 法国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 3 1967年成立 主要目标是争取在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 人员 劳务和资本的 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3 影响 西欧经济一体化 促进和带动了 加快了防务合作的步伐 欧洲共同体 自由交流 政治一体化 知识点拨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即在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西欧各国只有加强联合 协同利益 才能共同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也才能够扭转与经济 政治大国竞争过程中的不利地位 二 迅速兴起的日本1 主要原因 1 把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制定了一系列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 外交上坚持以为基轴 依赖美国的保护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 重视 发展经济 日美关系 教育 2 发展状况 1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 日本经济进入了时期 2 20世纪60年代末 日本成为仅次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 1987年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4 20世纪80年代末 进入泡沫经济时代 泡沫经济破灭后 经济持续低迷 高速发展 美国 美国 3 影响 1 随着经济的崛起 日本企图谋求 地位 2 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政治大国 误区警示日本崛起的根本原因 日本在战后经济崛起的根本原因并非美国的扶植 而是日本在民主改革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 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 东方巨龙的腾飞1 历程 1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走上 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 2 1953年胜利 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3 1978年以后 中国实行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社会主义 道路 抗美援朝 改革开放 2 影响 1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常任理事国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2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 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安理会 和平外交 四 发展中国家的呼声 不结盟运动1 背景 亚 非 拉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2 诞生 年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3 宗旨 原则 始终奉行和的宗旨和原则 1961 独立自主 非集团 4 内容 1 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 2 坚持反对 种族主义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 维护世界和平 3 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 5 主要影响 1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2 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民族独立 帝国主义 新老殖民主义 霸权主义 国际经济新秩序 误区警示不结盟的含义并不是消极的中立 而是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 冷战 不与美苏超级大国结盟 课堂讲义理解 深化 探究 主题一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条件1 原因 1 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需要 2 现实因素 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丧失 3 外部因素 美苏的威胁 4 直接原因 1950年 舒曼计划 的提出 2 条件 1 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太大差异 经济联系也比较密切 2 都实行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 3 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 文化 宗教和意识形态 4 都强烈要求恢复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5 法德两国逐渐实现和解 探问题材料一图为1986年欧共体国家制作的欧共体旗帜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 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 中所述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或两个卒子 东欧和西欧 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 对最近的将来来说 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 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1 图片中欧洲共同体旗帜上12颗星象征着什么 12颗星组成的图形有什么寓意 欧洲国家制作这面旗帜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象征 12颗星象征着当时欧洲共同体的12个成员国 寓意 12颗星围成一个圆形 它的寓意是欧洲的团结 统一 目的 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 增强人们对欧洲共同体和欧洲团结 统一的印象 2 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指的是什么 答案两极格局开始瓦解 多极化趋势开始显现 3 结合史实说明 西欧是如何摆脱 卒子 地位的 答案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发展经济 增强国力 各国加强合作 建立欧洲共同体 随着实力的增强 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逐步摆脱美国的控制 教方法图示法理解欧洲共同体 主题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冲击与欧共体 日本对两极格局的冲击的区别1 斗争的性质及态度不同 西欧国家和日本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 它们与美国在政治制度 生产方式 意识形态 文化传统等领域有高度的一致性 虽然反对美国控制 但主要是一种经济上的竞争和外交上的争夺 中间随时会有妥协 反对苏联也主要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冲突 而第三世界国家在历史上多数受过殖民压迫 它们的斗争旨在反对帝国主义 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反对旧的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斗争是坚决的 彻底的 2 宗旨不同 西欧和日本是为了取得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 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并为此参加北约组织 进行冷战 不结盟运动从一开始就确立了独立 自主 不结盟 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主要以和平共处代替冷战 反对加入任何军事集团 3 过程不同 从对霸权主义的冲击过程看 西欧与日本是从经济上的竞争到外交上的抗争 不结盟运动是从政治斗争到经济斗争 探问题材料一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 刘宗绪 黄安年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30讲 材料二2012年11月9日 日本共同社报道 日美两国政府磋商于12月修改1997年修订的日美防务指针 内容将以强化冲绳西南诸岛附近的警戒监视活动的 动态防卫合作 为主 重点把中国因素考虑在内 1 归纳不结盟运动发展的趋势如何 它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什么 答案不结盟运动不断发展壮大 反映了第三世界崛起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改变了少数大国操纵世界命运的局面 2 在美国 重返亚太 的战略中日本充当了何种角色 其目的何在 答案充当了 马前卒 和 铁杆盟友 的角色 目的 日本对于钓鱼岛问题的解决仍寄希望于日美军事同盟的加强上 教方法图示法理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及不结盟运动 当堂检测巩固 应用 反馈 1 1951年4月 法国 意大利 联邦德国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六国签订了 巴黎条约 这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启动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的根本目的是 a 增强西欧经济实力b 摆脱美国的控制c 加强自身政治安全d 恢复欧洲霸主地位 1 2 3 4 5 6 解析根本目的源于欧共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欧洲煤钢共同体是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 因此欧洲开始走向联合的根本目的是增强西欧经济实力 答案a 1 2 3 4 5 6 2 有关媒体报道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 它充分利用 后发优势 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 成功建立起自己的科学体系 这说明日本的崛起得益于 a 政府倾斜政策的推动b 调整国内产业结构c 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d 注重技术引进和创新 1 2 3 4 5 6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题干中 技术引进和创新 本土化 进行分析 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 2 3 4 5 6 3 1971年 美国总统尼克松说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 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b 促进自身更加强大c 有利于世界和平d 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 1 2 3 4 5 6 解析20世纪70年代 随着欧洲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经济上的三足鼎立格局 即尼克松所说的 竞争得非常激烈 这种局面的形成 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故选d项 答案d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4 1961年9月 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 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 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一番言论反映了 a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出现b 社会主义阵营的日趋瓦解c 不结盟运动正在逐渐兴起d 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解析题干中的 1961年 正是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的时间 题干中的人物 铁托 正是不结盟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引文中的 不同 结盟 正与不结盟运动的宗旨 原则相吻合 答案c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5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 表示 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b 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 经互会 华约不同c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d 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 1 2 3 4 5 6 解析不结盟运动虽然组织松散 但若没有共同目标就不会走到一起 不结盟运动的共同目标是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答案d 6 二战后 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 2 3 4 5 6 普利策新闻奖 是美国一种多项的新闻 文化奖金 被视为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 1948年 美国漫画家鲁布 哥德堡的时事漫画 今天的和平 获得普利策奖 1 2 3 4 5 6 材料二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 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 而不是对抗的时代 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 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重要的事情上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 在这些地区 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 现在 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 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971年7月6日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 说明漫画 今天的和平 为什么在当年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 解析注意时间1948年 并与漫画图片文字结合 可知漫画讽刺了美苏 冷战 带来的危害 答案原因 二战后 美苏 冷战 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 作者以漫画形式 并以 今天的和平 为题 批评了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 1 2 3 4 5 6 2 依据材料二 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导致该特征的原因 解析注意 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 据此可以得出美国外交的政策的基本特征是谈判 而不是对抗 结合70年代世界政治力量的演变即可回答出原因 1 2 3 4 5 6 答案特征 以谈判为主要方式 处于守势 原因 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美苏对抗 军备竞赛 的拖累 欧共体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兴起 教材问题解答答疑 释惑 应用 学习思考1 教材p161 日本是一个岛国 虽然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 实力受到重创 但是它在战后却迅速勃兴 成为经济大国 请探究其中的原因 提示 1 二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 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 依赖美国的保护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 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4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 2 教材p161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请你谈谈 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提示此题答案开放 鼓励畅所欲言 但要言之有理 1 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 中国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的政局长期稳定 综合国力持续增长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 充分汲取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 以德治国的思想 3 中国地域辽阔 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有相对丰富的国内资源 人口众多 劳动力价格较低 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4 有漫长曲折的海岸线 多优良港湾 有漫长的陆界线 多陆上邻国 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 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5 把握知识经济兴起的机遇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采用新科学技术的成果 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6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提高和加强在亚太组织和世贸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3 教材p163 你同意 弱国无外交 的说法吗 发展中国家应如何争取发展的条件 提示 1 是否同意 弱国无外交 答案开放 鼓励畅所欲言 但要言之有理 不同意 弱国 应把握本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 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经济 提高综合国力 提高国际地位 例如 中国是个大国 但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前也是一个 弱国 新中国建立后 中国政府采取了巩固政权和恢复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 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并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 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有利时机 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同时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交往 弱国 应通过不同方式联合起来 以增强自己的力量 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1960年西亚国家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 冲破国际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提高石油价格 增加石油收入 同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3年石油提价 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并导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 随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第三世界的崛起 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改变了联合国受大国操纵和控制的局面 不结盟运动成为仅次于联合国的最大国际讲坛 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有力地冲击了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同意 有些大国一贯无视弱小民族国家的领土主权和利益 把大国的意志强加给 弱国 如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动对朝鲜 越南 捷克斯洛伐克 阿富汗等国家的侵略和干涉及2l世纪初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干涉 大国一贯推行霸权主义的强权政策 一度操纵和控制联合国 并无视联合国的存在 如轰炸南联盟等 2 如何争取发展的条件 依据本国国情和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状况 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 发展高科技产业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外向型经济 鼓励出口 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 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增加本国产品 减少进口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提高国民素质 以适应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采取措施 稳定国内政局和社会秩序 健全民主与法制 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加强国家间的合作 自我测评 教材p163 有学者指出 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 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 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